墨村莉莉

自然風光,動物人文,路途見聞
正文

去青海看湖

(2025-09-14 18:34:44) 下一個

題目有點虛張聲勢,好像自己看了很多好看的湖似的,其實沒有。被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為全國最美湖泊第一名的青海湖,沒去成。原本旅行社安排的日程是最後一天,卻因青海國際自行車環湖賽而全部封路。我心目中最好看,最出片的大柴旦翡翠湖,也沒去成。因為拿護照的人不讓進,外來的間諜有盜竊國家機密的嫌疑。

 

還真不是開玩笑,疫情剛結束時,我回國去了趟老家,膠東的一個村莊。時逢全國抓間諜,警惕性很高的鄉親“抓“住了我。審訊是這樣的:

 

老鄉:你是從哪兒來的?

疑犯(我):需要向你報備嗎?

 

老鄉:現在全國都抓間諜 ,你拿著個相機到處蹓躂,想幹什麽?

疑犯:請問,你這村裏有什麽國家保密機構呢,還是有什麽重要軍事設施?

 

老鄉:保不準你是來探路,同夥晚上再來撬門偷盜呢。

疑犯:這麽說,村裏家家都是萬元戶,錢都堆在鍋台上?。

 

老鄉:你就是拎走一桶花生油,也很值錢。

疑犯:··· ···。

 

扯遠了,跑題了。

 

茶卡鹽湖日落

 

青甘大環線逆時針行的後半段至少可以看到三個鹽湖和一個鹹水湖,上述原因,我們隻看到了兩個鹽湖,察爾汗和茶卡。不過,這兩個以前從未關注過的鹽湖,具有了湖泊應有的好看要素,還帶來了超出意料的驚喜,這讓我在起題目時有了底氣。

 

走完河西走廊,跨過當金山埡口,就又回到了青海省。沿著柴達木盆地的邊緣前行,伴隨著我們的已是阿爾金山脈了。

 

除了戈壁灘上能看見的一簇簇的芨芨草,目力所及的是裸露的山體,骨骼虯勁,皮膚黝黑。溝壑裏存著被風刮進的沙子,遠看像是山間的小溪,但你知道它們不是。柴達木盆地年平均降雨量僅為26毫米,但年平均蒸發量達3,000毫米以上,是地球上最幹旱的非極地地區之一。

 

經過無人區之前,汽車被攔住。一名警察彎腰叮囑司機小馬哥安全事項後放行。他的態度很好,是為人民服務該有的樣子。這一段的途中並不寂寞,很多豎起的牌子給我們科普地貌,隨手記了幾個,有鹽沼地貌, 風積沙地貌,窪地地貌等等。說起柴達木盆地的溫差,美國來的同伴蘭舟信手拈來一句俗語: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

 

還路過了一種叫雅丹的地貌。雅丹是維吾爾族語,意為陡峭的土丘。是流水衝刷和風蝕作用形成的壟崗和凹地。我們看到的壟崗高度約為30—40厘米,屬於雅丹地貌的初級階段。

 

雅丹地貌

 

到達察爾汗鹽湖時是下午。這個新近開發的景點已經人山人海。景區的大巴車前排著長隊。車票六十元一張,比門票還貴。從大門到核心景區確實開了很長一段距離。道路的兩旁是大塊鹽池,水很淺,漸漸的看到了一些綠色的水麵。

 

從大巴下來,午後的陽光依然強烈。大片鹽田反射的白光自下而上,沒一會兒,沒帶墨鏡的我就被刺激的眼淚直流。邊走邊擦,想起艾青的詩句,正好用來調侃自己: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如果說淚水裏有激動的成分,倒不算太誇張。來之前對察爾汗鹽湖知之甚少,沒有任何期望值。現在,意外的驚喜把從未見過的美景在眼前放大展開。

 

 

 

察爾汗鹽湖的美,美在湖水的夢幻色彩。

 

綠色的湖水,讓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綠寶石,可有人見過這麽大的綠寶石嗎?察爾汗鹽湖總麵積為五千八百多平方公裏,大大小小,深深淺淺,數不清的湖泊被白色,黃色的鹽條分割,在茫茫的戈壁灘上鋪陳開來。弱光下,它溫潤柔和,透出那祖母綠那高貴神秘的光澤。強光下,它明亮歡快,晶體紋理清晰可見,宛如質地上乘的翡翠。

 

被這盈盈的寶石綠圍繞著,每個人都不禁要問;湖水為什麽這樣綠?是水中物質的化學反應嗎?科學的解釋倒不難找到:高鹽水中適合鹽湖綠藻生長繁殖,藻類所含葉綠素的顯示,把湖水變成了綠色。藻類是製造氧氣的最基礎的生物單位,這湖水的綠是有生命的。隻有生命的力量,才能讓湖水的色彩鮮活生動,繪出碧水連天的詩意。

 

 

察爾汗鹽湖的美,美在湖水的藝術創造。

 

隨著水分的蒸發,湖中的鹽粒聚集起來,在水邊,在湖心,孕育出一朵朵晶瑩的鹽花,鹽花在結晶過程中受到鹵水成分,天氣,時間的影響,綻放出層疊交織,千姿百態的美麗形狀,宛如白色的珊瑚群。

 

湖邊的鹽花,為那些大大小小的綠色湖麵鑲嵌上精美的蕾絲花邊,自然的曲線與弧度,精巧細致的圖案,勝過了人間的能工巧匠。

 

水中的鹽花,凝成閃光的鑽石,鑄出雕花的銀盤,編織成片的錦緞,散落在碧綠的湖麵上,燦爛華麗,耀眼奪目。

 

順著輕緩起伏的地勢,鹽花還壘起了一片梯田。一層又一層白色的堤壩,宛如凝固了的波浪。梯田中的一汪汪淺水,是片片明亮的寶鏡。映出天空,映出遊人。遠遠望去,會誤認為來到了土耳其的棉花堡。

 

 

 

察爾汗鹽湖的美,不僅僅限於外表,它更為豐富的內涵,是持續孕育和創造著寶藏。

 

察爾汗鹽湖是世界第二,中國第一大鹽湖,被國人譽為“鹽湖之王”,這裏儲存著鎂、鋰、硼、碘等多種礦產,五百億噸的氯化鈉,可供全世界七十億人口吃一千年。還有,這裏的光鹵石含鉀十分豐富,而鉀肥被稱為糧食中的糧食。現在鹽湖的鉀肥年產五百萬噸到八百噸,是全世界第四大的鉀肥生產地。

 

湖區還有一條自然形成的鹽橋,叫做萬丈鹽橋。硬度堪比普通馬路,車輛在上可以隨意行駛。

 

萬丈鹽橋

 

 

離開察爾汗鹽湖,住宿格爾木市。天色已晚,旅店的前台很忙。我們等了好一會兒,才拿到鑰匙。小馬哥一直耐心的等著,不急不躁的作風贏得了工作人員的好感,讓我們享受到房間免費升級的待遇。蘭舟和我一人一個套房,算是整個行程中最奢侈的一次住宿了。

 

格爾木市旅館

 

從格爾木市再次出發是去茶卡鹽湖,一路相伴的是昆侖山。公路沿線多是裸露的中低山脈,但能親眼見到昆侖山,心裏還是蠻激動的。這座山不僅僅是地理層麵上的萬山之宗,代表了中國最豐富的山形地貌,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等神話傳說。在這裏發源。“去留肝膽兩昆侖”,把頂天立地的君子比做昆侖山,得到了全民族的認同。

 

昆侖山脈

 

旅行團安排的茶卡鹽湖是去天空一號,那是一個新開發的景點。小馬哥說百分之九十的遊客會選擇去傳統景點—天空之鏡。蘭舟和我選擇了相信導遊,相信多數。

 

聽從小馬哥的建議,我們在旅館一直待到夕陽西下,才進了景區。景區的小火車是利用以前運鹽的工業軌道,湖心是終點站。我們的第一站選擇在鹽雕廣場。

 

廣場坐落在一片白色的鹽田上,麵積不小。雕塑群分好幾個部分。有送鹽的駝隊,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有西式城堡,中式樓閣亭台等等。造型多樣,細節逼真,設計水平和工匠技術堪稱高超。

 

 

 

 

蘭舟提出了一個我沒想到的問題:下雨時,這些鹽雕會不會化掉?這是個好問題。可惜我上網搜了好久也沒找到答案。

 

下圖的鹽雕名叫神獸白澤,是我國神話傳說中的瑞獸。製作極為精細,那幾根細細的龍須,能抗的住雨淋嗎?

 

 

小火車的盡頭是湖心,站在這裏,一下子有了天空之境的遼闊空靈之感。廢棄的運鹽鐵軌,鹽礦車等都成了製造倒影的道具,鹽水如高清鏡片,讓人難以分清實體和鏡像的分界線。

 

茶卡鹽湖的麵積僅是察爾汗鹽湖的五十分之一。但是這裏地勢平坦,水位很淺,湖水是無色透明的,外圍還有昆侖山分支和祁連山的加持。環湖四周的黛峰與藍天同時倒影在湖水中,造成了鹽湖與雪山同輝,湖水與長天一色的效果。

 

 

夕陽西下,遊人漸漸散去,蘭舟和我多逗留了一會兒,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空氣開始清冽,吸一口肺腑透徹。環顧四周,好一派澄明幹淨的天地。塵世間的喧囂消失了,我們也似乎找到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那種沉浸自然,心無旁騖的境界。

 

乘小火車回程的路上正是日落時分,右邊是順光,大片平整的鹽湖波光粼粼,深淺不一的湖水反射的光芒構成優美的幾何圖案。左邊是逆光,落到山後的夕陽染紅了天空,染紅了湖麵。鹽城堡裏的燈光亮了,呼應著滿天的晚霞。人在水上走,車在畫中行。此時的茶卡鹽湖,如真如幻,如詩如夢。

 

 

 

這個傍晚是我們行程中最後一個高光時刻。第二天清晨,小馬哥在網上查到了青海湖封路的信息,把我們帶到日月山上,想辦法繞道,找替代景點,皆因全麵封路沒能成行。謝過小馬哥的盡心盡力,和一路辛苦的護送,我們在西寧的旅館道別。

 

日月山上小片的油菜花田。

 

日月山

 

狼毒花,美麗,毒性也大,用它當原料造的紙千年不被蟲咬。

 

放下行李打車去塔爾寺打卡。

 

 

日落時分又去了南山公園,俯瞰西寧全景。

察爾汗鹽湖和茶卡鹽湖同在柴達木盆地,這片盆地裏有三十多個鹽湖,“保密”級別的大柴旦翡翠湖也在其中。整個青海省的鹽湖有一百五十個,湖鹽儲存量占全國百分之八十五。外加另外一百多淡水湖,鹹水湖,如全國第一大湖青海湖,有“地球最後一滴眼淚”稱號的哈拉湖等,在全國湖泊的榜單上次於西藏,排名第二。有地理學者說看湖要到青藏高原,對這個專家的建議,自己深以為然。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