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村

橄欖村:IT行業和其它
正文

人到中老年少折騰

(2024-05-17 11:49:35) 下一個

注意:有更新的文章在這裏

好像有個說法,人生在於折騰。

Zhihu: 人生的意義在於折騰

晚讀 | 人生在於折騰,而不是年紀輕輕趨於平靜 (新黃河 via qq.com)

我想對年輕人來說,這個基本上是適用的。比如說前幾年流行的創業,我們年輕時(大學畢業時,九十年代初)去南方,廣東,深圳等。With some exceptions, of course. The main thing is we all need to listen to our body - doesn't matter whether one is young or old. We want to avoid things like below.

Another death at BoA (X)?

A 25-year-old Bank of America credit trader died suddenly at an industry event on Thursday night

不單是萬惡的資本主義才有這種現象。I heard about similar cases such as

拚多多員工猝死 (Baidu)

拚多多年輕員工“996”加班後猝死 官方賬號“冷血”回複引發眾怒: BBC

我妻之死 || 華裔丈夫悼念長文《我妻之死》引爭議!把妻子當工具人,又一個林生斌?!

從國內搬運來妻子後,《我妻之死》的翻版

我想到我的一個老鄉,比我大幾歲,大學畢業後,當時闖深圳可能比較流行,他也去了。後來沒多久,他得了不輕的病,回到老家休養了。現在應該有三十多年了。也不知道現在他的情況-他是我大哥的同學,也是鎮海中學高中畢業的。

其實更早些,我有表哥表姐上山下鄉,有去黑龍江,新疆,雲南,貴州。她們大我十幾歲,二十歲。後來她/他們都回老家上海了。

我自己97年香港回歸那一年夏天來的美國中西部,一晃就有快27年。前兩天看油管,有一對華人夫妻,也是大陸過來的,油管上的網紅北美天馬行:頻道名是英文 BestYears2BestPlaces. 大意是在走不動之前到處走走-這個想法本身沒問題。下麵是她們頻道的介紹。

"北美求學, 畢業, 工作, 安家,養娃養房養花種草, 生活像陀螺 … 突然因為疫情蹲家工作,帶你一起分享我們在北美的生活,旅行,旅居,和考察退休地。
*** 原創不易,謝謝您的關注和鼓勵! ***
聯係:一個 gmail 的郵箱
"

折騰

我看了一下她們的頻道,主要還是關於旅行,養老,房子等等。看她們經濟上基本上是自由的。她們也講到斷舍離,和搬家等帶來的emotional drain.

油管是個無底洞。後來我看到,有關於哥斯達黎加,和馬拉西亞移民的視頻。後者(馬來西亞留學移民)的視頻非常多,因為天氣方麵兩個地方都不錯(不冷,年紀大的人一般怕冷),馬來西亞在地理位置,飲食,文化等方麵更有優勢。

說到折騰,讓我想到我的一個表姐,就是我上麵說的情況裏的一個。她當年回城其實是跟當時在鄉下的情人被迫分手的,因為男朋友不是上海人。這種情況當時應該不少。但是我的感覺也是留下一個後遺症。多年以後,她的老公已去世,小孩結婚後關係也不好。最近我聽我爸爸說,她開始了網戀,其實就是應該是單戀抖音上一個類似秀才聞神這樣的人。我爸爸很不以為然。

最近我高中同學獨自駕車去西藏旅遊,結果高原反應,現在還沒出院。後來大家才知道,他的身體其實不太好。我可以理解他想去駕車獨行,但是不管怎樣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不折騰

其實很重要。我記得,大概二十年之前,因為我的個人工作生活不是太順,我想過要不要去讀一個 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然後跟我在羅拉時的師弟那樣,去華爾街做幾年。我好像當時申請了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她家沒要我。某種程度上,我覺得是慶幸的。

(05-19-2024) Now I think about it, both (late) Charlie Munger and Warren Buffett stayed in their respective houses for many decades. Once Charlie joked, if people offered money to move across the street, he would not do it (the context is a question came up re: some rich people in California moved to Texas to avoid high tax).

Last but not least, I like to share something I heard - “We don't know if we will die from overworking but why take chance” - probably said by Ronald Reagan (per Charlie Munger or Warren Buffett). Btw, I ran at Olivette this beautiful Sunday mornin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