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革命”中,有一段時間無論辦什麽事情,都要先念一段毛主席語錄。
找人辦事要念“為人民服務”,遇到困難要念“愚公移山”,婚姻登記要念“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一九六七年,我們中學一位姓鄭的老師去縣百貨商店買東西,由於當時粗心大意,回家後發現營業員給找的五角零鈔弄丟了,於是返回去找營業員。
“同誌,剛才找給我的錢回家發現不見了,你看到了嗎?”
營業員是一個年青女性,她頭戴黃軍帽,腰間紮了一根軍用皮帶。見老師問後忙從上衣口袋裏拿出一本紅彤彤的《毛主席語錄》,對鄭老師說:“我們先一起學習最高指示,然後我告訴你是怎麽回事。”
鄭老師馬上從口袋裏掏出隨身攜帶的“紅寶書”。
“請翻到第98頁,找到第二段,我們一起念。”營業員吩咐說。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 ,二人隨即共同朗讀道:“要抓緊,就是說,黨委對主要工作,不但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什麽東西,隻有抓得很緊很緊,毫不放鬆,才能抓住。抓而不緊,等於不抓。伸著巴掌,當然什麽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來,但是不握緊,樣子象抓,還是抓不住東西。我們有些同誌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緊,所以工作還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緊也不行。”
學完最高指示,鄭老師仍然一臉疑惑。
營業員收起《毛主席語錄》,厲聲指著鄭老師說道:“同誌,你是怎麽學習毛澤東思想的!我把錢找給你,毛主席叫你抓緊,可你呢?就是不抓緊。抓而不緊等於不抓,現在弄丟了是不是!不聽毛主席話的人,我見得多了,就是沒見過你這種厚臉皮的人。不聽毛主席的話,丟了東西不作自我批評,反而來找別人的麻煩。”
她停了下,“實話告訴你,你的錢我沒有看見!”說罷,轉身忙她的工作去了。
鄭老師來來回回忙活了半天,不但沒有找回來那五角錢,反而受了一頓批評,心中很不好受。但他有什麽辦法呢,人家活學活用《毛主席語錄》,道理都在她那一邊。自己隻好啞巴吃黃蓮,悻悻地離店而去。
我們縣直機關有個工作人員叫羅大兵,是縣裏有名的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標兵。有一次,縣廣播站派記者前去總結他新的學習經驗,問道:“請問,你現在學習的經驗是什麽?”
羅標兵回答:“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采訪記者聽了不得要領,想拉開話題,慢慢引導、挖掘,便問:“你原籍在什麽地方?”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你現在生活還好嗎?”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記者越聽越茫然,隻好再問:
“你家有幾個兄弟?”
羅標兵回答:“全世界的受苦人都是我的階級兄弟。”
記者見無法問下去了,隻好落荒而逃。
“文革”結婚必須體現“革命化”,不準請客吃飯,不準送錢收禮。人們前往祝賀,隻能贈送毛主席著作等寶物。
我們學校的黃老師是六八年上年結的婚。學校的老師、同學、親友、同事紛紛前來祝賀。有的送毛主席著作,有的送毛主席像章,有的送毛主席石膏塑像,美術老師還特地畫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畫像送給他。客人送的寶物多得堆了滿滿一桌子。
新婚之夜,那些愛聽牆角的人趴在黃老師窗戶下,隻聽見新娘有些發愁地說:
“這麽大一堆東西,賣不能賣,吃不能吃,丟不能丟,誰丟了就是現行反革命。如果說用的話,不要說我們,就連我們的兒子、孫子,甚至重孫那一輩,恐怕都用不完啦!”
丈夫開導妻子說:“那沒關係。毛主席教導我們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兒子過了有孫子,孫子過了有重孫,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些寶物雖然多,可是不會再增加了,用一件就會少一件,有什麽用不完的?”
妻子聽完丈夫的話如夢方醒,她覺得丈夫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能力就是比自己強,她很慶幸自己嫁了一個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