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小說《太門西》連載217:第73章:風雨飄搖(1)

(2024-07-26 18:23:45) 下一個

長篇小說《太門西》:山上長弓 著

第73章:風雨飄搖(1)

李煜想躲著不見大臣,但大臣們卻非要見李煜,他們聽說國主躲到了廟子裏,都心想國主你有病幹嘛不在家呆著,整天往廟子裏跑,看來是沒病裝病。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眾大臣找了過去,李煜被逮了個正著,隻有跟著大臣們回去上朝。一路上李煜看見大臣們氣勢洶洶,一副吵架的樣子,他就知道沒有好事,心虛得很。

果不其然,一到朝堂上,內史舍人潘佑就直問:“陛下,臣聽說林仁肇被滿門抄斬,南昌群龍無首,亂成一團,官員們人人自危,鎮南軍軍心不穩。不知陛下是否聽說此事?”

李煜不敢直視潘佑,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潘卿,你是從何處聽到這傳言的?”

樞密使陳喬出列說:“陛下,樞密院和兵部都接到巡視南昌的監察禦史急報,說鎮南軍節度使林仁肇被賜死,鎮南軍沒有統帥,將士們不知所從,怨言甚多。”

吏部尚書徐鉉也說:“南昌府通判也來急報,說南昌府伊林仁肇被賜死,州府無法運作,請朝廷盡快委任新知州。”

李煜沒想到事情鬧得這麽大,消息傳得這麽快,這件事他不能再回避了。這也怪自己當時一時衝動做出決定,沒有做後續安排。現在南昌亂套了,朝廷百官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人心惶惶,胡亂猜想,是時候做個交待了,於是說:“林仁肇投敵叛國,朕已賜毒酒令其自盡。”

大臣們倒吸一口涼氣,林仁肇真的謀反?眾人雖已道聽途說,但由國主親口說出,還是十分震驚。

大家沉默了一會,潘佑問:“陛下,林仁肇投敵叛國為何沒有經過三司會審?三省六部無一人知曉,刑部、禦史台、大理寺沒有查核問證,一個柱國大將軍怎麽說殺就殺?”

李煜說:“朕得到密報,林仁肇勾結宋國,圖謀割據江西,自立為王。”

潘佑步步緊逼,“密報?不知是真密報還是造謠誣陷?臣敢問是誰告的密?”

李煜把潘佑擋回去,“既然是告密,就要保密,如果在朝堂上公開議論,這就不叫秘密了。” 意思是不該你問的就不要多問。

潘佑偏要問:“那麽陛下派人暗中調查核實了嗎?” 潘佑口氣咄咄逼人,簡直是在審問國主,眾大臣暗自心驚。

潘佑全然不顧眾人吃驚異樣的眼光,繼續說:“如果國主對所謂的告密不進行核實,不經三司會審,僅憑一麵之詞就給大臣定罪,那麽臣也要告密。臣告皇甫繼勳和朱令贇密謀竄權,暗中招降納叛,要架空國主,做當代曹孟德,臣懇請國主賜死二人。”

我的天,這個潘佑今天是吃了豹子膽,這也太張狂了!李煜臉色難看,一拍龍椅就要發怒。

其實李煜是個十分容忍的人,平時對大臣的指責也能接納,當年與小周後偷情,韓熙載就作詩諷刺,李煜不予追究,後來還任用韓熙載為宰相。大臣汪煥上書指責李煜花太多精力念經拜佛,李煜不加斥責,反而稱讚其直言,升了汪煥的官。不過李煜雖不責怪大臣直言,但一般都當耳旁風,聽了就過了,也不改正。潘佑感於國運衰弱,國主不圖振興,整日就是風花雪月和燒香拜佛,所以近來時常勸告國主。李煜支吾應承,但該幹什麽幹什麽。潘佑一肚子火氣,這兩天又聽說了林仁肇這件事,更是怒不可遏,今天一並暴發,他就是來吵架的。

李煜怒斥潘佑:“潘佑,你怎敢誣陷朝廷重臣?”

皇甫繼勳和朱令贇也齊聲怒罵:“潘佑你信口雌黃!血口噴人!被賜死的應該是你這個妖言惑眾的瘋子!”

潘佑冷笑,“皇甫繼勳、朱令贇,你們倆人幹的好事,你們倆悄悄進宮,到陛下眼前讒言,構陷林仁肇,別以為別人不知道。” 

潘佑是內臣,就在宮內做事,在宮中關係深,皇甫繼勳和朱令贇私下進見國主一事他已經知道。

他指著二人說:“你們借著父蔭上位,當了將軍卻不會打仗,虎父犬子。你們自己沒本事卻又嫉妒有真本事的人。就拿皇甫繼勳你這個飯桶來說,上次太門西從金陵出走,你帶了五千神衛軍追擊,結果被太門西的五百人打得抱頭鼠竄。你兩次與太門西交鋒都是豎著出去撗著回來,被太門西揍得不成人形、奄奄一息。這事說起來我都替你臉紅,我替整個神衛軍害臊。” 

他轉頭對朱令贇說:“還有你,你想當鎮南節度使,但你這個平庸之輩指揮得了十萬水軍嗎?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鎮南軍交給你就報廢了。”

他又對李煜說:“陛下,林仁肇為我朝立下汗馬功勞,不管是與後周作戰還是與北宋作戰送,林仁肇都是戰無不勝,是我南唐的長城。皇甫繼勳和朱令贇妒忌林仁肇,處心積慮的陷害他。陛下聽信讒言,賜死林仁肇,現在誰來保衛南唐?就靠皇甫繼勳和朱令贇這兩個廢物?皇甫繼勳當年在他爹手下當兵時就臨陣脫逃,差點被他親爹殺了,這種人陛下你也敢委以重任?”

李煜氣得說不出話,上次太門西,這次又來個潘佑,說話都是質問,簡直 不把他當國主,豈有此理。

李煜性子包容,缺乏主見,愛和稀泥,所以在下屬麵前威嚴不足,朝臣們論事敢於力爭,甚至頂嘴。但這次潘佑太過分了,逾越了君臣之道。

戶部侍郎李平見潘佑情緒失控,把事情搞僵了,怕李煜一怒之下對潘佑不利,就換了一個話題打岔說:“陛下,臣有一事不解,既然陛下恩賜林仁肇自行了斷,為何林仁肇被滅門,一家老小一百多人被殺?難道有人違旨濫殺?”

這也是許多人的疑問,李煜不知怎麽回答,他也想知道到是怎麽回事。

正好這時一個太監小跑過來,近身低聲告知李煜徐公公和劉澄回來了,前來複命,在門外等候國主招見。李煜曾特意向下麵交待過,徐公公一回來就立即通報,所以太監才匆匆來報。

李煜聽到這個消息後一陣慌亂,他知道林仁肇滅門這件事與徐公公和劉澄有關,兩人脫不了幹係。如果當眾問明,眾臣子肯定嘩然,會鬧著要殺了徐劉二人,特別是潘佑這個癲狂,還不把朝堂給掀了。

李煜馬上宣布散朝,也不等臣子們謝恩告退就匆匆離開,搞得大家莫名其妙。

徐公公和劉澄兩人被帶到李煜的禦書房,兩人一進門見國主黑著個臉,就知道大事不妙,屠殺林仁肇滿門一事發了,他倆在回來的路上就商量過對策,但總覺得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林仁肇投敵叛國本來就是滅族的罪,殺他滿門也是應該,憑著他倆與國主的親近關係,就算他們做得有些過頭,大不了訓斥一通,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不了了之。隻是近來朝廷大臣們好像氣不順,總愛與國主頂牛,不知道這些家夥知道此事後有何反應?特別是那個潘佑,像個瘋狗,見人就咬,這事要是被他盯上就麻煩了。

李煜上來就問:“徐元璃,是你殺了林仁肇全家嗎?此事都傳遍了,你怎麽解釋。”

徐公公早想好了話,他義憤填膺的說:“陛下,林仁肇他大逆不道,臨死還口出狂言,詛咒陛下,說要看著宋軍打進金陵。老奴警告過他,讓他閉嘴,但他根本就沒有吧陛下的天威放在眼裏,竟然開口大罵,他罵老奴也就算了,他還罵陛下,罵的那個難聽老奴都不敢重複。老奴為陛下不平,一氣之下這才做出過激之舉,老奴有罪,請陛下責罰。”

經他這麽一說,好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陛下的尊嚴,你讓陛下怎麽責罰他?

李煜本來一肚子火氣,聽徐公公這麽一說氣就消了一半。

李煜問:“林仁肇真的說要看著宋軍攻占金陵嗎?”

徐公公答:“千真萬確,劉將軍可以作證。”

劉澄也說:“陛下,末將可以做怔,林仁肇確實是這麽說的,說完後還仰天大笑。”

兩人的話驗證了李煜夢中所見,林仁肇果真要效法伍子胥,要看著南唐滅亡。

李煜怒火中燒,林仁肇你一個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朕錯殺了你,你豈能如此記恨?他這才理解當年吳王夫差為何要把伍子胥的屍首拋於錢塘江。這個林仁肇確實應該滿門抄斬,李煜也恨不得把林仁肇的頭顱扔進長江。

徐公公和劉澄二人小心的觀察李煜的臉色。一說起林仁肇,李煜就咬牙切齒,看來國主被說動了,看來此事將不了了之。

李煜埋怨的問:“我該怎麽處置你二人?現在大臣們都鬧翻了天,特別是潘佑,看他那架勢如果朕不重懲你二人,他就要拿朕是問。這個潘佑,真頭痛!”

徐公公說:“這江山是陛下的江山,不是潘佑的江山,還輪不到潘佑說了算。潘佑與林仁肇和太門西就是一路人,越來越放肆了。”

李煜突然發火,“輪不著潘佑說了算,就輪著你說了算?朕隻讓你去賜死林仁肇,你卻擅自做主殺了他全家,讓朕落得個濫殺之名。今後是不是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朕的聖旨都可以置之不理,這個國主就讓你來做好了。” 

李煜正在火頭上,他被徐公公和劉澄挑起一腔怒火,雖然主要是針對林仁肇和太門西,但他也生徐公公和劉澄兩人的氣,給他惹來這麽一堆麻煩,徐公公又不合時宜的多嘴,李煜的火氣就全部發泄到徐公公身上。

徐公公嚇得撲通一下跪倒地上,劉澄也嚇得跟著跪下,徐公公磕頭說:“奴才該死!老奴一時衝動做了蠢事,陛下無論怎樣責罰老奴都絕無怨言,但老奴絕無僭越之心。老奴對天發誓,如有二心,天打五雷轟!”

李煜的訓斥讓徐公公驚醒,他隻是個奴才,在別人麵前作威作福也就罷了,但絕不能忤逆聖意,他的一切都是皇上給的,皇上一句話就可以讓他立馬滾蛋。他背脊流汗,我這是怎麽了?自己平時小心謹慎,絕對不主動談論大臣和朝政,要知道太監是不能議政的,想影響國主也隻能旁敲側擊的暗示,這次直接違旨殺了林仁肇全家,已經很嚴重了,剛才言談又頗指使氣,那口氣就像自己是朝廷大臣似的,這是犯了官家大忌。

李煜一甩袖子走了,就讓徐公公和劉澄兩人跪在那裏。

皇上不說平身,他們就不敢起身,徐公公和劉澄兩人在那裏跪了一天一夜。他們風塵仆仆、千裏迢迢的趕回來,還沒有回家就被罰跪了十二個時辰。

這麽長時間的罰跪那可是要命,特別是徐公公年齡大了,這一跪就差點要了他的老命,即便是是劉澄這個武官也受不了,覺得膝蓋骨都跪碎了。

直到第二天才來聖旨,劉澄不再擔任侍衛副統領,外放出京,任潤州留後。潤州是個小城,劉澄等於是被貶了,以後不再是國主身邊的紅人。

由於徐公公是個太監,對他的處置不用下聖旨,李煜也沒有處罰他,隻是下旨把翰林院士、秘書郎刁衍調進宮任內殿詔,今後群臣奏章和國主詔旨均由刁衍和徐公公二人傳遞。這原來是徐公公一人的職責,現在派了一個朝官來分擔,等於是不信任徐公公了。

李煜這麽做其一是處置二人違逆聖意、擅自越權,不管什麽原因,此風不可長。其二是給大臣們一個交代,雖然堵不住大臣們悠悠之口,但至少可以減些壓力。

但朝臣們並沒有放過李煜,領頭鬧事的當然又是潘佑。潘佑抓住林仁肇一事不放,提出三條請求:第一,嚴懲徐公公和劉澄二人;第二,撤換皇甫繼勳江南大營統帥一職,由昭武軍節度使盧絳接任;第三,由李平接任林仁肇的鎮南軍節度使,統帥南昌十萬水軍。

其實第三條才是潘佑的目的,前二條己經定了,李煜不太可能更改,但鎮南軍節度使還空著,朱令贇想爭這個位置,潘佑不想這麽重要的職責落入朱令贇這個庸才之手。

潘佑力薦李平是有原由的,李平曾上疏國主,針砭時弊,倡議複井田之製,抑止土豪兼並,依周禮造民籍和牛籍,實行變法,挽救危難時局。這一切都與潘佑的想法不謀而合,加之李平曾任蘄州刺史和永安軍節度使,既有治理地方的經驗又帶兵打過仗,由李平接任南昌府伊和鎮南軍節度使再合適不過,其實不管誰任此職都比朱令贇強。

李煜沒有理會潘佑的提議,潘佑就天天鬧,每次上朝就糾纏不休,把李煜煩死了。除了皇甫繼勳和朱令贇兩個死敵外,朝臣們也煩了,認為潘佑太張狂,史部尚書徐鉉和清輝殿大學士張洎兩人早就看不慣潘佑,也趁機攻訐。

潘佑的提議是為國為民,並無私欲,到後來卻變成了個人攻擊的對象。南唐的朝廷就是這樣,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心眼,沒有精誠團結,國難當頭還在勾心鬥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