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捷徑

分享投資理財知識、經驗;生活隨筆。
個人資料
矽穀居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了那一千萬美元,你必須學習投資理財

(2024-06-16 16:01:58) 下一個

按照一般的社會分工和報酬原則,一門專業技能,獲得該技能需要的時間越長、資金成本越高,社會對其的報酬就越高。

比如,一個普通的外賣員或者快遞小哥,不需要任何高等學曆,而培訓隻需要幾天甚至幾小時時間。那麽他們隻能獲得社會的最低工資。

而律師和醫生,通常需要四年本科加上三到四年的研究生院培訓,而這些培訓極其昂貴。以美國為例,四年醫學院的成本大約為30萬美元,而三年法學院的成本大約為25萬美元。因此他們的報酬和社會地位遠高於普通勞動者。

然而,對於一個普通投資者,無論其本身的教育水平和收入如何,學習基本的理財知識所需要的時間都是非常低的。讀一兩本書、甚至看看幾十篇博客文章,就能掌握最基本的投資策略。總共所需要的時間,可能隻要幾天,最多幾個星期。

和漫長的一生相比,學習理財花費的這點時間,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然而,這些知識產生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覷的。

假設有兩個專業人士,其中A是一個醫生。他雖然收入高,但是生活和工作的成本也高,每年有10萬美元的閑錢進行投資。他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時間學習理財知識,就把資金交給一個理財師管理,每年要付出1%的管理費,而取得的年化收益率隻有5%。

而B是一個普通工程師,讀了兩年的研究生就畢業了。她的工資比不上醫生,但是她的生活和工作成本比較低,每年可以存下來5萬美元的閑錢進行投資。然而,剛一畢業,她就花了兩個星期學習投資理財,自己購買低收費的股票指數基金,比如名聞天下的標普500指數基金,獲得10%的年化收益率。

假設他們都工作了35年。那麽,他們誰能積累更多的財富呢?

直覺告訴你,應該是醫生,畢竟他每年投資的資金量是工程師的兩倍。

但是事實如何呢?

根據簡單的計算,醫生積累了958萬美元。這顯然已經是鳳毛麟角、難能可貴了。

但是,工程師卻積累了1495萬美元資產,比醫生多了56%

如果工程師也采取醫生同樣的理財策略,她僅僅可以積累479萬美元的資產。

因此,工程師當初投資在學習理財上的那幾個星期時間,產生了額外的1016萬美元的收益!其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收益,遠遠高於其它專業或者基礎培訓。

正因如此,在美國超過三分之二的州裏,個人財務已經被列為高中生的必修課程。

下一次,如果你的朋友告訴你,他沒有時間學習投資理財。那麽請直接告訴他:你必須學習,為了那額外的一千萬美元!

更加令人驚歎的是,退休以後,即使兩人不再追加新的投資,二者的財富差距繼續擴大。假設兩人不再投入新的資金,也不從賬戶裏取錢,那麽再過二十年,醫生的資產將增長為2540萬美元。與此同時,工程師的資產增長為1億零57萬美元,比醫生高了295%

附:從1989年開始,如果你每年投資5萬美元購買標普500指數基金,取得的年化收益率為9.79%。在35年後的今天,你就擁有1351萬美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2)
評論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哈哈,這個我舉雙手雙腳讚成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This2014' 的評論 : “反麵說明了他成為世界首富, 光靠複利是不夠的”
普通投資者,還是別夢想著成為首富吧。能夠實現財務自由,以及非常不錯了。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哈哈,可能吧, 不過一個商品的價格組成, 我認為還是要細分的, 除了他本身價值(利潤的增長)之外, 和購買這件商品的貨幣量的多寡很有關係. 而股票的價格決定了股票的回報率. 另外, 巴菲特晚年賺錢的效率不如他年輕時候這一個事實, 也從反麵說明了他成為世界首富, 光靠複利是不夠的.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This2014' 的評論 : 哈哈哈,主要的資產包括債券、股票、房地產等等。而房地產價格,是計算美國通脹率的最大成分。
股票的回報率,最終來自於公司產生的利潤,而不是投資者投入的資金量。因此,是美國公司產生的利潤變大了,而不是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增加了。你把二者的關係搞顛倒了。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居士, 我的理解是, 美國過去40年的通貨膨脹率不高, 正好說明了增發的貨幣大部分都體現在資產價格的爆漲上麵.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謝謝居士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This2014' 的評論 : “超發的貨幣大部分體現在資產的爆漲”

這句話是值得商榷的。疫情期間,美國超發的貨幣,大部分都發給了普通老百姓,以支持他們的基本生活,並沒有直接導致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

過去四十年,美國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其實並不高,僅為3%左右,低於曆史平均值。但是股市的收益率卻穩步上升,超過10%。
因此,我不覺得美國在隨意超發貨幣,更不覺得最近股市的優異表現和貨幣超發有太大關係。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不管怎麽樣, 我都謝謝居士的文章和解釋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居士. 是啊, 複利的威力無處不在, 金本位中止之前存在, 金本位中止之後也存在, 巴菲特也不例外. 但可能我沒有清楚的表達我的意思,我想請教的是: "超發的貨幣大部分體現在資產的爆漲" 這一句話是否正確? 如果今後的幾十年超發貨幣這件事情被終止或大幅被限止, 我們怎麽辦? 股市裏麵賺的錢有很多種, 有別人輸的錢, 有經濟正常增長生出的錢, 還有貨幣爛發體現出來的股價的增長. 我隻是覺得投資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我們到底要賺哪一部分的錢, 否則的話有可能會有麻煩. 學習幾個星期的財務知識我總覺得有些不妥當. 我自己是有教訓的.
令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謝謝居士的建議!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澤西居士' 的評論 : 謝謝居士. 居士也認為80年代以後的 sp500 和前麵一樣隻是正常的增長? 和金本位的終止沒有什麽關係?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澤西居士' 的評論 : 謝謝補充!
的確如此,他早年的投資回報率遠超標普500指數,在業界成為傳奇。
反觀過去10年,他的投資回報率已經和標普500指數不相上下了。
澤西居士 回複 悄悄話 所謂巴菲特大部分財富是55歲以後創造,是因為複利的威力,越往後絕對值的增長越驚人,這不代表老巴55歲之前財富增長率低,下麵來自Google,看看巴菲特55歲之前財富增長的驚人速度:Age 16: Buffett had amassed $53,000
Age 21: His net worth was almost $20,000
Age 26: His net worth grew to $140,000
Age 30: His net worth reached $1 million,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US family income at the time
Age 32: Buffett made his first million in 1962 when his Buffett Partnership was valued at over $7 million and his shares were worth more than $1 million
Age 50: Buffett had $84.2 billion in net worth
Age 65: Buffett had $81.5 billion in net worth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This2014' 的評論 : 絕大部分的投資人和大佬,都是繼續投資美國股市的。媒體總是喜歡販賣焦慮,讓那些唱衰股市的人粉墨登場。
我覺得無論何時開始投資美國股市,都是好主意。除非你有更好的投資渠道。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過去一段的經濟周期已經走完, 過去40年是一個經濟周期中的一段, 股市增長的底層邏輯已經變了, 走不下去了, 今後的經濟也包括股市會不一樣. 這其實很多股市大佬也把這個說得很明白了. 我認為靠學幾個月的投資知識, 就跑到股市裏麵去有一些不妥當. 你說呢?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 讀你的東西確實學到很多. 大概是我的視覺錯誤吧, 不過有一個事實說明我的視覺也沒有那麽糟糕, 巴菲特的財富其實是他55歲以後才極劇增加的, 他的大兒子說, 其實在他長大過程中從來沒有聽人說過他父親是一個富人. 巴菲特的財富基本上就是由股票的價格決定的, 這也從側麵說明, 80年代信用貨幣占優勢以後股票的價格是飛速增長的.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This2014' 的評論 : “80年代以後的股市增長明顯增加”

跟我用什麽Scale沒有關係,數字就是數字。你看到的1980年以後斜率變高,也許隻是一個視覺錯覺。另外一個原因是,投資股市的收益來自兩個部分:股價的增長和分紅。最近幾十年,標普500指數的分紅率持續下降,所以導致更多的收益來自於股價的增長。我先前寫過一篇文章,你可以看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405/4574.html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OK, 我理解了, 你用的是 log scale, 但是現實生活中, 用這樣的數學方法肯怕不行吧? 你能不能解釋一下, 現實生活中用這樣的數學方法也是合理的. 我不是抬扛啊, 確實想向您學一些東西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謝謝你. 奇怪, 從sp500的曆史走勢圖上看, 消滅金本位, 80年代以後的股市增長明顯增加, 怎麽這些數據表明斜率是一樣的甚至平一些, 老兄幫我解釋一下. 不是抬扛, 是確實沒有辦法把這些數據放在一起看. 我也同意你說的不參與股市, 確實要被通貨膨脹吃掉一大塊. 這是製度決定的.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This2014' 的評論 : 不是這樣的。這裏有一個公開的計算器,你可以自己驗證。
https://dqydj.com/sp-500-periodic-reinvestment-calculator-dividends/

如果以40年為一個窗口期,這是大部分人可以做到的投資生涯長度,比如從25歲到65歲,你可以考察不同時間段,每月定投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比如:

- 1920年到1960年,收益率是9.9%。
- 1930年到1970年,收益率是9.2%。
- 1940年到1980年,收益率是8.6%。
- 1950年到1990年,收益率是9.4%。
- 1960年到2000年,收益率是11.9%。
- 1970年到2010年,收益率是9.0%。
- 1980年到2020年,收益率是9.8%。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應該是前麵50年後麵50年打平了算出來的吧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This2014' 的評論 : 其實,過去100多年,美國股市平均每年的收益率都在10%左右。我覺得未來應該不會有大的不同。
JustThis2014 回複 悄悄話 怕就怕今後的投資, 會不同於過去三四十年的投資了. 過去40年的資產泡沫大部分是由濫發貨幣撐起來的.負利率的終止可能就意味這種玩法玩不下去了. 今後三, 五年也許尾大不掉還會這樣繼續玩, 但是今後10年就說不清楚了.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恭喜恭喜!
根據曆史數據,本輪牛市還有大約100%的上漲空間!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大咖,我四月份按你指使買的指數基金兩個月到今天增長接近10%。今天英偉達躍居首位。爽!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令晨' 的評論 : 這是個好問題!我建議以VOO為主,VGT的比例不要超過50%。
我個人比較激進。幾年前,我設置的二者比例是各占50%。最近由於VGT增長更快,導致它在我的資產組合裏的比例已經超過80%。我不想做再平衡,因為那意味著我要賣出VGT,需要交很多稅。我決定順其自然吧。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Eki' 的評論 : 恭喜!謝謝分享!
令晨 回複 悄悄話 以現在的形勢 VGT vs. VOO 的投資配置比例 居士建議是多少為好?
Eki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居士,從去年開始工作,到今年SPLG和XLK收獲不少。也說服了家裏長輩和好朋友適當定投,希望大家都能走上指數增長的康莊大道!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反正要感謝你的啟蒙,還有推薦的書,我弄了兩本來讀,明白了一些以前不太明白的東西。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lebear' 的評論 : "要是我能證明有比投股市更賺錢的方法呢?"

當然有比股市更賺錢的辦法,比如創業。但是,那時完全不同的致富手段了,而且風險極高。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矽穀居士' 的評論 : 那是應該的,要是我能證明有比投股市更賺錢的方法呢?不過你這個方法真的是躺贏,不用幹啥活。離退休還很遠,我跟退休賬戶的advisor 講要調整我的portfolio 的時候,他一個勁兒說我的選擇風險好大。 跟他說這個賬戶還有很多年都不會動,改吧,不要他負責(?o?^^?o?)。 缺陷是這個賬戶不能直接投etf, 管理費高。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olebear' 的評論 : "我把退休賬戶全換成Index了,如果賠錢了,我退休的時候來找你。"

放心吧,隻要你持有超過10年以上,你絕對不會賠錢的。

你賺錢了,是不是也應該找我表示一下感謝呢?哈哈哈。
polebear 回複 悄悄話 你是第一個把投資股市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讓文盲如我也能明白的。我把退休賬戶全換成Index了,如果賠錢了,我退休的時候來找你。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irstuncle' 的評論 : 哈哈哈,有啊,你可以像我一樣,重倉買科技指數基金VGT,比如50%。其餘資金買標普500指數基金,比如VOO。
這個組合,理論上每年可以產生12%左右的收益率。如果你投資100萬,12年後,你就擁有400萬;18年後,你就有800萬了。
firstuncle 回複 悄悄話 我要是20年前看到這篇文章估計我也是富翁了,你現在有沒有速成的方法,等不及了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似鹿蔥' 的評論 : 專職的理財顧問收入並不高。我舍不得目前的工作,哈哈哈。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居士又在開理財課,不知道的以為你就是專職理財顧問呢!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居士大俠古道熱腸,慷慨分享理財思路方法手段。謝謝居士大俠,轉發了。
最西邊的島上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哈哈,看到您在幾處的留言,水平和方式和AI一樣穩定大氣一致,佩服!;-)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油翁' 的評論 : 謝謝來訪和鼓勵!
油翁 回複 悄悄話 這段故事告訴我們,投資理財的重要性無法被低估。即使擁有高收入的醫生,如果不具備基本的理財知識,也可能無法積累更多財富。相比之下,一個普通工程師通過學習理財知識,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財富積累。

因此,無論你的職業如何,學習投資理財知識都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學習投資,你可以為自己的未來打下更加穩固的財務基礎,實現財務自由和更好的生活質量。不要放過學習理財的機會,畢竟,一點點的投資知識可能會為你的未來帶來巨大的回報。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kecwu' 的評論 : “培養子女自己賺錢的能力更有意義”

謝謝!賺錢能力很重要,理財能力也非常重要。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人生最主要的時間是退休以前精力旺盛時期,人生的目標不應該是退休後有多少多少萬,而是在青年,中年的主要時期盡情享受人生-包括工作,事業,家庭,孩子和興趣愛好。想做的事情:旅遊也好,追求自己的愛好也好,都應該在中青年時期去做,而不是在中青年時期忍辱負重,節約生活開銷,以便把更多的錢去投資退休生活。然後到了退休再去享受生活。因為退休後人老了,享受程度差很多。

退休後保障自己不餓死就夠了。平時多保證自己身體健康,熱愛工作,這樣生活也更有意義,退休時間也可以延長很多。年邁退休後,精力也有限,消費不會太多,有沒有很多財富無所謂。

財富留給子女毫無必要。培養子女自己賺錢的能力更有意義。相信他們比我們賺得多得多,根本不會在乎我們那點財富。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Q22' 的評論 : "覺得 5% annual ROI investment gain is more realistic"

大跌時,隻要不賣出,不會影響長期投資收益率的。你可以用我提到的計算器,用真實曆史數據驗證:
https://dqydj.com/sp-500-periodic-reinvestment-calculator-dividends/

我自己開始投資以來,已經經曆了2008年、2020年和2022年三次股市大跌, 並沒有影響我的長期投資收益率,平均年化收益率仍然超過10%。
Q22 回複 悄悄話 Good article! Just one point - 10% annual profit 理想化了. 大跌的時候很多人被裁,沒工資了。記得2002-2004 加州矽穀到全美的慘像,當時連個Full Time 工作都很少,隻有合同工,周圍被裁的40多歲,拉家帶口。 覺得 5% annual ROI investment gain is more realistic.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城芝加哥' 的評論 : 謝謝補充!
風城芝加哥 回複 悄悄話 閱讀一篇博文"複利的迷思", 爺爺的1960年給的1萬美元禮物,購買S&P500指數股,64年後賬麵上是95萬。扣除通貨澎脹指數後,購買力相對於當年的9.2萬美元。王木犢92年10萬投資到S&P500指數股,現在變成127萬5526美元零一毛六分錢 (截至5月19日2024)。

仟仟說的好:“居士是個熱心腸的好人,用投資的大餅來引誘我們大家有餘錢就要投資股指是非常善意的,這個理念最終會讓我們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謝謝居士的文章,謝謝無保留的分析!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仟仟' 的評論 : “可在1989年,五萬是很多錢的”

哈哈哈,我的小心思被你看穿了。我是在給大家畫大餅,例子的確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從2000年開始,一個有兩份收入的工程師家庭,每年存5萬美元進行投資(包括401k/403b賬戶裏的雇主的匹配),應該是具有普遍的代表性的。那麽到2035年,這個家庭應該也能積累千萬美元資產。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風城芝加哥' 的評論 : 謝謝來訪!我的文章中舉的例子,隻是為了說明長期定投的魔力,不代表每個家庭都能做到。

但是,基本的邏輯是一樣的。就算一個華人家庭每年投資2萬美元,35年下來,也能積累598萬美元。
仟仟 回複 悄悄話 每次看居士的投資文章都特別高興,居士總是用一個好大的餅來為我們描繪美好的"錢"途,看完之後心情特別愉快。

同意居士的定投策略,但總覺得一千萬有點too good to be true, 可又找不出居士的計算哪裏不對。想了又想,突然醒悟了,居士你的每月定投4167美元每年5萬, 在今天看五萬沒有多少錢。可在1989年,五萬是很多錢的,當時可以在矽穀買下一個condo/townhouse。1989年矽穀一個非資深工程師的年薪也還沒有五萬元。一年投五萬對雙薪的工程師來說不太現實。我覺得你應該以當時的薪酬和物價水平來設定投入量,這樣35年計算下來才比較合理。當然這35年工資房價漲了太多了,如果以1989年作為後麵的定投入量,又有點投入太少,是一個難題。

總之居士是個熱心腸的好人,用投資的大餅來引誘我們大家有餘錢就要投資股指是非常善意的,這個理念最終會讓我們早日實現財務自由。
風城芝加哥 回複 悄悄話 居士的文章, 都拜讀來。居士的策略是正確的, 我高度認同, 做法也類似。隻是投資有點偏理想化。很多工薪階層, 扣除房貸和日常生活費後, 所剩無幾了。特別新移民, 還有工作不穩定的狀況, 需要留點錢應急, 畢竟股市有風險。
蘇笑笑 回複 悄悄話 @矽穀居士,謝謝!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覺照'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覺照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矽穀居士,好文章學習了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蘇笑笑'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我的博客以前講過:

1. The Simple Path to Wealth。
2. The Bogleheads' Guide to Investing。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iling-LA美國' 的評論 : 就我本人而言,我目前的投資組合比較激進,大約20%是標普500指數基金(比如VOO),其餘80%是信息科技板塊指數基金VGT。
你可以看我先前的文章:我的極簡投資組合。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634/202308/20949.html
蘇笑笑 回複 悄悄話 @矽穀居士:能否推薦一些比較好的以指數股票基金為主的投資策略的書籍?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iling-LA美國'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我在本文中談論的都是標普500指數基金。這是普通投資者最耳熟能詳的基金。

如果投資的是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收益率更高。
huiling-LA美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矽穀居士 發表評論於 2024-06-17 06:15:10
回複 '3227' 的評論 : 哈哈哈,如果你從2008年6月開始定投,每月投資4167美元。16年後的今天,你的年化收益率就是13.4%!你投資了80萬美元的本金,積累的資產高達258萬美元!’

**================**

股市回報率哪會像你估計的那麽樂觀而穩定?我從90年代初開始投資, 每周都買幾個基金,股市上上下下,平均年收益哪能達到百分十幾? 希望你把基金組合具體告知,或許今後能在投資股市上象你一樣幸運,謝謝!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3227' 的評論 : 你可以用這個網站自己分析不同曆史時期的投資收益率。
https://dqydj.com/sp-500-periodic-reinvestment-calculator-dividends/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3227' 的評論 : 哈哈哈,如果你從2008年6月開始定投,每月投資4167美元。16年後的今天,你的年化收益率就是13.4%!你投資了80萬美元的本金,積累的資產高達258萬美元!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瀟瀟' 的評論 : 謝謝瀟瀟!
3227 回複 悄悄話 居士看看08後幾年股市大跌的文章,這種每年5,6,7,8%的收益有多不靠譜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矽穀居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值得收藏的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最西邊的島上' 的評論 : 哈哈哈,我認為理財知識必須學習,哪怕你不喜歡。這就跟讀書寫文章一樣,是學生的必修課。
當然,我不覺得普通人需要花很多時間深度研究理財和打理財富。我倡導的是以指數股票基金為主的投資策略。這個策略的門檻低,省時省力。
最西邊的島上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很高興你的認識分享。覺得道理都是對的,不過是否理財和人的性格愛好也有關係。不管哪個行業,都有喜歡做理財和不喜歡做理財的人,哪怕是不很複雜。又比如做地主,誰都可以試著做,但不喜歡的可能會有焦頭爛額的感覺,所以會躲著遠遠的哈;-)。

父親節快樂!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補充。我舉的例子,的確太理想化了。如果一個工程師家庭有兩份收入,那麽每年存5萬,應該更合理,哈哈哈。
矽穀居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菲兒天地' 的評論 : 謝謝菲兒!同祝節日快樂!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同意要盡量投資到最大水平才可能致富。不過雖然覺得醫生VS工程師的例子理論上不錯,但一個工資5萬多(美國平均水平)的普通員工或10多萬的工程師要每年投資5萬幾乎是不可能的,1000萬的計劃並不切合他們的實際狀況,否者美國的頂尖1%就太容易達到了。同意無論收入多少,學習理財和投資都必須的,舒適的退休生活也是可以達到的目標。:)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矽穀父親節快樂!
[1]
[2]
[3]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