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四)

(2025-10-15 09:18:49) 下一個

十、埃裏克先生

經過馬田的介紹,在德國同事碰麵的午餐桌上認識了一位頗有紳士風度的長者 ——  項目管理部門的審計專家埃裏克先生。在以後的交往中,逐漸了解了他的工作經曆。埃裏克先生出生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父親是一家公司的職員,母親是家庭婦女。戰後的最初幾年,父親因失業和健康原因一直沒有工作,一家人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所幸祖上留下的幾處房產沒有毀於戰火,租房收入勉強維持一家人生活。

在埃裏克上大學的最後階段,歐洲許多國家的高校中爆發了學生運動。在德國的一些大學裏,思想激進的學生因不滿教職人員中仍有未被清除的納粹殘餘,開始了罷課和衝擊課堂的抗議活動。埃裏克不想參與校園裏的這些政治活動,他選擇去圖書館學習,潛心研讀各種專業書籍。

畢業後,埃裏克在一家大銀行的地區分行找到一份工作,開始了“早九晚六”的上下班生活。他在銀行完成實習期後,由於業務能力突出,被安排到客戶服務部門工作,負責為私人客戶提供貸款谘詢。這份工作收入可觀,而且沒有失業風險,一般人可能會在這個崗位上熬到退休。然而不出幾年,這種單調的、毫無挑戰的工作讓他感到無聊。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報上看到了一則招聘廣告:投資銀行駐菲律賓分行招聘員工。他符合招聘條件,於是決定去試一下運氣。

被投資銀行錄用後,埃裏克在馬尼拉分行迎來了新的職業挑戰。在與客戶的業務往來中,無論是口頭還是書麵交流都必須使用英語。由於有中學時期打下的英語基礎,沒過多久,他就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可以輕鬆自如地用英語完成客戶谘詢工作。這份新工作不僅提升了他的業務能力,還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這段工作履曆會為今後的求職提供良好的能力證明。

埃裏克明白,要想有更進一步的職業發展,不能止步於銀行職員崗位,他必須掌握比其他人更多的專業知識。雖已年近三十,但埃裏克依然孓然一身,沒有家庭的拖累,可以潛心專研業務。他從一家美國書店設在馬尼拉的分店買來財務、審計和投資分析方麵的書籍,花了大量業餘時間補充這些方麵的專業知識。

經過幾年的努力,埃裏克不僅充實了理論知識,而且還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這期間,他結束了單身生活,與當地一位護士組建了家庭。妻子來自一個貧困家庭,是眾多子女中的長女。她從中學畢業後便開始工作,擔負起了撫養弟妹的責任。在埃裏克夫婦的資助下,她的幾個妹妹先後完成了護理職業培訓,有了自食其力的技能。

菲律賓位於熱帶地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一年中有一段時間是濕季,另一段時間是幹季。盡管在菲律賓生活多年,埃裏克仍然難以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他本來就沒有打算長期在那裏居住,有了兩個兒子後,他希望兒子們能夠接受德國教育,於是便開始尋找回歐洲的工作機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積極準備,埃裏克終於在研究所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並帶著全家回到了歐洲。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職場的為人處事技巧,他很快熟悉了項目審計工作,也與所裏的不少德國同事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

埃裏克和馬田有相同之處:二人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和進取心,也都有各自專業領域的豐富知識。馬田有點恃才傲物,遇上不學無術卻喜歡賣弄的人,他會毫不留情地當麵嘲諷,完全不給人留情麵。相反,埃裏克懂得人情世故,在與他人交談時用語溫和,即使遇上令大家都討厭的人,也從不會當麵開銷,讓人下不來台。在與埃裏克交往的數年中,從他那裏學到了不少職場生存的經驗和教訓,這些都是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為人處世之道。

十二、東德人弗雷茨

研究所有一個相當規模的員工俱樂部,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體育設施,包括室內球場、健身房、室內遊泳池和桑拿浴室;另一部分是酒吧,提供各類飲料和三明治、披薩等簡易快餐。

為了緩解腦力勞動的疲勞,大家經常會在下班後去俱樂部做些體育活動,完成一定的活動量後,泡個桑拿浴,然後在酒吧喝點啤酒。桑拿浴室約十多平方米,可供十來個人同時使用。蒸汽由紅外線裝置產生,溫度保持在攝氏40度左右。在這種濕漉漉的熱蒸汽環境中,呆上二十來分鍾,當大汗淋漓時,立即去浴室用涼水衝洗全身,讓身體急劇冷卻,類似金屬熱處理工藝中的“淬火”,這就完成了桑拿浴。桑拿浴不僅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還能利用這段時間和孰人交流信息。桑拿浴室平時男女混用,隻有在周末為員工家屬開放時才分性別使用。在泡桑拿時,大家都會用一塊大浴巾圍在小腹以下,這樣既可以避免汗水弄濕座椅,也能免去與裸體異性同事共處一室時的尷尬。

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幾乎每天都來桑拿浴室,為方便敘述,姑且稱他為弗雷茨。弗雷茨出生在東德的大城市萊比錫,在那裏度過了少年和青年時代。在他讀大學期間,東德的一些自由派知識分子援引憲法中公民權利的相關條款,建立了一個名曰“新論壇”的政治組織,他們要求與東德當局進行政治對話。在這一要求遭到當局拒絕後,許多城市爆發了“星期一示威”活動,廣大民眾的參與拉開了兩德統一的序幕。弗雷茨目睹了整個事件,但他似乎從未參加示威活動,也不願意提起當年發生過的事。

有一次,大家談起東西德統一,盡管弗雷茨沒有公開反對統一,但從他那種陰陽怪氣的言論中,在場的同事可以明顯地感覺出,他眷戀前東德的社會主義製度。馬田是個愛國主義者,也是個直性子,聽不得反對祖國統一的言論。他用譏諷的口吻對弗雷茨說:“你當年沒和東德市民上街示威,對兩德統一沒有做出分毫貢獻,後來跑來西德領?‘歡迎金’時,難道沒有一點良心上的不安嗎?”所謂的“歡迎金”指的是:當年柏林牆開放時,西德政府發給每個進入德境內的東德居民100西德馬克的“歡迎金”。馬田鄙視那些領取了“歡迎金”但仍然反對兩德統一的東德人,認為那些人不知感恩,不懂得珍惜自由,是不知羞恥的無恥之徒。一位德國女同事也乘機調侃道:“如果沒有兩德統一,你能來這裏工作嗎?能在下班後泡桑拿並且癡呆呆地注視女同事的身體嗎?”弗雷茨被大家一番數落,臉上一陣青一陣白,說不出一句話來。

盡管他不再和大家談論時事政治,但卻總也改不了注視裸體女性的習慣。有一次,一位女同事被他直勾勾的眼神惹惱了,直截了當地問他是否對人體解剖學、特別是對女性身體的某些部位有特殊興趣?由於他在桑拿浴時完全不顧異性的存在,從不用浴巾遮蓋下體,馬田甚至問他是否有“露陰癖”?是否在周末常去逛阿姆斯特丹“火車站對麵一條街”滿足身心愉悅?當時並不知道“火車站對麵一條街”的含義。

不久後的一個周末上午,與馬田相約去研究所的露天球場打網球。在網球場上來回奔跑和擊球一個多小時後,大家先去衝了個澡,然後坐在酒吧的露天曬台上,一邊沐浴初夏的陽光,一邊喝著冰鎮的荷蘭海尼根啤酒,與在場的幾個常來健身房的同事閑聊。馬田不失時機地亮出一本新書,滔滔不絕地向大家介紹書中的新發現,並得意地秀出扉頁上的英語題詞:“You should be as knowledgeable as me(你應當像我一樣博學)”。正在納悶是誰有這麽大的口氣時,一位鼻梁上架著玳瑁眼鏡、體態臃腫的中年男子走了過來。他長著一張圓盤臉,穿著考究的西服,打著鮮豔的領帶,皮鞋擦得蹭亮。在和眾人簡單打過招呼後,他便以調侃的口吻說道:“馬田又在這裏販賣從別人那裏批發來的貨了。”他的話引來眾人的笑聲。眼前這位大叔正是送馬田新書的那位。馬田不好意思地急忙起身,很客氣地請大叔坐下,隨即便招來酒吧女服務生,請她給大叔端來一大杯啤酒。

這位大叔來自英國,在項目管理部門工作。他雖然隻有管理學方麵的學曆,但對新技術的發展現狀了如指掌,而且喜歡與熟悉的同事交流科技信息。大叔一邊喝著啤酒,一邊與大家閑聊,時不時會拿馬田開涮。不一會兒,他看了看手表,說了一聲“對不起,先走一步了”,隨即便起身離去。身旁一位同事低聲調侃道,大叔又要去逛“火車站對麵一條街”了。後來經同事暗示,明白了“火車站對麵一條街”是性工作場所的代名詞,也即所謂的“紅燈區”。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同事們曾說弗雷茨常去那種場所支持“第三產業”。

十三、沃爾夫一家

逛“火車站對麵一條街”似乎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奇怪的是,當同事們私下裏毫無顧忌地調侃大叔時,在場的人中幾乎沒有人對此感到吃驚。這時,馬田開始在眾人麵前賣弄學識:根據某社會學研究結果,西方大約有百分之四十成年男子有過這類支持“(下半身導向的)第三產業”的經曆;在荷蘭這樣一個極度自由化的國家,它與毒品消費現象類似,反映了市場經濟中需求與供應之間的關係。

在談到毒品消費時,一對老年夫婦露出了不太自然的表情。後來經馬田介紹,認識了這對來自德國的沃爾夫夫婦。沃爾夫先生退休前曾在一個部門擔任主任,他的太太以前曾在一所國際學校擔任德語教師,夫妻二人都是高爾夫俱樂部成員,也是酒吧常客。他們在研究所人緣良好,無論對熟人還是陌生員工都很客氣,也樂意為新來的德國職工提供生活方麵的谘詢。

由於經常在酒吧邂逅沃爾夫夫婦,很快就和他們熟悉起來。在閑聊中,沃爾夫太太時常會提起她在無國界醫生組織工作的女兒,並會介紹該組織在非洲各國為當地人提供醫療服務的事跡。不難看出,沃爾夫夫婦深為有這樣優秀的女兒而到自豪。

熟悉這對夫婦的德國人都知道,沃爾夫太太對女兒的教育十分嚴格。為了培養女兒獨立生活能力,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一所寄宿學校,與一些家長長期在國外工作的孩子們一起學習和生活。女兒在那樣的環境中逐漸成長為有個人主見的、品學兼優的學生。由於從小很少和家長在一起,在本當得到親人關愛的年齡不得不獨自麵對人生,他們的女兒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一直比較淡漠。

也許在學校期間受老師們的理想主義教育影響,沃爾夫夫婦的女兒中學畢業後選擇了學醫,她要用學到的知識拯救世上的窮人。醫學院畢業後,她先在一家大醫院擔任實習醫生,在實習期滿並獲得行醫資格後,她先後放棄了幾家大醫院提供的工作機會,申請加入了一支屬於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援非醫療隊。一個前途無量的年輕女醫生,甘願放棄職業前途和物質生活,去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極為艱苦的非洲工作,大家對此都感到不解和惋惜,但也由衷地敬佩為理想而遠赴非洲的舉動。

後來聽德國同事偶爾談起,這對夫婦還有一個比女兒小幾歲的兒子,他也在很小的年紀被送到寄宿學校學習。然而在上中學階段,兒子和一些有不良習氣的青年混在一起,學會了吸煙和喝酒,後來竟發展到染上了毒癮。因為多次違反校規被學校勸退後,他經常趁家長不在家時,回家來拿走家裏的錢和值錢的物品。家長發現這一情況後,及時更換了門鎖,此後兒子便沒有出現過。後來有人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火車站見過他們的兒子。據目擊者回憶,他們的兒子已從一個相貌英俊的小夥子,變成了一個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街頭流浪漢。

沃爾夫太太曾經對自己的教育方法十分自信,以為在女兒身上奏效的教育方法同樣可以用在兒子身上。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在毒品消費合法化的自由化社會,家長如果放鬆對未成年子女的關心,放鬆了法律、道德、倫理和價值觀方麵的教育,後果可能會十分嚴重。如果年輕人經不起毒品的誘惑,一旦染上了毒癮,有可能寧願和癮君子夥伴們露宿街頭,也不再願意回到家長身邊。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yef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馮墟' 的評論 : 沒錯,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一直處在時代與社會的湍流中,始終都在努力探索前行的方向,並且不斷優化行進的軌道,也即求得數值解。
馮墟 回複 悄悄話 人生也是流體力學啊,不斷求數值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