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一號

寡淡的水,加上些許誘因,有了足夠的時間,就變成了酒。
正文

第一次出差-四平:被當作工具的學生

(2025-11-12 07:54:03) 下一個

自從工作之後,因公出差的事就沒少經曆過,不過,我的第一次因公出差的經曆卻是在參加工作之前。那時我還是個中學生。

事情發生在大約一九六九年的秋冬時間,那時我在中學已經呆了大概近兩年左右了。說是“呆著”而不是“初中幾年”,是因為我們那時根本就沒有正經上過什麽課,所以也沒法說是上到了初幾。那時的學生,被要求“學工,學農,學軍”。我們去過磚廠搬磚,去過農場幹各種農活,在學校裏還要接受軍訓,時不時還要搞什麽“演習”。更有甚者,在那個“深挖洞”的指示下,我們在學校還要擔負挖防空洞的任務。全校師生都要輪流參加,上一個星期的課,挖一個星期的洞子。這種情況大約持續了一年多的樣子。每個一樓教室的地麵都要被砸開,挖空,用磚砌成拱形的洞子,然後再把上麵蓋上。整個教學樓的下麵都被挖空了。以現在的眼光看,這東西要“防空”純屬扯淡,不過當時可是給了我們這些半大小子另一個好玩的去處。因為每個一樓教室的地麵都有出入口,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有人偷偷地鑽進去,順著下麵的通道跑到別處去玩兒了。

參加軍訓更是一個必須的過程。學校裏有從附近警備區的部隊派來的軍代表(那時還不興稱教官),專門對一批挑出來的學生進行集中訓練,稱之為“基幹連”。我也被選入其中。別人都在室內上課時,我們要在冬天的寒風裏站在操場上進行訓練。那個訓練程度基本就是把我們當新兵一樣,不但要練隊列,還有操槍。說起來現在的人可能都難以理解,當時學校裏是有槍的。據說當時是為了備戰,各個單位都發了一批槍械。我們這些參加訓練的人都要參加值班看管這些槍,晚上要住在值班室,那些槍就堆在睡覺的床鋪底下。我們值班時沒事就把這些家夥拖出來擺弄。那都是些老掉牙的玩意兒,有日本的三八式,舊式的七九步槍,甚至還有電影中常見的捷克式輕機槍。這些家夥雖然都上著油,槍栓也可以拉動,但看的出來,都已經老得不像樣了,真的要用,能不能打得響都是個問題。不過學校裏的確有一批新槍,是五六式半自動。這些槍就成了我們訓練用的家夥。在有些情況下,還要我們背出去充充門麵。這對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孩子而言絕對是個大大的露臉時刻。當時的學生以穿軍裝為時尚,家裏有當過兵的,就穿父輩的舊軍裝,沒有這些,就到商店裏買那些仿製的,隻要是軍綠色就行。而其實那時的行情是:軍裝越舊,含金量就越高,因為這意味著這軍裝的主人資格更老。我當時穿的可以說絕對屬於高檔貨:那是一件我老爸原來的舊軍裝,哢嘰布麵料,肩上還有當年為佩戴軍銜留下的肩帶和開孔。雖然洗過多次,但褪色並不嚴重,還保留著那種近乎黃綠色的樣子。在那些穿著冒牌軍裝的同伴麵前,我這一身絕對可以秒殺一切。每當要我們這些人去充門麵的時候,我們一行人身著各種成色的軍裝,肩背鋥亮的半自動,穿過圍觀的人群,聽著旁邊一眾男女同學各種竊竊私語和驚歎,漠然地掠過周圍投射過來的豔羨的目光,雖然臉上都故作鎮靜,而心裏其實都要得意地要冒泡了。

得益於在學校裏的這段“不務正業”的訓練,我的隊列和操槍動作有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底子。後來參加工作後和上大學時再參加類似的訓練,我和那些曾經當過兵的同伴相比絲毫不落下風。

之所以說了這麽多似乎和“出差”毫不相幹的事,是想說明一件事:在當時,無論是學校還是我們自己的認知,都沒有把我們這些人當成是學生,而是一群可供驅使的“工具”,所以和“出差”這種事扯在一切也就不奇怪了。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