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一號

寡淡的水,加上些許誘因,有了足夠的時間,就變成了酒。
正文

第一次旅行 - 踏上回家的路

(2025-11-09 08:46:07) 下一個

被聖上召見過後,我們此行的目的應該已經達到了,下麵就是要趕緊回家了。在這裏待了這些天,雖然說是無拘無束,可畢竟吃住的條件比起家裏還是差了不少。我們睡覺的地方隻有一個草墊子,上麵鋪著那條發的毯子,薄薄的像一條毛巾。身上蓋著的就是老爸讓我帶的那件棉猴。那時已經是十二月下旬,北京的天氣已經很冷,那件棉衣蓋了頭就露出腳,蓋上腳上麵半個身子就要露出來,晚上睡覺時要縮成一團。每當這時我看到別人全身都能蓋上被子就很羨慕。看來老爸還是高估了我的能力。

到了要回家時,沒人再提什麽步行了。坐火車是毫無爭議的首選,也是幾乎所有還呆在這兒的人選擇。那時對我們這樣的人坐車雖然還是不花錢,但為了控製人流,還是要憑乘車卷。這個東西由各個外來人員集中的住宿點負責。每天根據不同的去向發一批乘車卷,能搶到的就可以乘車回家。我已經忘了最後是怎麽搶到的,總之是搶到了,而且當天半夜就趕到了北京站,因為聽說要上車的人非常多,想早去排隊。

那天也是我第一次來到早就聽說的北京站,但是我們並沒有對車站的建築有多大的興趣去欣賞,因為我們馬上麵臨的問題就是:在什麽地方呆著過這一個晚上?車站候車室就不用想了,早就擠得人山人海,沒有立足之地。無奈我們隻能在一樓大廳的一個柱子後麵坐了下來,大廳的地麵冰涼堅硬,大冬天坐在上麵一會的工夫涼氣就竄滿全身。我先是把那件棉猴墊在地上墊著,後來困得受不了就把它穿上躺在了地麵上,睡不了一會兒就會被凍醒,然後翻個身又睡過去。那一夜可是對“寒冷”有了刻骨銘心的體會。後來的很多年,我又無數此地來北京站乘車,每次乘電動扶梯上樓時,我都禁不住看看那個柱子附近,看是否有人在那裏坐著或躺著,不知他們是不是也嚐過那個滋味。當然,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人。前些年我偶然又一次到北京站乘車,發現不但柱子附近沒人,連整個大廳也空空蕩蕩的了。那也是我最後一次去北京站。

我們在車站大廳等待的那個夜晚好像格外漫長。等到好不容易天亮之後我們發現,我們等待這個夜晚似乎毫無意義,因為進站口已經擠滿了人,根本沒有“排隊”一說。沒有通告,也沒有標誌,隻要哪個入口有人喊一聲“去xxx的車”,等著的人就會蜂擁而入,這個時候,有沒有那個“乘車劵”其實都已經無所謂了。

終於等到去我們那個城市的車開放進站了,不出意料,擠得是一塌糊塗。進站要擠,上車更是要擠,車門車窗,隻要敞口的地方都擠滿了人。我們好不容易上了車後,車廂裏已經滿滿當當了。我們隻能擠站在兩排座椅的中間,前後都被別人的膝蓋頂著動彈不得。再後麵上來的人沒有地方去,有人於是爬上了行李架,有人則躺到了座椅下麵。車廂裏各種爭吵聲不斷,終於聽到有人破口大罵了一聲“我x你媽!”聲音之大讓全車人都楞了,不知道這是誰和誰,和為了什麽。附近有人似乎聽不下去了,隻聽到一個女人的聲音喊了一聲“這早上是沒刷牙嗎?”可能是這兩聲叫喊對比太過強烈,後麵反而到安靜了下來。其實也可能是上來的人總算踏實了,等著開車就是了。車廂裏人多,人擠人的挺暖和,很快地大多數人都開始昏昏入睡了。

這段路並不太長,但火車走的很慢,逢站必停。我們互相擠著,或站或坐,累是自然的,但因為要回家了,都覺得這也是值得的。在回家的路上發生了一件近乎是戲劇性的事:我們在到北京的第一天失散的那兩個同伴,竟然在車上又遇到了。原來他們和我們失散後跟著人群去了另一個地方,經曆也基本上和我們相同,現在又擠上了同一列回家的車。“殊途同歸”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吧。

火車到站後,我們這一群人頓時作鳥獸散,紛紛去找各自的公交車回家。我估計我到家時的樣子可能非常狼狽:出去了七八天,沒洗過澡,一身衣服白天穿著出去到處跑,晚上就裹著個棉猴躺在草墊子上,早就髒的一塌糊塗,臉上被冬天的風吹的“崩瓷兒”,嘴唇上裂著好幾個大口子,周圍結著血咖,張嘴說話時那口子還會時不時地會崩開滲出血來。。。到家後敲門,是老爸來開的,看到是我,說了一句話,有些驚喜,也有些慶幸:“傻小子,回來啦?”

我人生的第一次獨自出門旅行就這樣結束了。這個經曆成為了我在此之後出門旅行的一個參照物。在那次之後我又有過數不清次數的出門旅行,境遇有好有差,但無例外都強過這第一次,所以即便碰上什麽難事兒,應對起來也並不怵頭。現在回想起來,我也常常為當年的行為感到驚異。當年出走的理由肯定很荒唐,而全國上下同時都進入那種荒唐的狀態更是讓人無語,那瘋狂的十年就是從那時開始的。我們那一代人失去了很多本該擁有的東西,不過也讓我們經曆了許多在那個年紀所難得經曆的事,成為了後來人生的一筆意外的財富,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千尋226 回複 悄悄話 那種“第一次出門就要吃苦”的情節,我能完全感同身受。你能想象嗎?一個年輕人,背著僅有的一件棉猴,坐在硬邦邦的車站大廳裏,忍受著寒冷,睡得連腳都沒法好好蓋住。那種“凍醒又睡,再凍醒再睡”的反複,簡直是讓人難以忘懷。

但最有意思的是,盡管這趟旅程看似艱苦,作者卻在其中找到了不少值得回憶的寶貴經驗。那些困境似乎成了他之後每一次旅行的參考點,讓他更加從容應對未來的挑戰。想想自己,那些曾經覺得“不可忍受”的瞬間,回過頭看,反倒成了成長的一部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