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正文

《靈魂的哀傷吟遊·克林姆特篇之三》

(2023-08-14 17:03:15) 下一個

《靈魂的哀傷吟遊·克林姆特篇之三》

在為維也納大學繪製天頂畫的時候,克林姆特和維也納藝術圈建製派的關係出現了裂痕。他不滿奧地利藝術學院的腐朽和守舊,窒息新興現代主義藝術的生長。1896年底,當保守的學院院長費裏克斯再次當選後,克林姆特退出藝術學院,和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奧地利藝術家聯合會,也就是如今為人熟知的維也納分離派(Vienna Secession)。克林姆特成為分離派第一任會長。分離派標誌奧地利現代主義藝術的開始。它倡導破除傳統的藝術規範,開闊視野,開放心靈,積極接納當時世界上流行的包括自然主義和印象派等藝術形式。在這幅《鋼琴邊的舒伯特》裏,我們可以看到光影下的色彩表現和印象派的手法。很難說克林姆特讚同印象派的繪畫理念。他可能隻是嚐試新的繪畫表達方式。克林姆特的繪畫終究屬於象征主義。

這群年輕人積極地利用藝術展來宣揚他們的主張。1898年,克林姆特展出了這幅《雅典娜》,用這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的智慧與勝利女神來宣告對古典傳統繪畫的挑戰。出人意料的是展出沒有受到維也納人的抵製,反而獲得好評。甚至弗蘭茲·約瑟夫皇帝也來參觀捧場。

同一年,維也納分離派大樓建成。它就坐落在維也納美術學院邊上。從我住的旅館到它那兒隻需步行四五分鍾。路途半中間有一家小中餐館。店裏張羅的父女倆大概從江浙來。菜品一般,但有一份親切感。分離派大樓的右邊是一座銅像,古羅馬的馬克·安東尼坐在獅子拉的戰車上。這幢大樓由克林姆特的朋友和分離派成員奧布裏奇設計,體現的是當時新藝術(Art Nouveau)簡明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樓頂上有個巨大的鍍金桂葉編織的球籃。大樓正麵有鍍金的牆貼。這種金色的裝飾無疑是克林姆特的影響。

到1902年,維也納分離派已經是第十二次舉辦畫展了。為紀念貝多芬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克林姆特送獻出了《貝多芬橫飾帶》。現在這幅長達三十多米的壁畫收藏在分離派大樓的底層。它追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足跡,展示一段尋求快樂的曆程。克林姆特采取他習慣的神話寓意,卻用東方的平描手法來展現這個故事。它開始於飛翔的精靈,引出一位金甲騎士,在榮譽感和宿命感的趨使下正要仗劍出行。畫的中間部分相對細致。巨人提豐化身為一個龐然怪物,他的左邊是蛇發女妖美杜莎三姐妹。其它的是擬人形象的苦痛,死亡,貪婪,和放蕩,象征人類的苦難和罪惡。騎士在一番與外界和內心的爭鬥後功成圓滿。人類的終極幸福化作一片金色絢麗中一對男女的擁抱。整幅畫裏的人物形象病態而頹廢,毫無克林姆特早期裝飾繪畫中的優雅,似乎是他參透人生的感悟。1945年二戰期間分離派大樓遭到轟炸,後大廳倒塌。這幅壁畫卻完好地保存下來。

克林姆特一生很少離開維也納,而在1903年兩次造訪意大利的威尼斯和拉文納。拉文納是詩人但丁流亡和去世的地方。克林姆特對拜占庭鑲金彩畫情有獨鍾,並且學習到金箔裝飾等有關的技法。這也許是他黃金時期的開始。但是克林姆特用黃金作畫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898年,比如《雅典娜》。他的這個喜好可能來源於父親的影響。同樣的,克林姆特繪畫裏的裝飾性成分也岀於他早年受到的熏陶和訓練。

1903年克林姆特接受一位銀行家的委托,給他的妻子畫幅肖像。克林姆特花了三年時間完成這幅《阿黛爾·布拉赫-鮑爾之一》。除了阿黛爾頭,頸,手部是傳統的逼真寫實的油畫技法,其餘部分都是金銀鑲嵌的裝飾箔片和粉料。當時的評論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幅畫過分荒唐而世俗。而又有人對它大加讚許。確實,女子的神情憂鬱而傷感,有如中世紀時期宗教神龕中的神人形象。2006年,《阿黛爾·布拉赫-鮑爾之一》,克林姆特黃金時期的代表作,以一億三千五百萬美元被拍賣,創下當時的最高紀錄。

因為克林姆特又有紮實的古典繪畫基礎,他能夠將純美術和工藝美術結合起來。在新藝術運動中,就簡明的大眾化商業化的美術裝飾設計而言,克林姆特應該能自然地融入其中,並起到引領的作用,但他的繪畫遠不隻是在單純的裝飾層麵上。1905年,克林姆特因為藝術見解不同離開了維也納分離派。分離派聯合會就此解體。雖然維也納分離派的形式還將延續十三年,它的靈魂已被克林姆特帶走了。
--寫於2018年12月28日 (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