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意識就像你見到的海景,呈現出千萬姿態。有時,海在金色的夕陽下波光粼粼,安寧得像一首撫慰人心的催眠曲。有時,黑色的海在風暴中狂躁得像凶猛的野獸。有時,藍色的海浪在輕風中拍打岸邊的岩石,然後像白色的花一樣綻放出來。但是,當我們在高處俯看地球,它的表麵大部分覆蓋著水,一片全連通的海洋。海水處於一種整體的有規律有節奏的運動狀態中。洋流也是維持地球整個生命體係的極為關鍵的循環係統。海流的的動力機製來自太陽輻射地球表麵形成的赤道到兩極的溫度差,月球的潮汐力將海水的勢能轉化為動力。地球的自轉本身也提供海水科裏奧利力。而地球表麵的陸地分布也使得海流具有特定的路徑和形式。總而言之,整體的洋流和局部的浪花的形式都是地球上和日月地體係中能量轉化的結果。人類的意識和信仰同樣也是能量的運行的形式和結果。在人類生命活動中,能量機製在最底層生物層麵的體現是生存和繁衍,在較高層的社會層麵是權力的爭奪,資源與財富的分配。一個人的意識可以看成一朵浪花,人類集體的意識就是一片海洋。混沌的海水最終可以形成穩定的水流和渦旋。人類的意識和信仰同樣隨著人類及其社會的逐漸演化而統一。
大約在五千兩百年前,沿著尼羅河的上埃及人和下埃及人合並,形成統一的文明。上埃及人信奉老鷹和蜜蜂等,以荷花為象征。下埃及人的圖騰是鱷魚和眼鏡蛇等,紙草為信物。這時的埃及王國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國家,眾神兼容並蓄地統一在以太陽神阿蒙為首的多神體係之內。現在,埃及的阿斯旺城市附近還有一座同時祭奉老鷹神荷魯斯和鱷魚神索貝克的康翁波神廟。
到了三千一百多年前的新王國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肯那頓開始了人類從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的第一次嚐試。阿肯那頓廢黜了阿蒙等所有的神,而推舉太陽神阿頓為唯一信奉尊崇的神。阿肯那頓依照埃及的傳統改了自己的名字,還將都城從底比斯遷岀來。他宣稱自己是先知,能與太陽神阿頓交流的人。他廢除現行的祭司製度,隻指定自己和妻子納芙蒂蒂為唯二的祭司。納芙蒂蒂也是古埃及史上的重要人物。她的精美絕倫的頭像雕塑還保存在柏林的新博物館裏。我們不知道阿肯那頓宗教改革的動機,也許出於他的純粹的信仰,更可能是想從當時龐大的祭司階層手裏爭奪權力。阿肯那頓沒有成功。祭司的勢力極為強大。在他死後十來年,法老權位由納芙蒂蒂過渡,傳到他的兒子圖坦卡蒙時,埃及的宗教體製又逐步恢複到阿蒙係統。圖坦卡蒙在世時不到二十歲,在位也毫無作為。但是他留下來的黃金麵具成為埃及國寶,在埃及國家博物館的小陳列廳裏展示三千多年前古埃及文明的輝煌。
第一個具有一神崇拜意義的宗教也許是波斯的拜火教。四千年前,拜火教就已經存在了,那時還是多神崇拜,包括對牛的圖騰崇拜,還遺留在現代的一些宗教形式裏。三千多年前,一個叫查拉圖斯特拉的人徹底改造了拜火教。尼采借用他的名字創作出了著名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後的斯特勞斯又從尼采啟發中創作了同名交響曲。二者都是哲學和音樂中不朽之作。查拉圖斯特拉自認為是先知,在三十多歲時受到了神的啟示,由此開創了一整套係統的詮釋創世到人生和歸宿的終極關懷的宗教體係。一位光明之神創造了世界。他是智慧之主,也是善的化身。有光明世界,就有黑暗世界。有善,便有惡。為了分辨善惡,人就要有自由意誌。
查拉圖斯特拉的思想在以後的波期王朝的國王認可之後得以普及和傳播。這又一次證明權力對人類社會集體意識的重要性。改革後的拜火教裏有了重要並且仍具有現代意義的宗教信仰的概念,自由意誌與靈魂不死,身體複活與靈魂轉世,善惡之戰與終極審判,天堂與地獄。拜火教曾經傳到中國,稱為祆教。雖然拜火教早已隨著波斯文明的衰敗而式微,但是它對同期和後來的宗教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幾千年的宗教交流和融合過程中,這些宗教概念已經由別的宗教吸引繼承下來了。
—寫於2024年4月6日(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