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亮和銀狐狸

遊走江湖,記錄我思我想
個人資料
正文

《虛幻的人性 28》

(2025-11-11 21:40:52) 下一個

宗教信仰的意義在於它是人類意誌的表現。叔本華曾經就人性有過一段深刻的描述,人在欲望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就產生了痛苦,而在欲望得到滿足之後就是空虛和無聊。人生的過程就是在欲望驅動的空虛和痛苦之間不停的切換。而人生的盡頭是死亡,每個人都要麵對的最大的恐懼和空虛。這是一個兩難境地。宗教就產生了。人們構想了來世和天國,完成了為自己掙脫出痛苦和空虛的救贖。絕大多數人的人生是痛苦的,都寄托於佛的來世,彼岸和耶和華的天堂。留戀現世的隻有少數人,如比像蚊群一樣的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皇帝們。他們相信道教的長生不老。對權力的掌控和眷戀讓他們不承認人都是會死的真實。恰恰又是方士煉出的具有強毒性的丹藥讓他們過早死去。如果秦始皇不在壯年早逝,能夠多活二十年,中國的曆史將很不一樣。

其實,宗教信仰的意義在於人的現世,使得人們有了麵對苦難時的勇氣和麵對不確定性時心中的安寧。人的意誌,在超於生物層麵上,接過基因的使命,讓人更加頑強地生存。宗教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寄托。新教徒們來到新大陸時帶著火槍和十字架。中國人移民到美洲,也建了不少的佛寺。最大的一座是位於洛杉磯的佛光西來寺。最近,一座大型的印度教神廟在東岸的新澤西州落成,成為印度教徒們的祭拜場所。更不用說每個城鎮裏都有的基督教教堂。意誌產生了寄托,意誌本身是一種期盼。我們可以罔顧事實,構造願景。有曆料說明耶穌出生的時間在春夏之際。而聖誕日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因為那天接近冬至。從那天起,黑夜越來越短,白天越來越長,是希望的開始。我不知道人是否可以選擇信仰。一旦信仰,就會毫無保留。沒有人能夠置疑一個信仰者心中的釋迦牟尼或者耶穌創造出的神跡。

任何宗教都有教義和儀式。成熟宗教更有係統的理論。這與科學理論沒有區別。哥德爾證明不存在任何完全完備的理論。其根源不在於數學和邏輯結構,而在於人的意識的本質。任何宗教理論也不可能完備,解釋一切。所有的宗教在各自發展曆史上都有很多次的教義爭論。這隻是表麵上的現象,實質上是權力的衝突。人的集體意誌的表現就會有權力的爭奪。作為意誌的宗教在本質上與權力無法分離。宗教的統一和分衍都是權力使然。由宗教引發的戰爭也就不難理解。中國兩千多年的社會也發生過很多次宗教意義上的戰爭。其血腥程度不亞於歐洲和其它地區,甚至更慘烈。這個我們可以以後再論述。權力衝突的最終結果是達成社會的秩序,就像海洋終究從湍流形成穩流。因為秩序,社會需要道德和法律的規範。這些又以神或者上天的名義和宗教聯係在一起,比如摩西十誡和宋江的替天行道。人們需要施善行和交教稅而得到救贖。

人類信仰也是一個演化的過程。當這個高度社會性的小小星球進入到科學時代時,我們的信仰又會怎樣發展呢?在十九世紀,大同教在伊朗悄然興起。創始人巴哈歐拉試圖融合包括佛教在內的所有主要宗教,形成一個倡導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類一體的不分種族,民族和階級的普世一神教。現在大同教的信眾有近一千萬人。孔德曾經提出人道教。那是一個以利他主義和道德管理為原則的無神信仰。我們現在在生物學和社會學中常見的利他主義一詞由他而來。人道教和我們早就有的儒教有什麽太大區別呢?

於我看來,宗教信仰在科學時代最大的困難是對神的定義。古代人可以很肯定神的存在。他是創世者,是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無所不能的萬能者。現在,我們知道原先以為的超自然現象有其自然規律下的原因。我們掌握了原先以為隻有神才擁有的能力。我們能創造原先以為隻有神才能完成的奇跡。如此,神變成沒有必要了。所以,現代社會中就有了越來越多的無神論者。道金斯就是一名無神論者。但是,雖然我們對自然和人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物質以及自然世界運行的規律,我們仍然無法對世界有終極的理解。自然在人類認知能力之外一定會是一個神秘又神奇的存在。神可以不再具備超自然性,依然可以是那位創世者,自然規律的構造者。這是斯賓諾莎的泛神論。愛因斯坦所說所想的神也是這個意思。如何說來,這樣的神已經超越了我們對神的通常的理解。神不再直接施力於人。威爾遜在神是否存在的問題上表明說他沒有答案。我也是一位不可知論者。

—寫於2024年4月27日(圖片來自網絡)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