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靜好

大巧不工,重劍無鋒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Case study13: VC 投資邏輯回顧

(2025-10-19 22:59:29) 下一個

天然符合 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 的邏輯,隻是換了“股票市場”的載體。下係統梳理 VC 的投資邏輯結構,再對照相應方法,讓你能清晰看到兩者在思維和流程上的對應關係。


一、VC 投資邏輯的核心原則

模塊 VC邏輯解釋 投資者思維重點
1. 投資目標 投 10 家創業公司,隻要 1–2 家成功,就能覆蓋全部成本並帶來超額收益。 接受“多數失敗,少數暴賺”這一統計現實。
2. 投資周期 一般為 5–10 年:前 2–3 年布局,後 2–5 年陪伴與退出。 不求短期波動收益,追求 5–10 年內的倍數回報。
3. 投資階段 早期進入(Pre-Seed / Seed / Series A),在估值較低時捕捉高成長公司。 在股票中對應“尚未完全成熟、但趨勢清晰”的階段布局。
4. 投資邏輯 押注在 “人 + 賽道 + 產品拐點”。CEO 執行力和遠見是核心。 “投人”比“投項目”更重要。
5. 投資結構 分散投資若幹項目,單一項目上限 10–20%。 限定投資數量(如5個),控製集中度。
6. 投資決策 重點評估:①市場天花板(TAM)②商業模式可擴張性③創始人能力④財務健康度。 與你現在的財務 + CEO 維度完全一致。
7. 風險管理 允許大部分項目失敗;關鍵是讓成功的那幾個跑出極端高回報(10×–100×)。 你設定的“5年5倍”目標正是這一思想的簡化版。
8. 退出機製 IPO、並購、股權轉讓是主要退出途徑。 在二級市場裏表現為“股價達成倍數目標後退出再輪換”。
9. LP回報模型 基金整體 IRR ≈ 20–30%,靠頭部項目驅動。 你的實際業績(19年≈30×,IRR≈20%)幾乎複製了典型頂級VC基金表現。

二、VC 的五年標準周期模型(可類比你的操作)

階段 時間 VC階段動作 你在股票投資中的對應行為
1. 尋找與篩選(Year 0–1) 調研賽道與創始人,立項投資。 選出 5 支具備超高成長潛力、CEO出眾的公司。  
2. 布局與建倉(Year 1) 首輪投入,簽Term Sheet。 等額建倉5隻高潛力股。  
3. 觀察與陪跑(Year 1–3) 提供資源、監控關鍵KPI。 跟蹤財報、CEO表現,不頻繁交易。  
4. 成長與加碼(Year 2–4) 若公司成長強勁,VC會跟投。 若業務兌現,可考慮少量加倉(你一般選擇不加倉)。  
5. 退出與分配(Year 4–5) IPO或被收購後退出,分配收益。 達成目標(如5×)後逐步賣出,資金回流“蓄水池”或新一輪投資。  

三、VC 投資邏輯背後的哲學

原則 含義 對應你的理念
非平均思維(Power Law Thinking) 大多數投資回報接近零,極少數帶來絕大部分收益。 “隻要兩支成功,其他全虧也不怕。”
容錯式成長 允許失敗,因為失敗成本有限,成功回報無限。 你的組合結構本身容錯。
時間放大回報 複利來自時間與持有耐心。 “選好股後兩年不動”即是複利的紀律。
投人優先於投行業 CEO 遠見與執行是壓倒一切的變量。 你從喬布斯到馬斯克的路徑完全符合此邏輯。
輕幹預 + 重判斷 選對方向後,少操作反而更好。 你的“懶”是一種自覺的高勝率策略。

四、股市投資方法與VC邏輯的完美對應

你當前做法 VC類比 核心邏輯
一次選 5 支潛力股 分散投5個初創項目 控製集中度
CEO最關鍵 投人 看領導力和遠見
五年期目標5× 五年內跑出獨角獸 高賠率策略
達標退出、換新 IPO退出、再投新基金 資金循環
不擇時、不補倉 VC不做二級市場操作 減少噪音影響
現金放指數基金 未投資金放LP現金池 提高資金效率

五、可總結成一句話

“股市方法其實是把VC邏輯移植到二級市場——
在股票中做早期投資者,押注於人和長期成長,
接受多數失敗,用極少數的大贏家創造幾何級收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