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靜好

大巧不工,重劍無鋒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投資心得摘錄01

(2025-10-17 20:20:44) 下一個

投資心得摘錄

1)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不要指望買幾隻股票、幾套房子,就能立刻改善家庭的財務狀況。
關鍵是堅持做適合自己的投資,不管是股票還是房地產,堅持5年、10年,複利的力量都會非常可觀。
像朽哥投房已經30年,也是一個一個房子慢慢積累的;矽穀居士定投20年,長期複利的結果非常驚人。

例子:
有位朋友從2010年開始,每個月定投QQQ,不論漲跌都堅持。
當年每月投入500美元,如今15年後,這筆錢價值超過了20萬美元。
靠的是複利與時間,而不是“擇時”的技巧。


2)好的商業模式是可重複的
一次性的好運氣不是模式。
比如花10萬買的房子漲到30萬,或買到一隻50倍的股票,這些都很難複製。
我最近過戶時遇到的一個房產經紀人,20歲就開始投資,第一次就買到極佳的deal:
雙家庭新房,FHA貸款、賣方補貼3.5%,幾乎沒花自有資金。
從此他隻找“完美deal”,結果錯過了很多好機會。
因為這種“完美模式”不可重複。
反而像 BRRRR(買-翻新-出租-再融資-重複)長期定投,這種簡單、可持續的方法才是高效模式。

例子:
有個投資人買第一套出租房後,用租金和再融資的錢滾動去買第二套、第三套。
他每次操作的邏輯完全一樣:選地段、算現金流、控製杠杆。
十年後,靠同樣的模式積累了十幾套房,財務自由。
這就是“可重複”的力量。


3)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
很多事都“重要但不緊急”:
鍛煉身體、維護夫妻關係、培養親子溝通、經營朋友關係……
若一直拖延,總有一天,這些事會變得“緊急”——生病了、關係破裂了,再補救就晚了。
投資也是如此,重要的是提前布局、持續行動,而不是等到“必須行動”時才行動。

例子:
有位工程師一直覺得“身體還行,不急著運動”,直到某天查出血壓過高,被迫開始鍛煉。
但那時需要花更多時間恢複。
就像很多人到50歲才意識到要理財,而30歲開始的定投,早已領先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提前做重要的事,時間就是最大的複利。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