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 KONG. 1997快些到吧讓我站在紅勘體育館…..”那是艾敬1992年的歌。可是1997已經過去了這麽年,我還是沒有去過香港。所以這次一家人回國就飛香港,從南方進入中國。
第一次帶小朋友回國走的上海,體驗中國的現代化。第二次走的是北京體驗中國的曆史和威嚴。這次,也是第三次就從香港廣東,體驗跟中國不同的另一種中國和改革開放。希望把中國不同的幾麵卻是最發達最好的一麵給小朋友們看看,讓她們喜歡中國。
出發之前在網上看看香港有什麽可以玩的地方。也許是在國外呆得太久,或是去的地方太多,競然沒有發現有什麽特別想去的地方或者是想體驗的項目。OK,就住兩晚上隨意地看看香港,東方之珠。
美聯航從舊金山飛香港的班機剛著地的時候是傍晚,天還沒黑。可惜在天上的時候一直是在雲裏的,隻有最後進場的時候才從雲裏出來,沒有從空中看到城市。下機後很快就到入境窗口。這次真的見識了香港公務員的高素質。我們一行五人,有人美國護照有人中國護照,不到兩鍾全都拿到小紙條走人。廢話一句都沒有,動作之快讓習慣了中美官僚的慢動作的我們有點不知所措。拿了行李找到來接我們的司機,他也是動作麻利,走路飛快,也許這就是“時間就是金錢”的出處了。
車出機場才發現香港的地形挺陡峭崎嶇的,感覺跟家鄉山城重慶差不多。島與島之間用橋連接,繁華的地方也是上坡下坎。很多的立交橋,把不同的維度的路串起來。訂的酒店是在尖沙咀東邊的InterContinental。前台check in的時候,我先是說英語,後來又轉到普通話。其實前台的普通話說得非常的標準,比我的川普好多了,覺得她一定是北方來的。
說是香港酒店的房間比較小,套間又太貴,我們一家五個人訂了兩個房間,進到房間看,其實還好。床都是單人床比較小,一個人一個床還是比較舒服。稍事休息,我們就出去尋食了。來的路上,司機告訴我們旁邊一個叫榕記的燒鵝就很不錯。還給我們講,你們一定要試一試香港本地的燒鵝叉燒,比美國的那些所謂的香港餐廳不知要強多少倍——美國的就是學學樣子而已,味道差遠了。果然在那裏我們點了兩輪燒鵝,並按司機教我們的方法用白飯下肉,米香加微微甜有陳皮的肉香,不多不少正好的油水,讓剛飛行了幾十個小時的味覺十分的滿足。快吃完才發現身上沒有港幣,手機上沒有港版的支付寶,這家店又不收信用卡,所以趕緊跑到外麵路邊一個檔口去換了兩百美元的港幣。香港真不愧為國際“金融中心”,滿大街都是換各種外幣的。隻是中間的差價,貴得離譜。好在接下來基本幾天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用信用卡,換的鈔票除了坐出租車都沒有花得出去。
接著說香港的飲食。真的是味道非常的好,非常的正,有一種恰到好處的感覺。接下來兩天基本上都是在酒店附近的路邊小店檔口吃東西。雖然店很小,但味道真好,賣相像模像樣。即使是白饅頭也是很香的,沒有添加劑就是醇香的味道。更不用說那些經典的香港點心菠蘿包蛋撻。後來回到大陸的那些飯店,再好都感覺差了一節。我覺得墜子香港飲食做得更精致一些之外,跟用的食材有關係。畢竟供應香港的食材,在與內地的差價下,基本上應該就是最好的出口到香港。所以除非是在內地特別好的大酒店,基本上從食材這一點上就很難越了。
吃完在香港的第一頓飯已經晚上九點多鍾,走了兩步就到維多利亞港。也許是比較晚,遊人都已經散了,這裏出奇的靜謐。並不寬的港灣,中環的寫字樓都是五光十色,燈光從高樓上映射到水裏很漂亮。而遠處泛黃的燈光比較單調,估計是住宅,密密麻麻的很大一片。下過雨的雲起來了,很多樓的頂端都在雲裏。有點《東方之珠》所唱的那個感覺:月兒彎彎的海港,夜色深深 燈火閃亮,東方之珠 整夜未眠。
晚風帶來海港獨有的腥味兒,讓人放鬆,完全沒有其它香港歌曲裏麵那種花花世界的感覺,反而覺得這裏是一個悠閑生活的好地方。第二天早晨起來,在酒店旁邊的市民廣場也是這種感覺。也許是我們度假的心境本來就比較放鬆的緣由吧。
白天的維多利亞港就熱鬧多了。即使我們去的那兩天一直雨兮兮時下時停。去香港島上太平山山頂纜車。上去以後,整個觀景台和山卻都在雲裏,完全看不到任何東西。坐這個纜車對香港陡峭的山又有了新的認識。真的是一座山在海裏的城市。建設成今天樣子,香港的土木工程師的確非常棒。下山後我們從中環一路走到維港,看著小時候在電視電影裏經常出現的中銀大廈匯豐銀行大廈,感覺太熟悉了,就像走在自己家門口一樣。經過終審法院——一座漂亮的西式新古典主義的建築,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不知道裏麵的Common law傳統還能保持多久。
快到中環海邊的時候,越來越多穿紅色衣服各種扮相的的年輕人開始匯聚集在一起。原來是晚上,華晨宇在這裏開演唱會。居然在這麽大的下雨天在露天開演唱會?嗯,還有這麽多人,估計都是鐵粉。從氣質看,這些粉絲大部分都是從大陸匯來的。
坐在有126年曆史的天星小輪上,慢慢的從香港島渡過尖沙咀,雲雨中,港灣兩邊高聳入雲的環球貿易廣場和金融中心都被雲從中間截斷。天是灰的,水是綠的,吹拂了五千年的海風就像歌裏唱的風景一樣:
“船兒彎彎入海港
回頭望望 滄海茫茫
東方之珠 擁抱著我”
以下是對香港的印象感想
在新聞上經常看到對當今香港的觀察和評論。在任何屬於自由世界的地方,在媒體上的批評總是要多於讚同的,無論是對政治,經濟,民生等等。不像另外一邊的那個世界,大眾傳媒總是像打了雞血似的叫好。今天我看到的香港的確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跟其它發達國家沒有太大的區別——再加上自己東方獨特的文化和特別的地理,讓人印象非常深刻。這樣的秩序和國際化,沒有幾代人的教化是做不到的,就像恰到好處的香港飲食,內地才最多改革開放了三十多年,我覺得差得挺遠的。即使是從北京上海,也是從幾百米遠看著的外麵輪廓還行,真要走近細節就不行了。這也是從香港坐車進深圳那種強烈的反差所映射出來的。剛過口岸,交通的無秩序和粗獷的建設卻不合理的一些公共設施和香港反差就十分強烈。雖然有更寬闊的馬路和更新的大廈,很符合這個年代國內追求的宏大敘事,卻忽略了不少對個體照顧和真正發展是為什麽的思考。
如果把時針撥回二十年,三十年前,任何一個49年出生以後的中國人站在這個城市,心裏的衝擊都應該是翻天覆地的。我想他或者她都願意來香港生活,或者是距香港越近越好。就像深圳一樣,就建在香港的邊境,無限的貼近香港。即使貼近香港背後綿綿的山丘和冷清的森林。(有一點熱臉貼冷屁股的感覺。)
在香港的時候是五月底,又是周中。港島中環維塔利亞港迪士尼,人都不是那麽多,就是正好比較熱鬧但是又不需要排隊的那種。後來六月底離開香港,在機場感覺人也不多,不知道是本來就是那個樣子,還是因為covid之後的航線減少沒有恢複。路過的集裝箱碼頭的確是比較空了,就像新聞裏報道的一樣。說是香港人周末都北上消費,我們周五離開的時候司機都讓我們早點走,不然晚了過關會很多人。
在香港為數不多的幾次用鈔票的機會就是搭乘的士。司機們都可以用普通話聊聊天,聊到房價的時候都恨不得痛扁李嘉誠之流。然後聊到大陸的房產,基本上也是學香港的,搞得越來越貴,好的不學壞的學的快的很。到下車的地方,我都是多給一點整錢,然後就說不用找了,讓大家都心情愉快。
坐雙排車,從香港到深圳不到一個小時。剛過口岸,我的中國號碼就有信號了,其它的APP基本失效。這樣我們一家人就終於到了久別的另外一邊的那個世界。
深有同感!國內的食材有效成份貌似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