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唐宋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唐宋韻》21. 《過故人莊》孟浩然

(2023-05-26 08:28:57) 下一個

《過(1)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2)(3)雞黍(4),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5),青山郭(6)外斜。

開軒(7)麵場圃(8),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9)菊花。



1.  過:拜訪,訪問。

2.  故人:老朋友。

3.  具:準備,置辦。

4.  黍(shu3):黃米飯。

5.  合:環抱。

6.  郭:本意是環繞外城的牆,此處指村莊的圍牆。

7.  軒:此處指窗。另一個常見的意思是有圍棚或帷幕的車。

8.  場圃:打穀場和菜園。

9.  就:靠近。

 

孟浩然(689—740年),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又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生於盛唐,早年有誌用世,在仕途困頓、失望後,修道歸隱終身。40歲時,孟浩然曾遊長安,考進士不第。他曾在太學賦詩,一座傾服,名動京城。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他曾短暫加入張九齡的幕府。孟浩然於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病逝,享年51歲。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係統創作山水詩的詩人。後人為了突出他和王維兩人對山水田園詩創作的的突出貢獻,將這一時期的田園詩派稱王孟詩派。孟浩然的詩擺脫了初唐應製詠物的狹隘境界,更多地抒發了個人情懷,將對山水形象的刻劃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意向。孟浩然的作品以五言短詩為主,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他的詩風清淡恬靜,但偶爾也有濃墨重彩的表達。孟浩然與同時代的著名詩人王維、李白、王昌齡等都是朋友,他們(還包括未見過孟浩然的杜甫)都對孟浩然的詩才和性情推崇備至。

 

《孟浩然集》為唐代王士源所編,共3卷,存詩218首。明代顧道洪刻本有補遺1卷,並附《襄陽外編》1卷。當代的版本有1975年台北學生書局出版的的遊信利《孟浩然集箋注》,1988年巴蜀書社出版的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199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徐鵬《孟浩然集校注》和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佟培基《孟浩然詩集箋注》等。

 

詩詞作品影響力總體評分: 4

 

宋雨:我們先來逐句分析一下這首詩,然後再介紹相關背景。粗讀詩詞與細細品味真是很不一樣。比如我早先曾經以為在《過故人莊》這個標題中,”過”就是“經過、路過”的意思 — 作者路過村莊時遇到了朋友,便被邀請到家裏做客,主人用雞和黍米招待他。

 

唐風:你的這個說法雖然不是絕對不可能,但不太合邏輯。首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中“具”是準備的意思。雞和黃米飯在當時對農家來說都是好東西,是招待貴客的。會麵應該是之前約定的。從解字上講,“過”字的確可以有“造訪”的意思。

 

宋雨:是的,望文生義不可取。而且鑒於本詩的實際描述對象,“莊” 字理解為朋友家的農舍較為合適,比村莊要準確,當然更不是莊園。農家人是很熱情好客的。陸遊曾在《遊山西村》中寫到:“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青:第二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字麵上好理解,但也可以有稍稍不同的解釋。那時詩人隱住在鹿門山,距離襄陽十幾公裏,所以可以理解為青山在城牆外, 為遠景;村莊被綠樹環繞,為近景。也可以理解為村子的牆外有青山。但我不相信當年的村子要建個圍牆。另外關於你舉的那句詩,老百姓“留客足雞豚”,在陸遊所在的南宋應該比較容易一些。宋朝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唐朝要高很多。

 

宋雨:“郭”字這裏是為了與“村”字對仗,不一定就是“牆”。作者在去朋友家的路上,放眼望去村莊被綠樹環繞,青山綿延,一派美好的自然風光,正是隱士的樂園。

 

唐風:頸聯“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中的“軒”在這裏的意思是窗戶。蘇軾的《江城子》就有“小軒窗,正梳妝”。這個字還有一個意思,即指那種有棚子並有簾幕或窗的載人馬車,這種用法也是較為常見的。這一句裏眼前的景物是打穀場和菜園,聊的是農家事(“桑麻”),這樣的場景,確實是一幅美妙的詩酒田園畫。

 

宋雨: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主客相約,重陽節菊花開時還要再來拜訪。這裏的“就”(靠近)用得好。作者把自己放在菊花之中了,而不是僅僅是立於對麵去觀賞。“就菊花”三個字,可以是欣賞菊花,也可以理解為喝菊花酒。

 

唐風:我沒有喝過菊花酒,日前去查了一下,了解到該酒是由菊花與糯米釀製而成的傳統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

 

宋雨:這首詩描述的是普通的農村生活場景和自然風光,然而在結構上作者其實是有講究的,每一聯闡述一層意思。本詩語言平白恬淡,卻頗見功力。其語言少見刻意雕琢的痕跡,不賣弄辭藻和技巧,自然天成,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水平。這首《過故人莊》是盛唐田園詩的佳作之一。

 

唐風:雖然不露雕琢的痕跡,但作者在細節上還是仔細考量的。比如說,“雞黍”其實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義,它是有典故的。《論語·微子》記載:孔子的弟子子路與孔子失散後,與一位“荷蓧丈人”(用拐仗挑著油麥的老人)偶遇。這位老人“殺雞為黍”招待子路。子路與老人道別後尋回了孔子,並把此事告訴他,孔子感歎道這是一位真正的隱者。

 

宋雨:另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菊花”的意向。全詩以它結尾,不論是賞菊還是喝菊花酒,都是與菊花融為一體。說到菊花,人們必然聯係到“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想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是陶淵明最喜歡的花,它象征著隱士的高潔與自得其樂。這也難怪,本詩是寫於孟浩然的晚年,即46歲以後。孟浩然在求官失敗之後,返回襄陽隱居數年,直至51歲去世。

 

唐風:孟浩然早年苦讀,一身才華,非常盼望入仕。但不知什麽原因,他直到開元十五年(727年),才第一次趕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不中)。那年孟浩然已經38歲了。七年以後,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長安求仕,還是毫無結果,黯然返回襄陽。從此他寄情於山水。《過故人莊》就是在那個時期寫成的。

 

宋雨:孟浩然詩才突出,性格豪爽,人緣非常好。他是少數既能與朝中士大夫如王維、張九齡、王昌齡等交流,又能與民間狂人如李白交朋友的人。狂妄不羈的李白對他仰慕不已。“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樣的褒獎能出自李白之口,實屬不易。

 

唐風:據說王昌齡的訪問是孟浩然去世的直接原因。那時孟浩然正患“背疽”(一種化膿性感染),本該忌口。恰在此時,兩年前被貶官的王昌齡得到赦免。他從嶺南返回長安,途經襄陽時拜訪孟浩然。老朋友見麵格外高興,於是就把郎中的交代拋到了腦後,他們一起喝酒,吃魚蝦。結果孟浩然的病情突然加重,不久就離世了。

 

宋雨:孟浩然在山水田園派上有獨特的造詣,後人把他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這還真不是把他們兩人硬拉到一起。科舉不中之後,孟浩然仍留在長安一年左右繼續尋求入仕的機會。在這期間他與王維相識並成為莫逆之交。

 

唐風:在最終離開長安之際,他寫了《留別王維》一詩:“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隻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當路誰相假”的意思是說當權者誰肯提攜。)而王維對好朋友也是有話直說,告訴孟浩然像他這樣一個長期的隱居者,入朝為官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鄉野田舍恐怕更適合他:“杜門不複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

 

宋雨:你聽過一個孟浩然在王維家裏的“轉喉觸諱”(一說話就觸犯忌)的故事嗎?是說唐玄宗有一天突然到王維家造訪,結果孟浩然也惴惴不安地見到了皇上。玄宗問“卿將得詩來耶?”孟浩然就念了一首新進作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皇上一聽“明主棄”三個字就不高興了:“朕未曾棄人,自是卿不求進,奈何反有此作!” 從此孟浩然的仕途算是徹底沒有希望了。

 

唐風:唉,不管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孟浩然對仕途失敗的不平與痛徹之感,應該絲毫不遜於李白和杜甫。我有時想,假如這幾位偉大的詩人,他們的生活和仕途都一帆風順,那麽他們還能寫出那麽多偉大的作品嗎?我認為不能。寫出偉大的作品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曆和情感的升華,而痛苦、挫折、屈辱和失落是最能夠帶來升華的情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天以百凶成就一詞人”,對詩人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