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裔美國人的族群聲望在主流社會似乎冉冉升起,緣於有望成為下屆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現任副總統賀錦麗 Kamala Harris 的母係是印度人, 同時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萬斯 JD Vance的太太也是印裔,加上近日她在共和黨大會上介紹丈夫的視頻口齒伶俐大出風頭,令我不禁想起當年與幾位印度裔同事一起工作和相處的往事。(聲明本人是無黨派,對本屆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無意評論褒貶)!
我常常疑惑:好些華人為什麽叫印度人阿三?經查證,此稱呼是上海人叫開的,源於複雜的曆史和文化因素,主要由於在19世紀初,上海被開辟為通商口岸,英租界內招募了大量印度人擔任巡捕等職務。這些傢夥本來在英國殖民地印度老家的地位較低,來到中國後鹹魚翻身,對中國人耀武揚威,因其野蠻和粗暴的行為,被上海人蔑稱為“阿三”。中國人說人“二”是傻昌,上海話“三”則是貶義,對人的蔑稱。再者“阿三”也可能與上海人習慣在人稱前加“阿”有關,如阿哥阿弟阿姨,印度人講英語,巡捕官是“Sir” ,上海人稱之“阿SIR”, 順理成章誤聽為“阿三”。也有社會和政治因素:印度曾自稱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被稱為“第三極”,因此被中國人戲稱為“阿三”。此外,印度人普遍講濃重口音的英語,言必稱:“I SAY”,其發音與“阿三”相近,也是這一稱呼的來源之一。甚至還有更加人格汙化的講法,在有些人看來,大部分印度人的膚色深又麵目黧黑,舉止類似猴子形貌,因此蔑稱為“阿三。
綜上所述,叫“阿三”都沒什麽好話。據最新統計,印度目前人口達14.3億,比中國多出一百多萬,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貧窮落後肮髒醜陋這些低端標簽都牢牢貼在國家的腦門上。但事實上,印度自2021年以來,成為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大型經濟體,平均經濟增速保持在6.5%,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一些權威機構評估印度的綜合實力(軍事力量、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國際影響力)全球第四,僅次於美中俄。印度的全民免費醫療和教育更是在第三世界國家中是一枝獨秀,連“厲害國”都望塵莫及,許多國內老百姓對此也是羨慕嫉妒恨啊!印度的大學數量和在學高校生數目也很給力,雖然統計資料差異很大,穀歌新近有披露數據:印度是世界上大學數量最多的國家,達到了8410所,排在第二名的是美國5762所,第三是中國擁有2956所大學。網上資料不知真假,看得我瞠目結舌,真的很難想象或相信!
但印度把每年約4%的GDP 用於教育的支出卻是千真萬確的。其結果是:盡管印度文盲率還很高,但印度大學培養的畢業生專業素質高、英語水平高,語言溝通和工作能力強,在國際人才市場上廣受歡迎。在世界各國,來自印度的工程師、教師、醫生和技術工人有數百萬名,受聘於聯合國係統內的各個組織或機構的有數萬人。美國有三分之一的軟件工程師是印度人。美國醫師執業資格考試每年考過的有三分之二是本國人,而三分之一外藉中有90%以上是印度裔。美國移民局每年將高科技人才工作簽證(H1-B)將近一半發給印度人。印度管理和金融學院畢業的優秀畢業生們領導著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跨國企業。事實上,從哈佛,MIT,加州理工學院,牛津,劍橋這些世界一流大學,到美國國家宇航局,IBM,微軟,Intel,Bell這些著名的高科技機構和跨國公司,無不閃現著印度大學高材生的身影。
我自己九十年代後期在波士頓的BIDMC 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時就有幾個印度裔同事,每人的經曆都很有故事,我們相處得很愉快。
當時在我就職的超聲醫學診斷科裏,有兩位從印度相關大學畢業後來美國考出執照的女同事,由於都是外國移民背景相似,我們三個算是惺惺相識,常在一塊吃午餐,交流生活與工作的經曆。
印度幅員廣闊,有160多個民族,包攬世界上所有的四大人種:白種、黑種、黃種和棕色人。
科裏這兩個印度裔女性一高一矮、一棕一白,都說著一口流利的但口音嚴重的英語。白皙而高挑的女孩約二十五六歲,名叫達哈妮,還是個末婚姑娘,她長得很像寶萊塢電影“流浪者”裏的女主角麗達,美麗優雅,說話時大眼睛定定地瞅著對方,聲音溫柔又悅耳,經常讚美同意別人:“ I say , it is wonderful!” — 我覺得真好呢!是她的口頭禪。她和大家都相處得很好,工作中業務技術也很出色,沒過多久,她在其他醫院找到薪水和職位都更理想的工作,跳槽了。多少年過去了,毫無交集,但“麗達”的美麗身影和溫柔氣質卻常常在我心裏一閃而過。
膚色深棕身材矮胖的名叫蘇芝,年近三十已婚,現在回憶起來,她長得很像網紅鳳姐,也是圓鼓鼓的臉蛋、大眼睛、細眉毛、扁寬鼻、厚嘴唇,五官單看都周正,但湊在一張臉上就不甚大氣了,但也不算很醜陋。蘇芝的性格不是鳳姐那樣大大咧咧的愛發雷人言論,她說話做事卻是謹言慎行的。她有事找人喜歡發伊妹兒,英語寫作詞匯豐富行文優美,我向她學到許多。她告訴我因為從小上的是英文學校,來美國後除了與老美不同的口音,完全沒有交流上的障礙。這也是印度裔移民美國後,能夠更快更好地融入社會和職場的主要原因。中國人即使是博士、博士後,很多人除了業務用語比較流利,許多生活醫學用語都掌握不了。我有位化學PHD博士後朋友,有天氣急敗壞地打電話問我:醫生讓他做biopsy (活組織穿刺)是什麽意思?九十年代初還無法上網查資料,英漢詞典也不會天天帶身邊,看醫生又要回答問題,所以一些甚至有醫學以外博士學位的患者來看病也願意約個中文翻譯呢!
我們那時在下班後和周未要輪流掛個Beeper 傳呼機,隨時接聽急診室電話,為急診病人做超聲波檢查診斷。大概每十天輪一次,因為是overtime, 報酬很高,每被呼進一次可得幾百刀。所以雖然占用休息時間,但辛苦些有外快賺,我們都甘之如飴呢!隻有蘇芝,每次都找人替班,原來她正在備孕,為了下一代的健康,她決定工作之餘好好休息。她丈夫是電腦工程師碼農,常加班加點賺錢,是高收入人士,她把工作生活都安排得很好。但一到節假日,美國同事都不願代班,蘇芝常來求我,伊妹兒寫的那是情深意切千恩萬謝哪,拗不過,我也常能幫就幫了。
蘇芝在三年多裏生了一女一男,她把工作量減少為part time每周三天24小時, 她的父母從印度來幫助帶孩子,小兒女也都膚色棕黑,胖嘟嘟的,健康又可愛。
蘇芝的姐姐是印度某醫學院畢業的,來探親期間,蘇芝把她介紹給科主任做誌願者科研助手,白幹了兩個月後,主任非常喜歡和重用她,先是推薦錄用為為正式科研助手,後來她姐姐參加全美的外國醫師考試,竟然高分考過了,後來一路開掛,Match 配對到哈佛附屬醫院(本院)做住院醫生,而後在放射科專科訓練,最後成了我們醫院的放射科主治醫生。可見蘇芝姐姐的高智商和刻苦,當然好運氣加上妹妹的好人緣推介,也是一段傳奇了。
而蘇芝卻辭職了,在向全科辭別的伊妹兒上,她先是感謝全體同仁,然後闡述resign 原因,因為她們夫妻倆認為印度的教育水平和社會風氣更有利於印度孩子成長,所以他們決定全家搬回印度,等孩子們高中畢業再考回美國……這封信措詞修辭都很嚴謹又優美,被我收藏當範文了。順便說一下,印度人可以有雙國籍,所以她們來去很自由。我有時想:眾所周知印度是貧窮落後髒亂差的第三世界國家,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她們夫妻都入藉又有好工作,卻反其道而行,一定有她的道理!
果然,前年我與老同事通話時聽說,蘇芝的女兒從印度考上了波士頓大學,她們全家要搬回來了,醫院已經offer 給蘇芝工作了,她這些年回印度也一直在醫院工作,所以工作經驗很豐富,BIDMC歡迎她回來。我見到她一家的照片,兩個孩子都長成俊男美女,聰明又可愛。而蘇芝和丈夫的麵容可見年近半百的飽經風霜,卻都開懷大笑,他們為兒女在美印間幾度搬遷,值了!
同時期,科裏有一個印度姑娘塔婕絲在做最後一年的residency 住院醫生,她是ABI —即在美國出生的印度人。她的父母都是印度的知識分子,來美國後生下她和弟弟妹妹,父親很早去世,母親在實驗室工作,以一已之力撫養了她們姐弟三人。塔婕絲從小就懂事乖巧,幫助母親拉扯弟妹,同時努力學習,從小到大都是學霸,她本科在波士頓學院畢業,又上了塔夫茨大學醫學院,畢業後申請到了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做住院醫生,履曆表簡直是完美!她長得很苗條漂亮,皮膚微黑細膩,一張像演員一樣的瓜子臉,眉毛細長烏黑、大眼睛明亮有神、鼻子小巧又筆挺,嘴唇紅潤不需濃口紅自然美……,總之是個東方美人!她不但美麗,醫學知識紮實,動手能力強,在科裏做介入性治療技術純熟,不像還是住院醫生的生澀,已然高年資醫生。
塔婕絲不但工作上精益求精,業餘興趣也很廣泛,能歌善舞會遊泳滑雪,也很喜歡看電影歌劇,時間安排得很好。有一次她告訴我,她看過鞏俐演的幾個中國電影:“ Gong is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in the world!” 讚美鞏俐是世界級美女,演技暴棚,“秋菊打官司”、“菊豆”“ 搖呀搖,搖到外婆橋”等都看過,她的印度母國也是電影大國,雖然出生在美國,但她對印度和中國的電影都很入迷。
當時馬雲剛創立阿裏巴巴不久,我還不知他的英文名字,有一天塔婕絲跟我講;“ Jack Ma looks like aliens, but he will be very rich! ”, 馬傑克長得像外星人,但他將來會巨富!她講這話時離馬雲1999年9月9日創立阿裏巴巴才不到兩年,說明塔捷絲對國際事務觀察仔細,感知敏銳!
還有一件事讓我更加深了對塔婕絲的印象,有天周末和她一起值班,見到她在寫一張支票,她告訴我,為大學和醫學院的學費,她已負債二十多萬美元了,現在每月一收到住院醫師薪水,她就寫張支票還貸款。她還說,上大學和醫學院時,家境富裕的同學,父母每年都寫張大支票付清學費,隻有她躲在角落寫貸款申請,找各種獎學金資助!“很難堪很恥辱的!但畢竟熬過來了,我要盡快還掉學貸!”
年輕有為興趣廣泛的塔婕絲現在也應該是六旬老醫生了吧!從貧窮單親家庭絕地求生,用知識改變命運,躋身精英階層。其實不止是印度裔,而是所有勤奮努力勵誌拚搏的新移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共同走過的道路。
他們的成功故事和貢獻對美國社會的多樣性和進步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許多印度裔美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在科技、商業、藝術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成為社會的佼佼者。此外,印度裔美國人在美國政治、文化和經濟領域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長,他們的故事和成就激勵著更多的人追求自己的夢想,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華裔美國人在美國社會上的影響與成就與印裔相比,有人認為是不分伯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不在此文羅列與討論範圍之內。
美國的確是個大熔爐,由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相互影響、同化與融合,形成一種非常獨特的現代文明社會。曆史事實表明:美國又是機會之邦(The land of opportunity)。近百年以來,世界各國人民成百萬、成千萬地移民美國,帶來了他們的文化傳統和思想、智慧、能力、學識,一起建設美國,譜寫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我們作為華裔美國人,深深感謝美國給我們平等機會,讓我們在美國安居樂業,融入社會主流,同享世界文明成果。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們熱愛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
(文中引用李統銓博士的評論,特此鳴謝!)
2024年8月2日寫於青島
.
對於南瓜蘇的評論,本人深有同感。據我自己旅美38年來的觀察,發現中印兩國人民的國民性有頗大的差異。究其原因,宗教信仰也許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的影響深入到它的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這個國家及其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決定性的角色。根據70多年來的人口統計數據(見維基百科),印度人民有高達80%的人信奉印度教,14%的人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基督教、錫克教、佛教等宗教的人共占總人口約5%。也就是說,14億的印度人之中,99%的人具有他們的宗教信仰。
相反,中國人大多是無神論、無宗教信仰的,此類人占據中國人口的73%;其餘的宗教信徒中,佛教徒占15%,道教徒以及各種神秘主義信仰共占7%,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徒)約占3%,伊斯蘭教徒占1.5%。
問好慧玲 ,周末愉快。
讀過博主好些熱門文章,很喜歡!與博主來美國學習工作背景相似,倍感親切。與好些老印在graduate school 和工作中打過交道,他們中間精英很多,very smooth communicators;) 與老中相比,他們在與老板/上級交流方麵更積極主動,有時有拍馬屁之嫌;)從做實事角度來說,老中更努力勤奮,老印更注重如何做些讓履曆更光鮮亮麗的活;)
比如兩位在波士頓BIDMC醫院工作的印度裔女性同事,在美國醫療體係中有出色表現。她們克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成功融入美國社會。達哈妮的優雅與溫柔、蘇芝的謹慎與勤勉,均反映了印度裔女性在職場中的堅韌與智慧。
蘇芝及其姐姐的故事,強調了印度人對於教育的重視及其在美國職場中的成功。這些成功不僅依賴於個人的努力與才能,也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
另一位印度裔同事塔婕絲的故事,展現了印度裔第二代移民在美國的奮鬥曆程。塔婕絲在學術上的卓越表現和對國際事務的敏銳觀察,顯示了她不僅僅是醫學上的佼佼者,也是一個具有廣泛興趣和見解的全才。她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為其他移民樹立了榜樣。
在對比中印裔美國人的成就時,作者保持了客觀公正的態度,強調了美國作為一個大熔爐,如何通過接納不同民族和文化,形成了獨特的現代文明社會。她與華裔同胞一樣衷心感激美國給予的平等機會,並表達了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英雄不問出處”。通過這些精彩的故事,反映了印度裔在美國社會中從曆史上曾經被蔑稱的“阿三”到如今令人尊敬的社會精英的轉變。在這個民主與自由的國度,無論你是華裔還是印度裔,隻要你努力不懈,你就有望獲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成就。同時我也看出,作者在文中隻是回眸了曾經“阿三”的曆史沉浮,她並無意貶低眾多的印度裔美國人,而更多的是稱讚他們在美國各行各業中所取得的出色成就。讚!
很多中國人除了仰視白人,這個地球上的其它族裔幾乎沒有讓他們尊重和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