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是人間大救星,你跟他走嗎?

(2024-06-02 12:04:25)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nJSUbdR2mUSbEJ2PbwN4sQ

 王文鋒 匝辦 2020-07-28 12:35
 

《馬太福音》第10章查經音頻版和文字版

 
《馬太福音》第10章(上).mp3,匝辦,53分鍾
《馬太福音》第10章(下).mp3,匝辦,59分鍾
 
 
Image

 

 

     第10章    天國君王的戰前點將          

   

Image

 

10章1節: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汙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
 
經文理解:耶穌的事工計劃很有條理。第五章至第七章:確立真道基礎;第八章:顯明大能作為;第九章:刻畫反對勢力的麵目。從第十章開始,建立團隊,進行團隊作戰。
 
骨幹是團隊事工開展的第一需要。本章記錄的便是耶穌差遣和動員十二門徒的訓令,內容分為四部分:選立門徒1-4節)、囑咐門徒5-15節)、警示門徒16-31節)和勉勵門徒32-42節)。
 
耶穌何以選立十二門徒?這十二門徒是要與《舊約》十二支派對標。如果說十二支派是《舊約》的選民代表,那麽十二門徒就是《新約》的門徒代表。這一前一後的兩個十二,展現了新舊約兩個時代的領袖風範。領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領袖的素質決定了教會的素質,教會的素質決定著社會的素質。
 
耶穌對骨幹隊伍建立的重視程度在《路加福音》中表現突出那時,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612-13節)在選立門徒前,耶穌上山整夜禱告,可見祂重視和投入的程度。耶穌要建造的不僅僅是團隊的核心,更是教會的根基,如保羅所言: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以弗所書》219-20節)。教會設立,福音廣傳《聖經》的啟示,都將是以十二使徒為主的領袖們去落實的。
 
考慮到十二使徒都為無名小輩,因此耶穌給了他們特別的權柄,使他們能旗開得勝。權柄不僅意味著師出有名,更意味著神的大能。這權柄本隻是耶穌獨有的,現在祂要賦予十二門徒,這說明事工已由耶穌一人擴展多人,意味著天國事工將由點及麵縱橫擴展了。
 
趕鬼醫病為何成為權柄首要的展示方式呢?因為當時猶太人的信仰猶太教,隻信《舊約》,要激發他們接受耶穌的福音,就必須藉著令人驚訝的神跡奇事,吸引他們關注耶穌、注目福音。
 
10章2-4節: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經文理解:這是《馬太福音》唯一出現使徒名稱之處。使徒的意思是受差遣即受耶穌特別呼召和膏立的人。縱覽四福音書,使徒一詞出現的次數不多。其中《路加福音》出現9次(613節、910節、1149節、175節、2214節、249-11節、2433節),《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各出現1次,《約翰福音》沒有出現。這與《使徒行傳》形成顯明的對比,《使徒行傳》共出現45次。由此說明,使徒在耶穌在世時還處於靈命和使命的初級階段,而在《使徒行傳》中就相對比較成熟和穩定了。這也說明了門徒成長為使徒是需要過程的,需要經曆長期的曆練。耶穌對使徒的要求非常高,所以祂精挑細選,這是因為使徒肩負的是非常的使命,任重道遠。使徒不僅需要靈命達到一定高度,也需要具有擔負超常使命的能力。
 
十二個門徒的出身、性格和才幹,都有所不同,他們多為社會底層人士。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是漁夫,馬太是稅吏。其他人不詳,估計也是底層人士。但耶穌揀選的眼光獨特,使用門徒的功用也很平衡。日後的《路加福音》《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就是學問淵博的知識分子,保羅更是受教於大拉比迦瑪列手下的法利賽人。可見,上帝國的精兵不在於學曆和背景,隻在於上帝的選召和蒙召者自身的獻身精神。
 
十二門徒各有各的性情和趣味。他們雖然是平民出身,但被主更新後,大有誌向,投身布道事工,十二門徒中的絕大多數最終都為主殉道了。
 
門徒中,彼得的性格較活躍,容易衝動,凡事喜歡出頭,頗具領袖特質。耶穌也曾稱他為磐石,意為門徒的領袖、教會的根基。彼得日後寫了《彼得前後書》,據說是為主倒釘十字架而死。
 
安得烈盡管沒彼得名氣大,但卻是他帶彼得認識耶穌的。他與人為善,善於個人布道。據說安得烈最後是被捆在十字架上兩天兩夜,活活給吊死的。
 
使徒雅各又被稱為大雅各,是西庇太之子。他原先性格也暴躁,曾因撒瑪利亞人不接待他們而建議耶穌降火毀滅撒瑪利亞(《路加福音》9章51-54節)。但他後來被主改變,忠心侍主,是第一個為主殉道的使徒(《使徒行傳》12章1-2節)。
 
約翰的性格由其綽號“雷子”便可見想象到他的猛烈火爆。約翰和雅各同為西庇太之子,他們的母親曾求耶穌得國後安排他們在祂左右,暴露謀求高位的私心(《馬太福音》20章20-28節)。被主改變後,約翰的生命煥然一新,日後寫了《約翰福音》《約翰一二三書》及《啟示錄》,經書中屢屢提示信徒要彼此相愛,思考也很有深度,非常強調生命真道、基督屬性和末後的啟示。
 
多馬的個性則比較多疑,對耶穌複活一事的小信就顯明了這一性格特點(《約翰福音》11章16節、20章24-29節)。但耶穌眷顧他,特意向他顯現,完全改變了他的生命。之後,從多疑到多信,從多信到多傳,多馬與此前判若兩人。據說他曾布道到了印度(甚至有說法到過中國),並最終在那裏為主殉道,且是被用亂矛戳死的。
 
本書作者馬太是個稅吏,稅吏身份常招人嫌棄,但他豪爽好客,曾高調公開宴請耶穌(《路加福音》5章29節)。馬太最後也是為主殉道了,據說是被刀刺死的。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的事跡不多,有記載說他是奮銳黨人,原先異常重視律法,信主後也忠心耿耿。據說他最後在耶路撒冷傳道時被眾人用石頭和木棍打死。
 
達太應屬於寡言少語的性格,關於他的記載也不多,據說他最後也是為主釘十字架殉道而死。
 
另一個西門是奮銳黨人,可見比較激進,據說最後也是被釘十字架殉道的。
 
巴多羅買的殉道更觸動人心,有記載說他最後是為主被活活地剝皮而死。
 
最後一位是眾所周知的猶大,此人貪婪、奸詐,最後的結局是上吊自殺了。
 
基督是教會的根基(參林前3:11)。《以弗所書》2:20說使徒和先知是教會的根基,是指教會建立在使徒和先知所見證的真理和教訓上——先知是預言基督,使徒是見證基督,神借他們所啟示的聖經,是教會信仰的根基。換句話說,主耶穌自己,以及使徒和先知為他所作的見證,是教會的根基。
 

Image

 
10章5-15節: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馬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 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醫治病人,叫死人複活,叫長大麻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舍去。腰袋裏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拐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裏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進他家裏去,要請他的安。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經文理解:在這一段中,耶穌對門徒的囑咐分為四個方麵:事工的方向5-6節)、事工要素6-8節)、事工保障9-10節)事工的處理11-15節).
 
事工方向分為三個要點:不走外邦道路、不進撒馬利亞、不離以色列家。不要進入外邦及介於外邦人與猶太人之間的的撒馬利亞,這個囑咐有點令人意外意思是說,福音要專注於以色列本族這與耶穌先前的意向似乎有所不同(《馬太福音》412-14節、811-12節)。
 
其實這裏耶穌著重的是福音傳播的階段性策略讓福音由近及遠在《馬太福音》的末後,耶穌明示福音要傳給萬民(2819節)。這透露意思第一,福音事工按部就班,從身邊開始起;第,救恩既由猶太人而出,首先要傳給他們,這合情合理。迷失的羊指處於信仰迷失中的以色列民,他們急需福音的方向
 
確立事工方向後,耶穌進一步明確了事工要素,包含方法、主題、切入點、態度。方法隨走隨傳主題天國近了切入點趕鬼醫病態度白得白舍
 
隨走隨傳提示福音禾場廣大,時不我待,門徒應要快馬加鞭四處布道。天國近了表明福音已經來臨,上帝國度的概念已突破猶太人過去的傳統認知,教會即將建立。趕鬼醫病表明門徒已得到權柄,以此作為福音的突破口。白得白舍表明事奉是一種報恩,是一種受恩——感恩——報恩的過程。
 
耶穌對事工的保障也作了教導,祂告訴門徒,出去傳道無需準備金銀銅錢、無需準備口袋褂子、無需準備鞋子拐杖。褂子、鞋子和拐杖指備用的第二套換裝品。工人飲食是應當的是對你們要白白得來,白白舍去的回應傳道者憑信心甘心擺上的,故要輕裝上陣不要讓事務纏身,假公濟私貪圖個人利益更加要不得聽道者則有義務接待傳道者,因他接待的不僅是人,更是神。換言之,接待工作意味著感激上帝的恩賜,因為工人是上帝所差派的。耶穌的教導奠定了日後教會的奉獻理念(《哥林多前書》914節)。作為工人,務必要忠心事奉,以與蒙召的恩相稱(《以弗所書》41節)。
 
上麵所提的事工保障,並非死板的教條,耶穌的用意是要傳道者和聽道者各盡本分,有時也要依照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如耶穌在被捕前夜就調整了方案: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差你們出去的時候,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你們缺少什麽沒有?’他們說:‘沒有。耶穌說:‘但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路加福音》2235-36節)這裏是告訴事奉者麵臨迫害時采取的態度。保羅也有類似的教導:既是這樣,我的賞賜是什麽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免得用盡我傳福音的權柄。(《哥林多前書》918節)
 
事工出現不和諧局麵,該如何處理?耶穌給予了三點教導要請接待人的安11-13節)、要離背道者的家14節)、要除罪惡城的土14-15節)。這裏明確接待的兩個要點傳道者事先要物色有好名聲、有愛心家庭去借宿,以免事工遭受耽誤。傳道人宿後就應該要為房東祝福。道理一樣,假如傳道者得工價是應當的,那麽接待者得祝福也是應該的。如遇特殊情況,比如接待者不甘心接待,他也因此而不配領受祝福,那傳道者的祝福將仍舊歸於自己。耶穌如此說其實是給代禱者鼓勵,表明他的祝福必蒙神念。指出代禱者既是祝福者也是蒙福者,不管被祝福者配不配蒙福,祝福者都是蒙福者。如果被祝福者配受祝福,祝福者會蒙神假如被祝福者不配蒙祝福,祝福者同樣也會蒙紀念,絕不會浪費祝福。
 
針對不友好者的態度,耶穌也給予了明確的警示。就把腳上的土跺下來當時猶太人的一種信仰態度的表達,通常針對外邦背道之人猶太人在路過外邦地後通常會跺鞋上的塵土,以表示自己要分別為聖。耶穌教導門徒用此舉動回應抵抗福音的猶太人,頗具諷刺意味。事實上,不接待傳道者的人不僅無禮,從根本上輕視上帝上帝之道。
 
耶穌拿猶太人的背道者與所多瑪和蛾摩拉人相比,意在表明猶太人拒絕福音,後果會比外邦人拒絕福音更為嚴重。理由第一,他們是上帝的選民,應該更明白上帝的心意,因為《舊約》聖經都是藉著他們默示出來;第二,他們是耶穌福音的優先受惠者,理應要感恩聆聽接待傳道人
 

Image

 
10章16-33節: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裏鞭打你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麵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什麽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裏頭說的。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有人在這城裏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裏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學生不能高過先生,仆人不能高過主人。學生和先生一樣,仆人和主人一樣也就罷了。人既罵家主是別西卜(注:“別西卜”是鬼王的名),何況他的家人呢!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我在暗中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明處說出來;你們耳中所聽的,要在房上宣揚出來。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發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凡在人麵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麵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麵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麵前也必不認他。
 
經文理解:16-33節進入警示門徒階段,耶穌教導門徒應該如何麵對險境。這一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麵:麵臨險境16-21節)、尋找方案22-25節)、勇於應戰26-31節)。
 
門徒遭遇險境主要來自宗教人員的逼迫16-17節)、政治人士的逼迫18-20節)家鄉人的逼迫21節)。
 
耶穌門徒將如羊入狼群,狼群暗喻猶太教的公會即宗教領袖群體。他們因觀點根本有別於耶穌的福音,因而堅決排斥福音。這些人如何敵視耶穌如何敵視門徒所以,耶穌格外提示門徒們應該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靈巧像蛇指在警覺性和靈敏性方麵應像蛇一樣懂得躲避凶險,不必膽怯,要有智慧,先保實力,免得耽誤事工。馴良像鴿子指無論處於什麽環境,心不應有仇恨,應該始終帶著愛和憐憫。
 
交給公會意味麵臨受宗教審判,因為公會為猶太教最高宗教審判機構。被送到諸侯君王麵前則代表遭受政治審判,期間可能會逼供或用刑。耶穌提示我們不管麵臨何種處境,都不必過度顧慮要說什麽,因為傳道者被捕盡在上帝的護佑之中。既然如此,聖靈就必定會教給他們當說的話。不要思慮不是說人不應該準備怎麽說,而是不應該過慮這裏的言外之意當門徒麵臨逼迫時,聖靈不僅會給予信心,也會給予智慧。
 
耶穌進一步指出門徒可能還會受到兄弟姐妹、父母雙親的誤解、陷害,乃至被眾人恨惡。表明傳道者可能在親朋好友中也會受到排斥,乃至遭遇眾叛親離的局麵。事實上耶穌自身也有類似經曆,肉身兄弟也曾冷嘲熱諷(《約翰福音》71-5節)。
 
接下來在尋找方案上,耶穌給予三點指示要忍耐到底22節)、要逃到別城23節)、要謹遵師道24-25)。
 
惟有忍耐到底就必得救指在逼迫中應該忍耐麵對,確信隻要仰賴上帝,必得蒙眷顧。得救不是指末世的拯救,指蒙神搭救脫離險境,指內心有神同在而有的喜樂和平安。
 
逃到別城不是膽怯和恐懼,而是為保存實力打持久戰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這句話頗具爭議,按字麵理解,耶穌似乎是指祂不久將要第二次再來,但事實上這事並沒有發生。要理解這句話,需要結合《馬太福音》16章28節、《馬可福音》9章1節、《路加福音》9章27節。對照以後就不難發現,耶穌的意思是指教會的誕生,而不是指末後的再來。因耶穌是教會的元首,所以人子的到來,可以理解為耶穌在教會居首位。(《以弗所書》2章23節)。
 
“要謹遵師道”的意思就是經文所描述的“學生不能高過先生,仆人不能高過主人”之意,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指一個基督徒無論怎麽受苦,最多也不過和耶穌一樣,上帝所預備的試煉不會超過我們的承受能力。第二層意思指我們是耶穌的門徒,師傅所經曆的,學生也得經曆。“人既罵家主是別西卜,何況他的家人呢!”這是一句補充,連接上句所說的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也曾被汙蔑為鬼王,那祂的學生們遭遇一點苦難就不算什麽。言外之意,人既然可以辱罵、侮辱耶穌,就不要期盼他們會愛戴祂的門徒。
 
接下來是關於勇於應戰的教導,也可概括為三點:看清事工本質(26-27節)、看清仇敵本質(28節)、看清上帝作為(29-31節)。
 
“看清事工本質”指經文所說的“所以,不要怕他們。因為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我在暗中告訴你們的,你們要在明處說出來;你們耳中所聽的,要在房上宣揚出來。”這段話提醒我們不要過度擔心遭遇逼迫。既然福音必須要公開,那就要坦坦蕩蕩地傳,該怎麽說就怎麽說,該怎麽做就怎麽做,絕不應該因擔心受迫害就隱藏自己不傳福音了,這實在得不償失。如果環境需要我們必須站出來,那麽坦白身份和公開言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們的坦蕩是有理由的。接著耶穌指出要看清仇敵的本質。如經文所言:“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耶穌鄭重指出,隻要我們依靠上帝,魔鬼根本無法損害我們的靈魂,頂多隻是傷害身體。反之,假如今天我們因為害怕身體受損而畏首畏尾,不敢為主做見證,恐怕日後我們的靈魂會被神審判,我們倒是要怕這個。
 
無需懼怕的根本原因在於上帝是大能的,祂的作為奇妙。如經文所言:“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發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連麻雀這樣微小的動物,上帝也不會讓它隨便死去,更何況我們這些按照祂形象所造的蒙恩之人呢?祂連我們頭發都數算過了,更何況我們的性命呢?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的理由膽怯和懼怕,因為我們是上帝眼裏最寶貴的產業。
 

Image

 
10章33-42節:凡在人麵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麵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麵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麵前也必不認他。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人因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賞賜;人因為義人的名接待義人,必得義人所得的賞賜。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隻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
 
經文理解:這是耶穌對門徒的總結性勉勵,概括為三點:當承認主32節)、當愛慕主34-39節)、當接待主40-42節)
 
承認主,是一種信仰立場的表態,它是基督徒在神和人麵前一種清晰堅定的、絲毫不能含糊的抉擇。假如基督徒連為他受死的主也不承認連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也不認信,那說明他心中根本就沒有上帝的位置。這不是通常靈命中的軟弱和虧欠,而是關乎心中究竟要不要神的問題。耶穌的話表麵上似乎過於嚴厲,其實卻不然基督徒應該要有這樣的意識,因為信仰必然要經曆試煉。雖然我們不會動不動就經曆生死抉擇之煉,但萬一經曆,我們就要旗幟鮮明地表達信仰立場要明確告示敵對者。我們畢生之所以甘心樂意投入傳道事業,源於上帝值得信靠,因祂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全能者,我們的身體、靈魂、家庭乃至來世全然基於祂的保守和恩賜。
 
基於此,耶穌更進一步描繪了難以想象的局麵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親人與親人之間的鬥爭。耶穌要我們做充分的心理準備,有時抵擋我們最厲害的人或許就是我們身邊最親的人即或如此,我們也立場堅定,絕不愛父母、兄弟、兒女過愛上帝。不是叫我們不要愛我們的親朋好友,要我們做好心理準備,在關鍵時刻就應該義無反顧地作出正確的選擇。比如女朋友威脅如果要繼續相信上帝,她就一定要與你分手又比如父母威脅如果要繼續相信上帝,他們就與斷絕父子關係,等等。當然,我們先要盡本份來關心親人並為他們代禱,努力以愛心和忍耐感化人心,但假如他們不願悔改,還逼迫威脅我們,那我們就應斬釘截鐵選擇真道。父母養育之怎能與上帝無限的恩典相比呢?父母給予我們的隻是時空中有限的陪伴,耶穌身為上帝之子我們的是舍命流血的愛,更何況這是一種赦罪救贖的永恒之愛呢?
 
所以,我們當背起十字架跟從耶穌,如此才配稱為基督的門徒。如果仍舊隻是考慮肉身的得失,我們失去的將是永恒的福分和盼望。如果我們能暫時輕看屬世的榮辱得失,必將得享永恒的生命。
 
末了,耶穌回歸本章關於接待的主題,概括為三點真誠的接待:報答救主40節)接待的價值:有勞有獲41節)接待的態度:無論卑賤42節)
 
接待傳道人或為神做工,在本質上是在接待主,因為傳道人和事奉者神所差遣的人(“使徒”意為“受差遣”)。在今天,可以擴展為所有被神所差遣的人都應該受到熱情接待。
 
有關接待的價值,耶穌清楚許諾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的賞賜接待義人的必得義人的賞賜。這表明任何的奉獻和付出,隻要是為神而作的,必蒙上帝念和賞賜,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最後耶穌還特別叮囑,接待工作尤其要察看人的動機,絕不可看人臉色,意思是,人要查驗自己的心態。我們絕不可攀高接貴,隻喜歡接待有名望的傳道人。無論對方是什麽背景,哪怕他極其卑微,我們都應該要全心全意接待接待不在於我們付出了什麽,而在於我們是否誠心誠意,是否公正憐憫若非如此,我們所作的一切都是不蒙上帝記念的,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