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1948年長春圍城戰,死了多少人?

(2025-08-10 18:20:08) 下一個

1) https://mp.weixin.qq.com/s/BwiuJcV43BBmydvOe0fqxw

長春圍城戰,究竟餓死了多少人?

 

聊幾句長春圍城,其實敢公開聊這個話題的博主,不在少數。但是觀眾們能不能看到,這隻能看運氣。我也一樣,閑聊一點兒,能不能發的出去,也都無所謂了。正好也是著急寫書,資料碼了一堆,爭取這周日之前,把《我們的百年》,寫到第49節。

言歸正傳,聊聊長春圍城。今天就隻聊一個話題,長春圍城,到底餓死了多少人?

講實話,我也不知道。因為這很難界定到底是餓死,是病死,還是自然死亡。就像上世紀的某個三年時期,嚴謹的講,不能將淨減少人口都算做餓死,這不嚴謹。

再回到長春圍城,餓死多少人,我們也隻能通過一些資料去探索。

長春圍城直到當年的10月20號,才宣告結束。國軍全部投降,解放軍開倉放糧。但這個時候,整個長春城隻剩下了179241人。在1948年的上半年,根據《長春市誌》的記載,人口總數為611246人。

也就可以這麽來算,從5月份蕭勁光圍城開始,到10月20日結束,長春人口淨減432005人。

 

其實,這種計算方式的背後,還存在兩個問題。

其一,1948年上半年統計的長春人口總數61萬人,這隻是常住市民,鄭洞國的10萬人並沒有計算在內。

其二,長城圍城雖說結束於10月20日,但是在9月底,對攻城已經很有把握的林彪,發出了《關於開放長春難民出城的處置》的指示,對長春出城的難民一律放行。所以,也不能講長春圍城,一直圍到10月20日才放。

哪怕是在林彪9月底發出指示之前,也有讓城內人通行的例子,隻是比較少。可通行的,大致分為三類。一類人是臨時起義投誠的國軍官兵,一類是科技類的技術工作者,另一類就是通過花錢走關係搞的。就第三類來講,典型的例子,就是單田芳。根據單田芳的回憶:

圍城期間單家前後出了17兩黃金外加一塊鑽石表十幾口人買到一條生路國民黨方連長說我送你們從東大橋卡子出去解放軍有一個專門收容國民黨起義部隊的小卡子口你們就裝成起義部隊解放軍優待起義部隊肯定會收留你們

總之,這樣的人還是少數。

 

那麽,長春圍城,到底餓死了多少人?

目前有這麽幾種說法,總之,至今沒有統一。

比如,張正隆的說法是12到16萬人。張正隆是誰,軍迷肯定很清楚,他的作品在這裏說出來,估計這條就沒了。再比如,龍應台,比較敢講,說餓死了40到60萬人。

如果隻查當年的史料,在長春圍城結束的3天後,當年的10月24日,國民黨的《中央日報》有一篇報道,叫《長春國軍防守經過》,這篇報道估算餓死的長春人,有15萬人。

再看我們這一側的,在2012年,長春市地方誌編撰委員會,出過寫一篇文章,叫《長春解放後第一任市委書記朱光》。這裏邊說,長春圍城,有近10萬人餓死街頭。

所以,這個就見仁見智吧!

關於長春圍城的細節和經過,本周日,在我的會員內容社區,通過引用大量的電報史料,給會員們做第194期的分享,仔細講一講長春圍城,歡迎加入和收聽!

2) https://mp.weixin.qq.com/s/EREs6btFawg6qjLOd98wiQ

長春那次圍城戰, 到底少了多少人?

 
由於不可抗因素,請大家關注我上麵的備用號,避免失聯。

昨天這篇文章剛寫完就被嘎了,今天咱們換個說法,盡量溫和一點,再試一次。能發出來,就算是讓大家了解點曆史;要是還是過不了,那就隻能到這兒為止了。

說起長春圍城,很多人其實都聽過,但要真說細節,反而不太好講。今天咱們不談別的,就聊一件事:

那幾個月,到底走了多少人?

說實話,沒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
因為一個人在那種環境下去世,是餓的?是病的?還是自然原因?很難分清楚。
就像過去某些特殊時期,人口減少多少,不能一概說成全是餓死了,那樣並不嚴謹。

我們先看看當時的數字。

Image

根據《長春市誌》的記載,1948年上半年,長春市常住人口是61萬人左右。
到了圍城結束的10月20日,剩下的人數是大約17萬9千人。
中間淨減少了43萬多人。

不過這兩個數字背後,還有兩個關鍵點要提醒一下:

第一,61萬這個統計,並不包含守城的10萬國軍部隊;
第二,從9月底開始,已經允許部分百姓離城了,有些人也確實走出來了。

那時候林彪已經對攻下長春很有信心,發了文件說,願意走的難民可以放行。
當然,在那之前,也有個別人能出去,但非常少。

能離開的,大致分為三種人:

  1. 國軍陣營中臨時起義、投誠的人員;

  2. 一些技術人員或專家學者,被特殊批準離開;

  3. 還有就是通過“打點關係”走出去的家庭。

第三種裏最典型的例子,是評書演員單田芳一家。

他後來回憶說,他們家為了出去,花了17兩黃金、一塊鑽石表,才換來十幾口人的“逃生證”。
一位國軍連長安排他們裝成起義部隊,說解放軍有收容政策,可以放行。
最後,他們是順利出城了,但這種機會,隻屬於極少數人。

那到底有多少人在這場圍困中失去了生命?
目前來看,不同來源說法不一:

有人說大概10萬左右;

也有作家寫過12到16萬;

有海外作品寫得更多,說可能是幾十萬。

1948年10月24日,國民黨方麵的《中央日報》曾登過一篇文章,說估計是 15萬人左右。
2012年有一篇回顧文章,也提過“近10萬人倒在街頭”。

這些數字不一樣,也能看出這件事在當時確實是個巨大的創傷。

如果參考一些資料,比如《X紅X白》這本書裏,提到的現場細節也很震撼:

有些人倒在街頭,就地被草席一裹,堆在城角;
有母親扶不起來,孩子還在一旁哭;
有人沒飯吃,就靠刮皮帶、啃樹皮撐著;
還有人翻別人衣服縫裏的糧屑……

每天都有人專門出來收屍,把巷子、街口躺著的人一個個抬走。
9月以後,糧食已經基本斷絕,有人沒力氣出門,就癱坐在家門口,等著那最後一口氣。
到了這時,長春已經成了一座“靜得嚇人”的城市。

不過,這場圍困到底造成了多少人死亡,直到今天都還在爭議中。

原因很簡單:

一方麵,當時登記不全,死亡原因難以界定;
另一方麵,也有不少人是在那段時間內離城的,不算在死亡統計中。
而且,不同立場的記錄者,會從不同角度來敘述這件事。

但無論如何,那幾個月,對長春老百姓來說,確實是場難熬的苦日子。
今天我們重提,不是為了翻舊賬,也不是爭論誰對誰錯,而是想讓更多人知道,和平和安穩,是多麽寶貴的東西。

最後想說一句:有些數字可以爭論,有些責任可以探討,但每一個人的命和當時的生活,是實實在在的事,不能被輕描淡寫地帶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