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為何被稱上帝的山巔之城

(2024-05-26 11:10:45) 下一個

1) https://mp.weixin.qq.com/s/9vSWEMmoChIdH-S91fsiaA

美國為什麽被稱為“上帝的山巔之城”?因為下麵這篇文章,也因為其中的這句話,“我們是山巔上的城,所有人都望著我們 ”

 傅峻 西方文明的曆程 2020-08-10 06:06

 本文背景

 


      這篇文章是《西方文明的曆程》《簡介》《作者簡介》這本書的第三部美國革命的第一章《馬薩諸塞—建造上帝的山巔之城》的第十節《A City Upon A Hill 所有人都望著我們》。溫斯羅普這篇《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布道文中的著名一句“A City Upon A Hill”也就是世人稱美國為“上帝山巔之城”的原因,這篇文章也是溫斯羅普率領2000多名清教徒動身前往北美前做的一篇布道文,文章高調揭示了他們此行前往北美的真正目的,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北美並不是為了黃金、土地,而是為了建立一個基督教的樣板城,作為全世界基督徒的樣板,這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為信仰披荊斬棘,不懼流血犧牲的舉動,也是在我這本書中一直強調的,人類前進的主要動力就是信仰,就是宗教,對於美國而言就是基督教。這篇文章還論述了溫斯羅普對基督教的兄弟之愛的解釋,他認為兄弟之愛是融合基督教社會的潤滑劑、必需品,它將窮人、富人,男人、女人,老人、大叔、青年、小孩連結成一個整體,連結成一個協調有序運作的社會,離開兄弟之愛的基督教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等待它的命運也必將是崩潰。這也是我認為溫斯羅普是美國第一國父,是美國真正奠基者的原因,他的這些論述道出了美國真正的本質,美國的真諦,為了建立一個充滿兄弟之愛的國家,我想這應該也是人類永遠的目的,永遠的方向,實際上溫斯羅普這個理想,這個美國的真正目的,當今的許多美國政治家已經不理解,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而這才是美國如今亂象的原因。

 

 

美國為什麽被稱為“上帝的山巔之城”?因為下麵這篇文章,也因為其中的這句話,“我們是山巔上的城,所有人都望著我們 ”

 


      臨出發前,在南安普頓溫斯羅普做了長篇布道,三月的南安普頓依舊寒冷,教堂外的樹枝上依然掛滿了晶瑩的冰淩,凜冽的北風將教堂的窗戶吹得辟辟叭叭響,但教堂內卻溫暖如春,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仿佛天國就在眼前。這篇布道就是著名的《基督徒仁慈的樣板》(《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也就是中國人俗稱的建造山巔之城這篇文章,①這篇布道文的內容深刻而且意義深遠,我個人認為是美國憲政的奠基之作,是人類思想瑰寶中最為璀璨的一顆,如今依然在遠方的天空中閃耀,散發出聖潔、迷人的光芒,指引著迷途與疲憊的人們。溫斯羅普作為一個俗人,並不是專業牧師,雖然根據當時的清教習俗,俗人也可以布道,

 

      但是溫斯羅普所做的布道不多,麵對著這些變賣家產,將身家性命全部托付給自己,即將一起遠航的兄弟,溫斯羅普傾盡平生所學,貢獻了這篇曠世絕倫的布道文,高調宣揚了這次遷徙的終極目的,建造上帝的山巔之城。可是仔細閱讀全文,大家可能會大失所望,這篇布道文隻字未提如何建造山巔之城,整篇文章所談的幾乎全是有關基督之愛、兄弟之愛,也就是緊扣英文的文章名,建立作為一個基督徒仁慈樣板的社會。文章一開始就闡述上帝為了顯示他的偉大,使人類千差萬別,以各種形式存在,有窮人也有富人。他這個觀點也就揭示了在即將建造的山巔之城中,不可能有絕對平等現象的存在,人類的存在必然是姿態萬千,不可能是完全單一的窮人或者富人。但是溫斯羅普接著強調窮人應當忍讓、服從,富人應當仁慈、溫和,大家通過兄弟之愛結合成一個整體,這樣的社會才是一個完美的社會。此處,他將兄弟之愛拔高到一個盡善盡美的高度,當然兄弟之愛也確實應該在這個高度上。他繼續說道:

 

 
Image
 

     “聖經對愛的定義如下:‘愛是盡善盡美的聯結’。這個定義蘊含著以下幾個內容,首先,愛是韌帶或者紐帶,其次,愛使工作盡善盡美,人類的身體也是由各部分組成,正是由於有韌帶的存在才使各部位形成一個整體而且盡善盡美,因為韌帶使身體的每一部分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無論是在堅強或者軟弱時,還是在歡樂或者痛苦時。社會與人類的身體一樣,我們每個人作為單個個體存在,基督與教會使我們聯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我們每個個體在聯結前被認為是分離的,既不成比例又異常紊亂,而且還包含著許多相反的屬性。可是基督降臨之後,憑著他的靈和愛將我們這些單個個體連綴到他身上,同時也將我們彼此聯結起來,於是我們這個社會就成為世界上最完美最符合比例的整體。《以弗所書》4:16說道,‘全身靠著基督作為關節連綴起來,各部分運作得盡善盡美’,‘一個榮耀的身體,沒有玷汙或皺紋’,此中的紐帶就是基督,或者說他的愛,因為基督就是愛(《約翰一書》4:8)。所以這個定義是極其正確的,‘愛是盡善盡美的聯結。’”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首先,真正的基督徒是基督身體的一部分,《哥林多前書》12:12,27:‘你們就是基督的身體,並且各自做肢體。’ 其次,能將身體各部分聯結起來的就是愛。第三,缺乏愛這一聯結的身體是不可能盡善盡美。第四,這樣的聯結使我們每個人處於一種特殊的關係中,變得親密無間,必然分擔彼此的力量與軟弱,歡樂與憂愁,幸福與哀痛。《哥林多前書》12:26:‘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第五,對彼此境況的感知與同情,必會給我們每個人注入一種自然的願望和激勵,想要援助、捍衛、支持、安慰別人。”

 

………

 

………

 

Image

 

      “其次要考慮的是這種愛是如何發生效用的。處於初始狀態中的亞當是人類千秋萬代的模範,從他身上,從其習性上看,這種愛是盡善盡美的。但是亞當的罪使自己與造物主分離了,並使他的後代彼此分離。所以後來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懷著這樣的原則,隻愛自己,隻尋找自己,人們一直就這樣,直到基督降臨,占據了靈魂,給我們灌輸另一個原則,愛上帝,愛我們的兄弟。這後一個原則由於出自基督這一不竭的源泉,漸漸就取代了自私的隻愛自己。《約翰一書》4:7:‘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上帝而生’,故而這種愛是新生者的果實,除了新的造物之外,誰也不曾具有。人的靈魂有了這種品質,社會也就自如地運作起來,有如靈之作用於幹枯的骨頭。《以西結書》37:‘骨與骨互相聯絡。’他把盡善盡美的老亞當散布各處的骨頭聚起來,在基督身上連綴成一個身體,於是人類又變成一個活生生的靈魂。”

 

      也許孤陋寡聞吧,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完美地論述兄弟之愛的文章,這也是我在第三章中論述兄弟之愛時賣了個關子的原因,我的論述與溫斯羅普相比當真有如螢火蟲與月亮之別,常使我羞愧難當。我之前為了迎合時代的口味,一直強調清教徒前往北美的目的就是為了自由、平等,當然追求自由、平等是清教徒前往北美的主要,根本原因,但此時溫斯羅普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談論清教徒前往北美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充滿兄弟之愛的社會,因為沒有兄弟之愛也就根本不可能有自由、平等。這也是我一直將兄弟之愛作為人類第一感情的原因,從兄弟之愛自然可以得出平等,再從平等得出自由這些概念,而且這個推理過程是不可逆的,從自由的概念推理不出平等,而從平等更不可能得出兄弟之愛。溫斯羅普這裏鮮明地指出,我們人類隻有充滿著兄弟之愛,才能連接為一個整體,社會才能流暢自如地完美運作,才能成為一個有靈魂的社會,人類也才可能真正地自由、平等,人們也才可能自由自在地幸福快樂生活。

 

      但是如何才能實現兄弟之愛?如何使兄弟之愛充盈在每個個體之間呢?就是與上帝立約,愛他,並像愛他一樣愛其他兄弟姐妹。他代表前往馬薩諸塞的所有人向上帝立約,如果他們能順利到達北美,那麽就是上帝批準了他們的約,他們將依約行事,就是如下:

 
Image
 

      “現在要避免這個船隻失事的唯一方法,並且我們的子孫做準備,是遵循《聖經》彌迦書中的忠告,做公正的事,愛憐憫,走謙遜的路與我們的神同行。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在今後生活中團結起來,合為一人。我們必須以兄弟般的情誼相待,我們必須縮減自己的奢侈品消費,以供別人作生活必需品。我們必須以最大的溫恭、柔順、耐性和慷慨建立一種親密的交流,我們必須為彼此感到高興,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一同歡喜,一同悲悼,一同勞動和受苦,永遠要看到在今後生活中的使命,使命使我們成為一個完美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所以我們必須在和平的聯係中保持精神的一致。耶和華將成為我們的上帝,樂意住在我們中間,如同住在自己子民中間一樣,他還將在我們前進的路上降給我們福澤,所以較之從前所熟見的,我們將更能一睹他的智慧、力量、良善、誠實。我們將發現以色列的上帝就在我們中間,於是我們十個人即可抵擋一千個敵人;那時他將使我們獲得讚美與榮耀,將使我們的拓殖極為成功,人們會說,“耶和華將讓你與新英格蘭拓殖一樣成功”。我們必須這麽想,我們將成為一座山巔之城,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視著我們,因此,倘若在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沒能處理好與上帝的關係,致使他收回之前給予我們的幫助,我們勢必會成為全世界的談資和笑料,我們勢必招來敵人的冷嘲熱諷,他們將詆毀上帝之道,以及仰靠神的名所做的一切事。我們勢必使很多上帝可敬的仆人臉上蒙羞,致使他們的禱告變為詛咒落到我們身上,將使我們從馬薩諸塞這片良土被吞噬消失。”

 

Image

 
 

      至此整篇布道文沒有提及任何建造山巔之城的具體方法,隻是在布道文的最後論及他們與上帝立約,內容也很簡單就是,如果他們能順利到達北美,必將履約行使兄弟之愛。可就是這看似簡單的兄弟之愛,承載了人類多少的痛苦與悲傷,幸福與歡樂。由於在天堂所犯下的原罪,我們以單個個體在塵世痛苦地活著,接受應有的磨難,上帝為我們指明了一條贖罪,減輕痛苦的途徑,也可以說是一條唯一途徑,就是兄弟之愛。愛如甘露一般播灑在心間,愛如暖流一般在全身流淌,愛使人們找到了活著的意義與希望,找到了幸福與歡樂。兄弟之愛不是單方的可能使自己受到傷害的愛,而是建立在信仰之上,基督作為第三者見證的,相互間立約的愛,當我們關愛別人時,得到了愛的幸福,當我們收獲別人的愛時,得到了甘甜柔美的暖流,兄弟之愛是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生死如共的愛。其實這不就是中國社會千百年來一直有秘密結社,黑社會綿綿不絕之原因嗎?無論是青幫、白蓮教,還是洪門,維係它們的存在不也一樣是兄弟之愛,雖然與清教徒相比,他們之間的兄弟之愛顯得簡單、淺顯,也沒有清教徒般深入、真誠,但依然可以作為中國社會最有價值的補充而維係千年。人類曆史上其他政治學說從來沒有將兄弟之愛作為國家存在的意義。亞裏士多德將城邦也就是國家作為善的最高體現,是人類存在的終極目的與意義,但從未提及愛這個字眼,亞裏士多德的國家理論被斥為抽象與虛幻,從懷疑論者的角度來說,善的概念本來就虛無縹緲的,現實中的國家與善更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Image
 

      自霍布斯以來的現代國家理論更是滿眼都是利益二字在跳躍,國家主要作用就是保衛生命財產,組織防衛,懲罰犯罪等這些很現實的功能,愛這個字眼更不可能出現在他們的國家理論中。而在東方的世俗社會裏,國家理論更是建立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之上,整個國家都是皇帝的私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王、侯、將、相的等級秩序實際上就是對社會財富瓜分的次序,雖然也講仁愛,不過仁愛在這裏隻是裝點門麵用的,實際上維係社會的是臉皮厚心黑這樣的潛規則,也就是滿嘴的仁義道德,滿肚子的男盜女娼。即使你問今天的美國人,美國的本質是什麽?大多數人會回答美國這個國家之所以存在就在於一個共同的信仰,美國憲法,這也是美國公民常識中傳授的理論,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回答說,兄弟之愛。溫斯羅普直接以兄弟之愛作為社會存在的根本目的,最高目的,也可以說是國家存在的最高意義,最高價值,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我說這篇文章是美國憲政的奠基之作,一個全新的,煥然一新的國家理論,隻是如今被物欲橫流的世俗社會所遺忘。作為清教徒來說,希望通過兄弟之愛建立一個鮮花滿園,愛意充盈的新社會,一個獨立、自由、平等的公理會遍地開花的山巔之城,用來迎接耶穌的重返地球完成大審判,但是從我們世俗社會來說,夢想中的四海之內皆兄弟,溫情脈脈,溫馨感人的理想社會不也可以從中油然而生嗎?

 

Image

 

      建立一個充滿兄弟之愛的新社會,難道不就是曾經天堂的印象,難道不就是殘留在潛意識中,靈魂深處的最美好事物嗎?所以我之前曾說過溫斯羅普沒有留下一篇字字珠璣的文章,顯然是錯了,《基督徒仁慈的樣板》(《A 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就是一篇字字珠璣的千古文章,為人類指出了國家與社會存在的最高意義與價值,兄弟之愛,隻是隨著社會的逐漸世俗化,如今世人已經無法理解,或者說沉浸在縱欲狂歡中,已經忘記了人類社會應該有的本來意義。不過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溫斯羅普的國家就是兄弟之愛的理論將重煥光芒,因為人類社會本應如此。

 

     在之後馬薩諸塞的憲政實踐中,溫斯羅普沒有再次如此明確地論及兄弟之愛,但是他所有的行為以及製度的選擇都是以兄弟之愛為基礎的,我們可以想象,在蔽天遮日的原始森林裏,在孤燈清影的小屋中,溫斯羅普手捧聖經祈禱的虔誠身影,他默默地與上帝交流,小心地捕捉上帝在心中留下的痕跡、啟示,以使自己的每一個行為,每一次判決,製度的每一種選擇都對得起兄弟之愛這四個字。

 

注:①引用自《John Winthrop America's Forgotten Founding Father》Francis J. Brem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3頁

 

2) https://mp.weixin.qq.com/s/ggckb_zcqz0jM3nnDoYv4g?

不知溫斯羅普,就讀不懂真實的美國

先知書店好書推薦 2021-05-18 05:17

Image

 

不知溫斯羅普,就讀不懂真實的美國。

 

提起美國國父,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華盛頓、傑斐遜等開國先賢們。然而,在美國曆史上還有一位人物,他奠定了美國建國的理念,和美國人底層的精神結構,他就是被譽為最不該被遺忘,但卻長期被忽略的美國國父——約翰·溫斯羅普。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溫斯羅普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1980年代,裏根掀起的保守主義複興運動中,溫斯羅普的價值才被重新認識。也因此,在美國的圖書市場上,溫斯洛普的相關著作長期稀缺,更遑論中國的圖書市場了。

 

但稀缺並不意味著缺失。美國學者埃德蒙德·摩根撰寫的《逃離英格蘭:約翰·溫斯羅普傳》,就是最權威,最經典的著作。

 

美國文明史大家錢滿素稱讚說,正是作者埃德蒙德·摩根的努力,溫斯羅普回到他在美國精神萬神殿中的合法地位。為此,錢滿素老師和東方出版社攜手將這本書引入中國。

 

◎他是美國夢的起點:山巔之城的理想

 

熟悉美國曆史與文化的人,不會不知道“山巔之城”,即要將美國建設成建立在上帝教義基礎上的完善無瑕的新社會。而第一個提出這個理想的就是溫斯羅普。

 

Image

1620年代,英國開始迫害清教徒,經濟也陷入低穀。清教徒們根據《聖經》的神諭,確信這是上帝將拋棄舊世界、轉向新世界的信號。他們認定,人類的未來將在美洲展開新的篇章,而他們是承擔這一使命的上帝的選民。

 

1630年,溫斯羅普帶領一千多名清教徒,“逃離英格蘭來到北美的馬薩諸塞灣上岸之前,溫斯羅普發表了著名的“基督仁愛之典範”的演講,闡釋了他的理想信念:

 

“我們將如山巔之城,為萬眾矚目。因此,如果在已經著手進行的事業中欺蒙我主,使主收回目前賜予我們的庇佑,我們必將成為世人笑柄,天下醜聞。”


要熔鑄一個新民族,最重要的就是精神象征。“山巔之城”出自《馬太福音》:“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溫思羅普將清教徒在美洲的實驗比作神選民族在山上建築模範之城,開創了一個宏大的比喻。

 

史學家丹尼爾·布爾斯廷曾對溫斯羅普及其“山巔之城”有過一句精辟的概括:“事後300年,沒有人能夠比他更好地表達美國的使命感”

 

在溫斯羅普看來,北美不再是一個落後的殖民地,而將是清教徒的理想家園:不僅是一個新世界,還要是全人類的榜樣。

 

從此,山巔之城不僅是清教徒的理想,也成了美國夢的起點。

 

◎他締造了美國的政治基因

 

溫斯羅普的偉大之處,不隻是因為崇高的宗教使命感,還是因為他將山巔之城的理想落腳為美國的現實。

 

溫斯羅普懂得,沒有良好的教育,民眾是無法領會山巔之城的理想的,更不用說落腳為現實。

 

1636年,馬薩諸塞州殖民地成立還不到7年,就建立了哈佛大學來培養年輕人。1647年更是推動全民教育,在溫斯羅普的大力推廣下,殖民地的識字率超過英國本土,開啟了美國人重視教育的傳統。

 

同時,溫斯羅普還拒絕了當時普遍的借助英王頒布的特許狀進行終身統治的模式,推廣通過投票選舉官員的方式來處理當地的公共事務。1634年,溫斯羅普更是將選舉權擴大到殖民地所有成年男子。從此,美國人自治政府的傳統建立了起來。

 

正是溫斯羅普的這些努力,馬薩諸塞州殖民從英格蘭文化中走出來,蛻變出美國獨自的精神傳統。溫斯羅普的理想也成為美國的政治和文化基因,100多年後的《獨立宣言》就是對溫斯羅普理想的確認和製度化。可以說,沒有溫斯羅普,就沒有後來的美國。

 

為此,先知書店誠摯推薦國內首部溫斯羅普傳記《逃離英格蘭:約翰·溫斯羅普傳》,穿透美國現實的表象,洞察美國精神的基因。識圖掃碼,即可收藏本書:

 
Image

文、編:愈嘉壯壯

 

3) https://mp.weixin.qq.com/s/__ag95auNW4W0qq15Hke3w?

不能隱藏的城

 郭暮雲 暮雲的半導體 2020-11-26 07:10

音頻

不能隱藏的城,暮雲的半導體,27分鍾

經文

 

【太5:13】“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麵,被人踐踏了。

【太5:14】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太5:15】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太5:16】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引言

 

這是怎樣的一年?去年十二月三十號那一聲被訓誡的哨聲,吹響了瘟疫之年降臨的號角。先是那城,再是這國,最後是整個世界。

 

防護服,測溫槍,通行碼,口罩,酒精,封鎖……向來隻在好萊塢末日災難片才見的場景,成了我們的日常。

 

年初,科比空難去世。昨天,馬拉多納心髒驟停。

 

長春,這素來沒有天災(曾有人禍)的地方,夏天連續被三場刷新曆史記錄的台風肆虐。前幾天,又被百年不遇的凍雨侵襲。

 

Image

 

1940年,英格蘭同樣曾被一場極為類似的凍雨席卷。10年後,C.S.路易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納尼亞傳奇》,向人們展示了一個被冰封的世界。

 

Image

 

如今這個世界——絕不僅是長春——如同納尼亞一樣,被冰封了。就像我們的心。

 

2018年底,開始有人說:“今年是過去十年裏最差的一年,卻將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2019年底,這話又被說了一遍。在經濟更加疲敝的背景下,似乎更加貼切。

 

但“就要觸底反彈了吧”的心理預期在2020年被殘酷粉碎。如今是20年的年底,我們赫然發現,幾年前的這句話不僅仍然成立,而且已經毫無爭議。並且,無人知道接下來的一年,究竟到沒到“底”。這曾經美好的世界,如今卻像是被白女巫掌控的納尼亞一樣,進入了寒冷的漫長黑夜。

 

然而,正如納尼亞人盼望聖誕節一樣,我們在這艱難的一年末尾,將要迎來我們盼望已久的感恩節和聖誕節。今年又恰好是五月花號出發並抵達美洲400周年。當年的聖徒們,同樣經曆了瘟疫、嚴寒和死亡。

 

所以,這個感恩節,意義不同尋常。

 

五月花號

 

400多年前,英國諾丁漢郡斯克洛比一些清教徒被聖公愛國會和官方定為非法團體,但仍堅持聚會。不過最終他們還是因不堪忍受國教會的“輕微限製和特務監視(丘吉爾語)”,1607年,在牧師約翰·羅賓遜和約克大主教的領地管家威廉·布魯斯特帶領下,離開英國,去往荷蘭萊頓。

 

然而平靜的10年之後,荷蘭再次麵臨和西班牙重新開戰的危險。清教徒們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前往美洲。

 

他們當中未來的新殖民地總督威廉·布拉德福德在他的《普利茅斯開拓史》一書中的話,代表了當時人們的普遍看法:

 

“一切偉大崇高的行動必然會遭遇巨大的困難,從事這項事業需要極大的勇氣。縱然危機四伏,但也並非沒有成功的可能;困難固然很多,但也絕非不可戰勝。可能會出現許多挑戰,但也可能並不會出現;人們擔心的事情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生,另一些事情可以通過事前準備以及必要的手段加以預防;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要用堅韌不拔的意誌來忍受和克服一切困難。”

 

於是,萊頓清教徒三十五人和來自英格蘭的六十六人,在普利茅斯會合,1620年9月,登上五月花號。

 

然而就在船上,他們在領導人選問題上產生分歧。因為英格蘭西部來的人並非虔誠信徒,不願被萊頓清教徒領導。但大家都知道,不可能回英國尋求幫助。所以人們必須達成協議。

 

這協議達成了,就是著名的《月花號公約》: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和愛爾蘭的國王——信仰的捍衛者詹姆斯國王陛下的忠順臣民。

 

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強基督教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漂洋過海,在弗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在上帝麵前共同立誓簽約,自願結為一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製定頒布的被認為是這個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適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

 

據此於主後1620年11月11日,於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世國王暨英格蘭第五十四世國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們在科德角簽名於右。

 

Image

 

第一個感恩節

 

彼此在上帝麵前立約的人們在風高浪急的北大西洋航行了兩個月才抵達鱈魚角,這裏距離弗吉尼亞的北部還有幾百公裏。

 

“他們發現那裏沒有適合大船停靠的港口,隻能停小船。還發現了兩處印第安人住的房子,房頂鋪著草墊,在裏麵發現一些勞作工具,但人卻不見蹤影。還找到更多顏色各異的玉米和豆子。他們帶走了玉米和豆子,心想著將來碰到印第安人的時候再給他們如數補償,後來他們做到了,那是6個月後的事。”

 

“在此必須要說的是,他們就這樣得到第二年播種莊稼所需的種子,不然他們很可能都要餓死,這是上帝給這些身處困境的人賜下何等浩大、特殊的恩典和慈愛!他們本一無所有,直到臨近播種季節,也沒有任何可能找到什麽。而且,如果沒有第一次勘查,他們也不會找到這些種子,因為後來地麵被大雪覆蓋,很快凍結了。但上帝對他們的緊迫需求從不延誤,他的聖名配得一切的讚美。”

 

(引自《普利茅斯開拓史》)

 

後來天路客們才知道,在他們到來之前,那裏的印第安人在前一年的大瘟疫中幾乎全部死去了。

 

天路客在附近的普利茅斯一安頓下來,就用木材建造教堂,每個主日早上敬拜上帝。這是他們來到這裏的首要目的。

 

但由於旅途中的擁擠環境導致船上傳染病流行,再加上壞血病與天寒地凍,至次年三月初,移民已經死亡了將近一半,其中二十二位成年女性死去了十八位。

 

剩下的人安葬了死者,開始建造房屋,也準備種地。可他們發現,自己並不會種前一年發現的那些美洲作物。

 

這時奇跡出現了:居然有一個會講英語的印第安人出現在他們當中!

 

這個人就是斯昆托。他曾被奴隸販子賣到歐洲,在那裏學會了英語,後來他的主人釋放了他。然而回到故鄉之後,他發現族人已經死光,於是隻好寄居在另一部落,直到他發現了天路客。

 

斯昆托除了做翻譯之外,還把天路客帶到捕魚的最佳地點,又指導他們如何種植,如何用魚給玉米當肥料。還協助他們與當地印第安人簽訂條款。

 

於是到了秋天,他們迎來了大豐收。心懷感恩的天路客們便邀請印第安朋友一起來參加盛筵,一同感謝上帝的恩典。

 

這就是第一個感恩節。

 

這些受祝福的天路客,是美國的祖先之一。華盛頓在1789年將感恩節定為全國性節日。從1941年起,美國政府又正式將感恩節的日期定為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所以,感恩節首先需要感謝的,不是天時地利,不是印第安人,甚至不是天路客自己的勤勞勇敢,而是賜下恩典的上帝。

 

Image

  

山巔之城

 

類似的故事還發生在麻省。

 

正如斯克洛比的會眾集體移居荷蘭那樣,多塞特的另一批清教徒是在牧師約翰·懷特的幫助下決心移民美洲的。他們步弗吉尼亞的後塵,根據皇家的特許證成立了一個公司即“新英格蘭馬薩諸塞海灣公司”。這個消息迅速傳播開來,不少人願意一同移居美洲。第一批人出發後,在普利茅斯北邊的塞勒姆建立了定居處。1630年,該公司派出的總督約翰·溫思羅普帶領著一千人隨後加入。他是這次冒險活動的重要領導人。

 

溫斯羅普相信所有民族都與上帝有約。但英格蘭已經褻瀆了這個聖約,所以清教徒必須離開這個國家。

 

他在談到英格蘭時寫道:

 

“我確信,上帝不久將對英國的國土實行嚴厲的懲罰。不過請不要擔心,……如果上帝認為移居對我們有利,他會為我們和其他所有人提供棲身的避難之所……教會要逃往遙遠的荒野,這說明災難即將來臨。”

 

溫思羅普選擇的定居處在查爾斯河邊,殖民地的首府也隨即遷往這個沼澤遍布的地區。波士頓城就是在這裏逐漸發展起來。但在登陸美洲的頭幾年,他們和普利茅斯的聖徒們一樣,經曆了瘟疫、嚴寒和許多親友的死亡。

 

然而他們仍堅定地委身下來,為上帝,為教會,努力建設合神心意的基督徒社區。

 

他們所做的一切,可以用溫斯洛普的一篇講道來代表。他在1630年的一次證道時引用了馬太福音5章14節耶穌的登山寶訓中關於鹽和光的隱喻:“你們是世上的光。城立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來提醒在新英格蘭建立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的清教徒殖民者:

 

“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將成為一座山上的城。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看著我們。因此如果我們在我們所作的這件事上對我們的上帝虛妄……我們將成為全世界的傳說和笑柄。我們將使敵人開口說毀謗上帝道路的話……我們將使上帝許多可敬的仆人臉麵慚愧,使他們的禱告化成對我們的詛咒,直至我們離開正前往的美好土地。”

 

他勸勉眾人,他們的新社區將成為一座“山上的城”,被全球矚目。清教徒新英格蘭社區將設置公共慈善事業,以彼此相愛並團結和睦的樣子走向世界。如果清教徒沒有維護他們與上帝的約,將受到神的審判。

 

(以上部分資料引自丘吉爾的《英語民族史·第二卷》和大衛·哈克特·費舍爾的《阿爾比恩的種子》)

 

他們如此信,也如此行。

 

麻省清教徒很早就通過了第一部強製普及基督教公共教育的法律,被稱為“老說謊者法案”,因為其前言的開頭寫道:“老牌說謊者撒旦的一個主要活動,就是阻止人們接觸到經文的知識……”

 

他們的社會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良好秩序。未成年人懷孕率是西方世界中最低的,在某些地方則實際上為零。謀殺率則隻有其他北美殖民地的一半。

 

他們的收入差距很低——“10%最富者隻占有可稅財產的20%-30%”。窮人(至少是在鎮上的本地窮人)受到尊重和接濟——“在Salem,有一個男人因為不肯接濟一位在苦難中的窮人,被罰上腳枷示眾”。

 

他們的政府通過鎮上的議事會議得以運作,每個人在會上都有發言權。對比世界其他地方,婦女享有更多平等,而家庭暴力則會遭到嚴酷懲罰。

 

他們教育係統是頂尖的——“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早期,在大多數有關智識能力的經驗測試中,新英格蘭領先所有其他北美的英國殖民地”。

 

他們生養眾多,重視家庭。1730年代,在馬薩諸塞的Waltham,平均家庭規模是9.7個孩子。

 

Image

 

總結

 

所以,以普利茅斯的五月花號和馬薩諸塞的山上之城為代表的感恩節精神,可以概括為:

 

  • 熱愛上帝,熱愛自由

  • 與神立約,與人立約

  • 麵對苦難,戰勝苦難

  • 全心愛神,愛人如己

 

這也正是2020年的我們最需要的。

 

瘟疫讓我們被迫學會使用網絡來工作、學習、聚會、交流,但我們本該更重視麵對麵的自由相聚。瘟疫讓我們非常重視衛生,但若不重視靈魂的聖潔,這一切還會再來。瘟疫、台風、凍雨、死亡一同讓我們意識到,那個可以自由出行的世界,那些溫暖舒適的昨天,原來是如此不同尋常。

 

然而若不悔改,這一切都將失去。

 

甚至,那五月花號和山巔之城的後裔,那盞曾經擺在高處的明燈,如今就正在舉世矚目之下,將要熄滅。旁門左道似乎已經得勝。然而,正如主耶穌所說:

 

“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樹上,那枯幹的樹將來怎麽樣呢?”(路加福音 23:31 和合本)

 

枯幹的我們,更要警醒,更應悔改。

 

全國呆在家,全國上網課,全國戴口罩。這些事,都有先兆,並非無跡可尋。美好的失去,從來都先是自由,後是生命。自由的失去,從來都先是少數,後是全體。

 

耶穌曾對人講那末日的征兆:

 

【路21:10】當時耶穌對他們說:“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

【路21:11】地要大大震動,多處必有饑荒、瘟疫,又有可怕的異象和大神跡從天上顯現。

【路21:12】但這一切的事以先,人要下手拿住你們,逼迫你們,把你們交給會堂,並且收在監裏,又為我的名拉你們到君王諸侯麵前。

【路21:13】但這些事終必為你們的見證。

 

這些事,不就是這二十年的世界簡史?

 

神曾對耶路撒冷說:

 

【結14:21】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將這四樣大災,就是刀劍、饑荒、惡獸、瘟疫降在耶路撒冷,將人與牲畜從其中剪除,豈不更重嗎?

【結14:22】然而其中必有剩下的人,他們連兒帶女必帶到你們這裏來,你們看見他們所行所為的,要因我降給耶路撒冷的一切災禍,便得了安慰。

【結14:23】你們看見他們所行所為的,得了安慰,就知道我在耶路撒冷中所行的並非無故。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能行在耶路撒冷的,也能行在美國。能行在美國的,就能行在別國。

 

所以,基督徒們,悔改吧,行動吧,不要讓光熄滅,不要讓鹽失味!我們是世上的鹽,世上的光,願神使我們驚醒,不再躲藏,挺身而出,驅散黑暗,顯明真相。願我們的言語和行動都如同用鹽調和,可以使人和睦。願我們能夠不再紛爭,同心合意成為新的山上之城!

 

所以,朋友們,快來信主吧!惟有上帝,唯有基督,才能救你自己,救你一家,救這國,救這民!

 

讓我們一起求告那位大能的上帝吧,惟有祂才能讓隱藏的城重出海麵,讓冰封的城重見春天,讓受壓的城重獲自由,讓黑暗的城重放明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