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微信:偉大的作品都是 內省的、自我批判的

(2023-11-09 19:05:47) 下一個

https://mp.weixin.qq.com/s/YocmrgNOCAj_T6ciIXlonw

殘雪:中國作家如果不能戰勝自己的民族自戀情結,就無法繼續追求文學的理想

耳朵塘 2022-12-26 23:45 
 

Image

Image
殘雪,作家,中國先鋒文學代表人物
 
Image
自我反省,是現代人
必須具備的素質
 
一般人,哪怕是一些高等文化人,是很少注意到,自己的內部的精神活動也是有層次的。可以說,越是關注這一點的人,他的層次就越分明,精神的世界也就越複雜,這個人也越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反之,那些越是忽略這一點、混混沌沌得過且過的人,他的層次就越淺,越缺乏對自我的觀照。
 
一個人,平時的所思所想,對於世俗事物的情感反應等,我將其歸納為內心生活的第一個層次。這類精神產物還是比較初級的,粗糙的,未經過濾的,裏麵有很多雜質。
 
夜晚的夢境則是第二個層次。在那裏頭,本質現身,讓人換一雙眼睛來重新看世界內部的模樣,而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對象,一個“他者”。所以人的夢境裏頭具有無限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作為暗示彌漫在風景裏頭,敦促人向自己的本質回歸。但夜晚的夢還隻是提供了反省觀照的可能性,還並沒有將這種可能性來付諸實踐——因為做夢是不由自主的被動行為。
 
隻有人類的精神創造活動,才是內心生活的第三個層次。
 
人在從事創造(音樂、哲學、藝術表演、文學等等)之際,進入到完全陌生的精神維度,在那裏頭,死人開口說話,完全意想不到的畫麵或事件層出不窮,一切世俗的常規全部作廢,代之以神秘的、無法把握的邏輯所主宰的衝動。而且人隻有在這類創造中,才能將黑夜夢境中的可能性加以實現,達到深層次的反省。否則夢永遠是夢,同人的精神生活是脫節的。
 
Image
 
從童年時代起,我的生活中就有兩種夢,即,夜晚的夢和白天的夢。童年時代的白日夢是很純真的,總是一個人悄悄地想那些好的,美麗的,帶有理想色彩的事。一般是憑空想象,也有的時候以故事,電影和圖書做媒介。白日夢中的“我”是比較模糊的,似乎是一個善感的、具有同情心的影子人。而白日夢的材料,則可以是生活中的任何小事。想象的目的,則是為了滿足自己各種各樣的欲望。或許下意識裏,有很強的要使自己變得完美的傾向。比如我極為喜歡養小動物,在寒冷的冬天,我就設想自己在結冰的路麵上撿到一隻凍壞了的蝙蝠。我將它帶回家,把它放在一大團暖和的棉花裏頭,再將棉花團放到火爐旁,然後看著它慢慢蘇醒。這樣就救活了它。冬天沒有蚊蟲,給它吃什麽呢?我要訓練它吃飯。它長啊,長啊,長得很大很大,翅膀一張開像一把油紙傘一樣。那時我就要帶著這隻巨大的蝙蝠到處走,讓大家看稀奇。我還設想過自己救父親的英雄舉動,設想過從地麵鑽洞,一直鑽到泉水冒出來的那種美事。

兒時的白日夢接近於創造,但還不是真正的創造。因為夢中的角色還未分裂,所以還不會自省。如我在很多文章裏談到的那樣,我認為真正的創造是需要強大的理性的。隻有理性可以使人潛入到意識的黑暗底層,從那裏掀起萬丈波瀾;也隻有理性可以通過壓製人的欲望使其產生反彈,從而去進行前所未有的表演,讓人性這個矛盾通過表演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可是,由年複一年的白日夢自然而然地轉到文學創作上來,在我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當然這是一個質的飛躍。

不記得是哪一天,我坐在桌旁信手寫下一些文字時,一股陌生的情緒從我內部噴湧而出,我的筆突然就獲得了神力。也許是幾十年的向內凝視的習慣突然啟動了我內麵的某個機製,地獄之門被打開,幽靈們蜂湧而出?

通過藝術、哲學、音樂、表演等等高層次的媒介來養成向內凝視的習慣,是作為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並不一定人人都要寫哲學,搞藝術,通過閱讀和欣賞,我們可以過一種準藝術家的生活。因為哲學和現代藝術,是需要創造性的閱讀和欣賞的。如果每個人都善於反省自己,那麽這個民族就是一個善於反省的民族,有理想、有生氣的民族。這樣的民族,必然擁有深層的精神生活,並且會產生大批藝術家和哲學家。
 
Image

Image

《殘雪作品集》

短篇小說集·全四冊

 
Image
偉大的作品都是
內省的、自我批判的
 
我心目中的偉大作品,是那些具有永恒性的作品。即這類作家的作品無論經曆多少個世紀的輪回,依然不斷地得到後人的解釋, 使後人產生新感受。這樣的作家身上具有“神性”,有點類似於先知。就讀者的數量來說,這類作品不能以某段時間裏的空間範圍來衡量,有時甚至由於條件的限製,一開始竟被埋沒。但終究,他們的讀者遠遠超出那些通俗作家。人類擁有一條隱秘的文學史的長河,這條河在最深最黑暗的地底,她就是由這些描寫本質的作家構成的。她是人類多少個世紀以來進行純精神追求的鏡子。
 
我不喜歡“偉大的中國小說”這個提法,其內涵顯得小裏小氣。如果作家的作品能夠反映出人的最深刻、最普遍的本質(這種東西既像糧食、天空,又像岩石和大海),那麽無論哪個種族的人都會承認她是偉大的作品——當然這種承認經常不是以短期效應來衡量的。對於我來說,作品的地域性並不重要,誰又會去注意莎士比亞的英國特色、但丁的意大利特色呢?
 
Image
 
如果你達到了深層次的欣賞,地域或種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說到底,文學不就是人作為人為了認識自己而進行的高級活動嗎?作家可以從地域的體驗起飛(大概任何人都免不了要這樣做),但決不應該停留在地域這個表麵的經驗之上,有野心的作家應該有更深、更廣的追求。而停留在表麵經驗正是中國作家(以及當今的美國作家)的致命傷。由於過分推崇自己民族的傳統,他們看不到或沒有力量進入深層次的精神領域。這就使得作品停留在所謂“民族經驗”“寫實”的層次上,這樣的作品的生命力必然是短暫的,其批判的力度也是可疑的(這隻要看看當今中國大陸文化人的普遍倒退和墮落,看看多數美國人民對於伊戰的狂熱,以及曆來對於戰爭的狂熱就可以得出佐證)。偉大的作品都是內省的、自我批判的。在我的明星列表中,有這樣一些作家:荷馬、但丁、彌爾頓、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德、卡夫卡、博爾赫斯、卡爾維諾、聖·德克旭貝裏、托爾斯泰、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
 
這個名單中的主流是西方人和具有西方觀念的作家,因為我認為文學的源頭就在西方,而中國,從一開始文學就不是作為獨立的精神產物而存在。中國文學自古以來缺少文學最基本的特征——人對自身本質的自覺的認識。也就是說,中國文學徹底缺少自相矛盾,並將這矛盾演繹到底的力量和技藝。傳統的文學從來都是依附的,向外(即停留在表層)的。在這個意義上,大陸的文學始終處在危機之中,探討深層次人性, 提升國民性的作品遠沒有形成潮流。
 

Image

Image
《殘雪作品集》全18冊
掃碼即可購買
 
在我看來,中國的作家如果不能戰勝自己的民族自戀情結,就無法繼續追求文學的理想。所以在大陸的文壇,很多作家到了四十來歲就開始退化,要麽寫不出作品,要麽用贗品來敷衍,蒙騙讀者。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在於民族自大的心理。我們的文化摧毀、毒害了我們的天才。中國文化中精神的缺失導致當今的大陸文學不能生長、發育,就像一些長著娃娃臉的小老頭,永遠是那麽的老於世故,永遠能夠自圓其說,具有世界上最出色的匠人的精明,卻唯獨沒有內省,沒有對於自身的批判。在所有涉及自身的方麵,大部分大陸作家都或者用一些白日夢來加以美化,或者用古代文化提倡的虛無主義來化解矛盾。
 
沒有精神追求的文學是偽文學,描寫表麵的經驗的文學則是淺層次的文學。這在當今的文學發展中好像是個世界性的問題。物質世界的飛速發展已經使得大部分作家越來越懶,越來越滿足於一些表麵經驗,而讀書的人,也在一天天減少。據說實驗小說在日本這樣的國家已經很難得到出版了,而集體自殺的事件在這個國家倒屢屢發生;又據說連在德國,這個思想之父的國度裏,人們也不看實驗小說了。幻滅感如同黑色的幽靈在世界遊蕩。然而我仍然相信, 那條隱秘的長河是不會斷流的,盡管曆史有高潮也有低穀。任何時代總會有那麽一小部分人,以自己默默的勞動為那條河流注入新的活力。延續了幾千年的理想還將延續下去,同這個浮躁、淺薄而喧鬧的世界對抗。
 
Image
 
偉大的作品都是徹底個人化的。因為人隻能在真正個人化的寫作中達到自由。不在寫作的瞬間拋開一切物質的累贅,不同物質劃清界線,靈感就無法起飛。而這種活動力圖達到的就是個人的人格獨立。要做到這一點對於一位中國大陸作家是特別困難、特別需要勇氣的事。文學的實踐就是這樣一種操練。像西方作家但丁或歌德那樣來認識、拯救自身,並將其作為最高的目標的人在大陸太少太少。一談及文學,人們就理所當然地認為隻同表麵的經驗、“共同的”現實有關,接下去自然就隻能涉及如何樣完善表達的“技巧”,如何樣將陳詞濫調弄出些“新意”的問題了。文壇上很有一些高調的理論家,提出要肅清純文學的影響,大力提倡所謂“現實關懷”。且不說此處對於“純文學”的定義含混滑稽,所謂“現實關懷”這種陳詞濫調我們已經聽了好幾十年,實在是同真正的文學無關。隻有個別作家注意到了在我們的經驗世界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廣大得多的世界等待著我們去遭遇,去開拓。我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擁有者,中國作家在這方麵本應是得天獨厚的。問題隻在於你是否能戰勝自己的文化的惰性,從另一種文化中去獲取這種開拓的工具。我們不去開拓,那個廣大無邊的領域就根本不屬於我們。一位作家,不論他用什麽方法寫作,隻要他有認識自我的好奇心,改造自我的衝動,有開闊的胸懷,就一定會進入人性探索的深層領域,將那個古老的矛盾進行我們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演繹,在自救的同時影響讀者,改造國民性。
 
偉大的文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她就屬於踏踏實實地追求的作家,她的內核就是人的本質。每一位能在文學創造中將理想盡力發揮的作家在寫作的瞬間都是偉大的作家,這樣寫出的作品則是偉大的作品。當然各人的先天能力有大小,能否成為明星並不重要,隻要處在偉大的追求境界中去完成自己,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用莎士比亞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
 
“上帝造我們,給我們這麽多智慧/使我們能瞻前顧後,絕不是要我們/把這種智能,把這種神明的理性/黴爛了不用啊。”
 
Image
 

2012年,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頒獎前的記者招待會上,有人要他預測當年諾獎的獲獎人,他說:

 

“我不預測,但是我希望是中國的女作家殘雪獲獎。”

 

殘雪,可能是國內最被低估的作家。她被諾獎評委馬悅然稱為“中國的卡夫卡”。在世界範圍內,殘雪在當代中國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翻譯得最多、研究其作品的專門機構最多、作品被選入外國教材最多。

 

殘雪不出洋,純粹用中文寫作,而知她名號、讀她作品的中國人,卻比外國人少得多。不得不說,不讀殘雪,對於國人來說,是個遺憾。

 

為此,耳朵塘誠摯推薦這套《殘雪作品集,精裝七冊,包含殘雪最具代表性的三部長篇小說《新世紀愛情故事》《五香街》《呂芳詩小姐》,和三本西方文學大師卡夫卡、博爾赫斯、卡爾維諾的個性化解讀,再加上一部殘雪的精神自傳《趨光運動》。

 

這套《殘雪作品集》可謂是進入殘雪藝術世界的最佳組合。耳朵塘和出版社多次溝通,拿到了5.8折的特惠價,原價391元,現在購買隻需228元。湖南文藝出版社直接發書,可放心下單——

 

Image
 

殘雪作品集(精裝全七冊)

原價:391元

平台特惠:228元

掃碼即可購買

湖南文藝出版社直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