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ttps://mp.weixin.qq.com/s/ILuhIDTCvXqEy1du65dtXQ
“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是馬克思在1852年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從法國革命總結出的著名原則。但是曆史上包括第二國際中的許多理論家曾對此產生過激烈的爭論。進一步思考何為“暴力”,如何“打碎”,打碎什麽“舊的國家機器”,為什麽要“打碎”以及最終要建立什麽這些問題能夠使我們更加深刻地把握馬克思的國家學說。
一
主講人發言
本次讀書會我們邀請到了餘京洋(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2022級在讀博士)同學作為主講人進行學術分享。根據研究方向,她從以下四個角度對馬克思“暴力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的思想進行了深入分析。
1、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工具有了較大的改進。特別是金屬工具的出現使個體勞動成為可能。適應這種生產力向前發展的要求,生產資料的公有製開始向生產資料的私有製轉變,產品也逐漸由公有財產轉變為私有財產。社會分工和交換的發展,促進了私有製的產生,特別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每個人的勞動產品除了維持本人的生存以外,開始有了剩餘,於是就使占有他人勞動的剝削成為可能。於是社會第一次分裂為兩個階級: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奴隸主和奴隸。國家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把階級衝突保持在“秩序”範圍以內的工具,終於被創造出來。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一發現,後來被列寧簡要地概括為:“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在階級矛盾客觀上不能調和的地方、時候和條件下,便產生國家。反過來說,國家的存在證明階級矛盾不可調和。”(《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3卷,第114 頁。)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說明:階級鬥爭不可調和是國家產生的條件;階級鬥爭不可調和的地方構成國家的疆界;從階級鬥爭不可調和也就是國家產生的時候起,人類進入了文明史;隻要國家存在,就表明階級矛盾的不可調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的曆史作用和意義的基本思想。本來,曆史中的決定因素,即直接生活的再生產本身有兩種。一方麵是生活資料和生產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麵是人自身的生產,即實現種族繁衍的家庭製度。然而在有了國家的“這種社會中,家庭製度完全受所有製的支配,階級對立和階級鬥爭從此自由開展起來,這種階級對立和階級鬥爭構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文史的內容” ,(《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卷,第2頁。)也就是構成了國家發展的全部曆史。
這個論斷一掃剝削階級的種種宗教的、唯心主義、機械唯物主義等國家論,即那些把國家說成“皇權神授”、社會之外強加的“暴力”、繼承祖業的“家長”、自然權利形成的“社會契約”和人自身“倫理觀念的現實”等無稽之談。而且以其極端鮮明的尖銳性,預示了後世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理論無地可容。
2、階級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
社會分裂為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是生產尚未充分發展的必然結果。當社會總勞動所提供的產品,在滿足社會全體成員最起碼的生活需要之外,隻有少量剩餘,因而勞動還占去社會大多數成員的全部或幾乎全部時間的時候,這個社會就必然劃分為階級。但是,這種階級的劃分,將被現代生產力的充分發展所消滅。當集體財富的一切泉源都充分湧流之後,私有財產將成為不必要,甚至會成為累贅的時候,階級的存在包括階級的對立和階級差別,就將成為過時的現象而退出曆史舞台。這就是人類階級社會的全部曆史。但是,這個發展不是一個和平的過程,而是充滿著激烈的階級鬥爭。
資產階級時代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分裂為兩個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作為這種階級對立正式表現的資產階級國家,是剝削階級國家發展的最後階段。“正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這個最後的國家形式裏階級鬥爭要進行最後的決戰”。(《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卷,第 315 頁。)在這個最後的決戰中,資產階級將從優勢轉為劣勢,無產階級將從劣勢轉為優勢,戰勝資產階級。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最終爭得民主。階級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表明了階級社會發展的一個曆史的轉折點。從此,階級鬥爭進入了其發展的最後階段。無產階級專政將消滅一切階級,過渡到無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這樣,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在人類曆史發展的轉折關頭,為無產階級革命指出了方向和具體道路,第一步就是推翻資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爭得民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從而指導無產階級自覺地投入戰鬥。
3、打碎舊國家機器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中主要的基本的東西
階級鬥爭導致無產階級專政不是和平到來的。它的前提,是通過暴力革命打碎舊國家機器。在階級社會中總是反革命暴力首先對人民群眾進行殘酷迫害和屠殺,社會主義不通過暴力革命是不可能實現的,時至今日也沒有過例外。無產階級必須采取一切暴力手段來還擊暴力,而這種暴力的直接目標就是舊國家機器。隻有首先把舊國家機器打碎,才能把資產階級打翻在地,才能砸碎無產階級身上的鐵鎖鏈。這是無產階級專政理論落實在行動中,具有決定意義的第一步。離開這一步,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剝削階級由優勢向劣勢的轉化,勞動者階級由劣勢向優勢的轉化,人類曆史向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前進就無從談起,從而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就將喪失實際意義。正因為如此,列寧說,打碎舊國家機器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中主要的基本的東西”。(《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3卷,第134頁。)
打碎舊國家機器的理論,是馬克思總結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鬥爭的曆史經驗,在深入分析了無產階級革命同以前的社會革命的區別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並且經過一再的強調,明確地提到無產階級的政黨麵前。馬克思在給庫格曼的信中寫道:“……如果你讀一下我的《霧月十八日》的最後一章,你就會看到,我認為法國革命的下一次嚐試不應該再像以前那樣把官僚軍事機器從一些人的手裏轉到另一些人的手裏,而應該把它打碎,這正是大陸上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決條件。”(《馬克思致路•庫格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4卷,第599頁。)1871年馬克思進一步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更明確地指出:“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法蘭西內戰》,《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卷,第52 頁。)為了強調巴黎公社這個教訓的重大意義,使它進一步為廣大無產者所認識,1872年在《共產黨宣言》的法文版序言中,作為對《宣言》的重要修改,把這段話特意地加了進去,成為共產黨的一條基本的行動綱領。
各個剝削階級之間可以互相繼承他們的國家機器。他們的 “一切變革都是使這個機器更加完備,而不是把它摧毀。那些相繼爭奪統治權的政黨,都把這個龐大國家建築物的奪得視為勝利者的主要戰利品”。(《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卷,第676頁。)這種狀況是由各個剝削階級國家的共性決定的。各種類型的剝削階級國家雖然有其互相區別的特點,但總的來看,實際上是剝削和壓迫的形式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是剝削階級的剝削和統治經驗不斷積累的一個過程。
剝削階級的國家機器到了資產階級時代,逐步形成了一個具有龐大官僚機構和軍事機構的複雜而巧妙的國家機器。他們用敵視勞動人民,集中一切剝削階級惡劣本性,滲透到周身血液裏的極端利己主義培養起來的官僚政客,以及靠金錢收買和機械的紀律來維持,用最先進的技術裝備起來的,專事欺壓老百姓和向外侵略的軍隊,共同組成一個纏住其社會周身並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機體。特別是這一切還表現在民主的形式之中,將暴力鎮壓和政治欺騙統一起來,並予以製度化,有的還附之以精巧的宗教,唯心主義的哲學和社會學說的高級騙術加以點綴,於是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已經完備到無以複加的程度。和其他各種類型剝削階級的國家機器一樣都是占人口少數的剝削者壓迫占人口大多數的廣大勞動者的工具,它的組織成分、工作方向和原則,基本上是一致的。它們都保護剝削,都具有劊子手和牧師的兩種職能,這就是他們之間可以互相繼承、轉手,並且越來越完備的階級基礎,也是他們都把奪得這個國家機器作為自己勝利的主要戰利品的原因。哪個階級獲得了國家機器,就標誌著哪個階級取得了勝利。剝削階級革命的主要內容就是奪取這個龐大的國家建築物,加強剝削階級專政的主要任務,首先要完善這個國家建築物。這就是剝削階級革命的曆史。
無產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須把它打碎。這是由無產階級的性質和它所擔負的曆史使命決定的。無產階級在推翻資產階級專政之後,之所以還需要國家,是因為剝削階級雖然被打倒,但在相當時期內還比無產階級強大,他們必然還要進行瘋狂的反撲,企圖恢複失去的天堂。而無產階級為了創造消滅階級的物質的和精神的條件,還要進行大量的經濟文化建設的組織工作。舊的國家機器,不僅不能轉過身來擔負鎮壓剝削階級的反抗和抵禦國際反動勢力侵略的任務,不能擔負起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教育工作,而且相反,他們必然成為資產階級複辟活動和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解除他們的武裝和一切職務,鎮壓他們的反抗,剝奪他們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並且對他們實行教育改造,不斷肅清他們的影響,這是對整個資產階級實行專政的一部分。無產階級隻有打碎舊國家機器,才能建立起來完全新的,用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培養起來,具有為人民服務崇高理想的無產階級先進分子作為骨幹組成的國家機器。從而完成國家機器由少數剝削者鎮壓廣大勞動的工具,向廣大勞動者鎮壓少數剝削者的工具的轉變,順利地完成無產階級專政的任務。
無產階級革命必須打碎舊國家機器,也寓於國家權力的主權性的特點。國家權力所具有的主權性,就是對內是最高的,對外是獨立的。因為如果對內不是最高的,對外不是獨立的,有另外一種權力高於它或者與它平行,它就會受其他最高權力的控製或平行權力的限 製,從而也就無法實現強加統治階級的意誌於被統治階級,因而也就無法實現國家所擔負的階級壓迫任務。
4、巴黎公社的偉大嚐試
1871年3月18日是世界無產階級的盛大節日。巴黎工人拿起武器在同資產階級的決戰中,打碎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建立起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通 過巴黎工人的鬥爭實踐得到證明,巴黎公社的英雄以自己的鮮血染紅的戰旗,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國家學說達到了 更為完備和係統的階段。通過實踐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展了真理。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打碎舊國家機器的一次預演,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的嚐試。它的出現和存在,宣告了資本主義舊世界的滅亡和新世界興起的實踐開端。巴黎工人以舊社會的掘墓人和新社會建設者的英雄氣概,為世界無產階級作出了光輝的榜樣。
巴黎公社最偉大的功績:首先,在於它是工人階級拿起武器,用革命的暴力打碎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巴黎工人用手中的武器首先打垮了資產階級反動政府的武裝進攻,粉碎了以梯也爾為代表的反動資產階級軍事官僚機器,由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掌握法國首都巴黎的政權。接著在3月28日通過選舉產生的巴黎公社接管了政權,給3月18日以來所取得的勝利以法律上的肯定。實行全民武裝。把由國民自衛軍代替資產階級舊軍隊的革命成果,作為確定不移的製度 在法律上固定下來。這是國家政權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巴黎公社能夠在國內外強大的敵人麵前支持下來的首要條件。其次,公社是由巴黎各區普選選出的城市代表組成的。這些代表對選民負責,隨時可以撤換。其中大多數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認的工人階級代表。公社不再是議會式的那種專為愚弄老百姓而從事空談的機關,而是兼管行政和立法的議行合一的工作機關。一切行政部門的官吏包括警察都向公社負責,是公社隨時可以撤換的。法官也和一切公務人員一樣,由選舉產生,對選民負責,並且可以撤換。公社還通過了關於國家機關職員薪金製的法令。從公社委員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職人員,都隻應領取相當於工人工資的薪金,建立廉價政府。與此同時,公社宣布教會與國家分離,剝奪教會所占有的一切財產。一切學校對人民免費開放,不受教會和國家的幹涉。這就又進一步摧毀了 “僧侶勢力” 這個精神壓迫的工具。再次,公社是全國各地從中央到基層的共同組織形式。在中央和地方都要用生產者的自治機關代替舊的中央集權政府。雖然在當時的特殊情況下沒有得到進一步地實行,但是在公社公布的《告法國人民書》中製定的全國組織綱要上已經說得十分清楚。馬克思說:“民族的統一不是要加以破壞,相反地,要由公社在體製上、組織上加以保證,要通過這樣的辦法加以實現,即消滅以民族統一的體現者自居同時卻脫離民族、淩駕於民族之上的國家政權,這個國家政權隻不過是民族軀體上的寄生贅瘤。舊政權的純粹壓迫性質的機關予以鏟除,而舊政權的合理職能則從僭越和淩駕於社會之上的當局那裏奪取過來,歸還給社會的負責的勤務員那裏。”(《法蘭西內戰》,《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卷,第56 頁。)
巴黎的工人雖然以自己的英雄氣概樹立了不朽的曆史功勳,但是由於具體曆史條件的限製,19世紀70年代還不具備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的主客觀條件,結果失敗了。但是巴黎工人的血並沒有白流。它所取得的勝利振奮了無產階級繼續戰鬥的決心和信心,它的失敗教訓為無產階級的繼續戰鬥鋪平了正確前進的道路。它的經驗和教訓都是無產階級的寶貴財富,極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發展。馬克思的《法蘭西內戰》對公社的經驗作了仔細地分析。實踐岀真知,巴黎公社的偉大實踐產生了馬克思主義新的偉大飛躍。巴黎公社證明通過暴力革命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是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第一步,是階級鬥爭導致無產階級專政的前提條件,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二
自由討論
解夢丹
餘京洋同學站在列寧主義的立場,向我們分析了如何理解“暴力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從“國家”與“階級”之間的關係,革命的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係,資本主義與生俱來的腐朽性,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壓迫的殘酷性,到“巴黎公社”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經驗的總結與評價進行了詳細論述。
我們需要認識到,任何理論與實踐的具體形成都會受其所處時代的條件製約,也會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其曆史痕跡。因此回顧曆史、總結曆史不僅是為了撥開理論問題的迷霧,也是為了能夠在曆史經驗的基礎上立足現實、反思曆史、超越曆史。一方麵,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也充分肯定了資本主義在人類曆史進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了生產力的飛躍,創造了人類社會曆史上從沒有過的物質財富。並且,隨著曆史的發展,資本主義進行自調節、自平衡、自修複和自維持的能力至今仍然顯示其強大的曆史韌性。另一方麵,“兩個必然”是以“兩個絕不會”為前提條件的,社會主義的發展要建立在充分吸收資本主義的文明成果之上。此外,“暴力打碎”是作為革命的手段或者說策略而不是目的或者原則。“國家”作為“機器”以及建立在社會經濟關係之上的“階級”在很長一段曆史時期仍將繼續存在,但是這一範疇所包含的內容可能會隨著曆史的推移而不斷更新。我們堅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接下來我圍繞“階級”與“階層”這兩個範疇提出延伸問題供大家思考。第一個問題:根據共產黨宣言的經典論述,社會日益劃分為兩大階級。那麽如何看待生產力不斷發展、分工日益細化下兩大階級中間的龐大群體?(比如醫生、律師、公務員、企業管理人員等)“階層”這個概念的產生,是否可以從除了經濟層麵之外的社會層麵給予更有現實效力的解釋?西方馬克思主義中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學派針對相關問題有過豐富的論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了解。我認為“階級”強調的是對立性,是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壓迫與剝削,展現的是馬克思建立在對資本主義進行政治經濟學分析上的底層邏輯。而“階層”更多地納入了非經濟學的因素,從宏觀的曆史視野下降為微觀的社會層麵,從個人出發,將聲望、權力、職業等因素包裹其中。針對具體的社會現象而言更淺顯易懂,但也需要注意這一概念的確淡化了階級之間的對立和衝突,蘊含著階級調和的意味。作為研究方法而言,容易出現方法論的個人主義。
第二個問題:階級與階級之間或者說階層與階層之間是流動的還是固定的?我認為事實上從個體層麵來說,不是固定的也不能是固定的,因為一個人在社會上具有的流動性越高社會就越有活力。反之,流動性越低就越容易出現階級固化,階級利益固化進而導致社會不平等、貧富差距拉大,從而造成社會矛盾和衝突尖銳化。
張昱琦
關於解夢丹師姐提的問題,我認為階級的流動性是存在的。從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製度關係看,馬克思設想的資本主義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之上的,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也是對資本主義的揚棄。現實社會主義由於“先革命後建設”,起點都比較低,其長遠發展必須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這一過渡階段也必將有階級的流動和轉化。共產主義是無階級的社會,但從現實社會主義到未來的共產主義,即社會主義替代資本主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姚皓宇
針對餘京洋師姐的發言,我有兩點想法。
1.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的表現,隻要有階級,就會有階級矛盾,就會需要國家存在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所以國家是階級存在的外在表現,國家就是階級專政。
2.“暴力打碎國家機器”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手段或步驟之一,也是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一個前提,所以這一選題可以向無產階級革命或者無產階級專政兩個方向延伸,更有針對性。
寧可可
根據這次討論的主題以及師姐的提問,我有以下兩點想法。
1. 關於馬克思主義經典概念解讀的兩條理路。第一種是從文本出發,對馬克思所提出的經典概念、事件、進行教義學解讀,這種理路需要對馬恩經典原文及其相關概念都有較深入的理解,在理解之上進行綜合、比較、概括與提煉。這種理路好處是能夠高度還原馬恩等經典作家的原意,領悟真理的力量。第二種理路是從現實條件出發,思考核心概念在當代的適應性。這種理路需要仔細思考現實問題,並用其檢驗核心概念的內涵、外延,這樣做可以避免教條主義,陷入對馬恩經典的教條式解讀。
2. 關於階級、階層、國家等核心概念,一方麵要站穩馬克思主義立場,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進行解讀,另一方麵要廣泛吸收現當代社會科學有益成果,在其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馬恩的階級學說、國家學說。最後,還要緊密聯係新時代中國社會現實,努力用理論解決現實問題。
熊浩
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於共產主義社會基本特征的歸納中,他們認為“國家”在共產主義社會中將消亡,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巴黎公社所希望去完成的,即“以暴力革命打破舊有的資本主義國家機器”而取之以新的形式來使社會運轉,盡管這樣努力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似乎是不成熟的,但仍是一種有益的嚐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也從中學到了許多經驗。回到今天的社會,我們似乎仍然不具備消滅“國家”的曆史條件,但我們不能忘記實現共產主義的這一目標背後的任務,應當科學看待“階級”、“國家”與共產主義之間的關係。
羅濤
關於今天討論的主題,給大家推薦王建民老師的一篇文章,“馬克思國家學說的一個重要問題——‘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思想研究”。一方麵,我們需要厘清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舊的國家機器”這一範疇所包含的內容究竟是什麽,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麽要“打碎”這一機器。另一方麵,列寧對“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的觀點在十月革命前與馬克思基本相同,但在十月革命後迫於現實產生了變化,我們怎麽去理解這一變化,或者如何在“資本主義”、“國家”、“階級”仍然存續發展的今天看待這一問題都值得繼續審視和思考。
編輯:解夢丹
校正:趙曉璿
圖片來源:網絡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世
社
人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