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靈家族曆史研究社

專注於家族曆史研究,分享知識,發掘曆史
正文

兩代叔父恩:楊振寧的家族史

(2022-08-19 08:33:56) 下一個

兩代叔父恩:楊振寧的家族史

——華人諾貝爾獎得主家世研究係列之一

作者:伏靈

諾貝爾獎一向為國人所看重,全球頂尖科學家,可能都將諾獎立為最高奮鬥目標。頒發至2021年,除和平獎之外,華人僅有11人得獎。我們仔細研究每位華人得獎者的家世背景,發現絕大多數都非同凡響,或父輩、祖輩皆為精英,或有支持他們的顯赫戚族。從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家世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超級人才的誕生,往往要舉合家之力,積數代之功。下麵我們先來看最先得獎的楊振寧先生的家世。

楊振寧,祖籍安徽鳳陽,由於家譜遺失,楊氏三代以上世係不明。曾祖楊家駒,字越千,太平軍起,李鴻章在合肥創辦淮軍,楊家駒參加部隊,屢獲戰功,曾在潛山縣擔任守備軍官,後由曾國藩保薦得太平縣都司銜,正四品綠營武官。用今天的話來講,大體上相當於一個正團級軍官,湘軍與淮軍占領南京後,太平天國失敗,朝廷令曾、李裁軍,楊家駒遂退伍,以所得餉銀在合肥購屋定居,改營商業。當時楊家駒所買為七進大宅,靠街四進為市房,出租給藥鋪。有傳記資料稱楊家駒“官卑俸薄”,但從其大手筆購置房產,又與合肥名流交遊,以四品退將之身份在合肥業商,應非普通寒士或平民家族可比。

楊家駒生有五子二女,其中長子楊邦盛為楊振寧祖父。他生於1862年,奉父命潛心學業,以科舉為業,終考中秀才。像其他人一樣,考中秀才之後,楊邦盛一麵在家開辦私塾教授學生,一麵繼續苦讀,惜屢試不第。1904年,楊邦盛投奔津南巡警道段芝貴,任其幕府,收入稍豐。但三年後,段芝貴升任離津,楊邦盛赴東北尋職,不幸染疫身亡於客棧,此前兩年,其夫人也先他而死,夫婦遺下兩子:長子楊武之、次子楊力磋,皆未成年。

不過家族合力在此時就發揮了重要作用。楊家駒過世後,本來家業由長子接管,但楊邦盛遊幕在外,因此家業打理便由老二楊邦瑞經辦。楊邦瑞此時已經開始投身經商,在合肥同茂錢莊擔任莊客,也就是主管外務的經理,負責對外交涉錢款。楊邦盛過世後,楊邦瑞即為大家長,負責長兄遺孤之撫養。家族收入由其掌管,分配支出亦由其操辦,這就保證了楊武之兄弟能夠正常在合肥安心讀書。據說楊武之曾經對學習不大上心,沉迷於賭博,叔父楊邦瑞坐在祖廳前以溫言細語施以訓教,武之始幡然醒悟,專心求學。有家族經濟做支持,楊武之後來能夠順利到北京就讀北師大預科,並從北師大數學係畢業。1919年,楊邦瑞過世,楊武之正在安慶中學教書,楊家家業即由長房楊武之弟弟楊力磋接管。

楊武之1923年考取安徽省官費,留學美國。這種省官費並不能負擔全部學費,更惶論留學生活費。因此穩定的家庭支持便極為重要。由於楊力磋此時已經擔任姑夫劉芷生商號駐上海經理,收入頗豐,加上祖業市房等收入,所以從經濟上便可以成為楊武之在美留學之依靠。劉芷生當時在安徽、上海主要經營羽毛出口,並販售紗布,業務發達。

楊武之的婚姻亦是由家族長輩安排的。其夫人羅孟華其實是姑夫劉芷生友人之女,被親族相中,在1919年成婚,費用皆來自於家族。1922年楊振寧出生,楊武之開銷劇增,幸有家族支援,他才能安心準備留美官費資格考試。

在美國,楊武之先入斯坦福大學學習,1924年得學士學位。由於家族支持,他即轉往芝加哥大學數學係繼續攻讀,研究代數學和數論。1926年獲碩士學位。1928年獲博士學位。這幾年,正是楊家在商業上大獲成功之時,楊武之從芝加哥大學拿到博士學位時,其弟弟楊力磋擔任合肥縣商會主席,顯然他已經成為合肥的頭號商紳,支持楊武之之學業自無什麽問題。楊武之回國後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任教,按當時教授高薪水準,他收入也不會少。為了增殖,他曾將自己積蓄的一部分交給弟弟打理,到1936年這筆錢已經足夠讓楊武之又在合肥購得一幢大宅。兄弟聯手,一學一商,楊氏家族成員之間的互相支持無疑是他們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可惜這個豪宅楊武之並沒有住幾天,由於戰爭爆發,楊武之一直在後方任教。1950年任複旦大學數學係教授,他雖然精於算術,但可能沒料到中共向市民征收的房產稅增長之速,到最後他隻好將自己在合肥的大宅賤價賣給了中國人民銀行。

楊振寧之童年時代,家族勢力正旺,由於父親在美國留學,所以他幼年是在合肥隨母親居住在大家族之中,得到家人許多照顧,大家長無疑仍是叔父楊力磋。父親留學回國之後,楊振寧隨父母旅居廈門、北平。1937年抗戰爆發,清華大學內遷,家屬不便照顧,楊武之遂將楊振寧母子等送到合肥,依靠家族生活。為了避免楊振寧失學,家族長輩還專門安排其到廬州中學就讀,後來才前往漢口、昆明。戰時通貨澎漲嚴重,大後方大學老師生活也很艱苦。楊武之一家在昆明生活可能也無法富足,不過此時楊力磋曾在昆明擔任上海儲蓄銀行大業公司經理,相信兄弟居於一城,家人相互照顧自然更為方便。

楊振寧1938年考取西南聯大,1942年本科畢業,1944年同校研究生畢業。1945年再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國,到父親的母校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48年,他順利獲得博士學位。次年楊振寧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開始做博士後研究,同李政道合作,兩人開啟了攜手高速衝刺科學聖壇之路!1956年10月,30歲的李政道和34歲的楊振寧在美國物理學評論(Physical Review)上發表了他們合作的文章Question of parity conservation in weak interactions,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原理,次年就憑此兩個年輕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回顧曆史,如果沒有家族支持在背後,尤其沒有楊邦瑞、楊力磋的鼎力相助,無論是楊振寧父親,還是他本人,他們攀登科學高峰之路可能就沒有如此順利了。正因為如此,楊振寧對家族長輩感情甚深。1971年他應邀回國訪問時,就立即到安徽合肥去拜見尚健在的叔父楊力磋及其他家人。兩年後,他父親在上海病逝。八年後,他叔父在合肥逝世。楊力磋生前曾為楊氏大家族擬定了一個輩份排序:“家邦克振,存厚公忠,篤學勤業,奉世榮同”,但世事變幻迅速,楊氏後人並沒有按照這個字輩來取名,這也意味著從晚清開始發達的大家族,至少在形式上已經無法維係其傳統了。

(了解更多名人家族史,或想研究自己家史,請訪問伏靈家族曆史研究社網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