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中馬前卒

中國曆史時事和國際政治評論
個人資料
正文

東帝汶加入東盟:經受曆史苦痛與現實困境的貧弱之國,東盟與國際社會皆有扶助之責

(2025-11-16 14:19:56) 下一個

 

   今年10月下旬舉行的第47屆東盟(亞細安)峰會上,東帝汶被接納為東盟正式成員國。而東帝汶早在2002年已正式獨立,並在當年申請加入東盟。而直到2022年,東帝汶才獲批成為東盟觀察員國,今年才成為正式成員。這一批準可謂“姍姍來遲”,也映照了東帝汶這一弱小國家多災多難的曆史命運,以及其長期被世界忽視的處境。

    東帝汶位於馬來群島中一個不起眼小島帝汶島的東部,其國家麵積、人口、經濟規模在世界各國排名中都在150位之後。若不是它的曆史特殊,就極可能像周邊其他島嶼一樣成為印尼或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在殖民時代,東南亞被英國、荷蘭、法國等瓜分,隻有帝汶島成為葡萄牙殖民地,且隻有東帝汶被葡萄牙控製到1970年代。這裏的土著居民也大都皈依了天主教,而不像周邊以穆斯林人口為主。

 

   特殊的曆史讓東帝汶人有著與周邊顯著的宗教信仰、身份認同差異和獨立性,但同時這也給它帶來的巨大的災難。二戰期間,大多數帝汶民眾積極支持盟軍,因此遭受日軍殘酷報複,數萬人被害。

 

   1975年,東帝汶從葡萄牙殖民統治下獨立僅9天,就遭到印尼入侵和吞並。之後,東帝汶人展開不屈不撓的鬥爭,印尼占領軍血腥鎮壓反抗者,有10萬至25萬東帝汶人死於鎮壓,還有數萬至更多的東帝汶婦女被強暴。而當時東帝汶人口僅有70萬左右,即超過四分之一國民被害。

 

   但東帝汶彈丸之地、貧窮落後,種種人道主義悲劇不為世人關注,獨立呼聲也被紛繁的世界大事所淹沒。而占領東帝汶的印尼國力軍力強大,其人口和麵積都是東帝汶百倍以上,又以反對荷蘭和葡萄牙等西方殖民、反對西方幹涉為“政治正確”旗幟,其霸占東帝汶的行徑被國際默許。

 

   直到1999年,印尼蘇哈托軍人專製政權垮台,由哈比比領導的新的印尼民主政府才允許東帝汶進行獨立公投。近80%東帝汶人反對留在印尼、支持獨立。但一邊倒支持東帝汶獨立的公投結果,引發印尼占領軍和帝汶島上親印尼分子的憤怒,再次製造了屠殺和破壞,造成大量死傷和更多人流離失所,許多基礎設施被毀壞,東帝汶成為廢墟。之後東帝汶內部又爆發多次動亂和暴力衝突。

 

   後來20多年的東帝汶,正是在這樣的廢墟上重建的。東帝汶幾乎沒有工業,有限的油氣資源不能讓東帝汶富裕,絕大多數人都從事農業和低端服務業,失業率很高,國民普遍貧窮。雖然有若幹國際援助,但並不能改善東帝汶貧窮落後的麵貌。

 

   筆者因一些機緣巧合,曾在2018年短暫停留在東帝汶半個月。東帝汶最繁華的地方、也是筆者朋友居住公寓所在的Timor Plaza(帝汶廣場),隻有中國普通鄉鎮中心的規模和水準。這裏物價較高,基本隻有外國人和東帝汶上層精英消費的起。東帝汶也沒有本國貨幣,通用美元,消費品物價相比當地人收入可謂昂貴。“繁華”的帝汶廣場上,常有穿著簡陋的未成年孩子販賣手機卡。

 

   而再走幾裏路,就滿眼是破敗和貧困。即便鬧市區地麵也坑坑窪窪,高溫多雨下泥濘難行。有衣服破爛、赤腳的女孩用中文“老板”“老板”的喊著,乞討一點錢。筆者並非富人,也未帶零錢,隻好擺手快步離開。多年之後,筆者還能想起那從希望到失落的女孩,以及不少貧窮又友善的東帝汶人的麵孔。

 

   這裏穿著體麵、一看就有錢和受尊敬的人,往往是在東帝汶工作或出差的外國人。聯合國機構和醫院很多是西方麵孔,好幾家私人診所是台灣人開辦,牧師有的是葡萄牙人,經營超市的老板不少是中國大陸人。而商店店員、保安、餐館和賓館服務員等則基本都是本地土著。還有一些售賣熟食、散貨的土著。

 

  不過,雖然東帝汶本地人整體貧窮,但大多數都善良友好。從事基層職業的土著工作很認真,保安人員也待客友善,而少有戾氣。隻有出租車司機有些暴躁,公務人員略有腐敗。但相對於其他發展中國家,東帝汶國民素質並不算低,在貧窮中已屬難得。東帝汶曆經戰爭和奴役,今日仍然生機勃勃,雖不富裕,已是堅韌頑強、值得尊敬的。

 

   筆者當年所見所聞,隻是東帝汶冰山一角,也並未深入交流訪談。不過短暫的停留期間,筆者還是直觀看到了這個彈丸小國的貧窮和破敗,以及同時存在著的生機與希望。

 

  與東帝汶同屬東南亞、也都算“彈丸之國”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發達國家之一,人均GDP是東帝汶的50倍。而曆史上同樣被葡萄牙殖民的澳門,同樣是世界最富裕地區之一,一座酒樓都比東帝汶整個鬧市區還繁華耀眼。

 

   是東帝汶人天生不如新加坡人和澳門人勤勞嗎?並非如此。新加坡和澳門的發達,是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機緣和運氣共同促成。當然,新加坡人和澳門人的努力奮鬥也非常重要。但東帝汶的貧窮落後,並非因為當地人的懶惰,而是殘酷複雜的曆史,及地理環境相對不優越,近現代被殘酷占領,摧毀了它發展的條件,共同導致的悲劇。

 

   這個世界上,各國的興衰榮辱,既在於各國家各族群的奮鬥,也在於曆史進程中種種偶然必然的複雜關係、相互作用。如歐美的崛起和長期主導世界,既在於率先思想啟蒙、工業革命,也在於大航海時代抓住機會殖民擴張,將先發優勢滾雪球般擴大。而20世紀以來阿聯酋、科威特等國的富裕,幾乎完全依靠非人力所形成的、豐富的石油儲備。而如也門、中非、洪都拉斯、阿富汗等國家的赤貧,也在於資源貧瘠、內亂外患,以及貧窮和暴力製約發展下的惡性循環。

 

  簡而言之,世界各國各地,貧弱者有其不得已,富強者有其運氣。自強不息的國家和個人,自應敬佩之。但對於掙紮在貧窮中的國家,也不應貶低和輕視,而應多些同情和助力。當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時,也並不富裕,社會還不穩定。但經曆幾十年建國者和立國者的奮鬥,新加坡成為發達經濟體,國民富裕安康,在國際上備受重視和尊敬。而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和亞太經貿和金融中心,其發展也離不開與各國的經貿合作。

 

   而東帝汶人口不及新加坡,但國土麵積相對更大、資源更豐富,雖如今貧窮落後,但若自強不息,對資源善加開發利用,外部又積極幫助,未嚐不能走向富強。而東帝汶經曆許多年的戰亂破壞,人們仍然善良向上,這就是進步的希望。曆史上的苦難,既造成破壞、可能將人們導向沉淪,也可能激勵人們向好的變革和奮進。

 

   而東帝汶人曆史上經曆的創傷、國破家亡的悲劇,也是全人類的不幸、整個東南亞的苦痛、世界共同的責任。所以世界各國,尤其臨近東帝汶、同屬東南亞的東盟各國,有普世道德上、《聯合國憲章》等法理上的義務幫助東帝汶加速重建、走向繁榮。雖然當今國際對東帝汶已有援助,但仍不足。

 

  當今的世界正在“向右轉”,叢林主義、排外主義盛行。各國都更在意本國利益,更不樂意援助貧弱國家,美國還大幅削減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而若東盟各國及域外各國願意傾力幫助地寡人稀的東帝汶,投入成本不需很多,卻可為世界樹立一榜樣,讓世人看到扶助弱勢、平等博愛、合作共贏的現代規則和國際道義仍然真實存在,善莫大焉。

 

   今年東盟峰會接納東帝汶為正式成員國,是遲來的積極訊號。之前東帝汶未被接納,是多種因素造成,而遭受各方心照不宣的忽視和輕視,應是原因之一。東盟內部有合作也有分歧,各國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政治製度多樣,也就更要摒除偏見,扶助弱小,才能更加團結和諧。願多災多難的東帝汶人民走向富裕、更有尊嚴,東帝汶民主共和國繁榮昌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aiuch1 回複 悄悄話 看到東帝汶的現狀與其曆史,心中不禁生出一種複雜的情感:既有對這個國家堅韌不拔的敬佩,又有對其長期貧困困境的深深惋惜。尤其是提到東帝汶的現狀,雖然看起來有些“破敗和貧困”,但人們依然懷有希望,努力向上,這種韌性讓我感到既鼓舞又心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