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中馬前卒

中國曆史時事和國際政治評論
個人資料
正文

“笹川獎學金”與日本戰犯問題、日本極右翼利用財團和文化NGO洗白二戰日本罪行、跨國霸淩反法西斯學者

(2025-09-27 10:16:12) 下一個

 

 

“拒絕接受‘戰犯笹川所建日本財團’的學術活動資助”聯合聲明……被起訴教授引發學界團結行動(4610字)

因反對日本財團資助的學術活動並被以名譽毀損起訴的巴黎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博士卡羅琳·波斯特爾-維奈(Karoline Postel-Vinay)。

 

法國學者們正在與那些日常進行曆史歪曲的日本極右翼勢力展開一場艱苦鬥爭。

 

?

 

事件的起源

 

事情要追溯到兩年前的2008年12月。

當年是法日邦交150周年,法國當地舉辦了各種紀念活動。

 

作為其中一環,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一家智庫)計劃舉辦一場紀念邦交150周年的學術會議。

 

← 日本財團出版的英文書籍,內容宣稱南京大屠殺是虛構的。

 

這場活動的資金來自“法日財團”(Fondation Franco-Japonaise)的資助。法國外交部也計劃以共同協辦者的身份參與,以示慶祝兩國邦交150周年。

 

問題在於該活動的主要讚助方“法日財團”的真實背景。

該財團是由日本戰後作為A級戰犯被起訴的極右翼人物笹川良一所建立的數十個“笹川財團”之一。

 

笹川良一在20世紀初期試圖模仿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組建日本的法西斯黨,是當時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極右翼人物之一。

二戰期間,他因積極支持日本的戰爭行動而在戰後被作為A級戰犯起訴並入獄。

 

出獄後,他在日本極右翼政界支持下,壟斷經營“賽艇博彩事業”,積累了天文數字般的資金。

 

依靠這筆資金,他一方麵成為日本極右翼勢力的堅強後盾;另一方麵,於1962年成立了“日本船舶振興會”這一公益財團。

後來,該財團更名為“日本財團”(Nippon Foundation),並在海外成立了大量類似財團,通過這些財團資助各種學術文化活動和研究,以美化笹川本人的極右翼行徑,並積極支持日本極右翼勢力的曆史歪曲。

 

?

 

法國學界的強烈反彈

 

法國外交部計劃參與這一活動後,引發法國學界強烈震動。

 

最終,法國日本學與東亞研究相關的50多位學者,在活動舉行前幾周,緊急發表聯合聲明,表達深切憂慮。

 

聲明中,他們根據多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揭露笹川的行徑,並強烈要求法國政府不要參與由笹川相關財團資助的活動。

 

麵對學界罕見強硬的表態,法國外交部極為震驚。

在會議舉行前僅一周的緊要關頭,時任外長貝爾納·庫什內(Bernard Kouchner)迅速下令重新評估。

 

經過反複權衡,外交部最終決定退出該活動的聯合協辦。

 

會議最終照常舉行,但不再掛法國外交部的名義。

 

事件本應隨著討論的結束而告一段落,然而在2009年秋,笹川及其財團采取了出人意料的報複行動。

 

他們將矛頭指向當初領導簽署行動的學者之一——巴黎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的卡羅琳·波斯特爾-維奈博士,在法國法院提起巨額損害賠償訴訟,聲稱法國學者的聯合聲明損害了笹川良一及其財團的名譽。

 

?

 

報複性的訴訟,威脅學術自由

 

← 日本財團旗下的各類分支財團

 

尤其令人震驚的是,這場訴訟並非針對參與簽署的50多位學者整體,而是僅挑出維奈博士一人,明顯帶有“殺雞儆猴”的意味。

更為惡劣的是,訴訟通知書不是送到她的住處或辦公室,而是故意在公開的校內學術活動當眾遞交,以侮辱性方式製造效應。

 

此舉引發法國學界全麵反彈。

法國政治學會在2月發布聲明抗議,指出:“公益財團對學者的學術活動提起訴訟幾乎聞所未聞,此次訴訟的內容和過程明顯具有威懾作用,意在壓製學術研究的自主性。”

法國日本學會也聲明:“笹川良一的極右翼行徑已被無數學者學術驗證,如今回將基於學術事實的研究作為問題加以指控,完全無法理解。”並要求“立即停止威脅學術自由的行為。”

巴黎政治大學的教授與研究人員也罕見地發表署名聯合聲明,表示:“我們將全力支持卡羅琳·波斯特爾-維奈博士,並為捍衛學術研究自由而共同戰鬥。”

 

一位匿名的法國日本學研究者分析稱:“笹川相關財團的此舉,反映了其在歐美長期進行的曆史歪曲活動遭遇危機。”

他還指出,此舉也具有“報複意味”,因為法國學界一直是西方國家中對日本最友好的學界之一,如今影響力開始動搖。

 

?

 

維奈博士的困境

 

因這場訴訟,維奈博士數月來無法正常從事研究工作。

作為研究日本超過30年的法國代表性日本學者,她承受的精神打擊與心理壓力極為巨大。

 

維奈博士表示:

 

“學者們享有思想與學術自由,同時也肩負兩大社會責任:

一是成為社會的‘誠實守望者’,二是在發現錯誤時成為‘勇敢的告發者’。

我隻是做了我應當做的事。

特別是這起案件的判例將影響其他國家的學者。

如果判決有利於笹川財團,將造成嚴重後果。

我將為捍衛學術自由和曆史真相而戰鬥到最後,不僅是為法國,也是為世界各地的學者。”

 

她還指出,韓國部分大學曾接受笹川相關財團的研究資金,並對此展開討論。

她說:“曾被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社會,對支持日本極右翼扭曲曆史的笹川財團竟如此寬容,這讓我十分意外。”

 

韓國社會的冷漠與諷刺

 

本應對日本極右翼曆史歪曲最為警惕的韓國社會,反而比法國社會更為遲鈍。

最近,一位知名韓流藝人甚至擔任日本財團的宣傳角色,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韓國社會在此問題上的冷漠與麻木。

 

維奈博士與50多位法國學者,如同1898年埃米爾·左拉籲喊“我控訴!(J’accuse!)”那樣,在國際上揭露日本極右翼勢力的曆史歪曲行為。

問題在於:韓國社會能否對這一呼籲作出回應,並與之形成真正的國際連帶?

 

?

 

笹川財團的策略:改名掩飾

 

笹川相關財團通過更改名稱來掩飾真實背景。

 

法國學者指出:

 

“A級戰犯笹川良一創立的日本船舶振興會,於1996年更名為日本財團(Nippon Foundation),此舉意在與日本政府設立的**國際交流基金會(Japan Foundation)**混淆。”

 

事實上,無論在歐美還是日本國內,很多人都誤以為這兩個完全不同的財團是同一個機構。

由於英語名稱使用更為普遍,人們常常把“Nippon Foundation”當作“Japan Foundation”的另一種寫法。

 

此外,**東京財團(Tokyo Foundation)**與日本財團共用資金和高層人員,卻鮮為人知。

因此,即便是日本的媒體、政界,甚至進步市民團體,也常將其錯誤地介紹為“日本的代表性智庫之一”。

 

?

 

海外擴張與南京大屠殺否認

 

在英國、法國、北歐等地設立的笹川相關財團,注冊初期往往不使用“笹川”字樣,而如今多半會將“笹川”並列使用,因其在海外的負麵形象已經被逐漸淡化。

 

例如,法國的**法日財團(Fondation Franco-Japonaise)**注冊時並未使用“笹川”之名,如今卻在官網及一切活動中使用“笹川法日財團”的非正式名稱。

 

法國學者將南京大屠殺問題視為笹川財團係統性曆史歪曲的代表案例之一。

幾年前,歐美主要大學的日本學和東亞學研究者及圖書館,曾同時收到一本由東京財團寄出的書籍:

《南京大屠殺:事實vs虛構——一位曆史學家的真相追尋》(The Nanking Massacre: Facts versus Fiction, A Historian’s Quest for the Truth)。

 

該書翻譯自日本極右翼學者的著作,主張南京大屠殺是“虛構”。

 

通過東京財團這一平台,這本書被廣泛傳播,掩飾了其背後資金與日本極右翼的關聯,製造出“多方聲音”的假象。

 

?

 

學界的自覺抵抗

 

此事件後,法國學者更加警覺,拒絕接受笹川相關財團的研究資金,並號召更多學者參與抵製。

 

為了說明這段文字寫作的背景:2009年3月,日本財團係的“日仏笹川財團”(Fondation Franco-Japonaise, dite Sasakawa, FFJDS)以“名譽毀損(diffamation)”為由,起訴了上述文字的作者之一——法國國際研究中心(Centre d’Etudes et de Recherches Internationales, CERI-Sciences-Po)的研究主任、從事日本研究的Karoline Postel-Vinay。

 

該案的判決預計將在當年6月28日公布。

2008年,為紀念“日法交流150周年”,在巴黎舉辦了題為《日法外交關係樹立150周年:邁向新的合作關係》的研討會,主要資金來源就是FFJDS。

對此,包括Karoline Postel-Vinay在內的60名法國學者向法國外交部遞交請願書,請求外交部撤回對該研討會的後援支持。外交部隨即取消了後援,並要求其職員避免出席該研討會。

FFJDS則主張,請願書中使用的“A級戰犯(criminel de guerre de classe A)”一詞損害了笹川良一的名譽。

 

?

 

笹川是否為A級戰犯的爭論

 

上述文字的一個目的,是反駁日本財團方麵的主張,即笹川良一因被判無罪而獲釋,因此不是戰犯。

誠然,笹川在遠東軍事法庭上並未被定罪,所以他不能像東條英機那樣嚴格意義上被稱為“A級戰犯”。

那麽“笹川良一不是A級戰犯”這一說法是否正確呢?作者們認為並非如此。

 

笹川雖然從巢鴨監獄獲釋,但當時GHQ(駐日盟軍總司令部)並未宣稱其戰犯嫌疑已經澄清。換句話說,他的釋放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是一種模糊處理。

 

同樣以模糊方式被釋放的關鍵人物還包括:児玉譽士夫、岸信介、安倍源基(特高警察前首腦)等人。

GHQ當初以A級戰犯嫌疑逮捕了近百名日本人,但很快麵臨被告人數過多、無法及時開庭的問題。

 

首席檢察官**喬瑟夫·基南(Joseph Keenan)**曾主張舉行第二次、第三次遠東軍事審判。然而,1948年起,華盛頓方麵下達指示,要求將剩餘嫌疑人由A級戰犯改列為B級或C級戰犯。這意味著必須從頭開始重新調查,導致審理陷入混亂。最終,這些人便被陸續釋放。

 

?

 

笹川的“洗白”與慈善外衣

 

後文中還有一些有趣的論點:笹川良一在晚年時,出於某種野心(很可能是為了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努力對自己黑暗的過往進行字麵意義上的“洗白”,以塑造一個不僅在日本國內、甚至在國際上都被視為“慈善家”的形象。

 

作為這一策略的一部分,1980年代後期開始,笹川通過日本船舶振興會的資金,在海外設立了多個財團,包括FFJDS等。

 

除此之外,他還對世界各地的大學展開大規模捐贈攻勢,這些行為往往引發爭議,許多知名大學甚至拒絕接受他的捐款。

 

此外,文字中還談到笹川去世後的日本財團及其“笹川網絡”。從文本中可見,作者(以及那60位法國學者)將“笹川網絡”視為日本曆史修正主義的國際性“大本營”。

 

事實上,“笹川網絡”曾策劃將東中野修道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著作翻譯成英文,並將該書概要寄送到全球各大學圖書館。此外,還提到作為“笹川網絡”董事的曾野綾子與渡部升一的事跡。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