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過去80年了,還要紀念抗日戰爭,既是因為曆史不應因時間推移而淡忘,還是因為1949年後數十年(尤其毛澤東時代和鄧小平時代)對抗日戰爭的遺忘、淡化,對抗戰英雄的殺戮、迫害,對侵華受難者的壓製、貶損,長期的記憶與紀念空白,巨大的不公與遺憾,而應做的矯正、彌補。且日本幾十年堅持紀念和宣傳廣島長崎核爆、塑造“受害者”身份,中國更不可遺忘曆史、放棄宣傳,必須爭奪對抗日戰爭及二戰的話語權。
如前所述,紀念抗日戰爭與抗戰犧牲者,既是出於對先烈的敬意,也是對先人的緬懷。數千萬中國人的犧牲、數億中國人的受難、改變中國和世界曆史並持續至今的影響,都充分的告訴人們要紀念抗戰。這樣的紀念,不應因時間推移而消失、淡忘。
雖然現實中,隨時間推移,曆史上的人和事不可避免的會變淡、讓今人越發感到遙遠。但人們仍然要努力追溯曆史、留住記憶,讓重要而珍貴的東西不在曆史長河中湮滅。抗日戰爭及犧牲者,顯然是不應被湮滅的。即便過去80年,仍然要紀念。且正是80年這個時間,尚且還有一些親曆者、幸存者,也要走到生命終點,再不紀念更來不及。
而之所以抗日戰爭已過去80年,中國人民和國際友人仍然要隆重的紀念、濃墨重彩的宣傳、以各種方式為英雄烈士致敬、對逝去的同胞哀悼,還在於之前幾十年,尤其1950-1990年代,因為多種原因,中國大陸對抗日戰爭與犧牲者的遺忘、對發聲紀念的壓製、對曆史證據的毀損,需要在當下和未來矯正和彌補。
筆者去年曾在另一篇評論國軍抗戰英雄的文章《將軍的衛士》中,簡單講述過毛澤東時代和鄧小平時代對抗日戰爭紀念的回避和淡化,筆者在此再次簡述和評論這一重要而被忽視的曆史情況。
1949年中共建政後(尤其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和中共參戰後),政權的宣傳導向是階級敘事,一切“以階級鬥爭為綱”,宣揚工農無產階級反抗地主和資本家,否定民族主義,並將死敵蔣介石及國民黨加以全盤否定和貶損(稱之為“國民黨反動派”,將國軍核心力量中央軍稱為“遭殃軍”,並將國民政府的抗日行動“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加以抹殺),並大肆殺戮包括抗日英雄在內的國府、國軍、國黨人士。
尤其1950-1954年集中進行的“鎮壓反革命(鎮反)”和“肅清反革命(肅反)”,殺戮數百萬人,大多數都是國民黨軍警、官吏、黨員,其中大多數都參與過抗日,包括許多革命元老和抗戰英雄。如潘峰名、尹作幹、曾憲成、劉晴初、楊健民、周伯英、林芝雲、曹森……紛紛被處決。
而中共對外政策突出的兩點,一是聯合包括日本在內各國“無產階級”、“進步力量”實現“世界人民大團結”,二是反對“美帝國主義”。中共中國將二戰中幫助中國擊敗日本的美國視為死敵,斷絕往來和全麵敵對,並同時與英法意德(西德)等西方國家對立。1960年代後中國又與蘇聯決裂,稱蘇聯為“蘇修(修正主義)”,與蘇聯陷入長達20多年的敵對。
這樣的背景下,1950-1970年代的中國,本是中國頭等重要的曆史記憶、同時也是重要且未完結的現實問題(對日追責和賠償尚未結束)的抗日戰爭,幾乎完全消失在了中國內政外交和主流輿論中。這20多年裏(以及之前國共內戰期間),許多中國抗日官兵和參與抗戰的平民死於內戰、鎮壓、饑荒,幸存者也在貧窮和絕望中苟活(而本來他們應該得到榮譽、有光明前程)。中國各地紀念國軍抗戰的紀念碑、墓地,紛紛被搗毀,如湖南南嶽忠烈祠、雲南鬆山遠征軍墓地,墓碑被砸毀或磨平、屍骨被挖出和散落、祭奠的烈士花名冊永久遺失。甚至像國軍新一軍在廣州的紀念塔,被改建為多層廁所,直到2013年才拆掉廁所。在那20多年,抗日戰爭的記憶被悄然抹除、證據逐漸滅失。
南京大屠殺、731部隊人體實驗和“1644”部隊細菌戰等罪惡、華北“三光”政策、強征“慰安婦(性奴隸)”、擄掠勞工等,許多日本戰爭罪行及造成的悲劇,被塵封起來。即便偶爾提及,也隻是在邊緣角落、服務於政權某些目的。參與東京審判的法官梅汝璈還因記述南京大屠殺等日本罪行問題,被扣上“煽動民族仇恨”、“破壞中日關係”等罪名遭受批鬥。被日軍強征的中國“慰安婦”幸存者,不僅飽受歧視,還因“給日本人做妓女”等罪名判刑和勞教(若沒有白紙黑字的調查,這樣的事人們都不會相信)。文革期間,南京大屠殺被紅衛兵說成“殺國民黨”,自然不被紀念。也正是因此,包括南京大屠殺在內的日本侵華罪行,沒能在收集證據的黃金時期加以收集、記錄、保存,許多證據滅失、證人死亡。這正是導致日本右翼否認或淡化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相對猶太人大屠殺證據相對較少和不充分、重啟調查和紀念後麵對許多證據缺失和困境的曆史原因。
在外交、外宣上,中共集中資源宣傳毛澤東思想和共產主義、對抗美帝國主義,中蘇決裂後又同時對抗美蘇,而日本卻成了拉攏對象。無論優待和釋放犯下種種罪行的日本戰犯、在閉關鎖國大背景下可謂非常頻繁與日本進行經濟文化交流、邀請舊日本軍人訪華、允許死於中國的日本侵略者家屬和戰犯家屬來華祭奠、譴責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而同時隻字不提南京大屠殺)、支持日本反對美帝和收複琉球(衝繩)、支持日本反蘇與收複北方四島,中日不僅不是敵對關係,還是親密朋友。
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中國更不向國際宣傳抗日戰爭,還完全斷絕了與支援中國抗日的各國相關人士的聯係,甚至將陳納德等援助中國的外籍人士醜化和批判。於是,作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中貢獻僅次於美蘇、付出犧牲僅次於蘇聯、反法西斯核心國之一的中國,在國際社會紀念二戰和涉及抗日戰爭的問題上,幾乎完全缺席、空白。
所以,在毛澤東時代,無論在中國國內還是國際舞台,中共中國都幾乎完全的有意抹除抗日戰爭、壓製抗戰參與者和親曆者的聲音、抹殺抗戰記憶,讓這一極為重要的曆史事件和相關現實問題幾乎從中國消失、從中國人生活中消失。
而退守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因為控製區域僅剩台澎金馬,實力劇減、勢單力薄,又麵臨反共第一的形勢需要,且同樣需要拉攏日本,雖未刻意毀滅抗戰記憶,但也高度淡化了抗日戰爭的紀念和宣傳,集中力量“反共防共”。這意味著兩岸都沒能在抗日戰爭紀念與宣傳的黃金時期,紀念這段對於漢族和中華民族極為巨大、怎樣都不該抹殺的曆史,告慰受難同胞。
而相反,日本卻在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迅速得到美國扶植、蘇聯拉攏、中國的中共與國民黨雙方共同的討好,擺脫了被分割占領和全麵追責的命運,國家極速複興,經濟科技和文化教育都以驚人速度恢複。相較於德國及其他遭受嚴重破壞的國家,日本本土隻經曆空中轟炸而沒有遭受地麵戰,絕大多數工業基礎未遭破壞,國民也被保全。日本也迅速恢複了對亞洲各地的影響,無論中韓還是東南亞,二戰結束前遭到日本侵略屠殺的各國,重新被日本的經濟貿易影響、政治外交滲透。
當經濟複蘇、社會安定後,日本反而有了足夠財力物力、便利社會條件、良好的外部環境,紀念二戰期間死亡的軍人和平民,不僅在日本國內、更在全世界宣傳廣島和長崎的悲劇,在琉球(衝繩)、硫磺島、瓜島等地為戰死日軍樹碑立傳,給日本侵略軍人發放津貼,並通過文學藝術包括拍攝紀錄片和影視劇、製作漫畫和動畫,美化日本侵略戰爭、甚至頌揚日本軍人的勇武(如電影《啊,海軍》和《激動的昭和史》係列等)。1970年代從菲律賓、關島等地被發現的殘留日本兵,如小野田寬郎、橫井莊一等,回日本時受到國民盛大歡迎(而同時,中國的抗戰英雄被批鬥、被迫自殺,如抗日將領陳長捷、“飛虎隊”中國籍軍官周訓典,以及難以計數的普通抗日官兵,甚至如“狼牙山五壯士”等中共抗日戰士也慘遭迫害)。日本還在1964年舉辦奧運會,日本頭號戰犯裕仁天皇為奧運揭幕。日本也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保持30多年,文化和影視等“軟實力”也冠絕亞洲和影響全球。
經濟繁榮、國力強大、文化昌盛的日本,也在國內和世界重塑二戰中日本與亞洲的曆史記憶。1945-1949年垂頭喪氣、國家崩潰的短暫低迷、“一億總懺悔”的服罪不再,利用廣島和長崎核爆打造的“受害者”身份,不僅絕大多數日本人認可,還得到世界範圍的廣泛認同。包括被侵略的中國、韓國、東南亞各國,都因為經濟、政治、地緣關係、意識形態等需要及不得已,部分承認了日本的曆史敘事、還壓製本國國民的抗日記憶和曆史主張。2024年,日本核爆受害者團體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又是日本利用核爆“受害者地位和“和平”的名義,占據二戰話語權的一個例子。
於是,二戰後的日本既贏了戰爭的“裏子”,即戰後取得巨大經濟成功、文化軟實力成就斐然、國際影響力增強,又贏了“麵子”,即戰爭受害者身份被認可、得到國際同情尊重,參戰老兵(隻要熬過1950年代的)飽受尊重頤養天年,實際上儼然是真正的“戰勝國”。日本實質上贏了戰爭,又贏了“和平”(戰後以“和平國家”麵目出現,利用廣島長崎核爆、美蘇爭霸之間取巧、利用經濟在第三世界拓展影響,利用文化在歐美獲取好感)。而且日本也一直否認戰敗,官方和多數民眾一直以“終戰”稱呼1945年投降和戰爭結束。而中國才符合“戰敗國”的各種特征:內部貧困動亂、人心敗壞、身份認同混亂、同胞相殘、國際上被孤立、戰爭受難者得不到正義、抗戰英雄被迫害甚至殺死、幸存者在貧窮和無尊嚴中苟活。
這就是中共奪取中國大陸控製權的後果、毛澤東時期對待抗日戰爭的情況及惡果。而這些惡果的緣起,也是日本侵華摧毀正常發展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遭受沉痛打擊而致。
毛澤東去世後,經過短暫過渡,鄧小平時代到來。這時的中國,從極度不正常的狀態走出,抗日戰爭不再是禁忌般的議題,國民黨及國軍的抗戰功績也開始被正視。但這時,貧窮的中國百廢待興,中共也需要提振經濟、拉攏外援來維係統治。高度富裕繁榮的日本,就成了鄧小平和中共拉攏對象。
於是,鄧時代雖不像毛時代完全不提抗日戰爭,但抗戰仍然被淡化、擱置。中共通過壓製抗戰紀念,拉攏日本獲得各種投資和技術,以及在國際上爭取日本對中共中國的支持。鄧小平時代對於“中日友好”的打造比毛時代更勝一籌,日本對華影響力也更強、滲透更廣泛。而“中日友好”主旋律下,日本並未真誠悔罪和賠償,受害者幸存者仍然被噤聲或被迫參與“中日友好”。這雖然確實換來日本經濟技術援助,促進了中國經濟發展,但犧牲了正義、以受害者和幸存者血淚為代價,且歸根結底還是為中共統治。
對於中國被日本強征勞工、“慰安婦”的幸存者爭取賠償的維權,譴責日本戰爭罪行的抗議,中共官方都是百般打壓阻撓。隻是在香港、台灣一些人士及日本少數正義人士的幫助下,這些維權和追責才勉強進行,困難重重。
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中共麵臨國內不滿和國際製裁,又在道義上嚴重有虧,於是更加拉攏日本、放棄追責、放棄要求日本天皇和首相正式道歉,還邀請裕仁之子明仁天皇訪華,以打破國際孤立、繼續爭取援助。
直到1990年代末期,中共實在無法再完全壓製民間對紀念抗日戰爭的訴求、中國人民尤其港台及海外愛國華人華僑的強烈要求,以及中共以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凝聚人心的統治需要,才開始較正式和隆重的紀念抗日戰爭。
但這時,大多數抗日戰爭親曆者已經去世,紀念抗日戰爭、支持抗戰親曆者控訴、解決日本侵華諸多曆史遺留問題的黃金時期,已經不可逆的錯失、過去。
而且,即便從1990年代末至今,中共中國對於抗日戰爭的紀念、日本戰爭罪行的披露和譴責,對當今日本繼承二戰前法西斯主義的行徑的批判,仍然是頗有保留的。如反映二戰期間中國山西籍“慰安婦”萬愛花等人被日軍強暴經曆、戰後又難以討還公道的紀錄片《渴望陽光》,在日本雖受右翼壓力和滋擾仍然得以放映,但卻一直未在中國國內播映。還有不少類似批判日本罪行的作品無法在中國展示。這既是繼續有求於日本,也是維穩需要。
而同時,因為日本在國際上遠比中國更有影響力(尤其軟實力)和更好國際形象,且和美國結盟,而中國因為各種原因在國際上仍然孤立、尤其與主導國際的美歐西方國家對立,抗日戰爭及抗戰中中國人民的苦難和對國際反法西斯的貢獻,被國際社會嚴重忽視和邊緣化,未得到與付出和貢獻匹配的關注、同情、補償。而國際形勢上中國的不利和日本的優勢,也反過來影響了中日兩國國內對曆史的態度和記憶。
中共建政以來數十年,抗日戰爭被遺忘、回避、淡化,許多死難者死不瞑目、幸存者再遭傷害、抗日英雄蒙冤受屈、抗戰曆史長期被國人淡忘、中國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創立人類新紀元的貢獻、付出的代價、犧牲者們被國際忽視……這樣的背景下,當今和未來的中國、國人、散落全世界的華人華僑,自然應當竭盡全力對逝去的曆史、被損害的過去、種種缺失與遺憾,加以彌補、追憶、代償。
中共政權從曾經壓製抗戰紀念到較重視紀念,確有利用紀念抗戰增加自己支持度的考量,但這顯然不應反對而應支持。就像中共結束文化大革命和敵對西方的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開放、吸引外資和技術,也是為政權續命,但中國人難道寧可繼續文革暴虐和閉關鎖國,也要拒絕改革開放嗎?對於中共所做的主觀為其統治但客觀也有利於中國和中國人民、符合道理和正義的事,包括反對派在內其他的中國人當然應該選擇支持,而非阻撓和破壞。
當今中國人民紀念抗日戰爭,不僅隻是今日的紀念,也是對之前幾十年尤其毛時代未能紀念抗戰的彌補,是追悔前過,是為了忘卻的記憶。想想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的絕望、抗戰官兵的勇敢頑強、戰後幾十年的死不瞑目和忍辱偷生,當今的中國人有責任和義務,為先人和同胞做些事,哪怕已無法挽回曾經的災難和遺憾,也仍然要盡力而為。如果在80周年時不能認真紀念,未來將更少抗日戰爭親曆者,抗戰曆史也更加成為遙遠而淡漠的記憶。
同時,日本每年都紀念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死亡者、紀念二戰中死亡的幾百萬軍人和平民,天皇和首相都會出席儀式,全國都隆重悼念,幾十年沒有間斷。而作為被侵略而英勇反抗、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貢獻的中國,怎能遺忘曆史、不加紀念呢?
在二戰時的歐洲,納粹及其盟友屠殺600萬猶太人,戰後無論猶太人主導的以色列還是全球各地猶太人,都努力加以宣傳、紀念,不僅最大程度告慰死難者,也為自己爭取了巨量的同情幫助及現實利益。猶太人再也不像兩千年裏到處被驅趕和奴役,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尊重、理解、保護(當然關於巴以問題、阿以問題,是另外的事,筆者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但這與納粹大屠殺及猶太人的抗爭要分開討論)。而二戰期間死亡超過2000萬、更多傷殘和受害者的中國人、漢族人,卻因長期未能紀念抗戰和爭取國際同情,在精神尊嚴和現實利益上應得的全都失去。前麵幾十年的失去難以追悔,但如今仍然勉強可以盡力亡羊補牢。如果自己都放棄爭取同情支持,那麽隻會失去更多(無論物質利益還是精神所得)。
而記憶曆史,也是捍衛和平、對抗邪惡的前提之一。種種曆史悲劇一再發生,很大程度在於人們遺忘過去、不能汲取教訓。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沒有曆史警鍾,如何告誡後人?而日本從未像德國那樣真誠懺悔,還時時為軍國主義招魂,種族主義和排外仇華氣氛強烈,更需中國人警惕。如今國際重返叢林主義,各國家各族群都麵臨新變局的挑戰。放棄對曆史的記憶和立場,隻會讓日本更加囂張和無顧忌,中國人民也會麵對更多危險。
參考文章與媒體報道:
《中日關係良好年代.中曾壓製民間向日索償》--星洲日報
《中國放棄日本戰爭賠款的來龍去脈》–抗日戰爭紀念網
https://m.krzzjn.com/show-632-71317.html
《中共中央放棄日本國戰爭賠償的背景與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
http://hprc.cssn.cn/gsyj/wjs/wjzc/201210/P020180412605405108616.pdf
《新中國改造日本戰犯紀實:從寬處理令頑石點頭》--中國新聞網
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14/08-12/6482376_3.shtml
《趙思樂:漂洋過海的婦女運動:日本戰爭性暴力反思在中國》--網易
https://m.163.com/lady/article/A7A70FOD002649P6.html?spss=adap_pc
《宋少鵬:媒體中的“慰安婦”話語 ——符號化的“慰安婦”和“慰安婦”敘事中的記憶/忘卻機製》--“激流網”轉自《開放時代》
https://jiliuwang.net/archives/63434
《幾經風雨 美南首座慰安婦銅像雨中揭幕》--美國之音
https://www.voachinese.com/amp/voanews-20170701-la-confort-women/3924174.html
《菲律賓官方拆除“慰安婦”銅像引民眾強烈抗議》--中國新聞網
https://wap.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sp/8502753.shtml
《中國勞工對日訴訟再遭敗訴》--網易
http://news.163.com/special/z/zhonguo040527.html
《日本最高法院裁定中國勞工對日索賠敗訴》--鳳凰網
https://news.ifeng.com/world/200912/1225_16_1487088.shtml
《【社論】在沒有明確指出強征勞工的情況下,就讓佐渡金山成為世界遺產的韓政府》--韓民族新聞
https://china.hani.co.kr/arti/PRINT/14313.html
《劉燕軍:南京大屠殺的曆史記憶(1937—1985)》--“獨立中文筆會”轉自《抗日戰爭研究》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