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泰國與柬埔寨兩國在邊境爆發激烈武裝衝突。柬埔寨軍隊炮擊泰國,造成至少11人死亡;泰軍也猛烈轟炸了柬埔寨幾個軍事基地。今年5月18日泰柬邊境曾發生短暫交火,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後來局勢得到控製。時隔兩月,泰柬再發戰端,衝突規模更大、造成傷亡更多,局勢還有進一步惡化和失控危險。據最新消息,雙方繼續交火,泰軍已在泰柬邊境口岸大規模集結,爆發全麵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泰國和柬埔寨兩國的仇怨,可謂“由來已久”。兩個王國及其前身(暹羅和高棉多個王朝),分別以泰人和高棉人為主體,都是中南半島曆史悠久的國家和民族。在上千年的複雜曆史變遷和地緣爭霸中,雙方長期糾纏和對抗,各有勝負,也都曾征服和吞並過對方。如12世紀的高棉人的吳哥王國在半島稱霸;13世紀中期之後泰人後來居上,並在之後數百年長期保持對高棉的優勢。泰柬雙方每次一方被另一方征服都非永久,總有獨立之日,也反映了兩個民族都顯著的對自身族群認同、與對方保持區隔。
到了近代,柬埔寨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而泰王國保留了獨立主權。而正是從這時及二戰後,形成了泰國和柬埔寨的現代邊界,以及衍生的邊界糾紛。雙方都聲稱對方部分國土屬己方所有,其中對於世界物質遺產柏威夏寺的爭議最為激烈,爆發過多次衝突。如2008年泰柬雙方就在柏威夏寺附近進行炮戰,造成傷亡。
今年泰柬邊境衝突,正是曆史仇怨和邊境舊有糾紛的再爆發。而5月的衝突短暫,7月再次爆發戰火且衝突擴大,也與兩國都麵臨很大內部矛盾和壓力,有著顯著的關聯。
之前幾年,柬埔寨前總理洪森及其領導的人民黨,軟硬兼施的將反對派趕出政壇,壟斷權力。洪森又在2023年推舉其子洪馬奈繼任總理。洪森家族看似風頭正勁,但反對派並未真正偃旗息鼓,民眾對其腐敗和裙帶關係不滿者大有人在,流亡的柬反對黨人士也仍對其構成威脅。
因為洪森早年由越南扶植上位,反對派長期抨擊他親越、“賣國賊”。今年5月泰柬衝突中柬軍士兵死亡,柬政權避免擴大事態的態度,更加引發了高棉民族主義者的抨擊。而上位不到兩年的洪馬奈,也麵臨執政合法性的挑戰。這就意味著其必須對外強硬,才能避免權威喪失、人心背叛。雖然不擴大衝突也符合洪森家族利益,但過於妥協顯然也不是好的選項。
而泰國一方同樣麵臨內部壓力。近年的泰國,軍方、王室、市民、農民,多個勢力間和縱連橫、衝突不斷。軍方聯合王室打壓市民階層中的民主派,取締了民意頗高的“前進黨”,又拉攏他信家族的“為泰黨”,勉強維持了軍方對政權的部分控製。和柬埔寨類似,泰國軍方和政府同樣麵對統治合法性的質疑。
而5月衝突後,泰總理佩通坦與洪森的通話被曝光,內容反映了佩通坦及泰政府部分人士與軍方的分歧和不睦,以及佩通坦對柬埔寨的妥協傾向。泰國軍方因此大為光火,雖佩通坦公開向軍方道歉,也難掩執政聯盟內部的不和。7月1日,泰國法院裁定,佩通坦與洪森通話言論表明其“不誠實和違反道德”,佩通坦被停職。選擇的泰軍方和泰文官政府,都麵對國內指責和壓力,若繼續內訌和妥協可能引發更大不滿,也就不可避免的對外轉向強硬,以轉移矛盾和減少遭受指責。
於是,泰柬雙方在邊境再開戰火,且規模顯著超過5月衝突,並不奇怪。而且,雙方均不願示弱,也都有轉移內部矛盾需求,讓衝突更難平息。即便短暫停火,也隨時可能再啟戰端。
泰柬兩國的戰火,也並不隻是泰柬兩國之間的仇怨和內部矛盾所致,還與近年國際環境的惡化有雖不顯著相關、但有著深層聯動的關係。
最近十年的世界,民粹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排外主義廣泛興起,尤其世界最強國美國日益轉向一邊露骨的獨尊稱霸、一邊孤立主義的放棄國際秩序維護,讓世界更趨叢林化。俄烏戰爭、以巴戰爭、以伊互炸、印巴衝突、蘇丹內戰、亞阿高加索戰爭……戰火明顯的增多,一度絕跡的吞並他國領土和大規模殺害平民情況也重新發生。聯合國的孱弱和成員國內訌、維和力量的缺失,讓各國更傾向於以暴力或軟暴力解決問題,而非多邊協商、和平對話平息爭端。且一旦爆發衝突,缺乏斡旋情況下就更易誤判和失控。
而泰國和柬埔寨的衝突,一方麵是國際環境惡化的結果,反過來也影響著東南亞和國際局勢。泰柬衝突若進一步擴大和失控,將為曾長期動蕩戰亂、好不容易迎來較長和平的東南亞,帶來惡劣的示範。
不談更久遠的時代,僅二戰後東南亞各國內部及各國之間,就發生過多場大規模戰爭和無數較小規模戰鬥和暴力衝突,以及專製政權對民眾勝似戰爭的殺戮,上千萬人死於戰爭、屠殺、饑荒。從中南半島的越南和柬埔寨,到馬來群島的印尼和東帝汶,可謂屍山血海。21世紀初時,東南亞才基本結束殺戮、日益和平安定。而東盟的發展壯大,也讓東南亞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前幾年菲律賓和緬甸雖爆發內戰,蒙上陰影,但東南亞整體仍算平靜。
本次泰柬衝突,雖到目前仍規模有限,與全麵戰爭尚有很大距離,但不得不說這是不祥之兆。隨著國際局勢越發不安、強國爭霸的愈演愈烈、氣候危機下自然災害的頻發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以及專製威權的回潮,東南亞恐將麵對更多衝突和不確定性。但願本次泰柬邊境的炮聲,成為喚醒各方珍愛和平之心的警鍾,而非重新演繹舊時代殺戮戰場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