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希臘紀行(7) 阿克羅蒂裏,希臘的“龐貝”

(2025-08-11 05:58:01) 下一個

公元 79 年,維蘇威火山爆發摧毀了龐貝古城,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的親眼目睹使這一事件得以留存至今。文學證據和遺址中的驚人發現使龐貝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然而龐貝(和赫庫蘭尼姆)並非完全獨一無二,因為古代世界至少還有一處遺址被火山爆發摧毀,阿克羅蒂裏(Akrotiri)就是這樣一個遺址。然而,與龐貝古城不同的是,沒有關於阿克羅蒂裏被毀的文字證據。事實上,這座城市是在 1967 年的一次考古發掘中才被發現的。

阿克羅蒂裏遺址(Akrotiri)位於聖托裏尼島西南端,距離費拉(Fira)約10公裏。遺址占地1.2公頃,2010年建造了一個保護屋頂,並設有架空棧道,遊客可以輕鬆地參觀,不怕日曬雨淋。

阿克羅蒂裏於公元前4000年起就已經有人居住,到公元前2000年發展至鼎盛。因處在塞浦路斯和克裏特島之間的重要中轉站上,這裏曾是愛琴海的航海與銅貿易中心,擁有先進文明。

公元前17世紀,聖托裏尼發生一場火山大噴發,整個城市都掩埋於6米厚的火山灰下。原來的街道、廣場、家具、陶瓷等都被完整的保存著。

火山灰完美保存了城市的街道、房屋與壁畫,充分展現這個青銅時代文明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麵貌。

遺址內的樓房以火山石與泥磚建造,高兩至三層,設有窗戶、露台、陽台和排水係統,非常先進。

遺址內發掘出大量陶器、青銅工具與宗教雕像,分別收藏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和錫拉史前博物館(Museum of Prehistoric Thera)。

遺址中發掘出一個三角形的廣場和多條寬2米的狹窄街道,可見這城市曾經過精心規劃。

多層建築在青銅時代的文明中實屬罕見,顯示出他們的高度工程技術。

遺址內出土了不少顏色鮮豔的壁畫,這些壁畫現藏於錫拉的史前錫拉博物館(Museum of Prehistoric Thera)。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阿克羅蒂裏考古遺址屬於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的分支。它或許是米諾斯人在聖托裏尼的殖民地,也可能是他們的盟友與夥伴。阿克羅蒂裏成了米諾斯文明在愛琴海北緣的延伸。

米諾斯文明興盛於三千多年前的克裏特島,曾是愛琴海上的海上霸主。它以精巧的宮殿建築、色彩鮮豔的壁畫和繁榮的海上貿易聞名。被認為是歐洲第一個先進文明,對後來的希臘文明產生極為深遠的的影響。

與後來舉世聞名的因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爆發而被整體掩埋的古羅馬龐貝古城(Pompeii)的情況不同,考古學家在發掘阿克羅蒂裏的房屋時沒有找到人類骸骨,意味著當時的島民在火山爆發前就集體撤離了!

與龐貝一樣的是,因為整城被掩埋,大量的文物被較好地保存了下來,尤其是壁畫,對於研究愛琴海文明與藝術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錫拉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是屬於基克拉澤斯文明(Cycladic civilization)的島嶼,但它的火山大爆發卻被叫做米諾斯噴發(Minoan Eruption)。這是因為錫拉島上主要的青銅器時代遺址阿克羅蒂裏(Akrotiri)發掘出來的文字是與克裏特島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一樣使用的是線性文字A(Linear A),壁畫風格以及陶器紋樣都與克裏特島類似。可以說,阿克羅蒂裏應該是米諾斯文明的“殖民地”,至少文化上是這樣。

米諾斯建築精良的通風、采光、排水、衛生設備,在阿克羅蒂裏再度得到印證。克裏特島克諾索斯宮帶給世人的驚豔在此得到回響。參觀完考古遺址後,我們來到錫拉史前博物館(Museum of Prehistoric Thera),這裏珍藏了阿克羅蒂裏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

米諾斯文明的一項稀世珍寶——美侖美奐的巨幅彩色壁畫,在阿克羅蒂裏古城保存良好。這些壁畫色彩鮮明,筆觸生動,描繪了自然風景及動植物;也展現了祭典場景和日常生活。

《采藏紅花壁畫》(Saffron Gatherers Fresco)。畫麵中兩位身著彩色服飾的女性正在從岩石縫中采集藏紅花(saffron)。藏紅花在當時既是珍貴的香料,也是藥材,直到21世紀,藏紅花的藥用部分—— 番紅花柱頭(stigma)仍然要經過純手工采摘,而在3500多年前的愛琴海藝術中,藏紅花采摘就是一個流行的主題。

《藍猴子》(Blue Monkeys),色彩鮮明、構圖活潑,顯示了與非洲或東方文化的聯係。

《加冕的女神與年輕的崇拜者》(The Enthroned Goddess and Young Worshipper) 。在壁畫裏,一位年輕的女性將采摘來的番紅花柱頭獻給一位身後站著神獸格裏芬(griffin)的女神。

《持魚少年》(Boy Carrying Fish), 壁畫描繪了一位全身赤裸、皮膚塗成紅褐色的少年,雙手各提著一串剛捕撈的長形魚。魚的顏色用藍色和黃色對比,造型簡潔而富有裝飾性。

《山羊和灌木壁畫》(Antelopes or Goats in a Landscape Fresco)。壁畫描繪了兩隻山羊在岩石和灌木叢中覓食。

《漁夫壁畫》(The Fisherman Fresco),壁畫描繪了一名漁民手持魚的形象,身體塗成紅色,背景簡潔,反映了米諾斯人對海洋生活的依賴和藝術表現。

阿克羅蒂裏部分牆麵浮雕與花飾壁畫。

製作精良、質地細膩的陶器(Pottery )。

三足杯與貯存罐的表麵裝飾有複雜的渦卷紋、植物和動物圖案。

大理石製品。

黃金雕製的山羊。

阿克羅蒂裏不僅擁有古城遺址,也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參觀完古城遺址後,我們來到海邊,攀登一段險峻山路,沿崎嶇小徑徒步二十分餘鍾,抵達有名的紅沙灘(Red Beach)。

紅沙灘是由火山噴發後天然形成的巨大紅色斷崖,有大片大片的紅色裸岩,岩石因富含鐵物質,因此呈現出迷人的紅色,在陽光照耀之下顯得更加神奇和耀眼。

海灘被高聳的紅色岩壁包圍,深紅色的峭壁與碧藍的海水形成震撼的視覺效果。

在烈日下跋涉後,清涼的海水正是消暑的最佳良方。

在觀賞完紅沙灘後,我們搭乘公交車來到聖托裏尼的至高點—皮爾戈斯(Pirgos ) 。在這裏可以俯瞰整個聖托裏尼的壯美全景。

皮爾戈斯小鎮方圓一平方公裏,寧靜古樸,擁有49個私人教堂,同樣是藍天、白雲、藍頂、白房子,很適合拍照。

相比費拉與伊亞,小鎮商業化程度較低,更具原始風貌,遊客比較稀少,也更為安靜詳和。

皮爾戈斯城堡(Kasteli of Pyrgos)位於小鎮中心,海拔約300米,15世紀威尼斯人修建的,是聖托裏尼五座城堡中最小但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這裏曾是聖托裏尼的行政首府,後來被費拉取代。

聖母奉獻教堂(Church of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Virgin Mary)位於皮爾戈斯城堡的核心,可追溯至10世紀,是聖托裏尼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聖西奧多西婭教堂(Agía Theodosía),始建於1639年,於1956年大地震後重建。教堂外觀典雅,藍色圓頂與白牆形成鮮明對比,屬聖托裏尼的經典建築風格。

聖尼古拉斯教堂(Agios Nikolaos)與陣亡戰士紀念碑。

最後我們來到聖喬治教堂(Agios Georgios)後方觀景平台,位置接近皮爾戈斯的最高處,從這裏北望費拉與伊亞的懸崖線,南看阿克羅蒂裏方向與紅沙灘。從千年遺跡到俯瞰全島,聖托裏尼在腳下,也在心中。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