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戰火與親情(下)

(2023-09-27 11:20:52) 下一個

上次說了美越戰爭和中越戰爭那些事,戰事都發生在上世紀的六十和七十年代。和美國比起來,中國在對外戰爭方麵,不論是規模還是頻率,都要低多了,這才奠定了四十多年和平發展的基本盤,戰爭損害經濟是顯而易見的,除非有更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強國也不願介入無益的戰爭。

2004年的伊拉克

上次說到1994年底,我們重歸當年下鄉的農場,也去了中越戰爭的前線陣地。十年之後,2004年秋天,我的孩子收到征兵令,中斷學業去了伊拉克前線。當時有朋友建議她去加拿大躲避(我們也是加拿大公民);我們卻認為,孩子應該培養在危難中勇於擔當的品性。剛剛高中畢業的孩子,簽了“生死狀”,並且正式通知了家長不能事後反悔告狀。至於生死,就全靠禱告、交托到上主手中。

這是家庭中一件重大的事,我不想說得太具體,隻談談當時的心情。她在伊拉克期間,我每天不住的禱告,祈求平安;也每天看新聞,盼望從前方飛來的消息,盼望報平安的消息,又怕來的是不好的消息。

軍隊禁止士兵直接用電話對外通訊,但每周有一天,可以用軍隊係統的電話,和家人說幾分鍾話,報個平安。我發現他們身在戰場,卻根本不知道戰場的真實狀況,連他們的軍營被炸都不知道(當然那軍營超大,有數十公裏長)。

  

後來,孩子受傷,三節脊椎粉碎,醫生預告她永遠坐在輪椅上……。半年後她站立起來、練習行走,醫生說是奇跡,我們感謝上主的恩典。孩子安慰我們,說她周圍戰友都受過大傷小傷,我才相信,完全沒受過傷的士兵的確非常少。

旁觀者與親曆戰爭者,在立場和心境上截然不同。為人父母,隻關注孩子在前線的生命安危,隻祈望戰爭早點結束;對“紙上談兵”毫無興趣!

這樣的往事,點到為止,不想多說了!

反戰的理由

1979年中國對越戰爭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隻持續了一個月;伊拉克戰爭也早已結束。可是,對越戰老兵和犧牲者而言,他們的青春和一生都從那個時刻改變了甚至終止了。戰爭隻有血色,沒有浪漫。

將心比心,想起那些倒在戰場上,或者永遠站不起來的年輕生命,我對戰爭深惡痛絕。     

伊拉克戰爭開打時,很多人(包括基督徒)鬥誌昂揚地支持對伊開戰,直到有一天,葛培理牧師來洛杉磯開布道大會,已經九十多歲的老牧師,在會上公開反對伊拉克戰爭,鼓噪的人們這才安靜下來。當時,反對戰爭者的子女被送上了戰場;而發動戰爭的那位總統和他的支持者,以及他們服役年齡的子女,都淡定地躲在後方,支持打仗卻不上前線。

如今,讚揚伊拉克戰爭的聲音早已煙消雲散,卻很少聽見人認真反省為什麽要打那場戰爭。隻有當年的國防部長鮑威爾,是一位敢作敢當的基督徒,隻聽見他公開表示過反省和懺悔。

俄與烏的定位

俄羅斯是一個跨越歐亞兩大洲的國家,這個國家的身份定位,一直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如果我們簡單梳理歐洲的地理、種族分布和語言種類,就知道:西北歐族群的語種和族群,多屬於日耳曼體係,百姓多信仰新教;西南歐族群的語種是拉丁語係,百姓多信仰天主教;而東北歐族群的語言屬斯拉夫語係,多信東正教。具體說,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百姓都說斯拉夫語,信奉東正教。

夾在俄羅斯和西歐強國之間的小國,並沒有多少話語權,國界也常在變動中;捷克、波蘭信奉天主教(非東正教),就和西歐更接近;靠南歐的羅馬尼亞強調其羅馬血統,和拉丁語係的國家接近;而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語係、種族和信仰方麵都相同,也一度都在蘇聯的“大家庭”當中。1950年代的蘇共頭領赫魯曉夫,是烏克蘭人,他把相當部分的俄羅斯土地劃歸了烏克蘭,並把那些地區建成了蘇聯當年的重工業基地,這片地就包括了今天的烏東和克裏米亞地區。

去年(2022)普京發動的戰爭,使烏克蘭的田園變焦土,百姓生靈塗炭。稍微讀一點俄羅斯曆史就曉得,普京對領土的訴求,和曆代沙皇並沒差別。在蘇聯、東歐體係解體之前,東西方對抗的主要因素是意識形態。原屬東歐體係的捷克總統杜布切克曾想靠攏西方,在1968年發起了“布拉格之春”,卻因沒有實力隻能向入侵的蘇軍投降。酷愛自由並且信奉天主教的捷克人民,並沒有責罵杜布切克,因為曉得“生存是硬道理”。

捷克人本來就信奉天主教,東歐解體後就加入了了西方體係。其它東歐國家也多加入了北約和歐盟,得到了西歐國家和美國的保護。但是烏克蘭並不被北約和歐盟所接納,原因到底是什麽呢?一旦將來政局變動,同屬斯拉夫人種、同信東正教的烏克蘭人,會如何站隊呢? 從地理位置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所處的中間地帶,有足夠寬的麵積做為緩衝地帶,讓西方不必直接與俄羅斯軍事衝突;隻要有個不要命的小老弟在前麵拚命,戰爭就不會燒到西歐本土,還可以用其來消耗俄羅斯的軍事實力。

為何被歐洲拒絕?

說起地緣政治,其實從彼得大帝時代,俄羅斯就想靠攏西方。不管天主教、新教還是東正教,都同屬基督教,廣義來講,都是弟兄。在東歐解體之後,俄羅斯三次申請加入北約,但都被拒絕。俄羅斯人早就皈依了東正教,在血統身份上自認是“歐洲人”。但西歐國家的看法不同,他們認為俄羅斯被蒙古統治數百年,從文化到政權根本不屬於歐洲體係。

蒙古大軍(中國叫元朝)橫掃歐洲的曆史,到今天還讓歐洲人不寒而栗。在歐洲人眼中,俄羅斯人是“膚色變白”的蒙古族群,即便他們信仰基督教,願意“脫蒙入歐”,也不足以被信任。俄羅斯廣大的國土麵積、族群體量,讓歐美國家深具危機感。而普京,在忍受了多次被歐洲拒之門外的羞辱後,也隻能靠自己來成就“霸業--複興俄羅斯”。

從曆史淵源看,俄烏之間的對抗,的確是“兄弟反目”;烏克蘭敢於反抗分家後的大哥,並不是因其自身的實力,也不是因民族和政治體係不同,隻是因她背後有強大的西方支持力量。戰火不在西方國家的土地上燃燒,西方出錢烏克蘭出人,說白了,是百姓的性命。所以,在那些政治家口中冠冕堂皇的道理背後,都暗藏著各自的政治、經濟利益和戰略標的。最可笑的是,加拿大政界居然把二戰期間烏克蘭的納粹小兵當英雄“抬舉”出來,不懂曆史的政客多麽無知和無恥,可見一斑。https://www.sohu.com/a/723707332_121450827

如今,無數的烏克蘭人流亡國外,服役的年齡高到了六十多歲。即便這次俄羅斯被打殘了,這深仇大恨能被忘卻嗎?將來美國的新總統還會為戰爭買單嗎?

百姓承受著戰爭的苦難,百姓盼望著早日停戰;隻是,百姓的話沒人聽!

真相總要等十年二十年之後,才會漸漸浮出水麵!犧牲者屍骨已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