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07 老牧師(上):低調高能 海外篇之七

(2023-05-10 14:50:11) 下一個

他們開車幾千英裏到了加州,停到教會門口,車再也發動不起來了。車被拖去修車廠,修理工說車缺少主要部件,是輛報廢車;不相信他們剛從東部開了幾千英裏過來……。

 老牧師Dr. Mees(右立者,上世紀80年代)是德國人的後裔,第三代的移民,也是第三代的牧師。老牧師的祖父和父親都講德語,移民到美國中西部,牧養德國移民的教會。老牧師是1920年在美國出生的,他已經不太能講德語了,他在2007年過世。

城市與鄉村牧師

上個世紀初,Rev. Mees的祖父和父親作牧師的時代,生活很貧苦。他回憶童年時聽大人討論城市牧師和鄉村牧師的待遇:鄉下信徒的奉獻,多是給牧師家送來一些馬鈴薯、玉米等“進口物”;因此鄉村牧師缺少現金,想去商店添置點家庭日用品,就往往捉襟見肘;這時候他們很羨慕城裏的牧師,城市信徒多用現金奉獻,城裏牧師手中就有活錢;不過,經濟一蕭條,就沒人奉獻了,城裏牧師手中的那點錢買不到多少食物,就羨慕鄉下牧師至少還能維持溫飽。

早年美國有個卡通片,講鄉村老鼠和城市老鼠“The Town Mouse and the Country Mouse”。老牧師很喜歡用這個故事來形容他幼年時的家庭狀況。

在七歲的時候,老牧師在晚上例行禱告時,聽見神對他說,將來他要做傳道人。他每天都禱告,神也一直重複同樣的話,他已經知道這輩子要走的路了。他從小跟著做牧師的祖父和父親,聖經爛熟於心,在教會服侍。到十七歲那年,他被教會委派做青年事工,然後他上了聖經學校、神學院,同時在教會服侍。二戰末期,他收到了服兵役的通知書,已經打點好準備入伍,突然戰爭結束了,他就沒有去當兵。

神作之合

大概是二十二、三歲的時候,年輕的Mees去參加信義會中西部教區的年會。會議在一所很大的教會舉辦,某日早上,他在教會的一大排房間中,尋索自己去參加會議的教室,誤打誤撞開了一扇門,裏麵一群孩子在上兒童主日學,一位年輕的女子正在彈琴教孩子們唱聖詩。他道歉退出,同時聽見神告訴她,這位女子就是她的終身伴侶。

這就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麵。這位女孩在當天的禱告中也聽見神對她說,誤打誤撞的年輕人就是她的終身伴侶。老牧師來自俄亥俄州,女孩來自內布拉斯加州,若不是一起開會,又誤打誤撞,根本不可能碰麵。他們意外相見,又都聽到了“天作之合”的聲音,於是各自留下對方地址,會議結束之後各回各家。

二人分手之後,在每日的禱告中,不斷聽到神告訴他們同樣的信息。年輕的Mees以德國人的決斷,毅然寫信向這位名叫Kathy的女孩求婚,溫柔低調的Kathy也立即同意了。於是他們見的第二麵(或者第三麵)就是在自己的婚禮上了。

師母Kathy

老牧師個頭不高,師母卻身量修長,麵容秀美。她婚前在幼稚園作老師,結婚後就專職當師母,在教會司琴也教導兒童主日學,當然師母的瑣事還多著呢,隻能說司琴和教導兒童,是兩件貫穿師母一生的事工。如今大部分師母都選擇到社會上去工作、有自己的事業。因為按照人間的標準,當師母太辛苦也太虧了,一分錢不掙,管的是無數家庭“難斷的家務事”,拿捏的稍微不準,就被人罵。

師母和馬丁路德的妻子同名,叫Kathy。師母晚年患老年癡呆,會忘記關煤氣灶,忘記回家的路,被警察送回家……。老牧師仍然非常忙碌,除了教會服侍,還有不少社會工作。不過她還是順服地跟著老牧師來教會,每次穿著肥大破舊的衣服,被老牧師牽著手領到座位上。師母安靜地坐著聽講道,和善地與人打招呼。

隻是師母已經不認識人。記得在她患老年癡呆的初期,還參加我服侍機構的募款餐會。那是挪威信義宗支持的福音機構,老牧師也是董事。

有一次在開餐會的過程中,我坐在師母旁邊,她反複把孫子的照片拿出來給我看,也一直不斷地和我說,X師母好可愛,臉上有兩個酒窩。如今回想起來,Kathy師母自己的嘴角邊也隱約有酒窩,大概年輕時更明顯。我想,可能這也是吸引老牧師的一個因素吧。

師母比老牧師先過世,老牧師宣布,不接受任何喪禮財物,還說送花圈也是浪費,不如用買花圈的錢奉獻給教會。又指定了一、兩個教會慈善團體,讓有心人直接把支票寫給他們。老牧師也沒有因師母過世而休息,他的講道與主日學如常進行。

言簡意賅 多做少說

老牧師保持了德國人的特點,他為人極其聰明,辦事非常利落,但是說的少,做的多。他奉行“多快好省”方針:“多快”表現在做事方麵,“好省”表現在言語方麵。他的講道和禱告都很簡潔,都反複強調“神的恩典”。他平常說話很少,這就讓他顯得和大多數“滔滔不絕”的牧師完全不同,也特別讓人感覺踏實、值得信任。

老牧師從來不在講道中說那些“神跡”事件,隻是私下聊的時候,我才知道他和師母的結合實在可算為“神跡”;還有一次,他說到不喜歡花錢買新車,提到了當年他和師母結婚不久之後,受信義會派遣,從中西部到洛杉磯開拓新教會。

 他和師母都沒什麽錢,開一輛幾十塊錢買的破車,從中西部一路開到南加州。他說那輛車也是神的預備,到了加州停到教會門口,就再也發動不起來,徹底歇菜了。車被拖去修車廠,修理工不相信他們開了幾千英裏,說車早就缺少部件,是輛已經報廢的破車。

他們到加州開始的第一間教會,連他帶師母隻有七個人,還有幾個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常常不來。他除了當牧師,講道、查經,也是秘書、是清潔工、修理工、是會計,是探訪者、關懷者、聯絡人、調解糾紛,法律谘詢……。因為天資聰慧,他什麽事都一點就通,而且行動能力極強,從不拖泥帶水。

後來教會人員慢慢增多,崗位也開始有分工,雇更多人,不過這些人都不如他自己做事更幹淨利索。

退休守規 不憑意氣

老牧師Dr. Mees退休時,他牧養的教會已經有了數千人。他是被總會派到我的教會做“Interim-Pastor”,信義會的牧師通常在六十五歲退休,然後離開自己的教會。但是還可以到其他缺牧師的教會服侍。

我們常常看到,有些牧師在退休後都“退而不休”,還要指導年輕一輩,傳授經驗,提醒注意事項等。信義會係統卻根據幾百年積累的經驗,知道“退而不休”的牧者留在教會,會束縛新牧者的手腳,因此規定退休牧師必須離開原來的教會,不能再幹預原教會的運作。據我所知,大部分華人牧者根本做不到也不想這麽做,因為實在舍不得。想想也容易理解,他一生的心血都花在教會,硬讓他老年時離開,就像讓他離開家一樣難。也有些人是受傳統文化影響,多少有點倚老賣老,華人的年輕一代也會尊敬他們的選擇。

但是美國教會的牧師,事先就有比較好的心理建設,把家庭和教會的關係分得很清楚。到退休時他們也會像遵守社會的法律一樣,遵守教會的規矩,老牧師更是如此。他循規蹈矩,默默地離開了服侍幾十年的教會,沒有說一句“煽情”的話。會友對新牧師有意見,想對他抱怨,他也一概不聞不問。

說到“瀟灑”,一板一眼的老牧師Dr.Mees,愛教會愛信徒,卻不居功不賣老,那才是“真瀟灑”!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