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8 幾回首(下):芳華與反思 “哭著樂”係列之二十八

(2022-08-21 20:49:40) 下一個
當我們年輕時,正逢文革,感覺沒有出路,天真地想抓住任何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卻很少想到,這個改變也可能是變得更壞。去邊疆時就是抱著如此幻想……

打開回憶閘門:為什麽會去雲南農場?

為什麽會主動去邊疆?是命中注定,也是受騙上當。1969年雲南農墾局來北京招知青,說在邊疆農場,人們“頭頂香蕉、腳踩菠蘿”(其實都要花錢買),一棵橡膠樹有兩、三個人合抱那麽粗(其實隻有小碗口粗),割膠工人每天隻割一棵樹(其實要割平均四百棵樹),可以躺在樹下看書,等膠乳流滿一桶,就可以提著桶收工回家了(其實幾百棵樹才能收一桶膠)。

我們立刻報名,還自豪地以為將要去到中國最美的地方(當時有一首歌,就叫“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當運送知青的火車進入農場地界時,我們看到鐵路兩旁的高山上野草叢生,荒草中參差不齊地長了許多樹,像是原始的野林子。

  

我忍不住問旁邊的軍人:橡膠園在哪裏?軍人驚訝地說“這些樹就是橡膠樹,你看了半天還不知道嗎?”我們以為是他搞錯了,後來列車員也證明那野山亂林正是橡膠山時,我們的失望真是無以複加。

其實自“大躍進”號稱“畝產萬斤”以來,說大話變為正常現象,說實話的人反倒沒有好下場。還好當時的領導,知道北方少年很難適應亞熱帶氣候和毒蟲,就定了一條比較人性的政策:在前麵三個月,不管是否能出工,都可以領到全工資。三個月的時間對適應能力強的人是夠長了,對我卻根本不夠,前半年我都在病痛中掙紮,沒有勞動能力。

打開回憶閘門:當年的農場

我們對農場工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慘不忍睹。河口縣城有南國風情,可一到基層生產隊,像到了勞改營,老工人的形象令人驚恐。他們都極黑極幹瘦,四肢和樹枝一樣,很像今天非洲部落的人。天氣酷熱,有的女人光著上身,或者穿著有無數破洞的背心,下麵就穿一條破內褲。男人則統統光著瘦骨嶙嶙的上身,下半身穿各色花褲衩。

有時聽他們互相傳消息說:場部商店新來了“那一份花布”,做褲衩最好看,於是幾天之後,許多枯柴似的男人都穿上全新的、同樣花色的褲衩。

隻有一些華僑知青還長得順眼,穿得也比我們更體麵。一天最美的時光,是收工之後的黃昏,到河邊洗澡洗衣。我們穿遊泳衣下河,華僑男女都換上沙龍(就是長筒裙)。若有攝影記者拍下這個場景,登在報紙宣傳版麵,在沒有自媒體的當年,立刻就能吸引“百萬有誌青年”自願“支邊”。

沙龍方便實用。到了齊胸深的水中,把解開的沙龍係在脖子上,沙龍在水中浮起,成了一個大泡,手就可以搓洗身上的任何部位(被遊泳衣遮蓋的部分卻是無法搓洗幹淨的)。換衣服時,用嘴咬住沙龍遮蔽身體,在裏麵換上幹淨衣服。然後脫去沙龍,在河水裏漂洗再曬幹。

  發現沙龍的優越性之後,我也做了一身沙龍,隻在下河洗澡時穿,畢竟還是手忙腳亂,不如華僑們從容不迫。

剛到隊裏,還按著原來的習慣,把老工人叫“叔叔、阿姨”,可是我們往往比老工人的個子還高(當地男人的平均身高是1米62),老工人就讓他們的子女叫我們“叔叔阿姨”。這就是為什麽前麵說過的“小冬梅”雖然和我一樣大,卻一直叫我“阿姨”。農場把我們稱為“女勞力”,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身份不是北京的孩子,而是邊疆農場的“勞動力”了。

還有前麵說過的超熱的天氣,超體力的勞動;疾病、傷痛,沒有油水,營養不良,階級鬥爭,各種人性的醜陋……不一而足。

之後,日子就在痛苦與自娛自樂中,慢慢過去了。很想回到北京,很想回到小時候,……在當時,這都是夢想。

反思、教育與社會進步

五十多年前,“風華正茂”的我們,有理想有幹勁,有些癡狂,還沒受夠係統教育,又被文革放飛了野性。到了邊疆野地,野生野長,像野火燃燒,我們燒盡了青春,就可能因年輕生命的扭曲,漸漸變得“為老不修”。這就是為什麽不論古今中外的年輕人,都應該先受教育,再漸漸融入社會、服務大眾。

教育還有一個重要使命,是教育國民“說真話,能反思”。“說真話”是最基本的素養;而“反思”是民族能否進步的關鍵因素。沒有反思能力的民族,會重複舊的錯誤,永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日本善於從過去的封建曆史和近代戰敗的教訓中反思,才能建立起今天的現代社會政治係統。亞洲“四小龍”善於反思,政治就更開明,經濟也更發達。而我們對文革的 “反思”,像開“憶苦大會”,還與文革的“憶苦思甜”是同樣模式:控訴者一味地“訴苦”,很少檢討自己、是否在“受逼迫”的同時,也是一個“逼迫者”。

人若不“反思”,個人品質難以提升;民族不“反思”,社會難以進步更新。沒有“反思”能力的人一旦執政,很容易變成獨裁的“幫主”。

猶太人在這方麵做的最到位,他們不但在工商界、影視界極具影響力,在教育、學術界更是人才輩出。

教育是學習知識,更是學習做人。猶太孩子從小學習“妥拉 Torah”, 也就是“摩西五經”。“妥拉 Torah”常被翻譯為“律法”,更接近本意的應該是“教導、訓誨,做人準則”。“妥拉 Torah”不是來自“高人、聖賢”,而是來自至高的“神”。因此就不僅僅是道德、宗教、民族性的教育,更是普世和永存性的信仰。

這就讓猶太民族有尊嚴、有膽有識,自強自立,民族的凝聚力代代相傳;不但經得起數千年磨礪,也在現代社會中占據先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雲河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點讚!套話是“理解萬歲”!
綠珊瑚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點讚!+1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點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