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600萬民眾逃去歐盟,170多萬戰爭初期逃往俄本土(主要是與俄直接接壤的哈爾科夫州和頓涅茨克的馬裏烏波爾一帶)其中逃往歐盟各國的主要是女性和16歲以下男孩,因烏阻止16-60歲男性離境。這些人已經拿到歐盟三年難民簽證可以合法工作,收入是烏平均收入10倍,未來返回烏生活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烏俄停戰,注重人權的歐盟各國也不可能強行遣返她們,看看德國有多少來自土耳其的難民和他們的後代就知道)相反停戰後她們會依歐盟各國移民法申請她們在烏家屬團聚,歐盟出於人道不可能拒簽,烏一旦停戰後也沒有理由再限製已經被歐盟批準團聚簽證的烏公民離境,所以人口還會進一步失血。至於已經投票入俄的700萬烏東烏南人基本是俄裔,本來感情上就認同俄,加上烏在收複區對本國親俄居民的清算和立法對俄裔的歧視,這些人即使俄軍撤出烏東烏南也會隨著俄軍撤回俄本土,戰後烏人口必然大減。去到歐盟的大部分是女性,她們的下一代極大可能在歐盟領土生活並接受教育,再返回烏定居可能性很小。去到俄的下一代從小受俄文教育也不大可能會返回烏,最終烏可能損失一半人口。所以烏在未來一些年內發展並不樂觀,歐美現在都是用納稅人的錢給烏輸血,連各級政府的工資都是歐美發,但這種情況不可能永久持續下去,不然歐美選民也不幹,未來重建發展主要要靠私人企業投資。要想私人企業能重返首先就是要恢複和平,並同俄之間建立非對抗性的關係,不然戰爭的陰影隨時籠罩私人資本沒人敢去。
俄也有大約70萬為逃避征兵潤去鄰國,但這些人都是青年男性,潤去的國家如中亞,格魯吉亞,蒙古等都比俄窮困,而且這些人也沒有在那些國家長期定居和工作的合法身份,所以不大可能永久居住在那裏。停戰後返回熟悉的俄都市生活的可能性大很多,畢竟俄本土沒有遭受什麽破壞,這次七百萬人口的增加使俄人口老化和勞動力短缺得到緩解,對經濟是個有利因素。。歐洲這次雖然出了一些錢進行軍援和經援,但長遠來看緩解了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也對衝了敘利亞危機以來穆斯林人口大量流入帶來的種族和宗教方麵的異化(因烏克蘭基本上是東正教,理念近似天主教,和歐洲社會高度相容)有利於歐洲各國的長治久安,從這個角度來說歐洲也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