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多年來心中最大的一顆草,對意大利的好感可能是從吃上開始的,海鮮意麵Pasta, Pizza, Eggplant Pamesan 這些平民飲食從我們九十年代中到美國的第一站,紐約市就開始愛上了。當時剛來美國住在布魯克林,2號地鐵的最後一站,學校附近,按政治不正確的說法就是典型的黑人區。街角有一個小小的Pi z za 店,兩個白人小夥,臨街的窗掛著秀著花邊的紅白格子的半截窗簾。先入為主,一直覺得紐約那個街角的pizza最正宗,麵底兒很薄,沒油,有時還有點烤大發了,糊了。麵上的cheese 味道很衝,醬很紅,白cheese浮在紅醬上,熱燙,好吃。那時是真窮,一刀三角五分錢的一塊cheese only 的piazza 還是要有想犒勞自己的想法才會買來吃。那時紐約的小意大利區地理麵積比現在的大得多,跟中國城緊挨著,周末去中國城買菜,覺得隔壁新鮮,熱鬧又高大上,絕不是現在的一副美人遲暮的落寞神態。去意大利的計劃已久,曾經因為要養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因為疫情,行程訂了又取消,這顆大草終於在2022年的年尾給拔掉了。旅行回來幾天了,好像腹中吃了營養豐富的巨大一餐,血液都進到了胃裏,腦袋缺血,還是懵的,要慢慢地消化,回味,汲取營養。
這次意大利旅行從出家門開始算起到回到家中一共13天時間,去了三個大城和托斯卡納地區的三個小城,羅馬(包括Vatican city)六個晚上,佛羅倫薩三個晚上和威尼斯主島上的兩個晚上。分別住了兩個三星兩個四星的旅館和兩個民宿,總共六個不同的地方,五個推薦,一個不推薦,到寫住的時候再詳細介紹。我和家裏的領導先到羅馬三天,上大學的小女兒途中加入,三個人一起在羅馬兩天,後又一起火車去佛羅倫薩,然後我們從佛羅倫薩去威尼斯,她從佛羅倫薩火車回羅馬,當天的飛機回美國。我們三天後第二次到羅馬,到羅馬後的第二天飛回美國。
關於意大利的遊記城裏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作者大都是在文學城這片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旅遊大咖們。在此特意向博主安娜晴天,隨易,老朽大俠,巴黎到羅馬,情迷亞平寧半島致敬,你們的遊記大大豐富了我們的行程。我們是踏著前輩的足跡,亦步亦趨地跟隨。尤其安娜晴天在羅馬的四條基本路線(上,下)所提到的景點,我們都是想方設法地到那兒一遊。舉個小例子吧,到羅馬的第三天是這次旅行中唯一的一次下雨刮風天,將近12月的羅馬下午五點不到,天就黑了,天黑路滑,風大,舉著的傘經常被一陣”妖”風刮翻過來,我們倆凍得哆哆嗦嗦地從四河廣場附近穿過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趕在教堂關門之前,參觀了有小聖嬰的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Ara coeli。
。那個教堂外表非常樸素,不起眼,教堂門前的一段高高的台階和去The Capitoline Museums的一段高高的台階並列在一起。G P S定位不準我們起先隨著一些人群爬上去博物館的台階,爬到一個平台,像是一個小廣場。G P S 就說到了,可是沒有教堂的影子啊。好不容易跟站在博物館門口的保安連說帶比劃,才稍微明白我們是上錯了台階,趕緊下這邊再往教堂的台階爬,高高地台階,天黑又下雨,你是看不見教堂的門到底開了還是沒開的。一邊爬一邊心裏嘀咕,教堂千萬不要提前關門啊,或者時間表改了,google上經常有各處開放的時間,但遇見過時間不準的情況。而且很多教堂都是分兩段開放。中午的時間有可能不開。或者早上不開,或者隻從早開到中午。我愛意大利的異胞,他們熱情,友好,太熱情的個性有時做事會有些不牢靠。但是這一次,他們不僅沒有提前關門,而且在我們在那裏的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裏,整個大殿就我們兩個人,他們也沒有來打攪我們,趕我們走的意思。
這樣的大費周章,時間和精力卻一點兒也沒有浪費。因為安娜晴天的關於小聖嬰,關於大殿的詳細介紹,也因為晚禱的唱詩,我們細細地品,慢慢地看,靜靜地欣賞,沉浸在一片安寧之中的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滋養。
關於意大利著名景點的一些曆史和軼事,網上的資料雖有很多,其實要寫好這方麵的內容,非常不容易,需要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去偽存真的鑒查能力。對於前麵提到的幾位大咖,我除了敬佩還是敬佩,我在此絕不想狗尾續貂。隻是想分享一些很主觀的個人的經曆回饋素未謀麵的熱心網友們的幫助。
行前準備,定行程,各家情況不同,我們不喜歡走馬觀花,但是六天的時間在羅馬包括Vatican 還是很有一些緊。安娜晴天寫的羅馬的基本路線(上,下)是我們的葵花寶典,終極參考。在她所推薦的景點中,天主教堂占很大一部分,即使不是天主教徒或者基督教徒,還是建議不要錯過,因為大量的藝術精品,包括繪畫和雕塑都藏在各個教堂裏麵。教堂本身的結構和裝飾也非常值得欣賞。當然如果你讀過聖經其中的一本福音書,對其中的人物有一些了解,比如主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或者舊約的一些先知,你的收獲就會更大。教堂隻要開門你就可以去,沒有守門的,而且絕大多數是免費的。一天仔細地品味一兩個就會覺得很充實,而且適合一再光顧。相反,一些著名景點,比如鬥獸場,和許願池一刷足矣,尤其是許願池,總讓我想起拉斯維加斯s t ri p上的某一處景點。題外話:意大利人好像不知道老祖宗給他們留下的這些好東西的價值,他們真是不當回事呢,教堂開放的時候好的照明大多是沒有的,觀賞一般都要借助自然光。有的壁畫都已經開始剝離了,也不見有人修繕。關於壁畫,雕塑,說明很少,即使有也常常是意大利語的。
除了參考了前麵提到的幾位博主的文字,我還參考了知乎上”遙遠經典 近在眼前:西方文藝精品”的文章,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175532919874134016 ,他的文章內容詳盡,雖然不是都準確。文章中用中文名標明景點,也有一些麻煩(我是用網上的中文的維基百科找到英文名字,或者反過來用英文找到中文的名字。),但參考他的文章,你應該不會錯過任何值得看的地方。經常遇見的情況是,你一走進教堂的門,馬上被眼前的繪畫雕塑所吸引,就會忘記最應該看的是那幾件。所以功課做得好,收獲也會大一些。去別的國家可以邊玩兒邊做攻略,加景點。但羅馬不行,實在是要打卡的地方太多了。這不才回來,我們就已經開始討論,下次去要刷的景點。
我會為每次旅行建一個google sheet,然後跟家裏的大小領導們分享,誰想去什麽地方,吃什麽東西都可以寫在上麵,暢所欲言,充分民主,大家也對最新的行程的安排也了然於心。這個google sheet分成幾頁,整個行程一頁(tab),每一個城市一頁(著名景點,google 上自己做的地圖,吃,租車的文件,路途花費。行程上有每天的旅館,定旅館的網站,門票,各種汽車,火車票。因為很多旅館都是提前一兩個月在不同的網站(這一次是 booking.com, hotels.com, sonder.com)上訂的,有時候訂了又退,還有旅館臨時關閉的情況,要重新訂。有的門票(如:vatican museum)也是在美國就提前訂好,都是電子票,PDF格式的票也upload 到google drive, 將文件的web link 放在google sheet上。我們訂的旅館都是可以在入住前的幾天取消的,取消日期距離入住越近越方便,這樣如果行程改變(時有發生),重新訂也自由。臨行前如果沒有統一的地方收存,會很抓瞎。
關於意大利的公共免費WIFI,走前網上搜搜,眾說紛紜,實地考察,不是特別方便。行路中一時興起,想查一個附近的名勝或吃飯的餐館,沒有W I F I很有些不便,手機中至少要帶一個Europe Roaming 的 data package。今年三月,我去英國, 用女兒用舊的在back market 上買的iphone, 到達目的地才發現不能解鎖, 隻好在倫敦花49磅買過一個Vodafone 的S I M card 加Router, Router 還是華為的產品。後來夏天又去其他的歐洲國家如葡萄牙,德國,法國,瑞士都可以用(Extra Europe Roaming, 非常便宜,5磅3GB data,八天有效)。同行的家人一起share data, 跟美國國內的家人用Imessage 聯係。其實相比之下,英國和德國公共免費W I F I設施比較完善,手機中沒有data package 也能生存。Vodafone UK 的網上客服不錯,24小時都有幫助。在英國,美國,德國都跟他們聯係過,其實也可以在他們的網站上自行操作,如top up(往賬號中充錢),加新的service plan(Extra Roaming Charge)。我家小女兒在英國時買的是three (名字就叫”3”)的prepay SIM card, 這個在歐洲其他地方也可以用,客服也好,如果有希望了解,可以私信聯係。家裏的領導經常調笑我說他是與農民弟兄一起奔小康。如果是他,就當地買一個新的S I M card。哎,物盡其用,勤儉持家是美德呀,再說這些折騰的過程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其樂無窮呢。
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 行裝已背好,部隊要出發,本來隻想寫幾筆,結果卻記成了流水帳。想到下麵還會寫”行”,”住”,”吃”,”路上的朋友”和”米開朗基羅和羅曼 羅蘭寫他的傳記”。
放一張羅馬的夜景,越夜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