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還文學城博客

傳統學術之我見:從
daohuanblog。wordpress。com看過去的。
正文

一個翻譯小技巧

(2023-09-14 13:57:46) 下一個

一個翻譯小技巧


楊道還 6/13/2023

日前,偶然聽到一則曆史學家的名言,“The present is the past rolled up for action, and the past is the present unrolled for understanding”。這句話我沒看懂。常聽人說,英語就是清晰,中文就是模糊,不由得人不信——三人成虎,豈可不識時務;眾口鑠金,不要不識抬舉。所以現在英語擺在麵前,就讓我犯琢磨了,為啥清晰的看不懂?

看不懂可以查字典。字典說,繞著一個軸轉,叫做roll。翻成中文,簡單說,就是個卷。說多了,打滾 、繞、旋轉、用輪車載運、 擲(骰子)、輾、軋 、擂(鼓)等等,隻要牽涉到卷的都是roll。大概,卷比轉圈意義寬泛一點兒,不成個圓兒的轉圈,也叫卷。

這就有個問題,曆史怎麽個卷法兒?內卷?顯然,這句名言裏講的roll,不是說要去卷曆史書,竹簡羊皮能卷,硬皮書不好卷。unroll也是個問題,要說有個rolling pin,可以像擀麵杖那樣去輾,軟皮書大概禁不住。那就隻能是卷史實嘍。ho,ho,ho,這就有線索啦。

以前有名人講,曆史是個小姑娘,憑你打扮。這個說法走江湖倚門戶的風塵氣有點兒重,使人懷疑這是曆史學家嗎?但輾一下史實,風塵氣就輾沒了,技術性很強,是個曆史實幹家風範。等而下之,又有人說,所有曆史都是當代史。這個說法闖江湖討生活的投機味很濃,巧則巧矣卻鮮矣仁。一個例子是民國軍閥為患,就有某民國大師講,嶽飛屬於軍閥該殺。前些日子聽新聞說,啥啥學院用此人冠名。鮮矣仁。

如果老老實實按照技術思路,這句名言似乎可以解為,碾一下現實就可以理解曆史啦。一個例子是,有個有名的曆史學家說,文天祥沒那麽高尚,隻是各為其主。這是“不是你撞的,你為啥要扶”的曆史學家版。但這句名言的另一半歧義仍在,或者是卷起來曆史,該幹啥幹啥;或者曆史卷起來了,就可當棍子用?我不確定,這個理解對頭與否。

另起思路:中文很模糊,說不定這句名言能翻譯成中文?至少能理解一點點?聊勝於無。可能嗎?答案是可能,這個翻譯需要一個小技巧,而我恰恰聽說過。

據傳,某地一個資深中學英語老師對學生講,遇到不認識的英語動詞,就翻成“搞”,比如說“搞這個、搞一搞那個、你搞我一下、我搞搞你;搞生意、搞科研、搞錢、搞事情……”,一切皆可以搞,批卷子的不敢說你的翻譯是錯的,總要給幾分。他的獨立思考的學生應該對中文的模糊深感不適。這些學生倘若來美國,又會對中國學生隻會解題,題目有一點兒沒說清楚就懵了的情形大發感慨。南橘北枳還好,南枳北枳真是無奈。

無獨有偶,類似於“搞”,還有其它的動詞,如“整”,如“這事兒咋整”、“整點兒吃的、用的”等,皆可用整。上個世紀末,還有個詞,叫“腐敗”,沒天理侈人欲的事情都可稱腐敗,比如說,問人幹什麽去,他可能說,去“腐敗腐敗”;又如“今天又腐敗了”。又有個詞,叫“捯飭”。其例甚多。

把這些詞七葷八素一下,一齊用來翻譯這句英文名言,就可懂個七七八八,化模糊為清晰了。

類似地,以前有某啥啥名人說,讀中文《老子》,總是一頭霧水;讀英文翻譯後的《老子》,一看就懂《老子》了。好像因此還寫了個注本。此事至為神奇。但我想,應有可能。比如說,老子說的“知不知”和“不知知”,可以翻成got no getting it和didn't get getting it。get it?

話說回來,曆史拿來roll來roll去,如果能碾掉其中的水分,還真是個好主意。美好的過去大部歸功於遺忘,萬惡的舊社會多半出於無知,從這兩者生出來的想象是unbounded。這些想象是應該碾掉的。大枝節是難以碾掉的,細節可以留給曆史學家像碾玉那樣細細打磨。普通人能抓住大枝節,其餘難得糊塗,曆史學家就既不敢妄言,又不會失業。

難得糊塗,很多人認為就像愚不可及一樣,隻要頇顢無知就可作到。這大概是個誤解,這樣得到的糊塗並不難得,其愚也不難及——即便是專業人士,他不專業的那些專業也多如牛毛。這個誤解如翻成英文,或者就能清楚,試譯如下:To leave a thingamagig as a whatchamacallit。一個難得糊塗的人、愚不可及的人需要先能區分什麽是個thingamagig,什麽不是,然後才難得,才不可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diaozhi 回複 悄悄話 1) 譯事難,難如上青天。信、雅、達,easier said than done.
2)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豈可得哉。
3)試譯:i) 今者,集昔所成;昔者,剖今所見。ii) 藉昔成今,觀今知昔。
shaoning 回複 悄悄話 老子還有一個“執古禦今”,應該勉強能對應前半句。
shaoning 回複 悄悄話 前半句有點“知古鑒今”的意思,後半句譯成“鑒古知今”應該比較貼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