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還 5/12/2023
書載:
劉卞功,字子民,濱州安定人,弱不好弄,六歲誤觸甕碎,家人更譙之,神色自若。曰:“俟釘校者來當全之。”複譙其妄,曰:“人破尚可修,矧甕耶。”語未絕,釘校者至,相與料理,頃之如新。自是築環堵於家之後圃,不語不出者三十餘年,或食或不食。徽宗聞其名,數敕郡縣津致間馳近特名之,對曰:“吾有嚴願,不出此門。”上知不可奪,賜號高尚先生。王子常侍郎,其外兄也。嚐問以修行之術。書雲:“非道亦非律,又非虛空禪,獨守一畝宅,惟耕己心田。”又雲:“以手捫胸,欲心清淨,以手上下,欲氣升降。”又雲:“常人以嗜欲殺身,以貨財殺子孫,以政事殺民,以學術殺天下後世,吾無是四者,豈不快哉!”靖康之變,不知所終。
讀之有感,詩雲:雪中不送炭,錦上複添花;熟田深深作,不覺日斜斜。
又,沈括《夢溪筆談·卷九·人事一》記:
潁昌陽翟縣有一杜生者,不知其名,邑人但謂之杜五郎。所居去縣三十餘裏,唯有屋兩間,其一間自居,一間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餘,即是籬門。杜生不出籬門凡三十年矣。
黎陽尉孫軫曾往訪之,見其人頗蕭灑,自陳:“村民無所能,何為見訪?”孫問其不出門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過也。”指門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桑下納涼,何謂不出門也?但無用於時,無求於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問其所以為生,曰:“昔時居邑之南,有田五十畝,與兄同耕。後兄之子娶婦,度所耕不足贍,乃以田與兄,攜妻子至此。偶有鄉人借此屋,遂居之。唯與人擇日,又賣一藥,以具饘粥,亦有時不繼。後子能耕,鄉人見憐,與田三十畝,令子耕之,尚有餘力,又為人傭耕,自此食足。鄉人貧,以醫自給者甚多,自食既足,不當更兼鄉人之利,自爾擇日賣藥,一切不為。”
又問:“常日何所為?”曰:“端坐耳,無可為也。”問:“頗觀書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觀書。”問:“觀何書?”日:“曾有人惠一書冊,無題號。其間多說《淨名經》,亦不知《淨名經》何書也。當時極愛其議論,今亦忘之,並書亦不知所在久矣。”
氣韻閑曠,言詞精簡,有道之士也。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問其子之為人,曰:“村童也。然質性甚淳厚,未嚐妄言,未嚐嬉遊。唯買鹽酪,則一至邑中,可數其行跡,以待其歸。徑往徑還,未嚐傍遊一步也。”
餘時方有軍事,至夜半未臥,疲甚,與官屬閑話,軫遂及此。不覺肅然,頓忘煩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