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師兄最近貼《不死金剛》,從《五元燈會》裏禪宗的明心見性,換了個角度,開始談《金剛經》,功德無量,頂禮,頂禮!
《金剛經》是佛家的重要經典,這裏麵對空,性,相的本義,講得非常透徹,對修行也提出了明確的方向。空,性,相直接聯係到佛家思想的第一義,我今天就來講講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佛家講空,四大皆空,處處為空,但是,空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它和有到底又是什麽關係呢?我先講講對空和有的幾個常見的理解。第一種理解是,空就是真實,有就是虛幻,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虛幻,隻有永恒不變的空,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第二種理解是,這世界是由空和有所組成的,空是恒常不變的,有是永遠在變化的,正是因為我們抓不住永遠變化的有,所以我們應該拋開對有的執著,回到恒常的空裏麵去。第三種理解是,空和有是相對的,不能執著於空,也不能執著於有。這三種理解,相互之間都有聯係,但是也有些細微的差異。我自己的理解和它們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以前寫過空一般是用來形容世間萬物的本質。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萬物的基礎,可以是分子,更深入一點,是質子,再深入一點,是誇克,但是,如果再深入下去呢?佛家的思想是,不管到了哪一層,下麵總有比它更基本的,無限可分,佛家叫它極微。學過極限的朋友肯定知道了,這個過程是無限的,意思就是沒有可以具體量化的最基本粒子,終極的基礎的就是空了。當然這隻是一個比喻,我用這個比喻,也有破除概念的用意,您看,空是破除一切概念的,不管是分子,質子,誇克,隻要您想得出的基礎,基本粒子也好,空間也好,時間上好,它都會給您打破掉。所以佛家講不要持實,並不是說不講事實;而是說物質的基礎,萬法的基礎,是沒有基點的,這是指空的概念。
這個空,既不是空間的空,也不是空有的空,它是所有萬物萬法的終極基礎,沒法琢磨,沒法想象,沒法量化,但是我們一般都叫它空性。為什麽叫空性而不是純粹的空呢,因為這個空不是頑空死物,它存在的同時就是有功能的。空的這個功能很簡單,就是生起萬物萬法。我們可以把這個功能形容為性。所以空和性是一體的,有空必有性,有性必依空。空性的功能是遍布所有時空的,還是沒法琢磨,沒法想象,不過要形容它還是可以的,比如說,光。其實它比光要厲害多了,因為空的無限性,空性的作用也是無限的,遍布時空,無處無時不在的。好了,講了半天空和性,那什麽是有呢?我剛才講到了,空性生起萬物萬法,這個生起的萬物萬法,就是有,佛家也稱它為相。因為相是由空性生起的,它的本性是空,我們一般叫它空性的自顯現。那相有沒有起點呢?注意,我講的是空性是遍布時空,時間和空間都隻是一個量化概念,它的基礎也是空性,所以也是無始無終的,我們一般稱為無生。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空性的自顯現也是無限的,也就是說,佛家認為,沒有所謂虛空,在時空中的任何一點,都有空性的自顯現。也就是說,相是無處不在的,想要在相與相之間找到空,那是做不到的。而且,因為空性的作用是無限的,這任何的一點,都可以顯現出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正是因為空性的作用是無限的,所以我們不能持空。
我們有情,也都是空性的自顯現,也都是生活在相中的。打一個簡單的比喻,我們的世界,就好像一個虛擬的電子遊戲,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遊戲中的角色。我們在遊戲中生,在遊戲中死,遵循這個遊戲的規律,也就是相的規律。但是,如果把電源拔了,我們的世界就幻滅了。好在空性的作用是無限的,是永遠不會斷電,所以,我們的世界,永遠都是在不斷變化,緣生緣滅,相互作用,並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
但是,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這個千變萬化的相的世界,我們能不能認識空性這個本性呢?答案是,可以的。相是虛幻的,但是它同時也是空性的自顯現,它本具空性的所有功能,也就說,具足空性圓滿。其實,如果打破時空的局限,您會發現,時空中的任何一個點,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也都是具足空性圓滿的,這也是我們可以修行入道的因。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是相,但是,因為相是空性的自顯現,具足空性圓滿,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相,感應空性的功德,最終證悟空性的全部功能,這就叫由相入道。當然,空性的所有功能,我們與生俱來,不用解脫也是具足的,那為什麽我們還要修行呢?
我們自己的覺性,的確是具足空性圓滿的,但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意識,隻是覺性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要想讓我們有限的意識,和無限的覺性融合,就有一個修行的次第問題。我常提到的智識雙運,就是這樣一個修行的過程,它既是修行的果,也是修行的基,更是修行的道。智在這裏就是指的空性,具體到不同的次第和層次,可以是證悟,可以是深層的智慧,也可以是覺性。而識,就是我們的意識,是我們對相的觀察,認識,和了解。我們的修行,其實就是在對相的不斷深入觀察和證悟中,認識到我們的意識本身,其實也是空性的自顯現,進而去體會空性的無限功德,並最終解脫。正所謂,修行,非修行,是名為修行。
釋迦牟尼覺悟的時候,就是同時升起的先天智與後得智兩種智,其實還是智識雙運,隻不過是最高的境界。
然後再回到空性的所有功能,空性其實隻有一種功能,那就是升起萬物萬法,也就是有相的自顯現。至於相的世界的各種因緣,規律,都是幻,隻有生活在其中的有情受其影響和約束,而空性本身,是不受影響的。所以,證悟了空性的所有功能,其實就是徹底證悟第一義,並可以升起根本智和後得智,但是,這並不代表覺悟者成了超人,可以改變和超控世間的因果規律。隻不過,他的覺性,已經不會為幻象所動,不動金剛的寓意,就在於此。
體悟到性空是本來麵目,性相不相礙是明了第一義,明了第一義是我們普通人通達佛性的關鍵。問題是,對第一義的明了有很多不同的層次,該如何超越自己,將自己對第一義的認識不斷深入,修行就是這樣的途徑。
xxxxxx
孔雀羽詰
讀了師兄的文章,有幾點供參考。
“空性生起萬物萬法,這個生起的萬物萬法,就是有,佛家也稱它為相。因為相是由空性生起的,它的本性是空,我們一般叫它空性的自顯現。”
總算是明白師兄常講的“由相入道,智識雙運,相是空性的自顯現”是什麽意思了。
既然涉及到第一義,容不得半點客套。師兄不要見怪。
空性生不出任何東西,是名無生。空性恒在不變,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無得無失。如果它可以生起萬物萬法,就是可以增,可以得。就落入兩邊,有生就有死,有增就有減,有得就有失。
相,不是由空性生起。
相,由因果而成,一時之虛幻。
相,不是空性的自顯現。
性中無相,法身無相,實相非相,所以不可見。既然不可見,如何能自顯現。如果能自顯現,就必可見。
師兄請著重體會“性在用”。師兄對性是什麽還不是很清晰。我重貼這一段菩提達摩祖師的公案。希望有幫助。
王問曰:“何者是佛?”
提曰:“見性是佛。”
王曰:“師見性否?”
提曰:“我見佛性。”
王曰:“性在何處?”
提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
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見。”
王曰:“於我有否?”
提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
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
提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
王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
波羅提即說偈曰:“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
王聞偈已,心即開悟。
xxxxx
平等性答
首先順著師兄的理解,我要問兩個問題。空為體,這個我們有共識,不必多說,但是師兄說相為幻,隻是依著因緣起變化,我的問題是,相為幻,有體性嗎?因緣又是什麽,它有體性嗎?
第二個問題,空為體,性在用,用在什麽上麵,難道是用在空性本身上麵嗎?空性不受用,當然不是,那麽,就隻能是用在相上麵了。
我對第一義的理解就是,相是空性的自顯現,空為本性,為體,性在用,唯一的作用就是相的升起。我這裏用升起這個詞,是因為找不到更好的詞,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種升起,是無始無終的,不受限製的,所以叫自顯現。
師兄問這種顯現會不會有增加?不會!它是不增不減的。為什麽這樣說呢?打個比方,我們指向天空中的任意一點,在那看似虛無的地方,其實就有整個大千世界,它就是空性的自顯現。再說深一點,在那個大千世界裏,也有無數的有情,說不定也有個有情像我們一樣,指向了天空中的任意一點,那裏,還是有一整個大千世界。其實我說一整個,是個權宜,哪裏有什麽局限,那就是全部的三千大千世界,幻象萬千,無窮變化。但是,從我們的角度,那一個點,就是天空中的一點虛空。這就好像是一個零和的遊戲。
如果再放大一點,我們現在的世界,我們的整個宇宙,其實從一個不同角度的觀察者來說,還是一點虛空,還是一個零和的遊戲,還是不增不減。但是,空性的作用停止了嗎,沒有,它是無生,是永遠在起作用,永遠在自顯現的。這也是為什麽我們生活在相中的有情,能夠證悟空性的基礎。雖然相是幻,但是任何一點,都是具足空性圓滿的,因為它本身就是空性的自顯現。
說句題外話,師兄不受頂禮,其實大可不必。我的師門,對上師,對同門弟子,對新入門的師兄,都會頂禮。為什麽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具足佛性,都是空性圓滿,都有成佛的因,也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我們頂禮,不是對人,是對空性相的讚頌。
我的覺悟比較低,但是態度很堅決,這世間以及超世間,空性是所有一切的本質,佛家稱之為本始基。除此之外,任何你能想到或是想不到,找到或是找不到的有形之物以及無形之物,都不是本質。空,性,相,不是平行的,空是萬物的基礎,性是它的功用,相是它的自顯現,這就是第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