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演義連載之58
作者 四川紅塵洗夢
讚 傳梵音於禪話 播大悲於有緣
第三十九節 無了真身
龜洋無了禪師是獲得過馬祖道一頒發的畢業證書之禪師,不過,其生卒年在多部禪宗典籍中都沒有詳細記載。雖然有的資料說無了禪師生於公元770年,但是包括此資料和眾多的禪宗典籍中都記載到,無了禪師十八歲剃度受具於福建莆田市靈岩寺,然後再前往江西南昌開元寺參拜馬祖道一。而馬祖道一圓寂於公元788年,也就是說,當無了禪師十八歲時,就是公元787年了,那麽當他在福建莆田市靈岩寺剃度受具後,再一路跋涉來到江西南昌開元寺的時候,馬祖道一即使沒有圓寂,也是一個快要圓寂之人了。這樣一來,無了禪師就不可能跟著馬祖道一學習禪法,並最終獲得畢業證書了。所以,無了禪師生於公元770年之說,從時間上來看,就是靠不住的了。
無了禪師,福建莆田市人,俗家姓沈。
無了禪師在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帶著他來到本地的白重院燒香拜佛。雖然此時的無了禪師還不知佛法是何物,但是當他來到白重院的時候,卻感覺這裏就好像自己的家一樣。
既然到家了,豈有不歸家穩坐之理。
於是無了禪師就在白重院賴著不走了,他的父親沒法,隻好讓無了禪師在白重院出家當了一名童子。
到了十八歲,無了禪師又來到了本地規模更大且更為知名的靈岩寺正式剃度並受了具足戒,這樣,無了禪師就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僧人了。
在那個時候,石頭希遷和馬祖道一掀起的走江湖浪潮早已席卷天下,任何一個參禪悟道之士要是沒有到這兩個龍頭老大那裏去串過門遞過拜帖,你自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禪客。
所以,無了禪師也背起小包袱,來到了江西南昌開元寺參拜馬祖道一。
萬幸的是,在成千上萬前來跟隨馬祖道一參禪悟道的人中,無了禪師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從開元寺佛學院畢業,並獲得了馬祖道一頒發的畢業證書。
無了禪師拿到了這張含金量頗高的畢業證書後,就立馬回到了自己原來生活的靈岩寺。
在靈岩寺待了一段時間後,無了禪師想到,自己既然已經有了天下第一高手頒發的畢業證書,也就完全具備了教師從業資格,那麽自己也應該創立一座屬於自己的學校才是啊。
於是,無了禪師開始四處留意學校的地址了。
這一天,無了禪師來到了寺院北麵的山上,這裏草木叢生,並且野獸縱橫,所以就是本地的樵夫都不到這兒來砍柴。沒人走,自然山上也就沒有路了。
無了禪師一個人在灌木叢中披荊斬棘而行,當他走到一個山峰的時候,忽地看到前麵竟然有一隻六個眼睛的巨龜,這可是個稀奇之物啊。
無了禪師眨過眼來,再想仔細觀看,誰知這隻巨龜居然轉眼間就不見蹤影了。
烏龜在人們的眼裏,曆來都是吉祥之物。既然自己在這裏遇見了罕見的六眼巨龜,看來自己和這個地方也算有緣吧。
於是,無了禪師便在這裏建造了一個草庵居住,並且把這個山頭取名為龜洋山,而他自己,從此後也就以龜洋和尚之名著稱於江湖了。
龜洋山一帶樹林茂密,自然動物也就很多。
這天,一隻鹿子正在吃草,忽地從旁邊的草叢裏竄出一隻猛虎對著它就飛奔了過來。鹿子自然不會束手就擒,撒腿便跑,老虎自然窮追不舍。鹿子驚慌之下,看見前麵有座草庵,也就顧不得那麽多了,一頭就竄了進去。老虎哪肯放過,自然也跟著追了進去。
無了禪師正在草庵中坐禪,猛地一隻鹿子竄了進來,隨即一隻猛虎又跟著追了進來,眼看鹿子就要變成老虎的美食,無了禪師趕緊抓起身邊的禪杖擋在了老虎的前麵,並且把老虎趕出了草庵,救了這隻鹿子一命。
如此看來,無了禪師能把老虎趕跑,還是有非常深厚的修為的。
無了禪師本來就是當地人,又在本地的寺廟生活多年,現在又擁有江湖中第一高手頒發的畢業證書,天時地利人和都占有了,自然,附近的信眾和參禪悟道之士,就逐漸的開始前來依附無了禪師了。
前來參學之人多了起來,吃喝拉撒就成為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於是無了禪師就帶人在草庵旁挖掘了一口深井,名曰“龜泉井”,這口井不但井水甘甜,而且更為神奇的是,不論本地久旱無雨還是暴雨連綿不絕,這口井的井水既不會隨著幹旱少雨而減少,也不會隨著暴雨連綿而溢出,實在是一件奇事。
隨著前來參學之人越來越多,無了禪師就帶領大家在山中修建了一座龜山寺供大家居住學習。並且因為這裏氣候條件好,很適合種植茶樹和果樹蔬菜,所以無了禪師帶領大家開辟了十幾處茶園,並且種植了大量的果樹蔬菜,並且實行著嚴格的農禪製度,確保了所有僧眾的衣食住行。
就這樣,龜山寺在無了禪師的打造下,竟然匯聚了僧眾五百多人,這在當時算得上是個大寺院了。
不過,所謂好景不長。唐武宗於公元841年繼位後,從第二年開始,便在全國逐步發動了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史稱“會昌法難”。
無了禪師的龜山寺也沒能逃脫這場法難。不但龜山寺被摧毀,寺裏的僧人也跑的跑躲的躲還俗的還俗,就連無了禪師也來到山下的信眾家隱匿了起來。
不過,龜山寺的僧眾也沒有跑光,無了禪師的大徒弟慧忠禪師就躲在寺廟附近的洞穴中,一直沒有離開過龜山寺。
老子曰: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所以唐武宗的滅佛運動沒持續幾年,就以其身亡而結束了。
唐宣宗於公元846年繼位後,立即廢止了前朝的滅佛政策,並重新崇信佛教。自然,全國上下就掀起了一股重建佛教寺廟的浪潮。
無了禪師在這個時候,也被靈岩寺僧眾請去主持重建靈岩寺的工作去了。而龜山寺的重建工作,則由無了禪師的弟子慧忠禪師全權負責。
經過一番重建,龜山寺的規模比以前更為宏大,自然,吸引來的信眾和參禪悟道之士就更多了。
無了禪師在把靈岩寺重建好後,也重新回到了龜山寺居住。
在龜山寺,無了禪師繼續實行著嚴格的農禪製度,並且利用種植有很多茶樹的條件,把參禪悟道融入於種茶、製茶、飲茶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龜山茶,並以此禪茶一味之“龜山茶”而飲譽江湖。
這一天,無了禪師感覺到自己快要離開這個紅塵俗世了,於是把弟子們都喊了過來,口述一偈道:“八十年來辨西東,如今不要白頭翁。非長非短非大小,還與諸人性相同。無來無去兼無住,了卻本來自性空。”
說完後,無了禪師就端坐著圓寂了。
因為無了禪師是龜山寺的開山祖師,弟子們便在正堂修建了墓塔,並把無了禪師的肉身安置在了裏麵。
無了禪師的肉身就這樣安安靜靜的在龜山寺的墓塔裏放著,不料二十年後,龜洋山有一天爆發山洪,洪水把墓塔完全淹沒了。
等到山洪退去後,寺廟裏的僧眾趕緊進行了清理工作,並且把墓塔打開查看情況。
僧眾把墓塔打開,隻見無了禪師端坐著的肉身漂浮在水中,並且麵目如生,根本就沒有任何腐敗的情況。大家看見後都感覺非常的驚奇。一個僧人能做到肉身不腐,這不論是在佛門,還是在世俗中,都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啊。
當時福建的最高長官王審知聽說後,立即派人把無了禪師的真身抬到了自己府中供養,想給自己帶來點世俗的功德。
城裏的政府官員也好地方士紳也好善男信女也好,聽說無了禪師的真身來了,前來瞻仰者那是人山人海啊。
不料無了禪師的真身抬進去沒多久,忽然就發出一股臭味,這股臭味不但越來越濃,而且臭氣越傳越遠,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立馬就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還是一把手王審知腦袋靈活,他馬上跪拜在無了禪師的真身前,焚香禱告道:“既然師父不想在這裏,那麽我一定把師父送回龜洋山舊址建塔安置師父。”
王審知話音剛落,無了禪師的真身頓時就發出一股股香氣出來,而且香氣覆蓋了城裏很大的區域。
如此一來,整個城市頓時就轟動了起來,前來叩拜無了禪師真身者,實在是不可計數啊。
自己的地盤上出了這種神奇的高僧,地方政府自然要寫成詳細的情況匯報上奏給朝廷的。唐僖宗李儇看完報告後,立即敕與無了禪師“真寂大師”的諡號。
而王審知也撥出巨資對龜山寺進行了重建,並把重建後的龜山寺命名為“龜山福清禪院”。
自然,無了禪師的真身,又回到了龜山寺中,並且被塑成了金像真身。後來,無了禪師的弟子慧忠禪師圓寂後,也被寺裏的僧眾安葬在了無了禪師墓塔東邊二百步的地方。
無了禪師在各種禪宗典籍中,雖然沒有什麽機緣語錄傳世,可是他的金像真身卻一直保存了下來,成為了佛教曆史上又一個“肉身不腐”的聖跡,受到了廣大善男信女和江湖人士的頂禮膜拜。
可惜的是,龜山寺以及無了禪師保存了千餘年的金像真身,在近代那場眾所周知的浩劫中,也沒能幸免。龜山寺被摧毀得麵目全非,無了禪師的金像真身也遭受了嚴重的損壞。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龜山福清禪院得以重建,無了禪師的金像真身也得以重塑,現在還端坐於福清禪院的法堂中,以慈悲之眼注視著紅塵中的起起伏伏。
第四十節 歸宗斬蛇
歸宗智常禪師是獲得過馬祖頒發的畢業證書之禪師,不但其主持的江西廬山市歸宗寺聲勢浩大,而且在眾多的禪宗典籍中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公案。可就是這樣一位知名度頗高的禪師,其個人履曆不知為何沒能保存下來,致使我們對智常禪師的生卒年、籍貫、出家情況、求學經曆、悟道機緣等等情況都一無所知。所以,今天的我們,就隻能通過禪宗典籍中保留的那些精彩的公案,來一睹智常禪師的風采了。
馬祖道一在江西弘法,前來參學之人那是成千上萬啊,所以,智常禪師來到開元寺後,也是同學眾多啊。不過,在這些同學中,智常禪師和南泉普願兩人的關係最好。兩人不僅經常在一起做作業,閑餘時也常常在一起散步聊天,就是外出遊方,兩人也是常常結伴而行。
雄鷹的翅膀硬了,注定是要翱翔藍天搏擊長空的。智常禪師和普願禪師兩人都拿到了開元寺佛學院的畢業證書,自然就離開了學校外出闖蕩江湖去了。
智常禪師和普願禪師算得上是鐵哥們了,因為他們從認識到一起學習一起闖蕩江湖,超過二十年之久,這個交情,不論是在古時候還是現在,都是非常少見的啊。
不過,這個世界沒有不散的宴席。智常禪師和普願禪師在一起遊方許久後,這一天終於要分手了,
於是兩人在一起煮茶話別。在煮茶之際,普願禪師道:“我和師兄在一起多年了,對於佛學院眾多的禪宗課程,你我都在一起交流過很多的心得體會了,彼此的底細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不過,今天你我分別後,如果有人來問那個最終之事,怎麽回答?”
智常禪師沒有回答,卻望著周圍道:“這一片地,非常適合建造草庵居住啊。”
看到智常禪師王顧左右而言他,普願禪師卻不放過:“建造草庵之事暫且放一放,那個最終之事你如何回答?”
要我回答那個最終之事,這還不簡單啊。智常禪師走過去一腳就把茶壺茶碗踢飛了,然後轉身就走。
普願禪師看到茶壺被踢飛了,便道:“你倒是先喝過茶了,可是我還沒有喝呢。”
智常禪師一聽這話,馬上回頭嗬斥道:“你說這種話,別說喝茶,就是一滴水你也難以消受的啊。”
如此看來,能在馬大師那裏獲得畢業證書的禪師,一個個都非等閑之輩啊。
智常禪師和普願禪師兩人相互切磋之事傳入江湖後,立即引來了眾多禪林高手的評論。
北宋五祖師戒禪師評唱道:“南泉隻解作客不解作主。”
北宋真如慕喆卻道:“南泉逢強即弱,歸宗逢弱即強,三十年同行,畢竟事不通商量。雖然如是,猶較王老師一線道。”
宋朝禪宗第一高手圓悟克勤評唱道:“驚群之句誰不聳然,有者道南泉構他歸宗不著,所以遭他嗬叱,殊不知行人更在青山外。克勤不惜眉毛,為諸人下個注腳:南泉探頭太過,歸宗壁立萬仞。且道還有出身路也無?喝下須教三日聾。”
圓悟克勤的徒孫應庵曇華評唱道:“南泉貪程太急,歸宗薄處先穿,二老雖發明馬祖正眼,要且極則事未夢見在,何故?家住東州。”
智常禪師和普願禪師分手後,又在江湖上遊曆了幾年,然後於唐憲宗元和年中(公元806年——820年),來到了江西廬山市歸宗院定居。
《宋高僧傳》中道:“無何白樂天貶江州司馬,最加欽重(智常禪師)。”白居易於公元815年因為上書言及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一事,致使自己被踢出京城,貶為江州司馬。所以,智常禪師主持歸宗院的準確時間,應該是公元815年。
歸宗寺不但是廬山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後來更是成為了廬山眾多寺院中的第一寺院。
智常禪師因為天生異象目有重瞳,曾經用藥水熏手,然後用手去按摩眼睛,久而久之,致使雙目眥紅,所以江湖中人都以赤眼歸宗來稱呼智常禪師。
智常禪師主持歸宗寺後,沒用多久就把歸宗寺打造成了當地的禪學中心,並且在江湖中聲名顯赫,致使前來歸宗寺切磋交流之江湖人士絡繹不絕。
白居易本來就是個佛學愛好者,並且和佛教界的很多知名人士有過密切的交往。所以來到江州擔任司馬一職後,對於本地的佛教知名人士,自然是積極交往的。再說了,江州司馬本來就是個閑職,正好有時間遊山玩水結交朋友。
對於擁有洪州開元寺佛學院畢業證書的智常禪師,白居易那是非常敬佩的,所以他一天到晚老是往歸宗寺跑。
有一天,白居易又來到歸宗寺找智常禪師請教佛法,正好碰到智常禪師正在用泥土塗抹牆壁。看來,古代的主持和尚那是要和僧眾們一起幹活的呢。看看我們現在的那些主持,掃地泥牆之類的雜活,應該是入不了他們的法眼的。
智常禪師看到白居易來了,回過頭來問道:“君子儒?小人儒?”
白居易學富五車文冠天下,又學習過多年的佛法,自然不會承認自己是小人儒了,所以他馬上回答道:“君子儒。”
智常禪師馬上就用手中的泥刀啪啪啪的敲著泥板,白居易是個聰明絕頂之人,自然明白了智常禪師的意思,馬上就用泥挑把泥挑滿,然後遞給智常禪師。
看到白居易反應敏捷,智常禪師結過泥挑後道:“莫是俊機白司馬麽?”
白居易馬上道:“不敢。”在智常禪師這種高手麵前,自己又怎麽當得起俊機二字呢。
果然,智常禪師接著道:“你也隻有送泥之分。”
對於這個公案,南宋末期的寶葉妙源禪師作偈評唱道:
堂堂非是小人儒,得得深雲訪隱居。
已與過泥殊不恥,更何言外見親疏。
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李渤從虔州刺史調任江州刺史。
李渤和白居易非常類似,都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都是政府中層幹部,都是因為敢言而受到排擠從而被踢出京師。
李渤雖然詩歌水平不如白居易,但是李渤見多識廣,博覽群書,從而以博學多聞而著稱於世,所以世人都以李萬卷來尊稱他。
白居易看到李渤也來到江州擔任一把手,簡直是喜出望外,非常的高興。兩個同病相憐的老朋友重逢於異鄉,自然是感慨萬千,有說不完的話語。
兩人公事之餘,常常一起遊山玩水,縱談當地風土人情,並且縱評本地風流人物。自然,對於智常禪師推崇備至的白居易,就在李渤麵前對於智常禪師稱讚不已,並且極力推薦李渤到歸宗寺一遊。
看到當時天下的頭號詩人如此推崇智常禪師,李渤於是抽了個空來到了歸宗寺視察宗教工作。
見到智常禪師後,李渤問道:“我看見你們佛經上講道‘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 須彌納芥子,這句話沒有什麽可以質疑的。可是芥子納須彌,這句話卻非常值得商榷,一個小小的芥子怎麽可能裝下那麽高廣的須彌山呢?這難道不是妄語嗎?”
李渤也是諸子百家無所不窺之人,你厲不厲害,我找個你們佛家的問題來問問不就清楚了嗎。
看到本地的一把手勘辯自己來了,智常禪師卻不緊不慢的反問道:“聽說刺史大人諸子百家無所不窺,號稱李萬卷,是嗎?”
李渤非常自得的道:“有此虛名。”
智常禪師隨即盯著李渤並且從頭到腳看了一遍道:“刺史大人從頭到腳隻有數尺而已,請問你又如何能裝下你看過的萬卷書呢?”
智常禪師的這個話語非常的高妙啊,而且不論對於世法還是佛法,都有著無窮的意味。
你既然號稱李萬卷,那麽自然是看過萬卷之書了,自然是裝下萬卷之書了。可是你的身體隻有數尺之大,又怎麽可能裝下萬卷書呢?如果裝下了,這萬卷書又裝在哪裏呢?
佛經中有很多世人眼中不可思議之事,也有很多世人心中不可理喻之話語。可是,佛經真的不可思議不可理喻嗎?恐怕還是你自己沒有悟到而已吧,因為上麵的萬卷書之事就是例子。如果你能對這個公案有所領悟,那麽佛經上的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話語,也就不能障礙你了。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那些開悟的禪師,其機鋒之俊利,反應之敏捷,思維之獨特,言語之奇妙,實在不是一般人所能望其項背的啊。看來,禪,不止是對於禪師,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啟迪,也是非常巨大的啊。
自然,李渤對著智常禪師禮拜不已,更是稱讚不已。至此,他終於明白了大唐的頭號詩人白居易為什麽會對智常禪師尊崇有加了。
客套完後,李渤不但馬上拜智常禪師為師學習佛法,並且立即賦詩一首送給智常禪師。詩曰:
出廓送錢嫌不要,手提棕笠向廬山。
昔日曾聞青霄鶴,更有青霄鶴不如。
智常禪師接過一看,也馬上回偈一首。偈曰:
歸宗事理絕,日輪正當午。
自在如獅子,不與物依怙。
獨步四山頂,優遊三大路。
吹噓飛禽墮,顰呻眾獸怖。
機豎箭易及,影沒手難覆。
施張如工伎,剪截成尺度。
巧鏤萬盤名,歸宗還似土。
語密音聲絕,理妙言難措。
棄個耳還聾,取個眼還瞽。
一鏃破三關,分明箭後路。
可憐個丈夫,先天為心祖。
在智常禪師的這首偈子中,我們可以看到,後來在禪宗江湖中非常流行的“一鏃破三關”之語,最先出現於此處。
智常禪師和李渤之間的對話傳入江湖後,立即就引來了眾多禪宗高手的評議。
北宋末期禾山慧方禪師作偈評唱道:
芥納須彌驗祖風,清機曆曆妙難窮。
要知萬卷書來處,跳出當人智鑒中。
南北宋交際間的佛心本才禪師作偈評唱道:“芥納須彌特地疑,琴書拋下扣禪扉。忽聞萬卷難藏處,瞥轉神機唯自知。唯自知,丹桂和根拔得歸。”
智常禪師主持歸宗寺後,說法如雲,吸引了眾多江湖人士前來切磋交流。除了前麵開示李渤的公案外,智常禪師還在江湖中留下了許多精妙絕倫發人深省的公案,而且其禪法和機鋒,並不比那些絕頂高手差絲毫。不信?那就往下看看智常禪師那些讓人歎為觀止的公案吧。
當時同處廬山的另一著名寺廟東林寺,乃是佛教淨土宗的發源地,寺裏有個名叫神建的高級講師,以講解《維摩經》和別的經論著稱。他看到智常禪師把歸宗寺搞得熱火朝天的,聲勢居然壓過了東林寺以及別的寺院,非常的不服氣,於是來到了歸宗寺踢場子。
見到智常禪師後,神建法師問道:“如何是觸目菩提?”
對於法師的問題,智常禪師自然不會按照書本上的標準答案來回答。所以智常禪師馬上使出了禪宗的招數,蹺起一腳開示與他。
看到智常禪師蹺起一隻腳,神建法師馬上就不高興了:“師兄不要無禮啊。”
智常禪師道:“我沒有無禮啊,三個現在,請你隨便撿取。”
你不是想知道什麽是觸目菩提嗎,現在你、我和蹺起的腳都在,都是觸目菩提啊,你隨便體認一個就是了。
可是對於智常禪師這種正宗的禪宗課程,神建法師哪兒搞得懂呢?不但如此,他還認為智常禪師既不遵守佛教威儀,更是在那兒胡說八道誤導廣大的佛學愛好者。於是,他竟然直接來到了江州刺史府,一紙訴狀就把智常禪師告上了官府。
幸好,江州刺史李渤是智常禪師的弟子,對於禪宗課程也是深有體會,所以李渤立即就把神建法師的訴狀理直氣壯的駁了回去。
對於觸目菩提公案,北宋海印超信禪師作偈評唱道:
觸目菩提不撒沙,示渠三個更周遮。
衲僧相見嗬嗬笑,春鳥喃喃罵落花。
這一天,寺院照例普請,智常禪師帶著一幫人來到菜園裏摘菜。進入菜園後,智常禪師走到一株菜前,隨即畫了一個圓相把這株菜圈住,然後告訴所有人道:“這株菜你們誰都不準動啊。”說完後,智常禪師就到別處忙去了。
周圍的僧眾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沒明白為什麽師父要單獨把這株菜圈起來,並且不準任何人動它。自然,這株菜就那樣挺立在那兒無人摘取。
過了一會兒,智常禪師走過來,看到這株菜還在原地待著沒有任何人采摘,不由得火冒三丈,提起拄杖就四處追打周圍的僧眾,並且一邊打一邊罵道:“你們這幫閑漢,竟然沒有一個有智慧的。”
一個老師,當著所有學生的麵出了一道題,可是回頭一看,那麽多的學生竟然沒有一個會做這道題,作為老師來講,自然是火冒三丈了。看來,智常禪師實在是望子成龍老婆心切啊。
不過,智常禪師的這道題,要如何回答,才能讓智常禪師滿意呢?
若是有僧人在智常禪師用圓相圈住那顆菜時,立即上前把菜拔起扔進菜籃裏,保管智常禪師刮目相看。
不過,元末明初的雲居普莊禪師在給學生們評唱這個公案時道:“設有僧拔卻這一株菜,莫契得歸宗意麽?”然後普莊禪師又用拄杖敲打著香案道:“歸宗和尚來也。”說完後,普莊禪師把拄杖靠在一邊就下座離去了。
高安大愚禪師年輕時曾在歸宗寺追隨智常禪師學習禪法,可是大愚禪師學習了很久,卻感覺自己並沒有學到什麽真功夫,他想到天下那麽大,江湖中高手那麽多,這個學校不行,那我轉學不就得了。
於是,大愚禪師來到方丈室給智常禪師告別。
看到有學生要轉學,智常禪師問道:“你要到哪裏去啊。”
大愚禪師道:“諸方學五味禪去。”
智常禪師道:“諸方有五味禪,我這裏有一味禪,你為甚不學?”
大愚禪師馬上問道:“如何是和尚一味禪?”
話音剛落,智常禪師對著大愚禪師的嘴巴就打了過去。你要一味禪,我馬上就打給你。
大愚禪師被打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在被打的瞬間忽然大悟。他連忙對著智常禪師道:“我會了,我會了。”
智常禪師趕緊道:“道,道。”既然你會了,那就趕緊說說你體悟到了什麽,而且這中間是不準思維考量的。
大愚禪師剛要開口把自己所悟說出來,智常禪師抓住他就打,並且馬上就把他趕出了寺院。
高安大愚禪師被趕出歸宗寺後,一路遊方來到了黃檗希運禪師那裏,並且給希運禪師講了自己被打之事。
希運禪師乃是百丈懷海門下最為頂尖的學生之一,學習成績那是非常的優秀。當他聽說這個事情後,便馬上利用上課的機會,給同學們講了大愚禪師被打一事。然後希運禪師道:“馬大師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問著個個屙漉漉地,隻有歸宗較些子。”
希運禪師在當時絕對是江湖中最為頂尖的高手之一,他自然是不會打胡亂說的。看來,希運禪師對於智常禪師,那是非常推崇的呢。
也許有的朋友認為希運禪師對於智常禪師有點過譽了,其實不然。首先智常禪師本就是個禪法高深之人,其次在智常禪師一味禪之公案中,智常禪師迅猛犀利之禪機,非常適合黃檗希運的胃口,須知黃檗希運本身就是以禪法激烈禪機猛利著稱,所以對於智常禪師之作略,自然是惺惺相惜讚不絕口了。
但是元朝的楚石梵琦禪師在聽了希運禪師的話後,卻不以為然的道:“說什麽較些子,直是未在。當智常禪師說我這裏隻有一味禪時,便與掀倒禪床。見之不取,思之千裏。”
宋朝第一評論大師雪竇重顯評唱道:“以強淩弱有甚麽難。我這裏有一味禪,為甚不學?但向道收。待伊拈起,有般無眼漢,隻管吃。吽吽。雪竇門下誰敢。”
北宋後期石鞏明禪師評唱道:“五味與一味,吃了須噫氣。金輪峰下令行時,凜凜清風誠可畏。”
北宋後期另一禪師長靈守卓也作偈評唱道:
私醞香醇價又輕,至今官路少人行。
歸宗一味如連苦,蹉過叢林幾後生。
南宋破庵祖先禪師評唱道:“歸宗幸是好一味禪,無端著鹽著醋卻成五味了也。如今忽有人來辭,去諸方學五味禪。隻向他道:善為道路。若是個漢必然別有生涯。”
智常禪師在歸宗寺說法如雲,聲勢浩大,從而吸引了眾多江湖中人前來參學。芙蓉靈訓禪師闖蕩江湖多年,聽聞智常禪師的名聲後,也不辭艱辛,一路跋涉來到了歸宗寺參拜智常禪師。
見麵後,芙蓉靈訓問道:“請問師父,如何是佛?”
這個問題在江湖上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問的人多如牛毛,但是每個開悟禪師的回答,都是完全不同,各具特色的。
智常禪師看到風塵仆仆前來參學的靈訓禪師,和藹的道:“你問的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可是我給你說了,你還信嗎?”
靈訓禪師趕緊道:“師父是馬大師門下的優秀畢業生,而且自己又坐鎮一方,名播江湖,你說的話,我又怎麽敢不信呢?”
智常禪師望著靈訓禪師道:“你就是佛啊。”
自己就是佛?這麽簡單啊。靈訓禪師趕緊又問道:“如何保任呢?”
智常禪師一針見血的道:“一翳在眼,空花亂墜。”
自己是佛,哪有這麽簡單的?而且,就算你體悟到了自己是佛,如果把這個體悟當做寶貝蘊含在心中,同樣是障道之物啊。而禪,是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的。所以智常禪師抽丁拔楔道“一翳在眼空花亂墜。”看來,智常禪師確實具有大宗師之手段啊。
對於智常禪師的回答,後來法眼宗的掌門人文益禪師非常讚賞道:“若無後語,何處討歸宗。”
不過,宋朝第一評論大師雪竇重顯卻另外替智常禪師作出了回答。那就是當靈訓禪師說完“我又怎麽敢不信呢”之時,立即對他道:“侍者寮吃茶去。”
靈訓禪師聽了智常禪師的開示後,覺得這個師父的禪法高明的不得了,於是就留在了歸宗寺追隨智常禪師刻苦學習。
不過,靈訓禪師在歸宗寺學習多年後,卻並沒有拿到畢業證書,這讓靈訓禪師有些苦惱,他便決定回到福建老家去闖蕩江湖。
於是,靈訓禪師馬上就來到了方丈室給智常禪師辭行。看到自己心中最中意的學生要離開,智常禪師不動聲色的道:“靈訓啊,你要到哪兒去呢?”
靈訓禪師低著頭道:“我準備回福建去。”
智常禪師道:“好吧,你回去把包裹整理好,然後再到我這兒來,你在我這兒學習多年了,離別之際,我在單獨給你說點佛法。”
靈訓禪師聽到師父要在自己臨走之前給自己單獨說點佛法,於是趕緊回去收拾好包裹,然後來到了方丈室。
智常禪師看著背著包裹的靈訓禪師,對他招了招手道:“靈訓啊,你走過來點。”
靈訓禪師趕緊走了過去。
智常禪師望著靈訓禪師親切的道:“時寒,途中善為。”
靈訓禪師本來是充滿期待的等著師父給自己說點什麽佛法秘訣的,不料,智常禪師隻是非常關切的叮囑自己天氣冷了,一路多多保重。這就是一句非常尋常的分別時的關心語啊,哪是什麽佛法呢。
可是,靈訓禪師就在這句話之下,忽然大悟玄旨,而且自己闖蕩江湖多年的所有心得體會,竟然在此時消散得一幹二淨。
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學生終於明白了最終大事,智常禪師在一旁也是非常的開心。
智常禪師開示靈訓禪師的話語平常無比,可是,就是這一句平常的話語,卻勝過了萬千佛法禪機。禪,並不在那些虛無縹緲的地方,也不在那些玄之又玄的事物裏麵,它就在你的身邊,它就在你行住坐臥之時。所以,智常禪師這句話語,以簡勝繁,以樸馭巧,從而達到了在平常中出奇製勝之奇效。
智常禪師的這個招數傳入江湖後,後來的很多禪師都在引用智常禪師的這個教案來教育自己的學生,並且還引來了眾多禪師的熱議。
北宋後期的慈受懷深禪師作偈評唱道:
八十婆婆學畫眉,癡心欲比少年時。
一朝打破當台鏡,始信從前萬事非。
宋末元初的禪宗大家高峰原妙禪師評唱道:“歸宗佛法恁麽流布,拈花微笑命若懸絲。今日凡有人來告辭,總與草鞋一緉。”
這一天,智常禪師帶領著僧眾正在地裏幹活。作為主持,智常禪師那是肯定要起到帶頭作用的,所以他拿著鋤頭,在地裏認真的鏟著草。
此時,有個法師也來到歸宗寺找智常禪師交流佛法。到了寺裏,聽說智常禪師正在寺院所屬的地裏幹活,他也來到了地裏參見智常禪師。不料剛一見麵,眼前發生的一幕讓他徹底呆住了。
智常禪師在地裏認真的清除著雜草,忽地有一條蛇從草叢裏竄了出來,智常禪師眼疾手快,上前用鋤頭一下就把蛇斬成兩截。
這個法師在一旁看得膽戰心驚目瞪口呆,還半天才回過神來對著智常禪師道:“我仰慕師父許久了,沒想到師父原來是個粗行沙門啊。”
智常禪師回頭望著這個法師道:“你粗還是我粗?”
法師馬上問道:“如何是粗?”
智常禪師馬上豎起鋤頭。
法師接著又問道:“如何是細?”
智常禪師馬上作斬蛇勢。
法師跟著又道:“這樣的話,我們都跟著你學,可以嗎?”
智常禪師道:“你跟著我學先放一放,你甚處見我斬蛇?”
這個法師被智常禪師一問,立馬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數十年後,雪峰義存禪師就這個公案問他的老師德山宣鑒禪師:“古人斬蛇,意旨如何?”
德山宣鑒之“德山棒”,那是禪宗江湖中最為厲害的神兵利器之一。所以當雪峰義存話音剛落,德山宣鑒提著棒子上前對著雪峰義存就打,雪峰義存挨了兩下,趕緊抱頭就跑。
德山宣鑒在後麵大聲喊道:“義存。”
雪峰義存聽到師父招呼,立即回過頭來。
德山宣鑒望著他道:“他時悟去,方知老漢徹底老婆心。”
對於智常禪師斬蛇一事,北宋汾陽善昭禪師作偈評唱道:
廬嶽宗師接上機,斬蛇特地施慈悲。
高茆座主驚忙怕,卻道粗心錯是非。
南宋橫川如珙禪師作偈評唱道:
斬蛇卻非小小事,直是教他脫苦輪。
座主高茆心未泯,如何胡亂妄通言。
前有丹霞燒佛,再有南泉斬貓,現在智常禪師又鋤蛇,看來,那個時候的禪宗大師們,一個個都有斬釘截鐵之非常手段,斷除學人的一切疑惑,從而達到抽釘拔楔之功效,令學人於此激烈手段下有所悟入。
不過,非有宗師登峰造極之修為,方可行此驚世駭俗之特別作略,不然的話,不但不能斷除學人疑惑,反而更添非議,更纏葛藤。
後來,智常禪師在歸宗寺圓寂,被朝廷賜予“至真禪師”的諡號。
而智常禪師主持的歸宗寺,雖在當時盛極一時,不過在曆史的長河中,先後遭遇了多次嚴重的破壞活動,最終在近代那場眾所周知的浩劫中被徹底摧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