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四川紅塵洗夢
讚 傳梵音於禪話,播大悲於有緣,巨著巍巍,功德如山
第二節 牛頭弘法
法融大師經過道信大師的點撥之後,直接登堂入室,成為了當時佛學界最為頂尖的高手之一。其佛學理論和實際修為,幾乎無人過之。這種人物,自然會吸引官方以及廣大信眾的強烈關注的。
唐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十一月,法融大師應幽棲寺僧眾之請,在幽棲寺北邊自己平常宴坐的石岩下,為眾多的僧侶和信眾宣講《法華經》。當時大雪紛飛,積雪滿階,但是來聽法融大師講經說法的人絡繹不絕,有人於法融大師說法旁的凝冰內竟然發現有兩朵盛開的花,就好像芙蓉花一樣,而且呈現出金色之光。大家都感到非常的驚訝,因為日已寒冬,冰天雪地的,根本就不會有任何花兒能開放。這兩朵花一直盛開了整整七天,然後就忽然消失不見了。前來聽經的大眾一個個都讚歎不已。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當地的縣令請法融大師到南京第一大寺建初寺宣講《大品般若經》,聽眾竟然達到千餘人。法融大師在 台上縱其天辯,商搉理義,講得眉飛色舞天花亂墜,下麵的僧眾也是聽得如癡如醉。當法融大師宣講到《大品般若經》之《滅諍品》時,忽然大地震動起來,寺廟裏麵的鍾罄香床案桌旗幡都稀裏嘩啦的搖蕩個不停。寺廟裏麵千餘聽講的僧眾一個個都麵如土色驚恐不已。隻有法融大師麵不改色穩如泰山。
好不容易聽法融大師宣講完了《大品般若經》,寺廟裏的人趕緊跑了出來,一個個都還在先前的驚恐中沒有回過神來,大家議論紛紛,是不是哪兒又地震了,還是別的啥事?一問外麵的人,外麵的人都覺得莫名其妙的,沒有哪兒地震啊,先前啥感覺都沒得啊。你們是不是在屋裏待久了,那麽多人空氣不流通,有點暈乎了?原來除了法融講經的地方有震動外,別的地方整天都安安靜靜的,哪兒都沒有什麽地在動啊。可是千多人的感覺難道都是錯的?這一來,大家都不禁嘖嘖稱奇,看來,隻有法融大師講經說法引起地動之感應這種說法,能讓所有的人信服了。
第二年,江寧的縣長李修本,雖是一縣之長,但是同時也是一個佛學愛好者,對於大乘佛學,更是傾慕有加。因為非常崇敬法融大師的才學和道德,於是邀約了一些本地有名的居士,一起步行到幽棲寺,請法融大師前去講經說法。法融大師沒有答應,可是李修本沒有死心,前後三次登門請求法融大師前往。法融大師被他三顧茅廬的精誠所打動,於是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決定為他們宣講《大集經》。聽說法融大師要來講經,這一次,前來聽經的僧眾更是多達三千餘人,簡直是人山人海,把講經的寺院擠得水泄不通。法融大師講經說法獲得空前的成功。
但是,就在這一年,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初,一個33歲的女子在大唐的國土上,幹了一件驚天動地而且前無古人,但後有來者的大事。並且,還差點把法融大師以及所在的幽棲寺卷進了風暴之中。
繼公元623年輔公祐在南京起兵造反,並自己稱帝30年後,在大唐的國土上,又有一個人起義造反並公開稱帝,不過,這次這個稱帝的人,從男主角換成了女主角。
公元653年,33歲的浙江女子陳碩真夥同自己的妹夫章叔胤,利用宗教作掩護,在睦州清溪縣的一座寺院裏組織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並且自稱文佳皇帝,從而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作為女子稱帝的人,比後來的武則天稱帝早了三十七年。
陳碩真稱帝後,起義軍很快就攻打浙江桐廬、睦州、杭州於潛、安徽歙州、婺州。一時吳越地區天下大亂,朝野震動。大唐王朝自然很快就派出兵馬來進行鎮壓,雙方你來我往的相互廝殺,自然搞得民不聊生,人民四處逃竄。
因為陳碩真是打著宗教的幌子,利用寺廟作掩護來造反的,所以大唐王朝對於吳越地區的僧人進行大肆的搜查追捕,特別是那些居無定處的遊方僧人,更是見一個逮一個。這一來可就苦了那些出家的僧人了,他們四處逃竄,隻希望能有一塊安身之地就心滿意足了。
法融大師所在的南京地區也受到了衝擊,不過因為幽棲寺還在官府的控製之中,而且當地的刺史也好縣令也罷,對於法融大師都非常尊敬,所以寺裏的僧人暫時相安無事。
但是當時整個吳越地區,沒有哪家寺廟敢收留四方逃難而來的僧侶。起義軍和政府軍雙方正打得熱火朝天的,誰都得罪不起啊,多一事絕對不如少一事啊。所以,所有的寺廟都是大門緊閉,對於外來的僧尼,更是拒絕接納。可是這些人總要活命啊,沒地方收留,那不明擺著就是死路一條嗎。法融大師看不下去了,你們不接納,我那個小茅屋還可以收留幾個人。於是,法融大師冒著天大的風險,收留那些無處可逃的僧尼。消息傳開,外麵那些無處可逃的僧人便紛紛來到幽棲寺躲避戰亂和官府的追捕。而且一下就來了三百多人。這一下,幽棲寺立馬就人滿為患了。
本來法融大師修習禪定的地方就是個小場所,平時隻能保持溫飽而已,而且也沒有多餘的物資,這一下多出三百多人出來,再加上山上原來的一百多人,四百多人要吃喝拉撒,立馬就缺衣少物,有些人還隻能露宿室外。更麻煩的還是當地的官府看到幽棲寺收留流竄而來的僧尼,立馬就不高興了,別人都不敢收留,就你膽子大?要是真的有亂黨藏匿在其中,怎麽辦?再說了,就算沒亂黨,可是人都跑你那兒待起來了,兄弟們在外麵抓誰回去邀功請賞啊。於是,官府就立即給幽棲寺下命令,不允許法融大師他們收留外來人員。
可是法融大師卻是一根筋,卻並沒有理會當地的官府,繼續收留前來投奔的僧尼。並且拿出江湖大哥的氣派出來對他們說道:“你們來投靠我,那就是你我上輩子修來的緣分啊。這個緣分,我一定會珍惜的,所以,隻要我在這裏,保證和你們有衣同穿,有飯同吃,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番話說得慷慨激昂,大家聽了都非常感動,心腸軟點的更是稀裏嘩啦的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可是感動歸感動,很多人好不容易逃上山來後,依舊沒有住的地方,依舊沒有哪怕是一碗稀粥喝。於是,有些忍耐不住的人又被迫下山,再次四處逃命。
法融大師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啊,沒有住的還好點,大不了露宿荒野嘛,可是沒有吃的,那可真要命啊。於是,法融大師安慰大家道:“大夥兒不要慌,我在這兒還是有點影響力的,還是有很多的皈依弟子和信眾的,我這就下山到我的老家丹陽去給你們籌集糧食,確保你們都有吃的,你們就安心的待在山上吧。”說完,法融大師就一個人下山往丹陽去了。而且,也隻有法融大師敢一個人下山,因為山下到處兵荒馬亂的,官府也在四處搜捕到處亂走的僧人。所以,大夥隻有看著法融大師一個人離去卻毫無辦法。
望著法融大師遠去的身影,很多人都是半疑半信的。這裏到丹陽,有八十多公裏,那個時候,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全部靠走啊。而且外麵兵荒馬亂的,大家躲還來不及,你還下山去,並且還是僧人身份。再說了,山上有四百多人,一天要吃多少?一個月又要吃多少?在這種兵荒馬亂的時候你能籌集到這麽多的糧食嗎?就算是籌集到了,你一個人能背多少回山來?四百多人,就等著你一個人化緣來養活,能行嗎?
法融大師到了丹陽後,就四處化緣,八方求助,大家一看是法融大師來化齋飯,沒有那個吝嗇自己的財物,都紛紛把自己家的糧食供奉給法融大師。法融大師隻要湊夠了一石八鬥的,便立馬背起就走,趕緊往幽棲寺跑,山上還有四百多人等著自己背上的糧食活命呢。
山上的人在等待中坐立不安,因為大家都是空著肚子在等啊,都是在等米下鍋啊。許多人在路口望了又望,都希望能早點看到法融大師回來的身影。
來了,終於來了,法融大師在眾人望眼欲穿的盼望中,終於背著糧食出現在了上山的路口。
唐朝的一石,相當於現在的53公斤,法融大師背著106斤的糧食,行走八十多公裏的路回來,還要爬山路,這不得不說法融大師的身體那是倍兒棒。看來,平時的禪定功夫沒有白練。
不過,這一石糧食對於山上早就饑腸轆轆的四百多僧侶來講,似乎少了點啊。確實,四五個人一天吃一斤米,是少了點。少了,那我再去化緣就是了。二話不說,法融大師拿起口袋,又往丹陽出發了。
就這樣,法融大師每天都要往返丹陽兩趟或者三趟,背回糧食來確保山上的僧侶們不餓肚子。
山上的僧尼們安全暫時保證了,肚子也能每天填飽了。大家吃飽飯了閑著沒事聚在一起,便開始議論了起來。從幽棲寺到丹陽八十多公裏,來回就是一百六十多公裏,如果來回兩趟就是三百二十多公裏,如果來回三趟就是四百八十多公裏,並且背上還有少則幾十斤多則上百斤的糧食,一個人怎麽可能每天從丹陽來回兩三趟呢?而且天天如此。這就不是誰身體倍兒棒可以辦得到的了。所以,一番議論後,大家全把法融大師當做神人一樣的看待。
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女皇帝陳碩真並沒有在皇帝位置上坐多久,不到兩個月,她的起義軍就被官兵剿滅了,而陳碩真也被活捉,並且在官府殘酷的折磨和無恥的淩辱中死去。
起義軍被剿滅後,官府照例在吳越地區大肆搜捕所謂的叛黨餘孽,原先從幽棲寺離開的那些僧尼,因為下山後沒有任何寺廟敢收留他們,他們自然就成為官府的階下囚,很多人進了大牢,受到了官府的嚴厲拷打,許多人被屈打成招成為叛軍餘孽從而被判刑,還有一些人因為不堪監獄的淩辱,從而選擇了自殺。
相反,那些在幽棲寺待著的僧侶們,反而一個個都平安無事,因為大家都可以互相證明,自己當時在山上,沒有參與起義軍作亂。更因為法融大師的影響力,使得當地的地方官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而對幽棲寺的僧侶們網開一麵。
法融大師學富五車,口若懸河,並且禪定功夫登峰造極,而且還受到過達摩佛學院第四任院長道信大師的親自教誨,最為關鍵的還是能在危難當中挺身而出,為落難的僧尼們提供避難場所並保證衣食住行。所以,法融大師在江南地區的聲望空前高漲,直至無人可及。法融大師也受到了從官府到普通民眾的熱烈追捧。從而也使得他所創立的牛頭山佛學院能雄踞江南,進而能和弘忍的東山佛學院相媲美。
唐高宗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司空蕭無善來請法融大師去主持南京的第一大寺建初寺,法融大師幾番推辭,可是蕭無善卻死賴著要法融大師前往主持,而且不去還不行。法融大師看見推辭不掉了,便馬上把自己的首席大弟子智岩叫來,當眾委任他為牛頭山佛學院的第二任院長,並且囑咐智岩要把牛頭山佛學院長久的開辦下去,不要斷絕了。
法融大師收拾好行李,將要下山的時候,對著前來送行的僧眾道:“我此一去,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到這個地方來了。”這個話說得就好像是和僧眾生離死別一般。
法融大師剛一走出寺門,山上的飛禽走獸一個個都哀號不已,而且逾月不止。以前莫名而來的飛泉,也被泉水激起的沙石填滿,再也不會湧出泉水來了。法融大師宴息的草屋前本來有四棵高大的梧桐樹,卻在五月正是繁茂的時候,突然一夜之間全部枯竭。看來,天地間的生物,都感覺到了法融大師要離去了的信息。
果然,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三日,法融大師在建初寺無疾而終,享年六十四歲。法融大師圓寂後,被弟子們於同月二十七日安葬在了南京的雞籠山。下葬那天,前來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官員和僧眾多達萬餘人,各種旗幟漫天飄展,各種送喪的樂器吹打得震動山野,熱鬧非凡。而且法融大師圓寂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結果前來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信眾越來越多,以至於法融大師的弟子們不得不再次組織遺體告別儀式,這才滿足了廣大信眾的願望。
法融大師雖然在身前享有巨大的聲譽,並且說法如雲,可惜現在流傳下來的著作隻有一篇不足八百字的《心銘》和《絕觀論》。圭峰宗密在《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中載其禪學思想為:體諸法如夢,本來無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迷之為有,即見榮枯貴賤等事。事跡既有相違相順,故生愛惡等情,情生則諸苦所係。夢作夢受,何損何益?有此能了之智,亦如夢心,乃至設有一法過於涅槃,亦如夢如幻。既達本來無事,理宜喪己忘情。情妄即絕苦因,方度一切苦厄。此以忘情為修也。
其實最能體現法融大師禪宗本色的,是法融大師回答當時的博陵王的幾句問話。
博陵王問道:“恰恰用心時,若為安隱好?”
法融大師道:“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這幾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果任何一個人,能夠做到無事於心,於心無事,那麽對於禪道,你已登堂入室了。
法融大師雖然著述不多,但是卻開啟了牛頭山佛學院的輝煌時代,從大約公元646年受到道信大師的指點而大悟,到牛頭山佛學院第六任院長牛頭慧忠去世的769年,百多年來,不論外麵的風雲變幻,不論佛教的任何宗派此起彼伏,牛頭山佛學院都能牢牢地壟斷住江南地區的招生工作,常開不敗,並且可以和別家佛學院媲美。可惜的是,隨著牛頭山佛學院第六任院長牛頭慧忠的去世,牛頭山佛學院便很難在社會上招到學生了,並且最終在曆史的長河中逐漸煙消雲散,湮滅無聞了。
第四章:弘忍法脈和牛頭法脈
第一節 九朝高僧
在弘忍大師的東山佛學院,七百多名學生中,隻有十名學生獲得了“十佳學生”稱號。
在這十佳學生中,慧安國師,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老同學。慧安國師確實是同學們眼中的老同學,他不止在七百多名同學中歲數最大,甚至比師父弘忍大師還大二十歲,也比他後來的師弟六祖慧能大師足足大了五十七歲。而且慧安國師在這個紅塵俗世生活了一百二十八年,他的師父弘忍大師圓寂後,他都還在這個世上生活了三十五年。
慧安國師以128歲的高齡,經曆了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武則天、唐中宗(第二次複位並恢複大唐國號)九朝,這在中國禪宗史上,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在中國眾多的禪師中,慧可大師活了107歲,號稱“趙州古佛”的趙州從諗活了120歲,近代的禪宗泰鬥虛雲大師活了119歲(有人提出質疑)。但是都比慧安國師差一點點。
所以,在同學中,很少有人敢直呼慧安的名字。因為慧安國師的年齡比絕大多數同學的父親乃至爺爺的歲數都還要大,於是,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為老安。
慧安國師,公元582年,出生於湖北枝江一戶姓衛的人家,雖然相貌端雅,不染俗塵,但是估計小時候因為家裏窮,養不活孩子,於是慧安國師很小就跑到寺廟裏混飯吃去了,不過,他雖然在寺廟裏剃成了光頭出了家,卻是屬於非法剃度的那種,沒有在政府部門登記入冊,也就是說沒有僧籍。不過這也怪不得慧安國師,那個時候,私度沙門蔚然成風,一旦成為僧人,就意味著有飯吃,也不用去買高價房居住,還可以免勞役,更可以躲避掉要命的兵役。條件好點的寺廟,隔三差五還能發點香火錢。當然,愛好學習的人也可以好好的在寺廟裏修學佛法。有這麽多好處,誰不動點心呢。
但是,你高興了,皇帝老兒可就不滿意了,都跑去當和尚去了,地誰來種?工程誰來幹?兵員怎麽補充?賦稅怎麽收取?於是,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文帝楊堅下令,在全國各地清理整頓所有的僧尼,對於那些沒有僧籍的出家人,更是嚴厲整頓和打擊。這一下,隻有15歲的慧安國師在寺廟裏就待不下去了,隻好一個人逃入深山中去,躲避官府的搜捕。
年幼的慧安國師在深山中的日子,自然過得異常艱辛。但是,外麵的世界已經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山裏反而清靜些,那就先在這兒待著吧。一個人,正好修行。
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三月二十一日,才登上皇帝寶座八個月的隋煬帝楊廣,命令尚書右丞皇甫議征集河南、淮北地區的上百萬民夫去開鑿濟渠。同年,隋煬帝又征發淮南地區民夫十萬人去開鑿邗溝。
楊廣年年強征民夫修築大運河,搞得國家財政難以支撐,人民怨聲載道,而且最後竟然弄得田園荒蕪,餓殍遍野,讓人慘不忍睹。這不,就連隱居深山的慧安國師都看不下去了。於是,慧安國師離開自己長期隱居的地方,來到自己躲避了多年的紅塵俗世,八方奔波四處化緣,到處乞討籌集錢糧來救濟災民。最終結果還算不錯,經過一番努力,慧安國師籌措了相當多的錢糧,很多災民都因此而獲救,這不但救了很多人的命,更大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很多地區的社會治安,因為中國的老百姓曆來善良,隻要有口稀飯喝,人們就不會四處逃竄,更不會起義造反。慧安國師的善舉,在當時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從平民百姓,到朝廷上下,都對慧安國師交口稱讚,當然,隋煬帝楊廣對慧安國師的善舉也是非常感興趣,於是下詔,要求慧安國師入朝來見他,估計是要嘉獎慧安國師,或者給個一官半職的。慧安國師怎麽敢給可以弑父,並且可以搞得民不聊生的皇帝為伍呢。於是,慧安國師馬上就跑到太和山去隱居起來了。
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煬帝從東都第三次乘龍舟南下江都,此時,起義軍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了,隨後的事情,估計大家都曉得了,瓦崗軍、李淵的部隊、隋軍等等,大家打成一團,從而天下大亂。
在這種情況下,慧安國師在太和山裏就待不住了,於是,他拿著錫杖,背上個小包袱,來到了相對清靜的南嶽衡山的衡嶽寺,不過,他並沒有像寺廟裏的僧人那樣吃齋念佛,而是修習頭陀行。頭陀行別說普通老百姓辦不到,就是很多僧人,大多都不會去修習頭陀行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艱苦二字,如果非要在艱苦前麵加字的話,那就是異常艱苦。我們可以來看看頭陀行的十二條軍規,就曉得大家都不喜歡玩什麽頭陀行了:1、在阿蘭若處:即遠離聚落,住空閑寂靜處。2、常行乞食。3、次第乞食。4、受一食法,即日僅受一食。5、節量食,即於一食中節製其量。6、中後不得飲漿,即過中食後不飲漿。7、著弊納衣。8、持三衣,即持安陀會、鬱多羅僧、僧伽梨三衣。9、塚間住。10、樹下止。11、露地住。12、但坐不臥。
不過,光是修習頭陀行不行啊,佛經的詮釋,佛法的真諦,許多東西還得要靠老師教授才行啊,不然的話,自己永遠也明白不了佛法的真意,那自己出家幹嘛呢。慧安國師此時感覺到了自己雖然有點修為,但是真實的學問還是差了點。是該找個佛學院好好進修一下佛學課程了。
此時,弘忍大師的東山佛學院正開辦得風生水起,“道俗受學者,天下十八九,自東夏禪匠傳化,乃莫之過。”
遠在七百公裏外的慧安國師,在衡山上也感受到了從黃梅縣傳來的陣陣誦經聲。東山佛學院的聲譽竟然這麽大,看來自己該去考察一下這個學校,是不是值得自己去報考。於是,慧安國師依舊拿著錫杖,背著個小包袱,一個人獨自前往黃梅縣去看個究竟。
經過長途跋涉,已經年逾七十的慧安國師終於在大約公元652年,來到了弘忍大師的東山佛學院。進了校門,根本就不用什麽考察,看看學生們的學習勁頭,慧安國師就知道自己終於來對地方了。真是不容易啊,自己七十歲了,才有機會進入真正的課堂學習,才遇到真正的老師教導。
弘忍大師對於這個比自己還大20歲的老學生,自然也是敬佩有加,七十歲,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那個時候別說很多人活不到七十歲,(就是弘忍大師本人也隻活了七十四歲。)就是有人活到了這個年紀,早就在家養老了,誰還會長途跋涉近七百公裏來學習佛法呢。所以,弘忍大師對慧安國師除了敬佩有加外,在佛學上也是對其傾囊相授,毫不保留。從而使得慧安國師成為東山佛學院十佳學生中,最先畢業離校的學生。
慧安國師在弘忍大師的教導下,如饑似渴的學習著,在佛學院一待,竟然就是十二年。十二年,生肖一個輪回啊。既然是輪回,那麽自己也該回了。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作為十佳學生中第一個畢業離校的高齡學生,慧安國師拜別弘忍大師,一個人來到了終南山。
終南山山清水秀,風景秀麗,地處秦嶺,龍脈所在,高人輩出,仙氣縱橫,前有都城,後有深山。所以自古就是學佛者、修道者或者文人騷客隱居的首選地之一。山中曆來隱士眾多。
這不,就連慧安國師也來到了終南山找了個僻靜的石壁隱居。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慧安國師在石壁下待厭了,又換了個地方繼續隱居。這次他來到了止滑台,自己搭了個異常簡陋的草亭,除了上麵有擋雨的茅草外,根本就沒有所謂的門窗牆壁之類的,完全四方袒露,草亭裏麵也沒有任何的家具家電廚具餐具,隻有繩床。說是床,其實就是一根繩子懸掛在空中,雖然取材方便,製作簡單,但是不論是坐也好,還是睡也好,都是需要非常高的功夫才能辦到的。何況現在的慧安國師,已經是百歲高齡的長壽老人了。哪位讀者朋友要是覺得繩床好玩,可以自己去找根繩子試試,看看自己能不能在繩床上打坐或者睡覺。
慧安國師就像個老頑童一般,不在地上打坐,也不在床上休息,而是依舊保持著早年自己頭陀行的風格。一天到晚在那根所謂的繩床上或坐或臥。當然,一個人無聊的時候,慧安國師一個人也會在繩床上蕩會兒秋千的。
慧安國師對於自己簡樸甚或艱苦的生活早就習以為常了,他早已習慣兩個字:頭陀。但是,慧安國師住宿條件異常簡陋的情況,不知怎麽的居然傳到深宮中的皇帝耳朵裏了,也許終南山離長安隻有二十五公裏吧,比較近,所以各種小道消息傳得快。唐高宗李治聽說後,立馬就不高興了:這怎麽行呢,慧安大師百歲高齡了,那裏山高路陡的,上上下下的要是把腳扭了咋辦,把腰閃著了咋辦?那裏夏天那麽熱,被蚊蟲蛇蠍叮咬了咋辦?那裏冬天那麽冷,慧安大師歲數又那麽大了,被風吹感冒了,誰負責?手腳被冷起凍瘡了,怎麽辦?從繩床上摔下來傷筋動骨了,怎麽醫治?冬天大雪封山了,找不到野菜,肚子餓了怎麽辦?即使身體倍兒棒,萬一一個人寂寞了,誰陪他吹牛聊天?你們太不尊老愛幼了。讀者諸君千萬不要以為紅塵洗夢是在這裏插諢打科說點好笑的話,因為這就是古往今來所有隱居之人的真實寫照,隱居,看著是個高雅的詞語,實際上隱居背後的艱苦生活,是一般人不堪忍受以及難以想象的。從前的慧安國師如此,現在依舊在終南山各處隱居的近五千名“終南隱士”同樣如此。
所以,唐高宗李治把身邊的人訓了一通後,立馬下詔建造招提寺,然後派人去請慧安國師到寺裏居住。
但是慧安國師就像個老頑童一般,在招提寺住了十五年後,又覺得這個地方自己住厭煩了,於是117歲的慧安國師,居然拄著錫杖又長途跋涉來到了嵩山,當慧安國師站在嵩山之太室山上時,看著四周的景色和地勢,慧安國師不禁感慨萬千:這裏才是我最終的歸屬之地啊。而且,自己的小師弟法如十幾年前主持過嵩山少林寺,這裏也算是有東山法門的法統存在的。於是,慧安國師就在太室山積翠峰下的會善寺安居了下來。
117歲高齡的慧安國師決定在太室山會善寺定居了,消息傳開,四方八麵學佛的修禪的僧人立馬就湧了過來,匯集在慧安國師身邊學習禪道。
有兩個年輕的僧人,也聽說了慧安國師在嵩山會善寺定居的消息,於是,兩人便結伴來到會善寺,找慧安國師討教禪法。他們就是坦然同學和懷讓同學。
兩人見到慧安國師,行禮之後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這個問題,幾乎成為了學僧提問的口頭禪,就看老師如何回答了。
慧安國師作為第一個在東山佛學院畢業離校的高材生,自然心頭有數:“何不問自己意?”你管別人幹嘛呢,你得在意你自己的心思和行為才對啊。你得反觀自身才是正路啊。
兩人繼續問道:“如何是自己意?”看來,他們兩人卻是有點迷失了自己,暫時還沒有發現自己的本來麵目。
慧安國師道:“當觀密作用。”
密作用?兩人還是有點迷糊:“如何是密作用?”
慧安國師這次沒有說話了,既然是密作用,話肯定是說不好不好說不能說的啊。於是,慧安國師望著他們,把眼睛閉上又睜開,睜開又閉上,如此來啟發他們。
坦然同學悟性極高,在慧安國師眼睛的閉合中,馬上就領悟了禪機,明白了自己的最終歸宿,所以他馬上叩拜慧安國師,並且留著了國師身邊,成為了國師的侍者。
可是懷讓同學卻在一旁麵對慧安國師的開示茫然不知所措,禪機,那是稍縱即逝的,所謂思而知慮而得,那是教下之風,遠在禪門之外。慧安國師望著還在沉思的懷讓同學道:“小懷讓啊,看來你的機緣不在這裏啊,我有個同班同學,叫慧能,現在在韶州寶林寺辦了個佛學院,他雖然比我小了很多,但是深悟禪機,並且能對不同的人隨機開示,說法如雲。你可以到他的佛學院去看看,也許你的機緣在他那兒。”
對於那些開悟了的禪師來講,他們的心胸都是寬闊廣大的,不會有什麽門戶之見。從慧安國師叫懷讓同學去參學慧能大師就可以看出來。不但如此,慧安國師在自己圓寂前,還把跟隨了自己十幾年的得意弟子淨藏派到韶州寶林寺佛學院去,找慧能大師學習禪法。
而且幾乎在同一時期,慧安國師的另外一名非常優秀的同學神秀大師,也多次派出自己的弟子,到慧能大師的佛學院去參觀深造。
懷讓同學在慧安國師那兒不能有所得,隻好拜別慧安國師和坦然同學,一個人向著韶州寶林寺而去。不過,這一去,懷讓同學便徹底改變了中國禪宗整個的格局,除了因為他的徒弟馬祖道一“踏殺天下人”外,更是因為後來的中國禪宗,被臨濟宗占據了十之八九,而臨濟宗的法脈來源,就是懷讓同學。所以後世的禪師在各種禪宗典籍上,把凡是懷讓這一脈的,都寫著南嶽下多少世。自然,各種禪宗典籍上都把懷讓同學稱為南嶽懷讓。
武周久視元年,公元700年,東都洛陽上陽宮,武則天望著鏡子裏麵的自己,雖然容顏端莊,皮膚嬌嫩,氣色紅潤,但是,武則天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外在的保養而已,他們不管有多厲害,都無法阻擋自己已經七十六歲高齡的存在。
武則天歎了口氣,自己已經老了,身體在一天天衰朽,精氣神在一點點的從自己的體內逃逸。這個世界沒有人能抵擋得住時間的進攻。就連自己作為帝王之尊都辦不到。何況,自己還做過那麽多讓人議論紛紛的大事呢。自己如何才能心安呢?
這個世界真的就沒有人能和時間對抗嗎?人不行,那麽菩薩呢?佛呢?也許,隻有他們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和肉體找到最終的歸宿吧。
少年學儒,中年學道,老年學佛,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中國人一個根深蒂固的傳統。
武則天也不例外,何況,她還正兒八經的當過兩年多的尼姑呢,雖然不是自願的。
“你們知道佛門中有哪些道行高深的高僧,值得朕去請教的?”武則天對著身邊的人道:“對了,要歲數大點的,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就算了。”武則天隨即叮囑道。自己都七老八十了,自然不會去和那些年輕的僧人套近乎。
能在皇帝身邊混飯吃的人,自然個個都是皇帝肚子裏的蛔蟲,皇帝有什麽心思,他們自然是在時時揣摩的。
“聖上,當陽玉泉寺的神秀大師身長八尺,厖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而且禪法高深,學侶盈門。此人可謂並世無雙,可以一見。”
武則天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對了,聖上,少室山的慧安大師也是深有道行之人,而且已經118歲高齡了,如此長壽之人,實不多見,聖上可以招來看看。”
“嗯,不錯,那就把他們都喊來吧,朕要向他們討教佛法真意。”
“不過。”身邊的人欲言又止。
“說,不過什麽。”武則天望著他們道。
“聖上,他們一個94歲,一個118歲,都是非常高齡之人,此來東都洛陽,路途遙遠,恐怕他們走不來。”
“走不來,那你們就不能把他們給我抬來嗎?”武則天堅定的道。
慧安國師終於來到了大唐的東都洛陽,武則天非常高興,也像對待神秀大師一樣,武則天也要拜慧安國師為師,慧安國師沒辦法,皇帝要拜自己為師,你收不收都得收啊。這樣,慧安國師就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第二個以禪師身份成為國師的人。第一個以禪師身份成為國師的人,自然就是比他早一點進宮的師弟神秀大師了。
望著慧安國師硬朗的身子骨,精神矍鑠的神態,鶴發童顏的容貌,武則天有點疑惑了,他到底活了多少年呢?不過,光是自己想,那是永遠也沒有答案的,還是親自問問吧。
武則天問慧安國師:“大師多少歲了啊?”
慧安國師回答:“不記。”
武則天有點吃驚:“何得不記?”
慧安國師道:“生死之身,就像一個圓環一樣循環不已。這個圓環從任何一個點出發,都是沒有終點和起點的,既然這樣,又何必花心思去記它呢。況且我們的心識起伏不停,流注不滅,根本就沒有中斷和停止的時候,見世事起滅不停者,實在是人的妄想啊。所以從初識至動相,滅時亦隻如此,又有什麽年月日而可記呢。”
這真是禪家之本色啊,一番高論,武則天聽得大為歎服,從而對慧安國師更加尊敬了。
不過,武則天雖然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少女時代那顆頑皮的心卻並沒有在宮廷的血雨腥風中淋濕。她忽然有了一個想法,而且這個想法想著想著竟然連她自己都不由自主的臉紅了起來。嘴皮子功夫那個出家人都會耍,而且都是整得一套一套的。那咱們來玩點實際的咋樣。
第二天,武則天把神秀大師、慧安國師還有另外幾個一起被請進宮供養的高僧都請了來,不過這次並不是請他們來說法的,而是請他們來宮中洗澡的。
這幫高僧們一個個都是老態龍鍾七老八十的人了,平時的生活起居大都都是由侍僧來照料打理。可是那些侍僧早就被大內侍衛攔在大門外了。屋裏就是一幫老和尚,而且每人都是單間單桶。有的老和尚別說洗澡,就是自己的僧衣都無法脫下或者穿上。不過這些都不用擔心,這是在皇宮,有的是下人。而且,伺候他們洗澡的人,武則天早就為他們準備好了,那就是宮中那些一個個如花似玉的妙齡宮女。
武則天當政時代,那是唐朝女性最為揚眉吐氣的時期,也是女性著裝最為大膽的時期。本來平時著裝就開放,何況現在還是要進入澡堂。
所以,當那些隻披著薄紗的妙齡宮女一個個上來為老和尚寬衣解帶的時候,這些老和尚一個個嚇得麵無人色,自己當了一輩子的和尚,現在怎麽敢赤身裸體的讓幾個妙齡女子來給自己洗澡搓背抹擦全身呢。所以,那些高僧看到一群幾乎全裸的妙齡女子圍了上來,比驚弓之鳥還緊張,那裏還顧得什麽宮廷禮儀了,一個個連滾帶爬跌跌撞撞的就衝出了澡堂。
不過,還剩了一個人。還有一個人躺在溫暖的木桶裏,微閉著雙眼,似乎正沉浸在帶有花香的澡水裏。你們能脫得了我外在的僧衣,你們還能脫去我內心的佛性嗎?
既然你不走,那宮女們就得上來伺候你洗澡了。
沒事,給我的身體澆水吧,但是你們知道嗎,水能洗塵,水還洗水嗎?塵不自生,塵水兩忘,就更不是你們所能了悟的了。
沒事,給我搓背吧,反正我也夠不著。可是,這個塵世的汙垢,幾桶水就能清洗幹淨嗎?
沒事,給我抹擦全身吧,我幹幹淨淨的來,也讓我能幹幹淨淨的走。
真舒服,宮女們的服務質量真好,木桶的質量真好,桶中的水真是清淨,水中特意加入的花瓣真香。
慧安國師穿好僧衣,滿身舒坦神態安詳的離去了,留下了遍地的問號和滿屋的驚異在皇宮中。
武則天在一邊,長長的敬歎道:“進入水中,才知道誰是真正的高個子啊。”看來,還是慧安國師能徹底明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真意啊。
皇宮裏不好玩,真不好玩,尤其是那個女皇帝,更是有點不好說。算了,還是在山上待著舒暢點自由點。於是,慧安國師以身體有恙為借口,重新回到了少室山。
不過,慧安國師沒待上幾年,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傳來了。神龍二年(公元706年)二月二十八日,神秀大師在東都天宮寺圓寂。慧安國師得到消息,感到非常難過。神秀大師想當年在東山佛學院,不但是自己的同學,而且還是班長,後來更成為可以代師行教的助教。更是以禪師身份成為國師的第一人。在生前不論聲譽氣勢權利弘法傳教,上百年來都無人可以過之。現在圓寂了,實在是佛教界的巨大損失啊。
於是,慧安國師不顧自己已經125歲高齡了,起身前去追悼自己的老同學神秀大師。不過,東都天宮寺自己是不會去的了,那就到神秀大師生前長期住宿的當陽玉泉寺去吧。
此時,武則天已經去世了,皇帝變成了重新掌權的唐中宗李顯。李顯得知慧安國師又出山了,而且來到了玉泉寺,於是就在當年的九月份,親自敕賜紫衣,並且禮請慧安國師入宮。
既然皇宮裏沒有了那個頑皮得有點讓人受不了的女皇帝,那就去看看吧。於是,慧安國師又來到了宮中接受皇室的供養。這一待,就是三年。但這三年慧安國師也沒閑著,也用心思培養了二十七名弟子,也算是表明了自己並不是在皇宮裏白吃白喝的,自己還是為佛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的。但是現在,慧安國師確實老了,他已經128歲高齡了,歲月不饒人啊。慧安國師自己也感到了自己時日無多了,於是,唐景龍三年,公元709年,慧安國師辭別了皇宮裏的那幫人,在弟子們的護送下,回到了嵩山會善寺。落葉總要歸根的啊。
公元709年三月三日,慧安國師也像曆來的那些高僧一樣,開始為自己安排後事了。他叫來弟子,對他們道:“我死了以後,你們不要為我修建什麽墳墓,那樣做,不僅毫無意義,而且還白白的浪費掉世間的財物。”
弟子們聽了,一個個都麵麵相覷:“不給您建造墳墓,那師父的法體怎麽辦呢?”
慧安國師微微一笑道:“那還不簡單,把我丟在樹林裏就行了。”
把遺體往樹林裏一丟,然後就不管了,不用砍柴火化,不用挖墳埋葬,不用棺材裝殮,不用修建墓塔,除了費點抬遺體的體力外,幾乎一分錢都不用花,確實簡單。但是弟子們一聽,一個個都大驚失色:“我們怎麽敢把師父的法體丟棄在樹林裏呢。這不但是大不敬的行為,而且樹林裏陰暗潮濕,法體很快就會腐爛變質的啊。”
慧安國師笑了笑道:“不會的,我的法體不會腐爛變質的,而且不用你們動手,到時自然會有野火來焚燒我的身體的。”
慧安國師交代完沒一會兒,萬回法師竟然跑來探望慧安國師來了。萬回法師在當時可是非常有名的神僧啊,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皇親國戚,那怕是武則天唐中宗唐玄宗等人,都希望能得到他的某些指示,因為萬回法師說出的話那是非常準的,從沒有不應驗的。
萬回法師見到慧安國師後,拉著慧安國師的手,滔滔不絕的就開始長篇大論起來,並不時的把嘴巴湊到慧安國師的耳朵邊竊竊私語。但是,任憑萬回法師怎麽表演怎麽說話,慧安國師根本就不搭理他。萬回法師隻好一個人很無趣的走了。
五天後,公元709年三月八日,慧安國師一個人把自己的房間門關上,然後回去躺在床上,以吉祥臥安靜的離開了這個俗世。享年128歲。
慧安國師的弟子們自然不敢違背師父生前的叮囑,於是大家便把慧安國師的法體抬到了後麵的樹林中,然後遠遠地站在一邊。野火,哪裏有什麽野火呢。除了陰暗潮濕,還有點冷氣。哪裏有什麽火呢。師父的法體要是腐爛變質了,咋辦?
弟子們都在那裏忐忑不安的守候著,忽地,一點星星之火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然後迅速擴大,然後猛烈燃燒,然後,凶猛的火焰吞沒了慧安國師的遺體。看來,慧安國師早就預見到了今天的情形。
大火來得快,消失的也快,弟子們趕緊上前去查看師父的法體,慧安國師的法體已經被大火徹底燒毀了,比寺廟裏平時火葬僧人的大火燒的更為徹底。
弟子們小心翼翼的尋找著,古往今來的得道高僧,火葬後,都會留下舍利子的。慧安國師也不例外,這一次,他的弟子們居然在燒毀的遺體裏尋得了八十粒舍利子。大家喜出望外,趕緊把這些舍利子拿回去,然後建造寶塔供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