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國水雲間

愛寫字、愛園藝、愛烘培、愛旅遊、愛釣魚、愛攝影,夢想在楓葉國做個玩家的女子。
正文

【水雲間】【園藝軒】枸杞豐收的啟示

(2021-08-31 14:48:52) 下一個

 

聽同事說,枸杞結果大多在新枝上。一開春,就把園子裏長了幾年都舍不得剪的枝條全部剪掉,隻剩下幾個枸杞樁子。

 

一進六月,老樁們煥發出了無窮的生命力,新發出的枝條一兩周就遮住了園子的過道。每個新枝條真的都孕育著無數的花蕾。為保障道路暢通,每隔幾天要修一次枝。把朋友圈收集到的各種枸杞尖的吃法都試了個遍,還貪心地盼著今年枸杞能有個好收成。

 

八月開始,枸杞紅了。開始時萬綠叢中一點紅,偶爾進入眼簾令人欣喜。幾天後每天清晨可以摘上一把,個個紅潤飽滿。等不及清洗就一顆顆塞進嘴裏,感覺舌尖上的清甜微苦。接下來的日子,枝條上掛著的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紅果子讓人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

 

再後來,每天用來摘果子的時間越來越長,晾曬的盤子也換成了烤箱用的大烤盤。漸漸地,豐收的喜悅就變成了豐收的煩惱。

 

先說摘果子。枸杞枝條上有長長的刺,把手伸進濃密的枝條綠葉裏,手臂上總出現一條條紅道子,偶爾滲出鮮血。戴上手套,要麽手指不靈活,瞄不準果子摘不到,要麽不知輕重,把熟透的果子捏碎。再有,早上的太陽毫無遮攔地照在身上,汗珠順著頭發滴下,迷了眼睛是常有的事。

 

果子的保存是最大的問題。網上google了枸杞的晾曬工藝,首先需要“脫蠟”。就是把小蘇打粉拌入收獲的枸杞子裏,使枸杞表麵的果蠟脫落,這樣枸杞容易脫水。然後鋪曬晾幹,幾天後就可以收藏保存。

 

自己家產的純天然枸杞,我自然不願意加入小蘇打粉。那麽多不必要的鈉,吃到肚子裏,缺鹽少油的飲食就變得毫無意義。於是,枸杞的晾曬時間就延長了幾倍。麵對每天兩、三百克的收成,晾曬的工具很快就不夠用了。為了加快晾曬速度,先是把烤盤放到園子裏曬太陽,發現有小蟲、蒼蠅光顧。蒙上紗布,晾曬效果就像在家裏陰幹。聽同事建議,放入預熱50度的烤箱,幾個小時過後,發現枸杞居然烤熟了,完全不見了原先的油亮紅潤!看著自己辛辛苦苦,一顆一顆流血流汗摘下來的烤熟的暗紅色的難看的枸杞,實在有些欲哭無淚。心裏想著不再花這功夫,讓枸杞們自生自滅去吧。可是過後還是不願暴斂天物。既然舍不得扔掉,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把這些烤熟的枸杞熬成果醬。

 

將枸杞倒入不沾小湯鍋,加入白砂糖,小火熬製至水分蒸發,裝瓶後冰箱冷藏保存。喝菊花茶的時候,放一小匙,還是清甜微苦的味道,隻是少了整顆圓潤紅枸杞的賣相。

 

後麵再收的枸杞,還需要另辟蹊徑。聽朋友提起食物烘幹機,可以低溫吹幹水果蔬菜。立即在Costco網上買了一個,望眼欲穿地等著烘幹機上門。一周後收到烘幹機,迫不及待地將新摘的枸杞放進烘盤。烘了一夜發現,盡管把溫度調到最低(40度),中間靠風口的枸杞還是熟了!又考慮,也許是枸杞熟透了容易損傷。於是摘下剛變紅還帶有綠色的半熟枸杞,又烘了一晚。結果仍然烤熟了許多。幾天下來損失不小,生氣退了烘幹機。

 

走了這麽多彎路,終於回到了起點。調整了心態,一切都順其自然。依然每天要頭頂烈日摘果子,依然用最原始的方法在家裏慢慢陰幹。奇怪的是,放下了以往的浮躁和急功近利,我又開始享受豐收的過程。每天和小鳥們一起搶果子,然後放在盤子裏晾曬,耐心地等著枸杞們長出皺紋,顏色慢慢變深,最後變成了在我看來美麗妖嬈的枸杞幹。

 

今天終於摘下了最後一批枸杞,看著盤子裏堆成小山包的枸杞幹,心裏感觸頗多。任何一件事,如果一心隻注重結果和速度,人們大多會忽略過程中酸甜苦辣的感受。而我們需要學會的,應該是放慢腳步,靜靜地體會過程中每一個瞬間帶給我們的心靈愉悅與滿足。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