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譚點滴

評天下大事小事,抒懷中喜怒哀樂。有聊無聊,即興隨筆。冀望四海知音,或存觀省。
正文

202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2022-10-10 12:10:12) 下一個

今天早上,202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諾貝爾經濟學的全稱為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

三位經濟學家共同獲獎,分享一千萬瑞典克朗(約合不到90萬美元)的獎金。他們是:
Ben S. Bernanke,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USA
Douglas W. Diamond, University of Chicago, IL, USA
Philip H. Dybvig,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MO, USA

這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課題是銀行的功能及重要性。

他們回答了許多關於銀行的重要問題:

為什麽需要銀行?銀行為什麽那麽重要?為什麽對銀行管製那麽嚴?

我們知道,銀行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存款,然後向企業或個人貸款。
對銀行而言,存款是負債(liabilities),而貸款是資產(assets)。

存款和貸款的期限(maturity)截然不同。存款的期限較短。例如,checking 及 savings accounts 是所謂的活期存款,可以隨時提取。即使是定期存款,期限也較短。

而貸款的期限則較長,譬如3年企業貸款,4年汽車貸款,30年房屋貸款等等。

從這個角度看,銀行實際上起到了 maturity transformation 的作用。銀行在儲戶與貸款者之間搭起一座橋梁。這個作用非常重要,這也是銀行不可或缺的主要原因。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銀行,我們一般人不情願把隨時可能需要的錢長期借給企業或個人。這樣,企業的投資活動和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限製。

但這樣的 maturity transformation 也會帶來問題。最嚴重的問題是 bank runs (即銀行擠兌)。或許是聽到了什麽謠言,或許是出於什麽其他原因,儲戶爭相去銀行提款,生怕去晚了存款泡湯。銀行門前排起了長隊,可銀行的錢大都借貸出去了,不可能馬上收回來,而櫃台裏又沒有那麽多現金(cash) 或儲備(reserves)來應付擠兌,結果導致沒必要的 bank failures。

如何避免這種沒必要的 bank failures?

大體有兩個解決辦法。一個措施是對銀行儲備做出硬性要求,這就是 reserve requirements。美聯儲(美國的中央銀行)規定,銀行必須按一定的比例留出儲備。這些儲備可以是現金 (vault cash),也可以存在該銀行在美聯儲的賬戶上 (即 bank reserves),或兼而有之,其目的就是為了應對儲戶的提款。

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措施,是儲蓄保險 (deposit insurance)。有了儲蓄保險,bank runs 就會徹底避免。

在美國,儲蓄保險由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簡稱FDIC) 承保,目前的上限是 250,000 美元。這個保險不需要儲戶自己購買。銀行櫃台都有 “FDIC-Insured“ 的標記。Bank runs 在當今社會鮮有發生,主要歸功於這個儲蓄保險。

FDIC 成立於1933年,是美國國會對大蕭條痛定思痛反思後批準成立的。截至2021年底,美國銀行業( FIDC保險的)儲蓄總額為 18.4 萬億美元。

中國尚沒有啟動儲蓄保險。前不久在河南一些村鎮銀行發生了銀行擠兌事件。如果有了儲蓄保險,這類事件不會發生。

Bernanke 獲獎主要基於他對1930年代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的研究。他的研究結果表明,大蕭條氤氳持續不散的主要原因與銀行有關。由於擔心儲戶擠兌,銀行不願意把吸收的存款貸給企業,而是投資在流通性比較高的證券裏。這樣,可以隨時賣掉這些證券,以備不時之需。結果,企業即使有好的投資項目,也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結果造成投資不足,經濟持續低迷。從1930年1月至1933年3月,美國工業生產量下降了46%,失業率高達25%。其他西方國家也陷入了大蕭條。

Bernanke 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恰好趕上了 2008-2009 年國際金融危機。他的研究結果派上了用場,給了他施展才能的舞台。“Banks are too big to fail” 這一說法是有理論依據的。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銀行為什麽那麽重要?

很簡單,因為銀行不穩,經濟就會陷於困境。

2022年10月10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茲德 寫道:“what is the alternative? 如果不去救助,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Alternative 當然有,比如采用達爾文主義的態度,誰過於冒險,賭博賠了,讓它自生自滅。過幾年,隻有合理冒險的銀行得以生存,美國土地上就隻有這類銀行,過於冒險的銀行都垮光了。
如果誰過於冒險,賭博賠了,政府立刻救助,達爾文主義就永遠不會發揮作用,不適合生存的銀行永遠不會倒閉,那種“賺了歸自己。賠了讓納稅人救助”的人就會永遠興旺發達。
要使這個達爾文主義的態度可行,必要條件是銀行不能大到“too big to fail”的程度。到了那個臨界值就分拆。這樣,銀行不太大,垮了也不會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最多隻會使那些銀行的首領個人財富縮小。
解決辦法很簡單。隻要政府有意誌去執行就可以做到。
美國政府在其他行業已經做過多次了,比如分拆 AT&T。隻有在金融界做不到。
茲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新林院' 的評論 :
"有些大銀行不合理地冒險,或大賠,或大賺。賺了歸自己。賠了讓納稅人救助。這合理嗎? "
Good question.
確實不合理。
但問題是:what is the alternative? 如果不去救助,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所以,先救助,止血,然後再解決你提出的問題。
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 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其宗旨就是試圖解決你提出的問題。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茲德 寫道:【Bernanke 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恰好趕上了 2008-2009 年國際金融危機。他的研究結果派上了用場,給了他施展才能的舞台。“Banks are too big to fail” 這一說法是有理論依據的。】
Bernanke 在 2008-2009 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救助了一些瀕臨垮台的大銀行。
有些大銀行不合理地冒險,或大賠,或大賺。賺了歸自己。賠了讓納稅人救助。這合理嗎?
銀行大到“政府不會讓它垮”的程度以後,還有什麽動機避免過於冒險呢?
茲德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快樂紅寶石19' 的評論 :
謝謝留言。中央財大?
資本論和國富論都是經典。國內學資本論,西方學國富論。但閱讀原著(或翻譯)的人比較少。
快樂紅寶石19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的解說與分享!我在大學讀的就是經濟係。也對這次的經濟學獎特別關注了。我們當年是財政部第一批改開以來,在上海招收的40名經濟係學生。當年學的也是雲裏霧裏。隻是記得《資本論》學了好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