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譚點滴

評天下大事小事,抒懷中喜怒哀樂。有聊無聊,即興隨筆。冀望四海知音,或存觀省。
正文

讀《老殘遊記》

(2025-02-07 07:26:43) 下一個

《老殘遊記》一開篇,主角老殘隆重出場。老殘原姓鐵,單名一個英字,號補殘。因慕懶殘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這“殘”字做號。不知不覺,這“老殘”二字便成了鐵英的別號了。 短短數語,既點明了老殘的姓名和字號,又通過“懶殘和尚”的典故,預示了老殘的個性和為人。

這懶殘和尚又是何方神聖?《老殘遊記》沒有交代,但我們可以查一查。據唐人袁郊在《甘澤謠》記載:“懶殘者,天寶初,衡嶽寺執役僧也。退食,即收所餘而食,性懶而食殘,故號懶殘也”。懶殘和尚生性懶惰,專吃別人的殘羹剩飯。但懶殘和尚絕非尋常之輩,他夜間吟誦佛經,聲音響徹山林,而且身懷絕技,料事如神堪比諸葛亮。

話說老殘三十多歲的時候,遭遇了中年危機。他原本是江南人氏,當年也曾讀過幾句詩書,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教書沒人要他,學做生意又嫌歲數大,不中用了。他的父親原也是個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會索賄受賄,白白在官場混了二十年,告老還鄉時也沒攢下幾個錢。老殘哪有資格啃老呢?

三十多歲的老殘,既無祖業可守,又無行當可做。俗話說,三十而立。到了這把年紀,“饑寒”二字就漸漸地相逼來了。正在無可如何,可巧天不絕人,來了一個搖串鈴的道士,說是曾受異人傳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所以這老殘就拜他為師,學了幾個口訣。從此也就搖個串鈴,走街串巷,替人治病糊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其實,老殘豈止搖鈴串走江湖這點本領。隨著遊記的展開,老殘的其他本領也逐一顯露。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這不,掐指一算,老殘已年過半百了。這一年,老殘搖著串鈴,來到了山東。

山東可真是個好地方。第一回,老殘來到登州,就是現在的蓬萊,並托夢帶我們去了一趟蓬萊山。這蓬萊山上,有個蓬萊閣。這閣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麵看城中人戶,煙雨萬家;東麵看海上波濤,崢嶸千裏。所以城中人士往往於下午攜尊挈酒,在閣中住宿,準備次日天來明時,看海中出日。趕的巧,說不定還能看到海市蜃樓呢。這蓬萊閣,咱也去過兩趟,確實是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

當然,老殘和兩位好友沒有看到海市的虛情,蜃樓的幻相,卻目睹了一場民不聊生的人間鬧劇。這場鬧劇的細節,在這裏不具體描述了。《老殘遊記》本意不在旅遊,而是揭露和諷刺當時的社會。單從第一回的標題“土不治水曆年成患 風能鼓浪到處可危”,讀者便能猜出個端倪。難怪魯迅把《老殘遊記》歸類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其它三部是李寶嘉(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以及曾樸的《孽海花》。

《老殘遊記》的作者為劉鶚。劉鶚(1857-1909),字鐵雲,又字公約,祖籍江蘇鎮江人。劉鶚雖然出身官宦家庭,但卻不喜歡科場,不願走科舉入仕道路,而是廣泛地涉獵醫學、水利、音樂、算學等實際學問,並縱覽百家,喜歡收集書畫碑帖、金石甲骨等。劉鶚曾在淮安府城南市橋開煙草店,因不善經營而歇業,後曾去揚州行醫。這些背景與《老殘遊記》裏的老殘很相似。劉鶚後又赴南京參加鄉試,未終場即回。科舉失意後的劉鶚,徹底絕了仕途的念想,轉而熱衷於經商。與人在上海合開書局,也以失敗告終。後來代表外資赴山西開采煤礦,成為第一代洋買辦,賺了一筆錢,並陸續興辦過其他一些實業。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劉鶚開始寫《老殘遊記》。據說,他寫這部書的目的,是想用該書掙來的稿費資助好友。跟遊記裏的老殘一樣,劉鶚也是位很講義氣的人。

此外,劉鶚信奉太穀學派,該學派主張“一蟻之饑如已之饑,一蝶之寒如已之寒”,每個弟子要立誌或以“教天下為已任”,或以“養天下為已任“。劉鶚就立下以“養天下”為已任的終生目標。他屢戰屢敗,但百折不撓,或許是靠這個信仰支撐。劉鶚借《老殘遊記》裏的一回,特意宣揚了一番自己的信仰。

言歸正傳,雖然歸類為譴責小說,但《老殘遊記》其實沒敢對當時的社會有過多的譴責。該書揭露的不過是酷吏和苛政,特別是那些簡單粗暴、屈打成招而造成的冤假錯案。該書寫於光緒年間,雖然那時大清已搖搖欲墜,但寫書時總不能與朝廷公開作對吧。

前麵提到,老殘除了走街串巷賣狗皮膏藥外,還有其他的非凡本領。他擔挑裏裝著周易莊子,滿腹經綸;詩詞信手拈來,揮毫題壁;上可與撫台大人談論黃河治理,與隱士交流人生哲學,下可混跡於三教九流;他廣結各路英雄豪傑,救民女於水火之間。當然,老殘最大、且發揮到極致的本領,就是利用其聰明才智,以及在江湖上結識的人脈,敢於麵對酷吏,對一些冤假錯案進行翻案。

看官或許要問,老殘如此本領,為什麽不去做官?當個包公那樣的青天大老爺不很好嗎?可做官這事,有兩個問題:一是能不能做,二是想不想做。通過科舉入仕,這條路已被堵死,因為老殘八股文做得不通。不過,按那時的官場製度,老殘本還可以被推薦做官的,而且他也得到了一些權貴的賞識和強烈推薦,但老殘總是婉然拒絕。這不免引起一些人的好奇。有人問道:“先生本是科第世家,為甚不在功名上講求,卻操此冷業?雖說富貴浮雲,未免太高尚了罷。” 老殘歎道:“閣下以‘高尚’二字許我,實過獎了。鄙人並非無誌功名:一則,性情過於疏放,不合時宜;二則,俗說‘攀得高,跌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輕些的意思。” 遊記後麵還有幾次,老殘出來解釋為什麽不去做官。

看來,天下不願做官的人為數不少。老殘也太瀟灑了,令人羨慕。

不過,撇開所謂的“譴責”本意,《老殘遊記》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對人物和景色的描寫。請讀者原諒我在這方麵多費些筆墨。

遊記第二回,老殘來到山東濟南府。濟南號稱泉城,以“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名揚海內外。有名有姓的就有七十二泉。其中的趵突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黑虎泉也相當有名。除了泉,濟南還有千佛山和大明湖,所以才有“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請我們跟著老殘,借劉鶚的筆,欣賞一下大明湖吧:

“朝南一望,隻見對麵千佛山上,梵字僧樓,與那蒼鬆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裏麵,仿佛宋人趙千裏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裏長的屏風。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裏,顯得明明白白,那樓台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千佛山在濟南府南麵,大明湖在北邊,相隔至少二三十裏吧,老殘能在大明湖看到千佛山的倒影,未免有點誇張。不過,當年沒有高樓大廈阻擋,清澈的大明湖湖麵呈現千佛山倒影,誰敢說隻是幻境?我們還是權且當真吧。

《老殘遊記》最令人難忘,也最精彩的描寫,是大明湖湖畔黑妞和白妞兩姐妹的說書絕調。 一紙說書的通告,便讓舉國若狂,萬人期待。正式開場時,妹妹黑妞先上場,但見她左手取出梨花簡,夾在指頭縫裏,丁了當當地敲起來。右手握著鼓錘子,凝神聽那弦子的節奏。“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穀,乳燕歸巢。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簡直太美妙了。此曲唱罷,觀眾歎為觀止,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不知情的看官還以為是這就是傳說中的白妞呢。可是跟白妞比起來,黑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黑妞的好處是人能說得出,但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能學的到,但白妞天賦異秉,她說的書,是絕唱,別人學不到。

鋪墊到此,白妞終於緩緩登場。白妞的說唱,任何轉述都會在原文麵前相形見絀。我們還是看劉鶚是怎樣描寫的吧:

 “王小玉(白妞)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隻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髒六腑裏,像熨鬥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麵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幹仞,以為上與大通;及至翻到傲徠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徠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裏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鍾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我的天呐,這簡直是天籟之音。試問當今歌壇,誰人能比?最後定稿時,驀然間想起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裏楊子榮打虎上山那一唱段(童祥苓原唱)來了。打開油管聽了幾遍,隱隱約約能聽出白妞說書。

劉鶚對白妞的讚美,估計是受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影響。下麵是《琵琶行》裏彈琵琶那部分,我們可以對比一下: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一個說書,一個彈琵琶,時間跨度一千多年,但堪稱絕配。一篇是散文,一首是律詩,體裁不一樣,但又似曾相識。

在第三回,老殘遊金線泉和黑虎泉。劉鶚對這兩大名泉的描寫,也是精彩絕倫。老殘在金線泉池子邊端詳,看見一條線,仿佛遊絲一樣,在水麵上遊動。之後又去位於南門外的黑虎泉,但見一個石頭雕的老虎頭,一股股泉水從老虎頭口中噴湧而出,從池子這邊直衝到池子那麵,然後轉到兩邊,流入護城河中。這黑虎泉,咱最為熟悉,也有特殊感情。中學時代,黑虎泉旁邊有個公共遊泳池,我夏天常去那裏遊泳。至於千佛山,那就更熟悉了。高中那兩年,天氣允許,幾乎每天早上都會跑步到千佛山腳下,徜徉在桃花源裏,呼吸著新鮮空氣,背背英語單詞或語文政治,再跑回家吃早餐,然後才去上學。高中那兩年基本就這麽過來的。

所以,《老殘遊記》,尤其是劉鶚筆下的濟南,咱是由衷地喜歡。不過,中學時代,隻讀過前麵兩三回。當年,一切都為高考,哪有興致讀閑書?這次趁機補全,了卻了一樁心願。而且,為了寫這篇讀後感,有關重點章節又讀了好幾遍。濟南的名勝古跡,還是留給讀者自己去慢慢閱讀、仔細品味吧。各位看官,其實光看這前三回,就不枉一讀了。

第三回以後,老殘繼續在山東各地搖鈴串巷,行走江湖。所到之處,酷吏苛政盛行,老殘也目睹了無數起因屈打成招造成的冤假錯案。老殘俠腸義膽頓生,利用其聰明才智,以及結識的官場人脈,專行打抱不平的義舉。

讀到最後幾回,邊讀邊拍按叫絕,越讀越覺得似曾相識,老殘儼然成為中國版的神探福爾摩斯了。論文采,劉鶚的《老殘遊記》要比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精彩十倍。但若論推理和破案,當然是福爾摩斯故事精彩了。在此趁機強烈推薦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係列。

不過,大概隻有我這個熟讀福爾摩斯故事大全的“超級”福爾摩斯迷,才會把《老殘遊記》這樣定位。我覺得,這樣定位,才是比較準確、比較合適的。至於把它歸類為什麽譴責諷刺小說,雖有些道理,但並不準確。那些荒唐官辦的荒唐案,就象柯南道爾筆下的華生醫生一樣,是為了鋪墊和對比,用來凸顯福爾摩斯和老殘的智慧和才華。

有一點要特別指出:福爾摩斯從不近女色,因為他堅持認為,兒女私情會讓他那冷酷嚴密的推理機器摻進細沙,影響破案。而老殘卻抱得美人歸,雖然這個姻緣有點勉強,而且在老殘遊記續集裏被拆散。是的,《老殘遊記》還有續集。不過續集沒什麽意思,這裏並不推薦。

 《老殘遊記》以“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前生注定的事,莫錯過姻緣”結束。雖然有點俗,但畢竟充滿了人情味。不像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故事,結尾通常是些冷眼看世界似的鬼話。

最後,咱也趕個時髦,借助深尋(DeepSeek),攢一首詩做結尾:

江湖路遠任飄零,
老殘孤影伴星行。
搖鈴串巷覓知己,
半卷殘書寫世情。

案中迷霧終須散,
筆下清風自可明。
遊遍山川心未老,
人間正道是蒼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