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周五)飛抵邁阿密,在此做短暫停留,感受一下佛羅裏達的烈日陽光,並與另一位家庭成員回合。
第二天一早即啟程,前往邁阿密國際機場,乘Sky航班飛往秘魯首都利馬(Lima)。在利馬機場逗留了兩個多小時,換了一百美金的秘魯貨幣,買了些食物,填飽肚子,緊接著轉乘Latam航班。大約兩個小時後,於當地時間七點左右,順利抵達古城 Cusco。
秘魯時間比美東時間晚一個小時。秘魯位於北半球,這個季節是冬季,也是最佳的旅遊季節。白天的最高溫度為華氏60多度,特別舒適,但淩晨會降到結冰點。抵達Cusco時,天色已開始變黑。我們一走出機場,就被一位的哥領著,稀裏糊塗地上了他的出租車,也沒問價錢。一路坑坑窪窪。來來往往的車輛都比較破舊。看到的建築,尤其是民房,都比較簡陋。沒有看到高樓大廈或其他現代建築。街麵上倒是挺熱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遠遠的山上燈火閃爍。後來才發現,Cusco 建在四麵環山的山穀裏。但山並不高,山坡上布滿了各色民房。
給人的第一印象:第三世界,久違了。
三十分鍾後到達預定旅店,出租車司機要20美刀,我們沒有討價還價。旅店小小的門簾,並不起眼,但一進門卻是一個布置典雅的前廳,令人刮目相看。我們入住的是個豪華套間,有兩層,一層有一個國王號大床,二層有兩張單人床,非常適合我們全家入住。這樣的套間,完全是第一世界。
Cusco 是 印加帝國的搖籃,其曆史我還在不斷學習中。這次旅行,事先沒有做什麽太多功課。臨出行的前一天晚上,我還在為工作而忙碌,幾乎沒有什麽時間去打點行裝,隻是多帶了幾件厚衣服。
第二天早上,家人還在酣睡,我獨自出去遛早。這天是休整日,沒有安排具體活動。旅店所在的街區,街道狹窄,窄得隻能通過一輛汽車。路麵全鋪著石頭,但有些地方中間是鵝卵石,踩上去很不舒服。街道兩邊都是大大小小的旅館、餐館和商店,一個接一個地連在一起。街牆也全是石頭。石頭建築是印加帝國的標誌之一,這是後話。
沿著小巷,拐兩個彎,幾分鍾便走到 Cusco的中心廣場 (Plaza de Armas)。Cusco 不愧為國際旅遊城市,中心廣場早已有很多遊客。我出來的早,趕上了升旗儀式。
廣場的一邊是著名的Cusco 大教堂(Cathedral of Cusco)。由於是星期天早上,偌大的教堂裏麵,座位幾乎被占滿,人們正虔誠地期待著正式的宗教儀式。這是座天主教教堂,在側麵有人在行叩頭禮。我頭上頂著個遮陽帽,手拿手機,邊溜達邊照相,非常不嚴肅的樣子,更不談不上虔誠,結果被工作人員勸告:教堂內須脫帽,勿拍照。我乖乖照辦。
廣場的另一邊也是座宏偉的大教堂,但大門緊鎖,沒有開放。沿著這邊走,在廣場的拐角處,又是一座宏偉的天主教堂。天哪,教堂,教堂,還是教堂。
大約五百年前(公元1532年),西班牙人首次進入秘魯,僅憑區區不到二百士兵,就征服了印加帝國。古印加帝國崇拜的是太陽神,而現代秘魯人則信仰耶穌基督;古印加帝國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錄,而他們的後裔則用西班牙語交流,隻有長相是典型的南美土著人:身材較矮小,膚色黝黑。
筆者不僅歎曰:徹底征服一個民族或國家,首先要改變其信仰,甚至語言。
無論走到哪裏,最重要的建築物是教堂,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當地人非常友好,看上去比較實誠,街上行人大都帶著口罩。物價相對比較便宜。我自己去菜市場小攤上買了兩次水果,都是平時沒有見過或嚐過的當地水果。地攤上的水果大都明碼標價。比如,蘋果的標價為 5/kilo。秘魯的貨幣是Sol,縮寫為S。匯率為一美元換3.60--3.70 Sol。簡單換算一下就會發現,水果比中國大陸便宜許多。走在大街小巷,不時可見 Money Exchange 的標牌。盡量不要在機場換匯,因為匯率最差。去正規旅行社比較實惠。
所以,盡管語言不通,通過比比劃劃,想買的東西都能買回來。如果連比比劃劃都嫌麻煩,幹脆挑幾個水果,店家稱完後,就給張10 元的票子,讓店家找零錢。記住,出門時兜裏一定要揣些硬幣,因為上廁所通常要一元硬幣。
在當地土特產市場購買紀念品,討價還價的餘地基本上沒有。我們想買羊毛衫,每件要價30 元,我們出80 元買三件,對方都不肯賣給我們。可見民風多麽淳樸,最初要價已經很實在了。不像有些地方,賣方漫天要價,買方則大幅砍價,這樣砍來砍去,最後都不知到底值多少錢。
從機場到旅館乘坐出租車,是我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宰:公平價格應該是35當地貨幣,差不多十美刀吧。
在Cusco,以及後來在首都利馬,餐館吃的特別好,可謂色香味俱全。下館子前可先看看評論。如果說吃在秘魯,一點都不誇張。
臨行前找家庭醫生開點防高反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