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特區的人喜歡把城裏的人歸為幾類:有一類是西裝革履、滿嘴術語的“華盛頓政客”;另有一類是每天在公交係統刷卡、在Costco搶特價的“華盛頓普通人”。作為後者,我必須說我超愛這個首都城市,誰說隻有政客才配享受DC的光環?
多次訪問這個城市,都是自駕遊。這次訪問決定試試住在市中心來一次深度遊。下了飛機,坐地鐵進城,一張SmarTrip卡在手,地鐵、電車、公交車隨便坐。從國會山跑到喬治城看水,從國家廣場出發去國家動物園看熊貓,都能輕鬆搞定——DC的公共交通就這麽寵人。
我們重訪華盛頓特區的旅程從首次造訪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開始。這座1907年啟用的建築以巨型拱門和96英尺高的桶形穹頂令人震撼。穹頂下方的36尊羅馬軍團士兵雕像莊嚴肅穆,象征守護與秩序。原為裸體形象,後因公眾審美加上盾牌遮擋,“遮羞盾”也成了車站的一段趣聞。熙攘人流與曆史氣息交織,仿佛置身時間的交匯點。
走出車站,哥倫布紀念碑靜靜矗立。中央是雙手合十、目光深邃的哥倫布雕像,左右分別是象征舊大陸的老人與新大陸的美洲原住民。柱頂為西半球地球儀,四隻雄鷹以花環相連,底座則由兩尊獅子守護噴泉,紀念他“為人類帶來新世界的堅定信念與不屈勇氣”。
此刻的華盛頓不隻是曆史的舞台,更是現實的戰場。2025年8月,特朗普以“打擊犯罪”為由宣布特區進入緊急狀態,警察局由聯邦接管,士兵開始攜槍巡邏。來自多個州的國民警衛隊增援首都,聯合車站周邊布滿警力,空氣中彌漫著緊張氣息,流浪漢的身跡已經幾乎消失不見。
現在的DC,安全感爆棚,堪比總統出行。旅遊景點到處是國民衛隊+警察雙人組巡邏,估計連林肯紀念堂的鴿子都不敢亂飛。國民衛隊的士兵都訓練有素且禮貌有加,很多遊客要求和戰士們合影,都是有求必應,LG也去湊熱鬧啦。
街頭隨處可見政治標語,從支持者的旗幟到反對者的手繪標牌,警察與軍隊的身影如影隨形。華盛頓的權力張力在此展露無遺——紀念碑與博物館之外,是秩序與抗爭、曆史與現實、民意與權力的激烈碰撞。
華盛頓特區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綠洲。國會山前的草坪是晨跑、瑜伽和團體健身的理想場所。國家廣場步道貫穿林肯紀念堂到國會大廈的長廊,是華盛頓最受歡迎的健身路線之一。在華盛頓健身,在曆史的懷抱中呼吸新鮮的空氣,一種獨特的“國民健身儀式”,既鍛煉身體,也滋養心靈。
特區大街上的壁畫和凃鴉都很有特色。人行道都是無障礙通行。
專門陪財經大學畢業的LG去拜訪了美國財政部,與白宮一樣,財政部自1800年以來一直位於原址。現存的建築於1836年至1869年間建造。1865年亞伯拉罕·林肯總統遇刺後,該建築成為第17任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Andrew Johnson)的臨時總統辦公室,而第一夫人瑪麗·托德·林肯則繼續居住在白宮。
“財神廟”門前的官印——北美合眾國財政部之印章好有意思:上方的天平象征公平與正義;天平上方有雙翼加杖(caduceus),象征商業與貿易;中間的13個星星代表最初的13個殖民州;盾牌內的橫帶象征平衡和穩定。下方的鑰匙象征財政部掌管國家金庫與財政安全。環繞拉丁文縮寫:「THE SEAL OF THE TREASURY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國財政部印章)
首都的Costco,坐地鐵就可以直達,皮蛋、月餅、黃飛鴻花生、…,這裏讓超市成了家鄉味道的集中地。特區的中國城不大,但地處鬧市區。街道整潔幹淨,四通八達,地鐵、公交車都經過此地,愛上這裏的牛肉麵、皮蛋瘦肉粥和“中國漢堡”(Chinese burger)——陝西肉夾饃
在肯尼迪藝術中心(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房頂露台上,設有餐廳和酒吧,也是城市野餐的網紅景點之一。觀景與野餐,一種將藝術、自然與城市風光融為一體的獨特體驗:波托馬克河(Potomac River)的水麵在陽光下泛著微光,城市的喧囂仿佛被隔在了腳下。這裏沒有高樓林立的壓迫感,隻有開闊的視野和輕柔的風。在這裏來一次野餐,觀賞城市的夜景,更是一場心靈的放鬆。
選住在國會山莊附近的酒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我們有機會在一個星期的假期,聆聽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和軍樂隊的兩場免費演出,一種令人心動的城市禮遇。DC的日常福利真是多到讓人懷疑人生在這裏是不是開了VIP!
軍樂隊在國會山舉行免費演出,展現軍人風采與音樂魅力。軍樂隊的演奏充滿力量與莊嚴,銅管樂器的節奏與鼓點讓人心潮澎湃。
國家交響樂團戶外音樂會,交響樂團的悠揚旋律,提供一份聽覺盛宴。台上台下的互動,歡聲笑語,音樂在這裏不隻是藝術,更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
不需要昂貴的門票,也不必穿著禮服——隻要帶上一顆願意聆聽的心,就能在星空下與陌生人一同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遊客與市民共享這份文化的饋贈。在華盛頓特區,音樂不是奢侈品,而是城市送給每一個人的溫柔。
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植物園是少數能讓人“喘口氣”的地方。綠意盎然的環境能緩解焦慮,提升幸福感。
?華盛頓特區的美國植物園/樹木園(United States National Arboretum),占地約446英畝,是由美國農業部運營的研究型植物園。立柱花園(National Capitol Columns)裏,22根原本屬於美國國會大廈東門廊一部分的科林斯柱(Corinthian Order),被安置在草坪上,是園內最具標誌性的曆史遺跡之一,形成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景觀,象征著古典與自然的融合。這獨特的造型使其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紅打卡勝地之一。
進得園裏,荷花池水,清澈如鏡,幾朵粉白的荷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荷葉層層鋪展,一池清夢,仿佛回到了故鄉荷塘邊的寧靜午後。
在蔬菜園內見到各種水果蔬菜,第一次見到長在架上的葫蘆(bottle gourds,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原來神話傳說中張果老的酒葫蘆是長在架子上的!
植物園裏還包括國家盆景館(National Bonsai & Penjing Museum),收藏了來自美國、日本、中國等地的珍貴盆景與盆景藝術品。
走進加藤漫步花園(Kato Stroll Garden),分為室內和室外區域,展示日本五代盆栽大師的加藤家族不同風格與年代的盆景作品。
數百件盆景與盆栽作品,許多由世界知名藝術家捐贈,包括中國、日本和美國。中國館(Chinese Pavilion)展示自然隨性的中國盆景,日本館(Japanese Pavilion)強調簡約美學與精致造型的傳統日式盆栽,北美館(North American Pavilion)展出美國藝術家創作的微型樹木,體現本土風格 。
一棵經曆廣島原子彈爆炸仍存活的400多年日本五針鬆,是館內最具曆史價值的展品之一。
山木鬆是一棵百年曆史的日本白鬆盆景,在1945年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中幸存下來,如今已成為華盛頓特區國家盆景與盆景博物館的象征,象征著堅韌、和平與和解。這棵樹生長在山木家族的苗圃中,距離爆炸中心約兩英裏,並被花園圍牆保護著。1976年,山木家族將這棵樹作為日本建國兩百周年禮物贈予美國,象征著國際友誼與寬恕的強大力量。
中國供石(Gongshi)與日本水石(Suiseki),天然石頭與盆景搭配展示,中日文化盆景園,微縮的山水世界令人恍若置身蘇州園林。布置典雅的茶室,讓鄉愁悄然升起,令人心生眷戀。
而另一座“美國植物園”(United States Botanic Garden),由美國國會於1820年創立,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公共花園之一。它是一座活的植物博物館,收藏了來自美國及世界各地的 超過4,000種植物,包括熱帶植物、沙漠植物、藥用植物和觀賞花卉 。
溫室(Conservatory)展示來自全球不同生態係統的植物,如熱帶雨林、沙漠、蘭花館和藥草園。
作為一座“活的植物博物館”,它通過溫室與戶外花園,向人們展示植物的多樣與奇妙,讓熟悉的花草香味,不經意間喚起了記憶深處的鄉土氣息。
瑪麗·利文斯頓·裏普利花園((MARY LIVINGSTON RIPLEY Garden)是華盛頓特區國家廣場上一處精致而富有藝術氣息的花園,位於國家植物園溫室(U.S. Botanic Garden Conservatory)與史密森尼(Smithsonian )城堡之間。花園以瑪麗·利文斯頓·裏普利命名,她是史密森尼學會的植物學家,也是推動園藝教育的重要人物。花園是一個狹長的步行花園,以其獨特的植物設計和寧靜氛圍而聞名。
花園雖小,200種觀賞植物花團錦簇,色彩斑斕,低調卻充滿魅力,極具攝影價值,尤其適合拍攝微距植物、花卉特寫和自然光影。
一座城中,幾座國家級植物園,在鬧市區內提供心靈的棲息地,華府人的確是得天獨厚。
華盛頓特區,這座城市不止有政治,還有那來了就不想走的生活。趕緊來體驗一下“普通華盛頓人”的快樂人生 吧!
友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