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聽說葡萄牙(Portugal)風光迷人,海岸線壯麗,古城充滿曆史韻味,美食誘人,陽光明媚,物價親民,是融合文化、自然與休閑的完美旅行地,讓我一直心生向往。
2025年四月終於下決心,曆時13個小時的飛行折騰,抵達建立於12世紀的“葡萄牙王國”首都、葡萄牙最大的城市裏斯本(Lisbon)。
我隻知道,位於歐洲大陸最西端、屬於地中海的葡萄牙,建國曆史不長,國土麵積不大,卻在16世紀興起的大航海時代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並於16—18世紀期間曾與毗鄰的西班牙成為影響世界的全球性帝國。而葡萄牙作為全球性帝國的標誌之一,曾經在世界53個國家有海外領土,其中包括中國的澳門。據羅傑·克勞利《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書中記載,在中國出現的第一頭長頸鹿,就是由葡萄牙船隊進獻給了“敬愛”的中國永樂皇帝吔。
我是第一次來裏斯本,不懂葡萄牙語,行前做足了功課,在機場買了一張包括幾乎所有景點門票和交通費用的裏斯本卡(Lisbon card), 手執一卡通開啟了我的走馬觀花旅遊模式。
酒店選住在羅西烏廣場(Praça do Rossio)附近。“Rossio”在葡萄牙語中意為“公共空間” 。廣場自中世紀以來一直是裏斯本的核心地帶,曾是民眾集會、慶典、鬥牛和處決的場所,現在仍然是城市的繁華地帶和交通樞紐。
羅西烏廣場正式名稱為佩德羅四世廣場,在1755年裏斯本大地震後重建,采用龐巴爾風格(Pombaline style)——其實就是葡國的新古典主義。周圍建築多為18世紀後期的典型設計 ,廣場中央矗立著佩德羅四世(Pedro IV)紀念柱。廣場地麵鋪設了獨特的黑白波浪狀石板路,這種設計後來被推廣到葡萄牙各地及其前殖民地,如澳門和巴西的裏約熱內盧。
羅西烏廣場擁有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建築風格:建於1846年的瑪麗亞二世國家劇院(Teatro Nacional D. Maria II);建於13世紀的聖多明戈斯教堂 (Igreja de São Domingos);葡萄牙國王佩德羅四世的雕像;外觀具有19世紀新哥特式風格,內部設有地鐵連接的羅西奧火車站(Estação Ferroviária de Lisboa Rossio)…。
歐洲城市多在中世紀時期形成,喜歡以廣場為中心進行規劃。廣場通常被教堂、市政廳或宮殿環繞,與城市建築風格統一,形成開放空間,即增強城市的視覺美感,也是市政、商業和社交活動的核心,人們交流休閑和藝術活動的地方。
裏斯本有著歐洲最大的廣場之一——商業廣場(Praça do Comércio),麵積達~3萬平方米(中國天安門廣場麵積44萬平方米,更牛!)。它位於特茹河(Tagus River)沿岸,曾是葡萄牙王室宮殿所在地,因此也被稱為“宮殿廣場”。
商業廣場中央矗立著國王何塞一世(José I)的騎馬雕像,他在 1755 年災難性地震後的裏斯本重建期間執政;宏偉壯觀的奧古斯塔街拱門(Arco da Rua Augusta)是廣場的標誌性建築,被認為是城市的“入口”,通過奧古斯塔街凱旋門的奧古斯塔街 遍布商店和餐館,是通往市中心的繁華街區,到處都是街頭藝術家,創造了一個非常愉快的環境,是遊客必訪的景點之一。
被譽為七山之城的裏斯本,依山傍水,像極了重慶山城。在坡道上上下行走的市營電車是裏斯本市民經常選擇的交通方式,也是遊覽曆史悠久的居民區的最佳方法。市區內電車在軌道上行駛時的聲音儼然已經成為該城的最大特色之一。
隨著一大堆遊客排著長隊,我也去乘坐了久負盛名的28路電車,遊覽裏斯本曆史悠久的古城居民區,拍照打卡。
陳舊軌道上行駛的電車把我們帶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人、車相擁的碎石小街道、載客遊走小巷的三輪嘟嘟車、久違了的書報間、晾曬的衣被在頭頂搖曳,炒板栗的香味漂在空氣,耳邊傳來沿街藝人的法朵民謠(fado vadio) ,市井生活的真實場景一一呈現給大家,也把遊客送到聖喬治城堡 (Castelo de São Jorge)。
聖喬治城堡 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左右的羅馬時期,此後經過穆斯林伊斯蘭教徒摩爾人(Moors)、基督教王國等多次統治和改建。1147年葡萄牙國王在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期間從摩爾人手中收複了這座城堡,過去曾是防禦與軍事指揮中心,基督教征服後,它作為皇室住所達數個世紀之久。
裏斯本這座城市的高低起伏賦予了它別具一格的美感,曆史小白遊客如我來爬聖喬治城堡 (Castelo de São Jorge),圖的是這旅遊勝地是城市的最高點,一路登高,能從不同的高點眺望多彩的城景;漫步城樓,俯瞰傳統的紅瓦屋頂,欣賞藍色海水與公園綠地交相輝映;
市區內坡街遍布,朝山腳下望,成排白牆紅瓦的建築,綿延著伸向遠方。從山下仰望,隻見一排排白牆紅瓦的屋舍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地鋪展開去。
在城市的最高點遇見野孔雀開屏,讓所有遊客笑逐顏開,令人忘卻山城上下坡的艱辛。
在裏斯本登高遠眺街景的另一處好地方,是裏斯本著名的觀光電梯——聖胡斯塔觀光電梯 (Elevador de Santa Justa) ,它是裏斯本唯一向公眾開放的直上直下的電梯。1902年7月10日向公眾開放。
這座新哥特式風格的電梯建於1900年,1902年完工,由埃菲爾鐵塔設計師的學生篷薩爾(Raul Mesnier de Ponsard)設計。這座升降機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件藝術品,融合了鋼鐵的堅固與木質的溫潤,乘坐時能感受百年前的工藝與設計,仿佛穿越了時光,成為裏斯本獨特的城市地標。
升降機也是一座充滿新哥特式風格的鋼鐵建築,外觀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展現出19世紀末的工藝美學。整體結構采用鋼鐵打造,雕刻著複雜的幾何圖案和哥特式拱形元素,給人一種莊重而典雅的感覺。電梯內部則是溫暖的木質裝飾,與外部冷峻的鋼鐵形成鮮明對比。頂部的觀景台通過螺旋樓梯到達,可以俯瞰聖若熱城堡、羅西烏廣場和城市的美景。
盡管裏斯本的葡萄牙國家瓷磚博物館(Museu Nacional do Azulejo)專門展示葡萄牙瓷磚藝術的發展曆程,收藏了從15世紀到現代的各種瓷磚作品。可要我說,不用去參觀瓷磚博物館,隨便逛逛裏斯本的旅遊景點,都不得不說裏斯本絕對稱得上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瓷磚之都”!
葡萄牙素有“瓷磚之國”之稱。瓷磚的曆史極為久遠,8世紀由阿拉伯地區的摩爾人(穆斯林)從北非引進葡萄牙,藍白瓷磚畫或許是受到中國青花瓷的工藝、釉色等的深刻影響。15世紀,葡萄牙瓷磚的繪製、生產和應用有了較大發展,到了18 世紀進入黃金時代,19世紀時更是達到了頂峰,開始進行規模化的工業生產,形成了產業鏈。當時葡萄牙生產的瓷磚不僅僅滿足國內需求,而且還能夠出口到它的諸多海外殖民地和其他國家,成為葡萄牙藝術與產品領域的重要旗幟,葡萄牙也是名副其實的一個應用瓷磚裝飾室內外最多的國家。
裏斯本以各種美麗的花紋瓷磚裝飾建築,瓷磚畫幾乎遍布整座城市——從單色瓷磚的簡約典雅到彩色瓷磚的絢麗多姿; 從青花瓷的藍白幽韻到手繪藝術的五彩斑斕;從皇宮的奢華陳設到文人雅士的藝術表達;從名勝古跡的地板鋪設到普通建築的外牆裝飾;從高雅的室內裝潢到充滿故事的旅遊紀念品——精美的瓷磚比比皆是,猶如織錦般點綴了各個建築的靈魂。
據說現在江西景德鎮被稱為千年瓷都,福建德化被譽為“世界陶瓷之都”,估計可看性一定很強吧!
裏斯本的美食豐富多樣,融合了傳統葡萄牙風味和現代創新。好吃嘴如我愛極了裏斯本滿大街的夜市,看好、挑好才入坐,隨心隨意獎賞自已。
推薦一下嚐試過的美食:
感受了裏斯本的美食魅力,深感不負這次的味覺之旅。
截至2022年,葡萄牙共有17處世界遺產,而裏斯本就擁有兩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由這個令人驚歎的城市,去探秘一個曆史、政治、經濟、文化等上曾經輝煌一時、影響深遠的國家,感受曆史風韻,是我的下一個目標。
(待續)
友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