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瑞 (Corrie) 第一次跟哈羅德 (Howard) 見麵,是在父親安排的家宴上。名義上給新來的建築師接風,實際上是一場相親。與女兒年齡相當的哈羅德,是乘龍快婿的理想人選;但是父親有點小失望 (“father had immediately found out.” p.155),哈羅德使君自有婦。
他對他們的第一印象並不好。豪宅裝修落伍,品味欠奉 (“hideous” p.155);飯菜強差人意。父親嘮叨個沒完,做女兒的幾乎是看笑話一樣聽父親抱怨,偶爾打岔,糾正一個無關緊要的小錯;甜點還沒吃完,就點煙抽上了,還分一支給他。他接過煙,心裏的鄙夷隻增不減, “Spoiled rich miss. Unmannerly.” (p.156) 飯後到花園散步,他有兩個發現:一,珂瑞是個跛子。二,她下周要到埃及旅遊。我有兩個發現:他出身貧寒,靠自我奮鬥爬到了今天的位置;仇富仇得不徹底,眼前的財富令他他浮想聯翩。“Of course, there was money, and to some men that never became tiresome.” (p.157) 對了,珂瑞家的皮鞋廠就在豪宅對麵。
珂瑞從埃及寄來明信片,他回了信。他開車到他們小鎮,借口查看工程,其實去看她。父親中風了,她像個生活白癡,什麽都不會做。不會做飯,不會開車,連生壁爐都不會。他主動承擔了諸多雜事。事情的發展快得驚人,兩人閃電般上了床。(He hadn’t been sure how he would react to the foot, in bed. p. 158) 這裏的 “hadn’t been” 露出馬腳,他顯然蓄謀已久。
雲雨後的互相坦白,兩人完全不在一個段位上。珂瑞以為的早年失貞其實是個大烏龍。哈羅德強調是宗教家庭出身,隨身攜帶避孕套不能證明自己是情場老手。連說兩個 “fact”,信誓旦旦,此心日月可鑒!
父親去世,幫工莉莉蓮很快被辭掉。這個有點蹊蹺。珂瑞繼承的大筆遺產夠她一輩子衣食無憂,也需要人幫忙料理家務。為什麽辭退?隻怕是有人暗中攛掇,嫌礙眼,嫌多嘴。
莉莉蓮在鄰鎮找了一戶人家幫工。哈羅德跟妻子赴宴,跟莉莉蓮對了個大小眼。很快,他收到了敲詐信。珂瑞提議報警,但他否決了,說不願兩人私情就此公開,中斷。她主動承擔封口費, 好心提醒他,“you’d feel you were taking it away from family – how could you?” (p. 162) 他聽了一下子麵色清朗,同意她掏錢。一年付兩次,現金。
他的婚姻和他們的私情像兩條平行線,井水不犯河水。妻子就算起疑心,也沒有撕破臉。他的事業蒸蒸日上;全家搬到了多倫多;孩子上了中學,大學。他來大宅看她,她戲說是他的神龕,他同意。他已經愛上了這座房子,愛它的深幽和古色古香。(‘their ornate ceilings and dark, gloomy panelling”. p.166) 說不定哪一天神龕就換了主人。夏天他帶家人到歐洲旅遊,或者到鄉間小住。珂瑞除了開頭的埃及遊,再沒有什麽旅遊安排。她跟著他小心計劃出遊路線,都是僅過夜一晚的短途遊。去海邊,住汽車旅館,在中等飯館吃飯。 (“moderately fancy restaurants.” p.167) 碰到不太熟的熟人,就假稱她是他的遠房親戚,沒有人懷疑。畢竟,誰會對一個姿色平平的中年女跛子多看兩眼呢?而他也的確有幾個他妻子懶得搭理的窮親戚。
她實在閑得無聊,到小鎮的圖書館做義工,無意中聽到了一個 “好” 消息,莉莉蓮病逝。她如釋重負,才發現壓在心口的負罪感有多麽沉重,“queasy”, “never-quite-safeness”, “burden”, “unhappy” (p. 173)。她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哈羅德,看他的反應。看著窗外的教堂尖頂,她甚至還想嘲謔一番,是不是這麽多年的封口費都被莉莉蓮捐給了教堂。但是,他跟家人度假未歸,她等第二天再寫信。
一夜之間,她想通了一件事。這麽多年敲詐她的不是莉莉蓮,而是哈羅德。從始至終,她聽到的都是他的一麵之詞。她從來沒見過莉莉蓮寫的敲詐信,他說他燒掉了。也許莉莉蓮根本沒有寫過什麽信,或者就算她知道,她也不會到處說,因為莉莉蓮不是那種人。(She kept it all very much to herself. p. 171) 甚至,莉莉蓮可能根本沒跟他妻子打過照麵,是他杜撰了信和信裏提到的銀狐皮領子。他每年兩次從她手裏拿走裝滿現金的信封,直接進了他自己的腰包,而不是放到用莉莉蓮的名字特別租的信箱。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呢?孩子的學費,鄉下度假屋,到西班牙度假慶祝妻子的生日。。。。生活處處是開銷。十多年了,她做他的情婦,藏在暗影裏,付出了青春和真情,還被當作傻瓜提款機,被禁錮在他一手打造的恐懼裏。如此渣男,渣出了天際。
渣男和怨女,好像雞先蛋先的無解命題。是為門羅小說 Corrie 讀後感。
順祝夏安!
想起我讀研時,曾跟出版社做過英翻中的名著翻譯,那真是一言難盡。。。
還是讀原文好。
“Munro's fiction is most often set in her native Huron County in southwestern Ontario. Her stories explore human complexities in an uncomplicated prose style. Munro's writing has established her as "one of our greatest contemporary writers of fiction", or, as Cynthia Ozick put it, "our Chekhov."”
剛看了菲兒新作的標題,還沒點進去看,但已經準備好爆笑一場了:)
"embed more than announce, reveal more than parade" 這是網上看來的,總結得很中肯。
但是,分辨並指出傾向性,那是讀者的工作和樂趣。
說實話,我看完這篇,第一個想到的是幾年前那位吳姓男星,反咬敲詐送情人進監獄的那一位。
“渣男” 是我的解讀。原以為兩人可以各打五十大板,都是心中有愧,不想他還留了一手,心中有鬼。
什麽渥太華這個城市度過。
估計介紹的人根本沒有讀過Munro。
無所謂渣不渣,他那麽多年不離婚,能夠給予的就這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