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林奇案錄第四部之古塔疑案
作者: 八峰
第六節
當天晚上十點鍾,昏暗的路燈下、一輛吉普車停在了繩金塔街靠近古塔景區西門的路邊,從車上下來了四個男人。原來是周源讓胡波開車,帶著他、定國和郭小平再次來到了繩金塔景區的外麵。
“咱們今天晚上做個實驗——定國,你和郭小平進入繩金塔內、爬到古塔最高的第七層,然後像死去的楊惠生那樣、站著麵對正北方向打亮用紅綢布蒙住發光頭的三節手電筒;我和胡波沿著繩金塔街向北步行觀察,沿途會不斷用步講機跟你們聯係;接到我從步講機發出的呼叫暗語後你們就打亮手電筒朝正北方向平射——閃亮三次、每次閃亮持續五秒鍾。”偵探交代了任務、把一支三節手電筒和一塊紅綢布交給了定國。
“可是周處,咱們進行這個實驗到底是想發現什麽呢?”胡波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如果事發當晚、楊惠生真的是忍著被刺傷後的痛苦爬上繩金塔的第七層用手電筒向正北方向照射發出了紅光信號,那我倒想試試——看咱們今晚能否通過這個實驗找到他同夥接收聯絡信號的那個地方,這樣就能夠確定他那個同夥當時所在的區域、確定我們排查的範圍。”偵探解釋道。
四人隨即拿出了隨身攜帶的兩部884警用對講機,調試好了通話頻道、再次確認了聯絡密語後便分頭行動了。
“周處,咱們倆都走出來三四百米遠了,也呼叫了兩次;繩金塔街也變成了係馬樁街;但好像還是看不到從那古塔頂上發出來的手電光亮啊!”走了近十分鍾後,胡波有些著急地說道。
“嗯,你注意到沒有——從繩金塔往北一直到站前西路的這一段路上大多都是單層的低矮瓦房,街道兩旁又種植了很多桂樹、樟樹與梧桐,這些樹木也都比較高大且枝葉繁茂,很容易遮蔽視線,所以走在這段路上很難觀察到從塔頂上發出來的手電光亮——咱們再往前麵走走看吧!”偵探一邊走一邊回頭朝著繩金塔方向察看著。
兩人沿著光線昏暗而又狹窄的街道繼續向北走了七八分鍾,來到了一座三層樓高的哥特式建築前。
“這是個什麽地方?好像是一座天主教堂?”偵探看著前方矗立在黑暗之中、屋頂還有高高聳起的尖塔的建築向身旁的助手問道。
“嗯,您還真說對了——這就是個天主教堂,建造於晚清時期,是當時到南昌來傳教的那些外國人修建的;教堂前麵的這條街叫做鬆柏巷。”胡波說道。
“哦,那這個教堂裏現在還有神父、教士或者什麽神職人員嗎?”
“沒有了,”胡波搖搖頭,“聽說文革之前就荒廢了;改革開放以後,這座教堂就由市裏的宗教管理局照看著;後來聽說恢複了一些禮拜活動,但是並沒有什麽固定的神職人員。”
“嗯,教堂前麵的這道鐵柵大門也沒有鎖——咱們進去看看!”周源說著看了看教堂的尖頂、推開鐵柵門進入了天主教堂的院子。一旁的胡波心中詫異、不明白偵探為什麽突然對教堂產生了興趣,隻好緊跟在後麵。
兩人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行走,從側麵迂回繞到了教堂的背後、進入了一座野草與灌木叢生的後園。
“你看那兒——有梯子!”偵探突然用手指向前方,原來他發現在教堂後麵緊貼著牆壁竟然有一架呈之字形向上、分段用角鐵焊製的樓梯;兩人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順著鐵梯攀爬到了教堂最高的頂層、上麵竟然有一個朝南麵凸出了四五米遠的平台。
“嗯,這裏就是了,”偵探站在平台上麵朝南方遙望、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胡波——你站到我這兒來,然後馬上呼叫、讓郭小平他們發出手電筒閃亮的信號!”
助手麵帶疑惑、但還是立刻拿出步講機來呼叫同伴。不一會兒,站在教堂頂層平台上麵朝正南方向站立的兩個便衣警察就清楚地看到了從遠處繩金塔塔頂發出來的間歇了三次的紅光閃亮。
“哈哈,你看到了吧——咱們現在麵對著正南、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從遠處繩金塔上手電筒發出來的紅光閃亮;”周源滿意地說道,“我剛才還估算了一下:這個地方距離繩金塔大概有850米左右;現在可以肯定——那天晚上跟楊惠生聯絡的人就是站在教堂頂層的這個平台上麵朝正南方向接收到了楊惠生用蒙上了紅綢布的手電筒發射過來的紅光信號。”
“嗯,我是看到了從繩金塔上發出來的紅光;”胡波點點頭:“可是,您為什麽能肯定那個人就是站在這個平台上接收了楊惠生發出的信號呢?”
“問得好,”偵探高興地拍了拍助手的肩膀,“咱倆這一路走過來你也看到了——沿途的房屋都很低矮、街道兩旁的樹木則相對高大,如果是站在地麵上觀察、那麽視線就會被完全遮蔽,很難清楚地看到遠處塔頂上發出的亮光;而這個教堂是這一片唯一的一座有三層樓高的建築,而且站在這個平台上向南的視野開闊、完全沒有任何視線障礙、可以清楚地看到繩金塔上發出來的信號;如果再向北走則距離更遠、而且又進入了一片低矮的建築和成片的樹木,站在下麵還是很難看清楚從繩金塔頂發出的光亮;何況這個教堂也就變成了一處向南觀察的障礙。”
“嗯,您分析得有道理——”胡波點點頭,“那天晚上楊惠生的那個同夥很可能就是站在這裏接收到他所發出的紅光信號的;可是咱們怎麽去找到這個家夥呢?”
“我估計這個接受信號的人就住在這一片區域裏,而且距離這個教堂不會太遠;否則到這個教堂上來接收信號、再走去繩金塔就比較困難——你明天去找到這裏的街道派出所、通過他們發動這一片的街道居委會、特別是居住在這所教堂附近的居民,把咱們從高記夜宵店那個老板那裏得到的有關嫌疑人的形貌特征告訴他們、展開排查,看能否找到符合相關特征描述的對象。”周源向助手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您是說——那個曾於事發當夜出現在塔區西門外高記小吃店旁邊、四十歲左右戴眼鏡的陌生男子?他就是接收信號的人?”胡波驚訝地確認道。
“沒錯兒,很可能就是這個人;”偵探笑著拍了拍助手的肩膀,“走吧,回家!咱們今晚的實驗做完了,現在去找個地方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