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300AD-500AD) 羅馬帝國的分裂,日耳曼人的大遷徙 一回裏,我們提到了日耳曼人進駐西羅馬帝國。本篇咱們把注意力放在另一個大族群:斯拉夫人(Slavs)。
人類早期的發展,因為科技不夠先進,曆史進程受地域的影響極大。比如我們看歐洲中西部最長的兩條河:多瑙河(Danube/Donau)和萊茵河(Rhine)。這兩條河加起來,從大西洋連到黑海,依稀就是 300AD 時羅馬帝國的北(上)部邊界:
那時羅馬人把外族大概分為三類:凱爾特人(Celts),日耳曼人(Germanic peoples),還有斯拉夫人。
其中凱爾特人主要居住在高盧和英格蘭,都是羅馬帝國境內,萊茵河以西。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則住在中歐,東歐和北歐,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
大自說來,日耳曼人住的離羅馬近,緊挨著帝國的邊境以外,斯拉夫人則更遠一些。
然後就是 370AD 左右,地處中亞的匈人(Huns)崛起,從右(東)上(北)角開始往左下擴張。日耳曼人迫於壓力,穿渡多瑙河和萊茵河,進駐了西羅馬帝國。這一段史稱民族大遷徙,the Great Migration。
而斯拉夫人則占據了原來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地盤。
453AD Attila the Hun 死後,匈人開始衰落。500AD 後,東羅馬帝國也日漸式微,斯拉夫人趁勢進駐並同化了巴爾幹半島(Balkans)。
外敵少了,地盤多了,斯拉夫人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在這個大環境下,斯拉夫人又漸漸分成了三大部分:
咱們本文的關注點,就是這三大部分中的東斯拉夫人。在 882AD,奧列格王子(Prince Oleg)在今烏克蘭首府基輔(Kiev)定都,成了第一屆基輔羅斯大公,統領整個東斯拉夫地區。
基輔羅斯(Kiev Rus’)裏的羅斯 Rus’ 一詞,來自北歐,意思是“劃船的人”。
至於基輔羅斯的基督教化,有三段故事:
第一段故事,860 AD,拜占庭帝國(東羅馬)正在和東部的伊斯蘭教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打的不亦樂乎,拜占庭國王米海爾三世(Michael III)禦駕遠征,京城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空虛,無船無兵,幾乎沒有任何防守力量。
處於北方的基輔羅斯人,看有機可乘,派二百多艘戰艦,沿著黑海南下,進攻君士坦丁堡。一時間,東羅馬帝國岌岌可危。
此時首都城內隻有東正教大教主佛提烏(Photios I)指揮。他命令老百姓,“各家門口,需要懸掛聖母瑪利亞(Theotokos)的聖像,她自會保佑我們平安。”
據傳當晚,國王米海爾三世連夜歸來。佛提烏和米海爾(神權和人權的代表)一起,把教會珍藏多年的聖髑(Relic),一條聖母瑪利亞曾經戴過的麵紗,浸在海中。
一時間狂風大作,海麵波濤洶湧,掀翻了基輔羅斯戰船無數。
次日,敵人不戰而敗,盡數退去。
勝利之後,大教主佛提烏在對民眾布道時,宣稱不僅是聖母瑪利亞保得我們全城平安,而且同時我們已經把這些‘野蠻人’教化成了虔誠信主的教徒。
但在曆史上,下麵的一百年裏,基輔羅斯人依然信奉著自己的多神教。
第二段,快進到公元 950 年左右,(945AD or 957AD),基輔羅斯的新國王是奧爾加(Olga of Kiev),是一位長得如花似玉的妙齡女郎。
她非常擔心東斯拉夫地區的連年戰亂,內鬥不休,想通過宗教來統一民心和政局。於是她來到了君士坦丁堡,追尋(東羅馬)基督教的正根兒。
誰想到此時的拜占庭皇帝是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II),一見到奧爾加的絕世容顏就失魂落魄,色心大起。雖然沒到非她不娶的程度,但口水也流了一地,打濕了地毯。
他立刻對這個烏克蘭美女展開了強烈的追求。
奧爾加嫌他又老又醜,但又不好明著拒絕,於是心生一計。
公主在受洗儀式上,先是勸得君士坦丁七世做了自己的‘教父’(Godfather)。
然後在受洗完畢後,笑著說道,“哪有教父娶教女兒的道理呢,耶穌基督也會不高興吧。”
說罷,她再也不理身後下巴掉到了地上的老國王,轉身回基輔去了。
第三段故事,到了 980 AD 左右, 第二段裏奧爾加的孫子輩,弗拉基米爾一世(Vladimir the Great)(普京和他同名)執政了。
這個弗拉基米爾也是很但心東斯拉夫境內的百家爭鳴,喋喋不休。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他決意要引入一個宗教來統一認知。但他很有學術科研傳統:他不想隨便就信奉一家,要先做調研:
弗拉基米爾這才下定決心,就選東正教了!
隨著弗拉基米爾大帝的受洗入教,東斯拉夫人從此徹底的轉向了基督教。
後來基輔羅斯被蒙古帝國擊敗,分裂為多個羅斯民族。
再後來,這些東斯拉夫人演化出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這幾大分支文化。
政權分分合合,但基督教一直在基輔羅斯人心中留了下來,傳到今天。
侵略就是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