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耶穌在花園中禱告的時候,他的門徒猶大,帶著人來抓他了。猶大事先跟士兵們約定好,「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把他拿住,牢牢靠靠地帶去。」
現在他們到了,(猶大)「隨即到耶穌跟前,說:“拉比(老師)!”便與他親嘴。」
所以逮捕耶穌的這一幕,又被稱為「猶大之吻」。
喬托(Giotto)的《猶大之吻》,被公認為是世界繪畫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描述的就是這段場景。在刀劍並舉,人聲嘈雜的混亂之中,耶穌的目光回應著猶大的注視,眼中沒有憤怒和恐懼,隻有對背叛者的憐憫和同情,以及對命運信念的坦然和執著。
畫麵的左方,一個門徒(為了保護耶穌)拿著刀割下了另一個人的耳朵。四部福音都記載了這一幕:「有跟隨耶穌的一個人伸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個耳朵。」在「約翰福音裏」,我們知道用刀的人是彼得(Peter),被割耳朵的是馬勒古(Malchus)。
耶穌製止了彼得,並「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在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這幅作品中,最左側伸手對天呼喊的是門徒約翰(John the Apostle)。左二左三分別是耶穌和猶大。右邊有三個士兵,和一個提著燈籠的人。
據說提燈籠的人,是卡拉瓦喬的自畫像。
這幅作品曾‘失蹤’了二百多年。到了 1990 年,有人忽然發現,這不是在愛爾蘭的 Society of Jesus 裏,好好的掛在牆上呢。
在博斯(Bosch)的這幅作品中,左一是一個拔出匕首要逮捕耶穌的士兵,左三那個大下巴醜惡麵目的就是猶大。右下角揮刀的紅袍人是耶穌的大徒弟西門彼得。
猶大的那張醜臉下方之人,就是被彼得砍掉耳朵的馬勒古。他一邊咬著彼得的胳膊,一邊用一盞燈護著自己的頭。
在「馬可福音」裏,還有一段有趣的細節花絮:
51 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捉拿他。 52 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
馬可福音 14:51-52
這個神秘少年的身份,一直是曆史上的一個懸念。有很多學者認為,就像畫家有時忍不住把自己畫進作品裏(比如上麵卡拉瓦喬把自己畫進了「The taking of Christ」),馬可也把自己寫進了福音書裏。
這個‘麻布少年’,多半就是馬可(Mark the Evangelist)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