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後瑪格麗特(Margaret of Anjou)完全的崩潰了。
在此之前,她也曾被約克家族(House of York)控製過,也曾敗得一貧如洗,也曾長年被迫流亡海外。但她從來沒有放棄過,一直在為恢複丈夫和兒子的王位,四處奔波。
但她的兒子愛德華(Edward, Prince of Wales)在 蒂克斯伯瑞戰役 中喪生後,瑪格麗特終於徹底的失去了鬥誌。哀,莫大於心死,她的眼睛裏沒有了任何光彩。
愛德華四世(Edward IV)把她囚禁在倫敦塔(Tower of London)裏,次年(1472)轉移到昔日朋友家中軟禁。1475 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一(Louis XI)用重金把她贖回法國。
瑪格麗特在她的出生地安茹附近,安靜的走完了她的餘生,享年52歲。
1471 年五月,就是在 蒂克斯伯瑞戰役 之後一個星期左右,蘭卡家族(House of Lancaster)的勢力做了最後一絲掙紮。沃裏克(Warwick the Kingmaker)的表弟托馬斯(Thomas Nevill),從泰晤士河畔進攻倫敦,想救出被囚禁的亨利六世(Henry VI)。
他當然沒有成功,而且很可能加速了老國王的結局。幾天之後,05/21/1471,亨利死了,享年50歲。
愛德華這邊,說亨利是悲痛致死。但絕大多數人都相信他是被處死的。隻要一天他還在,愛德華的位子就一天坐不穩。
在 第一回 裏,亨利從一歲開始,就是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英國和法國共同的國王。但成年後,他幾乎沒過過幾天安穩日子。一會兒被抓,一會兒傀儡。
或許死亡對他來說,是最後的解脫。
蘭卡家族的所有勢力,基本都被消滅了。
唯一存活下來的,是那個賈斯珀·都鐸(Jasper Tudor),帶著他哥哥的兒子亨利·都鐸(Henry Tudor),流亡在海外。
但我們在 第六回 裏解釋過,都鐸家族和蘭卡家族的關係其實是很弱很牽強的。換句話說,王位一時半會兒還輪不到他們。
亨利·都鐸的媽媽,瑪格麗特·蒲福(Margaret Beaufort),在第一任老公(埃德蒙·都鐸)死後,改嫁給了 Henry Stafford。現在(1471)第二任老公也死了,她又改嫁給了托馬斯爵士(Thomas Stanley)。
這個托馬斯爵士是個典型的牆頭草,從來不事先選邊站隊。這麽多年來,他永遠選擇戰勝的一方。
瑪格麗特·蒲福呢,她堅決的選自己兒子那邊。在托馬斯爵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庇護下,她為亨利·都鐸有一天能繼承王位暗暗努力。
在與愛德華的鬥爭中,奈瓦爾家族(House of Neville)徹底潰敗,王後伊麗莎白(Elizabeth Woodville)和伍德維爾家族,在朝中牢牢的占據了重要位置。
王後伊麗莎白給愛德華生了好幾個孩子,其中最重要的有:
還有好幾個其他的女兒兒子。
在愛德華最艱難的時刻,在他被趕出英國的時候,王後伊麗莎白不離不棄,跑到西敏寺聖所避難,還在那麽艱難的環境下給他生下了長子。
現在政局穩定,後代繁茂。他倆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從 1471 年一直到 1483 年愛德華病逝這十多年,可以說是太平的盛世。
除了伍德維爾家族外,深受愛德華信任的貴族還有,黑斯廷斯爵士(Lord Hastings),托馬斯爵士兄弟,和他的四弟理查(Richard, Duke of Gloucester)。
咱們前麵說過,愛德華的三弟喬治(George, Duke of Clarence)數次背叛哥哥,但四弟理查一直對大哥忠心耿耿。在 巴內特和蒂克斯伯瑞 這兩場決定性意義的大勝中,理查都居功至偉。
現在天下太平,國王和喬治還是保持著友善的關係,但對四弟,那是好的不能再好。理查接管了北方的很多領地,一躍成為最有勢力的貴族之一。
前一回的戰俘,沃裏克的二女兒安妮(Anne Neville),改嫁給了理查。
這樁婚事乍看有些奇怪:安妮·奈瓦爾此時的條件可不太好:一,她是新寡,死去的老公是約克家族的死敵愛德華王子。二,她是戰俘,是背叛了約克的奈瓦爾家的人。她怎能配得上如日中天的新貴理查?
原因很簡單:愛德華的三弟喬治娶了沃裏克的大女兒伊莎貝爾(Isabel)。安妮如果不嫁,按照英國法律,沃裏克龐大的封地就會歸喬治所有。喬治是數次的叛徒,國王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在愛德華的幹涉下,安妮改嫁給了理查。國王的三弟和四弟平分了沃裏克的遺產。
四弟理查,變成了國王‘最親密的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