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師道的力量,除了在荊州遭劉弘、陶侃聯手擊敗,其餘各地勢如破竹。如今在江南六州,已然燃成燎原之火,不可遏製。
“轟天雷”石冰與“千手如來”王彌所統率的道兵,悍勇無比、銳不可當,所向披靡。
張昌得知京城事敗,痛失百餘弟兄,心中鬱結難平。這些人死得極其壯烈,卻守口如瓶,未泄半點教中秘密。外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皆是天師道的死士。
他匆匆離開琅琊,火速南歸江南,而大巫娘也在此時抵達,正靜候調遣——原來教主早有安排,欲令她施展一計“美人奪心”。
此前曾提及,一位漢朝中山靜王的後裔,劉昆的二兄劉倪,被天師道暗中擒下。此人隆準高鼻,儀容軒昂,確有幾分漢高祖劉邦的風骨。或許,連性格中,也繼承了幾分祖宗的狂狷不羈。
劉倪貴胄出身,卻厭惡儒書,偏喜江湖奇術,終日流連於三教九流、左道旁門之中,滿朝文武無人看得上他。
天師道擒下他後,非但未辱,反而待以王禮,誠意相邀:“魏篡漢,晉篡魏;如今天下鼎沸,正是恢複漢室的天賜良機。何不一試?”
劉倪心知這是謀逆之舉,禍及九族,故一口回絕,斷然不從。富貴利祿壓不倒他,江南美人也打動不了他。
張昌察其剛烈,反而起了興致,暗中細查其人喜惡,片刻之間便了然於心。他命人自弘農調來教中頭牌——大巫娘。此女豔冠群芳,媚骨天成,一出場便攝人心魂。
果然,劉倪初見之時,便如驚雷擊心,魂飛魄散。在她柔情百轉、言辭誘導之下,終動凡心,答應讓天師道擁立為“大漢皇帝”。不久,冊立秋雲為皇後,張揚反旗。
不過月餘,江南六州盡數歸附,風起雲湧。
為避牽連族人,劉倪改名“劉複漢”。因漢以火德為尊,他命令士兵皆戴火紅色帽子,自稱“絳帽兵”。晉軍遠遠見之,往往不戰而逃。
這便是天師道為何放棄難以駕馭的弘農王,而改立“劉複漢”為帝的真正緣由。劉倪與王篪,截然不同,是另一個世界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