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然界中,我處處發現感情和靈魂。” 梵高
6月底的清晨6點半,澳洲中部寬廣荒蕪的原野還沉浸在寒氣逼人的黑暗之中,隻有靠近紅色中心的公路上有著成串的車燈閃爍,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打破了寂靜的荒原。我們和那些心急的旅遊者們一樣,摸黑上路就為了趕上東方日出的第一縷陽光。
位於澳洲中心位置,坐落著世界上最大一塊單體岩石,高348公尺,底邊圓周為9.3公裏。這塊巨石除了地麵所見的部分,還深入地下達6公裏之多。土著人稱之為他們的起源之地,一切存在的根 - 烏魯魯(Uluru)。烏魯魯過去被稱作艾爾斯山(Ayers Rock),著名的"1985年回歸"之後,管理權已交回原住民手裏,現在原住民同意和政府共同管理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根據當地的傳統宗教哲學,祖先利加是創造烏魯魯,卡塔丘塔及周邊世界的大神,他通過樹木,岩石,洞穴和水潭留下印記。原住民相信祖先們的靈魂和精神仍徘徊在這塊巨石周圍,給他們的後代守護和指引。
當我們在觀景台站定,雖然太陽還在地平線之下尚未升起,天空已經放亮。前方無比廣袤的原始荒原上,憑空伏著一座渾然一體的異物,你不會想到它是山體或是石頭,卻以為是一頭沉睡的動物,像一個趴在那兒的龐大無比的深褐色的巨獸,從天空俯瞰,它的前部伸出的如獸鼻大耳,中部至尾部是3個橫伸出來的峰脈,恰似巨獸的腿柱。在它的周圍土地生長著一些低矮枯黃的雜草,沒有一棵高大的樹木,連灌木叢也是幹硬低伏的,猶如甘心襯托這塊中央地表上奇峰突起的神石。
隨著太陽從東邊緩緩升起,巨石的顏色從褐色變成咖啡色,從咖啡色再變成暗紅色。當金黃色的陽光撒上巨石,霎那間巨石呈現出語言難以描繪的帶著半透明質感的紅色,巨大的視覺衝擊力令你忘卻一切。一望無涯的平坦的大地上,就隻有一座巨大的神物突兀地聳立在眼前,仿佛被烈火煆燒過後剛剛出爐的巨岩,呈純粹的緋紅色。神石的質感極強,骨肉一體,似乎無一雜質,神聖高貴傲視天下。猶如億萬年前天地初生時最關鍵的一塊補天遺物,又好像是地球中心跳動著的心髒突然顯型靈動於眼前。在這一刻,你不但會深刻感受到遠古靈魂和精神的強大力量,你還將真正體會到,為什麽烏魯魯不僅僅是一個被珍愛的標誌,它還是一個有靈性的偉大的自然世界。大地精靈,千古一脈,神明鬼魄,融於一體。四萬年土著之魂,盡在其中矣!
太陽漸漸地繼續攀升,巨石被照射的越來越明亮。但是不知在哪一刻,巨石散發出的那種半透明的質感不見了,伴隨這種質感而來的神聖力量也頃刻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我們仿佛突然被一種不可知的力量帶入奇異夢境,但是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卻又立刻回落人間。帶著意猶未盡的情緒,我們踏上了環繞烏魯魯巨石一周的步道。
走在平坦的沙土步道,再看近在咫尺的巨石,又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隨著方向角度的不同,巨石時而成半圓形,時而成橢圓形,有時卻又近似長方形。四周布滿大大小小的岩洞,成為當年土著人的天然居所。這塊巨石不但給原住民提供精神支援,洞穴生存,還可以貯水。巨大的砂岩,可將每年僅300毫米的雨量涵至地底。順著步道走進巨岩深處,可見到一池永不乾涸的水塘,讓烏魯魯成為荒漠中的生命之源。繞石一圈11公裏,途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巨大的岩石平麵上,布滿了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岩洞,遠遠望去就仿佛是遠古大能刻下的書法傑作,或者是宇宙來客留下的天書神跡。
距離烏魯魯約50公裏的廣闊荒原上還有著一處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卡塔丘塔那36個拔地而起的圓石丘。1872年探險家吉爾斯曾經把這些圓丘形容為"緊靠在一起的粉紅色草墩"。從遠處看,最高的圓丘-奧爾加山並不高大。其實它高達560公尺,幾乎是艾菲爾鐵塔的2倍,比烏魯魯高近200米,是烏魯魯-卡塔丘塔國家公園的最高峰。卡塔丘塔的中心地區有一條峽穀,兩旁是紅色崖壁,穀中常年勁風呼嘯,故被稱為"風穀”。卡塔丘塔的圓丘於烏魯魯巨石不同,它們不是整塊砂岩,而是由巨礫和卵石混合,由一種暗紅色水泥樣物質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石塊粘合成一個整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
第三天早晨,我們驅車直奔300多公裏外的帝王穀(Kings Canyon)。人稱澳大利亞是地球上最平坦、最乾旱的大陸,不踏進中部原野,這句話僅僅隻是一個抽象概念。駕駛著時速110公裏的汽車,沿著筆直向前的平坦公裏呼嘯前行。一路看去,隨你放眼欲窮千裏目,向東,向西,向南,向北,都是無邊無際的戈壁荒原。方圓數千公裏的範圍,沒有一座真正的高山,沒有一條成型的大河,隻有一望無際的紅土沙丘。除了袋鼠竄過公路,烏鴉的不祥亂叫和啄食死屍,鷲鷹斜掠過天空,野狗大搖大擺地在路旁覓食,野馬懶洋洋地啃著草,野駱駝傻乎乎的漠視著我們,剩下的就是永無盡頭的荒漠,枯黃的野草和低矮的灌木,已經死亡或者頑強支撐著的半死的樹。
離開烏魯魯不到一個小時車程,坐在副駕駛位置的我突然發現右前方的荒原裏聳立著一座規模宏大的土紅色平頂高丘,啊!今天鬼打牆了,怎麽又回到了烏魯魯,這是當時的第一個自動思維反應。立刻高呼快看快看右前方,我們又開回烏魯魯了。同車另外三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在胡說八道,但是他們立刻驚訝地張大了自己的嘴巴,當他們親眼看到那突然拔地而起的龐然大物。在澳洲生活了那麽多年,書報雜誌電台電視說起烏魯魯,那就是澳洲中部唯一凸起的高地,加上文人墨客的渲染誇張,記憶裏早就被打上了極深刻的烙印 - 烏魯魯是澳洲中部唯一的高地,以至於我們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還有這樣一塊明顯比烏魯魯還要龐大的巨無霸默默地臥伏在旁。好在我們是生活在有著互聯網的世界,周老師上網一查,原來這塊高地是康納山(Mount Conner),這塊馬蹄形的殘丘有5公裏長,4公裏寬,300公尺高,比烏魯魯要大上好幾倍,科學家們認為它成型的時間比烏魯魯要悠久的多。知道了緣由,大家不由得暗暗地在內心為康納山叫屈,雖然小弟烏魯魯神靈通天,但也不至於就將大哥康納山抹殺的不留一絲痕跡吧。康納山距離主路有20多公裏,又是坐落在私人牧場之內,所以我們在遠處拍照留念,然後繼續前行。
當夜我們就寢在帝王穀附近的帳篷裏,這裏沒有網路Wi-Fi,沒有電視,沒有沙發,就連椅子也沒有一把。入夜後,遊客聚攏在篝火旁聊天消磨時光,熊熊的火光映紅了這些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背景,年齡,性別和職業,而且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臉膛,也溫暖了大家的心。這時候,四海一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大家的共同心聲。人類的曆史,99%以上的時間段是在篝火旁渡過的,也許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都對篝火有著天然的親切感。
澳洲中部的帝王穀是我走過的第四個帝王穀,第一個是埃及埋葬古代法老的帝王穀,第二個是美國加州東部巨杉國家公園的帝王穀國家公園,第三個是伊朗波斯波利斯附近葬有四個波斯王的帝王穀。不知道世界上一共有多少帝王穀,但相信這些應該是最有料的四個了。澳洲的帝王穀沒有任何聲名顯赫的墓葬,屬於純天然的自然保護區,紅色的砂岩在平坦的荒原上拔地而起近300公尺,形成1公裏多長的浩瀚峽穀,是澳洲最深邃,最陡峭和最雄偉的峽穀。
我們選擇了繞行整個峽穀兩邊的環形步道,總長約6.5公裏。這條步道開始就是一段200多公尺連續向上攀登的石階,當你微微出汗的時候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的荒漠已在自己腳下。雖說帝王穀和烏魯魯一樣也是砂岩構成,但是帝王穀的砂岩質地明顯比烏魯魯來的堅硬,加上峽穀邊緣如刀削斧劈上下垂直近百米,看上去巍峨聳立,氣勢磅礴。尤其是當我們走到峽穀邊緣,俯視前方:壯觀的峽穀綿延向前,遠方一片蒼茫;風勢很大,掀動著衣襟潑啦啦直響;一隻鷹以高速俯衝進入峽穀,突然改變方向,振翅拔高飛向遠方 …… 麵對帝王穀令人肅然起敬的景觀,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深不可測的威力。這種力量時時給人以啟迪,給人以警示,給人以告誡。但是這種力量也常常被狂妄的人類所漠視,以致釀成許多不可挽回的悲劇。
帝王穀和任何世界一流自然景觀一樣,沒有任何人可以用筆墨真實描寫它們的雄渾壯闊,任何最現代化的攝影攝像設備也不可能完全再現那氣象萬千的現場感受。如同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卻分明是冰冷堅硬的岩石;好比一片浩瀚的怒海,翻滾的卻是綿延的峭壁;似乎是一個虛幻的夢境,但它卻是真實的存在。無論我們賦予它多少讚詞多少頌歌,或者完全熟視無睹置若罔聞,其實於它絲毫沒有關係,它已經存在了千萬年之久,並將直到永遠 ……
四天的時間,我們將特種部隊長途奔襲定點清除的作戰原則用到了旅行之中,隻不過我們奔襲的是世界一流的景點,清除的是人生必到目錄上的大專案。從悉尼到烏魯魯,來回飛行4332公裏,驅車自駕近1200公裏,徒步行進36公裏。從豪華都市到蒼茫原野,從現代生活到遠古場景,穿梭往返對比強烈。我們圓滿地觀賞了澳洲中心最具盛名的三大景點,還意外地發現了這個地區占地麵積最為龐大,卻又默默無聞的巨無霸石山 - 康納山。再次應征了那句老話:"You never never know if you never never go." 你永遠不會知道如果你永遠不去。